赣美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 老房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赣美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 老房子》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7-09 13:2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赣美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老房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老房子》是赣美版四年级下册传统的魅力单元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传统民居为代表的乡土建筑做载体,让学生感受乡土文化和民族特性,进而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通过对云南竹楼、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和婺源徽州民居的欣赏与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与了解中国民居建筑的艺术魅力。以及它与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传统民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让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抓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用线条大胆表现。从而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感悟、欣赏、创作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悠久的民居建筑文化,了解建筑与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认识徽派民居特点,及“徽州三雕”装饰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传统民居的自然美、功能美、艺术美、人文美,并尝试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徽派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以及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热爱,进一步树立对民居等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悠久的民居建筑文化,了解建筑与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认识徽派民居特点,及“徽州三雕”装饰艺术。
教学难点:抓住徽派建筑特点,并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调动各感官,创设导入情景
师:上课之前,我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声音。(课件播放城市街道车辆轰鸣声)这声音大家熟悉吗?是什么声音啊?
师:再听(课件播放列车行驶的声音)。看,一辆列车正向我们驶来。今天就让我们搭乘这趟列车远离城市的喧嚣,开启一趟古韵之旅,一起去领略老房子的魅力。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音频兼图片,初识传统民居
1、(课件播放音频资料)师:潺潺的流水、悦耳的鸟鸣,伴着悠扬的葫芦丝。我们来到了云南的西双版纳。这里气候温热,潮湿多雨,树木茂盛,盛产竹子。想一想这里的老房子会是什么样子?
请学生从小组分发的图片中找一找,并说一说理由。(盛产竹子,就地取材)
师: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人”字型的屋顶,易于排水。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那掩影在竹林中的一座座竹楼宛如开屏的金孔雀,又似鹤然起舞的美丽少女,美丽的景致让人如在梦中。
(课件播放音频资料)师:现在我们来到了陕北的黄土高原,这里的传统民居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从小组分发的图片中找一找。
师: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窑洞的造型是怎样的?
师:圆弧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同时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它易于修葺,省工省料,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朴素的外观在_????????????_上也是别具匠心。
3、(课件播放音频资料)师:现在我们来到了福建客家人家,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依山就势,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下面我们要探访什么是什么民居建筑?
师: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生土夯筑的外墙可以用来防御,而内部又是其乐融融大团圆的景象。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4、(课件播放音频资料)师:听胡同深处传来的声音,谁来告诉我接下来我们要探访的是什么民居?(四合院)
师:朱红色的大门迎接着我们。走进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影壁。影壁不仅可以阻碍人的视线,还可以增强住宅的气势。天花、房梁上寓意吉祥的彩绘图案,有为四合院增添了一抹亮色。四合院为什么叫四合院呢?
师:北京四合院的高墙四围,一门南开,相对封闭。厅堂和左右厢房格局对称,它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和情。厅堂是家长行使权力和施展影响之地,厅堂居上是一个在形制和氛围上都比较严肃的地方。而院子则是大人踱步,小孩嬉戏,老人纳凉,妇女做家务的地方,还栽花养鱼。这是多么温馨惬意。
师:不论是灵动的竹楼、质朴的窑洞、还是独特的土楼、亦或是大气的四合院。都是自然与人类谱写的和谐乐章。都体现了自然美、功能美、艺术美、人文美。(板书)
三、视频伴讲解,深入徽派民居
师:最后一站我们要来到距离南昌只有260多公里的婺源,一起去看看那里的徽派民居。(播放视频,并板书)(视频内容: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所以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门楼: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马头墙:形状酷似马头的马头墙,层层跌落,让原本高大、呆板又静止的墙体显得错落有致,充满动感。天井:_???é??_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的称为天井。可以排水,增加屋内采光与通风。在“风水”学中也有聚财、养气的作用。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
师:有人说婺源的徽派建筑美的像一幅水墨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板书:粉墙、黛瓦)
师:(板书: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从高处往上看,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想一想马头墙还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
师: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_?°???????_。
师:(板书:徽州三雕)看了刚刚的视频,谁来说一说徽州三雕指的是哪三雕?学生回答(师板书木雕、石雕、砖雕)
(播放PPT)师:“徽州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徽州三雕题材受儒文化的影响殊深,多为情节化的人物、故事,如神话典故、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习俗等。动物图案多翻腾、舞跃姿态,如狮子、麒麟、马、鹿等。花鸟图案、品类繁多,多以独枝花卉、缠枝花叶等形式展开。
修复小任务,打下创作基础
师:婺源的徽派建筑保存比较完好。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年久失修等原因。还有一些老房子正在被破坏,如果你是城市的规划者你会怎么做呢?
师:要想保护并修复它,先要了解它。下面王老师就来考考你,你们桌上有一些徽派建筑破损的图样。请同学们用线条将空白的破损部分补充完整。(一组一个内容,每组选一名同学画在大板上)
示范配口诀,突破线描难点
(课件展示徽派建筑图片)师:婺源的徽派民居古朴素雅,我还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美。可惜我现在没有相机,不过我可以用画笔把它勾勒出来。教师一边示范一边念口诀:
竖直画墙密画瓦,胸有成竹把笔下。 马头扬起气自华,线条自然有变化。
再把门楼和窗画,层次分明效果佳。 小桥流水油菜花,画笔勾勒梦中家。
六、绘制明信片,提升创作热情
1、布置创作任务 师: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样东西,一样是印有婺源徽派建筑的明信片,大家待会创作时可以用作参考。还有一样是空白明信片。(播放ppt)今天我们的作业要求就是请同学们用线描的方式在空白明信片上描绘婺源徽派建筑。抓住建筑特点,线条自然流畅,疏密有致,层次分明。
2、(循环播放图片及背景音乐)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七、 展评与拓展,延伸学习广度
师: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画笔安静地坐端正。我这收到了这么多同学的线描作品,其实除了线描,我们还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形式去表现徽派建筑。比如:水彩、油画、版画、国画、剪纸等。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了。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自然环境,民风民俗各不相同。这就造就了我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民居。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