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 植树问题(二)
课 型 新 授 使用人
主备人 张凌君 修改人 郭 婷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18-119页例2。
教学目标:1.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植树问题的规律。
2.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想学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出示: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2.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4.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5.尝试列式计算。60÷3=20……间隔数 两端不栽树:20-1=19(棵)19×2=38(棵)6.质疑:为什么减1?为什么乘2?比较例1与例2的不同?小组讨论,再交流。例1两端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大1:例2两端不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少1。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第119页“做一做”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3.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师:同学们注意看, 将“一侧”改为“两侧”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小结:我们已经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二)60÷3=2020-1=19(棵) 19×2=38(棵)答:一共要栽38棵树。两端不种 棵数=段数-1
作 业 设 计
基础:1.填一填。(1)一条路一边上每隔10米有一根电线杆(两端也有),一共有24根电线杆,这条路长( )米。 (2)把65棵树栽在一条长640米的水渠一侧(两端都栽),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米。(3)钟表的盘面上有12个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有一个间隔,表盘上一共有( )个间隔。2.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综合:2.一列共有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3.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拓展提升:4.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教学反思:
4.8.1 植树问题(一)
课 型 新 授 使用人
主备人 于守义 修改人 郭 婷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第117 页的例1及第118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是“两端都要种”。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生:手,或手指。 2.师:伸出左手,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看看能夹多少枝笔。(笔不够用的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 师:同学们考虑一下,手指的个数与夹住铅笔的枝数有什么关系呢?你能用数量关系表示出手指和间隔数的关系吗?(引导学生思考,引入“间隔数”。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手指数=间隔数+1) 师:有的人患有多指症,如果他有6个手指,那么可以夹住几枝铅笔?为什么?(5枝,因为六个手指间有5个间隔)师:如果科学家们要制造出一个一支手能抓10枝笔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一支手需要有几个手指头?(11个,因为11个手指头间才能有10个间隔) 3.师:其实在数学中也有许多类似手指问题一样的数学问题。我们称之为“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1 为创建绿色园林城市,学校在100米长的主道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大家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可能会种几棵?”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说明。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及时指导)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师:同学们想的怎么样了,请把你的种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种植方法,小组内互相订正) (2)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各组方法,并解释其想法。 (3)实践操作,发现规律① 引导学生思考:(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大家看,在一段直路上种树,如果两端都种,种树的棵数与树之间的间隔数之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很快发现: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师:是的,你们发现的很对。如果把这个发现用一个关系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就是怎么得到棵数?生: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生:间隔数=棵数-1。(板书: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② 提问:如果一排共有10棵树,中间会有几个间隔?1000棵树呢?如果一排树中间有10个间隔,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棵树?100个间隔?如果分成n个间隔呢?(生:n+1=棵数)③ 师:这是学校的植树方案,这个线段图能看懂吗?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小路的一侧共需要多少棵树? 如果有学生只说100÷5=20棵,提问:这个20表示什么?(20个间隔)(板书:100÷5+1=21棵) 师:如果每隔4米种一棵,共需要多少棵树?(100÷4+1=6棵)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1)师:通过研究这道题,要求共种多少棵树,怎样计算? (可多指出几名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形成结论。)(2)小结:求在一侧植树的棵数(两端都要植)用路长除以间距再加1。用公式表示是:路长÷间隔+1=棵数。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师: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生活问题在身边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看看。 1.学校要在100米长的主道路的一侧安装路灯(两端都安装),每隔20米安装一盏,一共需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师:当题意难以理解时,可以画成线段图来理解,想一想,怎样列式计算?这个安装路灯的问题和刚才学过的植树问题有那些联系?2.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在长72米长的走廊上摆放鲜花,如果每3米放一盆(两端都要放),需要放多少盆花?如果每8米放一盆呢?3.在长10米的舞台前悬挂汽球进行装饰,每隔1米挂一个红汽球,每两个红汽球中挂一个黄汽球,已知两端都要挂红汽球。共需要多少红汽球,多少个黄汽球?*4.科学家进行一项实验,每隔5小时做一次记录,做第12次记录时,挂钟时针指向9。问:第一次记录时,时针指向几?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100÷5+1=21棵
作 业 设 计
基础:1.填一填。(1)下面的线段有( )个点,共有( )小段,不封闭图形的点数和段数的关系是( )。 (2)在一条长300米的公路两边种树,每隔4米种1棵(两端都要种),这样一共要种( )棵。 (3)如下图,在一条防风带上每隔30米种1棵树,这条防风带共种( )棵树,由此可以推断出两端都种树时,树的棵树比间隔数( )。综合:2.选一选:(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盆花。 A.8 B.9 C.10 D.11(2)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16个台阶,小红每天回家要走80个台阶,小红家住( )楼。 A.5 B.6 C.7 D.8拓展提升:3.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走廊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教学反思:
20m
5m
20m
5m
● ● ● ● ● ● ●
15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