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9 15: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课程标准
导学问题
1.隋唐盛世得益于制度创新,阅读教材,指出隋唐时期制度创新体现在哪些
方面?
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指出曹魏时期创立什么选官制度?选拔方式和标准是
什么?存在什么问题?隋唐选官制度有何创新?与之前制度相比有哪些变
化?此制度有何影响?自战国以来,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对
我们当下人才选拔有何借鉴作用?
3.与秦汉时期相比,隋唐中枢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省六部制的内容有
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你对隋唐中枢机构的变化有何认识?
4.阅读教材回答,唐初实行怎样的赋税制度?与北魏相比创新在何处?有何
意义?唐中后期赋税制度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两税法主要的内
容是什么?比较两税法在纳税时间和标准上与租庸调制有何不同?这种变
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5.制度创新有打破常规的突破式创新和让事物越来越美好的渐进性创新,指
出这两种类型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有何意义?学完本课,
你对制度创新有何感悟?
问题情境
问题1.隋唐盛世得益于制度创新,阅读教材,指出隋唐时期制度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自主学习
选官制度
三省六部制
赋税制度
问题情境
问题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指出曹魏时期创立什么选官制度?选拔方式和标准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隋唐选官制度有何创新?与之前制度相比有哪些变化?此制度有何影响?自战国以来,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对我们当下人才选拔有何借鉴作用?
自主学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选官制度
选拔方式和标准
影响
曹魏
隋唐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拔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趋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存在问题: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选拔方式:分科考试。
选官标准:考试成绩。
影响: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注重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关注综合素质……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史海遨游
问题情境
问题3.与秦汉时期相比,隋唐中枢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省六部制的内容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你对隋唐中枢机构的变化有何认识?
自主学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中枢机构
主要内容
影响
隋唐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唐太宗时常给品味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
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
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
制约,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
决策更加科学完备。
3.与秦汉时期的独相制比,加强
皇权。
认识: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问题情境
问题4.阅读教材回答,唐初实行怎样的赋税制度?与北魏相比创新在何处?有何意义?唐中后期赋税制度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两税法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比较两税法在纳税时间和标准上与租庸调制有何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自主学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赋税制度
北魏
租调制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赋税制度
创新之处
意义
纳税时间和标准


唐初
租庸调制
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赋税制度
变化原因
主要内容
纳税时间和标准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标准:人丁
纳税时间:夏季和秋季
标准:财产
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问题情境
问题5.制度创新有打破常规的突破式创新和让事物越来越美好的渐进性创新,指出这两种类型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有何意义?学完本课,你对制度创新有何感悟?
总结升华
意义:隋唐很多制度源于魏晋南北朝,为其繁荣奠定基础。
感悟:制度创新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推动大国崛起。
科举制
两税法
三省六部制
租庸调制
课堂小结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本课小结
1.九品中正制
选官制度
三省六部制
赋税制度
1.北魏
3.唐中后期
2.唐初
2.科举制
1.主要内容
2.影响
租调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1.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中央设立“三公”
D.确立三省六部制
课堂检测
D
2.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其中,中书省的职责是(   )

A.监察百官
B.起草政令
C.审核政令
D.执行政令
B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
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
D.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
D
4.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立嫡以长不以贤”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③“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④“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①②③④
②③①④
①③②④
①④②③
C
5.公元755年,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户口总数为8,914,705户,人口52,919,309人,后来,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户口总数仅为1,933,174户,人口16,990,386人。为此,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进行税制改革以增加收入
推行均田制以稳定自耕农
C. 遏制土地私有化发展趋势
D. 按人口标准征收租调力役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