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试卷(B卷)
一、基础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zhèn hàn jìnɡ pèi jiě shì zhuó yuè
2.根据拼音写出多音字,并组词
yìnɡ hé
yīnɡ huó
3.辨字组词
挺 梢 驰 嘲
庭 稍 池 潮
妄 袖 脏 塞
忘 油 桩 赛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维持 坚定地
维护 隆重地
维修 惊讶地
维系 呆呆地
5.选词填空
视察 考察 观察 惊奇 奇异 神奇 剧烈 激烈 猛烈
(1)科学家经常外出 。
(2)县领导来村里 工作,解决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3)我经过连续几天的认真 ,终于看清了蜘蛛是怎样结网的。
(4)这些古代的神话传说,都被人们染上了一层 的色彩。
(5)盲童竟然拢住了蝴蝶,真令我 。
(6)双龙洞景色 。
(7) 的海风袭击了渔船。
(8)他的身心经常被一阵 的疼痛折磨着。
(9)同学们展开了一场 的唇枪舌剑。
6.按要求改写句子
(1)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缩句)
(2)微波扩散出水纹。(扩句)
(3)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4)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改成陈述句:
(5)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改成反问句:
(6)圆圆的荷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水珠。
改成比喻句:
7.修改病句
(1)我把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2)老师经常奖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刻苦学习。
(3)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笑起来。
8.判断题
(1)《触摸春天》的主人公安静是个聋哑女孩。
(2)“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特意强调温迪的年龄,是为了与文章开头当年14岁的“我”进行照应,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3)“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是一个总起句。
(4)《扁鹊治病》告诉我们在大难来临时,要善于想办法保护自己。
9.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天上鱼鳞斑, 。
(2) ,长河落日圆。
(3)昼出耘田夜绩麻, 。
(4) ,桃花流水鳜鱼肥。
(5) ,子规声里雨如烟。
二、阅读理解。
10.现代文阅读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够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造句。
虽然……但……
当……时候……
(2)照样子,写句子。
一个个
(3)摘抄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4)这段话主要写了
11.现代文阅读
不屈的腿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中,出现了一位军人,上身穿褪色的军绒衣,下身着绿军裤,一条腿却是空的。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有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虽然于他素不相识,不知怎么的,却情不自禁地奔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歇息一会吧!”“不,还有两圈。”回答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拄的一条拐杖用力太猛,倾斜了一下,他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俯身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言语中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身躯。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可此时,我觉得它显得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军人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和那一条不屈的腿,我觉得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啊!我想,前天,他可能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可能曾在南疆的炮火中冲锋;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素不相识”的“素”,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在字典里,它有以下解释:①本色,白色; ②本来的;③平常,向往。在这个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
(2)写出反义词。
寂静—— 近—— 顽强—— 反——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个 一阵 一位
一副 一条 一股
(4)为什么说这位失去一条腿的军人的形象是高大的?
三、习作。
12.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有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的生活环境,科技的日新月异……你关注什么?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辩论;震撼;敬佩;解释;卓越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辩、震、撼、佩、卓”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辩论、震撼、敬佩、 解释 、卓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应;回应;应该;和;缓和;和面
【知识点】拼音;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故答案为:应、回应、应该;和、缓和、和面。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答案】挺立;树梢;奔驰;嘲笑;家庭;稍微;池塘;潮水;妄图;领袖;肝脏;堵塞;忘记;油料;树桩;比赛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挺立、树梢、奔驰、嘲笑、家庭、稍微、池塘、潮水、妄图、领袖、肝脏、堵塞、忘记、油料、树桩、比赛。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答案】秩序;回答;治安;举行;电器;喊道;关系;看着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动词+名词”和“修饰词语+地+动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秩序、回答、治安、举行、电器、喊道、关系、看着。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5.【答案】(1)考察
(2)视察
(3)观察
(4)神奇
(5)惊奇
(6)奇异
(7)猛烈
(8)剧烈
(9)激烈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
考察:指考核察看,多是上级领导人对下级某一地区或部门的工作业绩的视察,不一定解决具体的问题。
视察: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奇异:特别的,突出的,新鲜的,奇特,很新奇。 它强调“异”就是和正常的不一样。
惊奇:惊讶奇怪。
神奇:非常奇妙.
激烈:着重指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常形容争论、辩论、竞争、搏斗等。
剧烈:指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常形容药性、疼痛等
猛烈: 因力量、气势大而表现强烈.
故答案为:(1)考察;(2)视察;(3)观察;(4)神奇; (5)惊奇;(6)奇异;(7)猛烈;(8) 剧烈;(9)激烈。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6.【答案】(1)苇絮飞起来。
(2)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
(3)向导极不情愿地把那只小龟抱起。;那只小龟被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
(4)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5)我怎敢相信那是真的呢
(6)雨后,荷叶上出现了许多晶莹的小水珠,像一颗颗发亮的钻石。
【知识点】修辞手法;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
(3)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方法是:A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B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字。C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5)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6)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苇絮飞起来。(2)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3)“把”字句:向导极不情愿地把那只小龟抱起。“被”字句:那只小龟被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4)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5)我怎敢相信那是真的呢 (6)雨后,荷叶上出现了许多晶莹的小水珠,像一颗颗发亮的钻石。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习。(3)掌握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4)、(5)掌握反问句、陈述句互换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6)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答案】(1)我把语文作业全部做完了。
(2)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刻苦学习。
(3)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1)“基本上”和“全部”前后矛盾,删掉“基本上”。(2)用词不当,“奖励”改成“鼓励”。(3)用词不当,“异口同声”改成“不约而同”。
故答案为:(1)我把语文作业全部做完了。
(2)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刻苦学习。
(3)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8.【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错。文中的主人公安静,是一个盲童;(2)错。“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特意强调温迪的年龄,与开头形成对比。(3)正确;(4)错。《扁鹊治病》给我们的启发是; 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9.【答案】(1)晒谷不用翻
(2)大漠孤烟直
(3)村庄儿女各当家
(4)西塞山前白鹭飞
(5)绿遍山原白满川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名句、农谚背诵积累。注重对名家名作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晒、翻、漠、孤、塞、鹭。
故答案为:(1)晒谷不用翻;(2)大漠孤烟直 ;(3)村庄儿女各当家;(4)西塞山前白鹭飞;(5)绿遍山原白满川。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名句、农谚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0.【答案】(1)他虽然身体欠佳,但是还能勉强坚持工作。;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应该独立思考和解决。
(2)一朵朵;一排排;一串串
(3)青的、红的、绿绿的、碧绿的 。
(4)屋前种藤种瓜。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2)本题考查了对ABB结构词语的掌握ABB即词语有三个字组成,且后两个字是相同的。(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4)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故答案为:(1)虽然……但……(转折关系):他虽然身体欠佳,但是还能勉强坚持工作。当……时候……: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应该独立思考和解决。
(2)一朵朵、一排排、一串串。
(3)青的、红的、绿绿的、碧绿的。
(4)屋前种藤种瓜。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词语,增加词汇量,为写作奠定基础。(3)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并运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11.【答案】(1)S;糸;4;③
(2)热闹;远;脆弱;正
(3)缸;风;老师;手套;鱼;力量
(4)因为我感到了这位军人拥有坚韧不拔的耐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数量词+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名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S、糸、4、③;
(2)热闹、远、脆弱、正。
(3)缸、风、老师、手套、鱼、力量。
(4)因为我感到了这位军人拥有坚韧不拔的耐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2.【答案】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试卷(B卷)
一、基础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zhèn hàn jìnɡ pèi jiě shì zhuó yuè
【答案】辩论;震撼;敬佩;解释;卓越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辩、震、撼、佩、卓”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辩论、震撼、敬佩、 解释 、卓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根据拼音写出多音字,并组词
yìnɡ hé
yīnɡ huó
【答案】应;回应;应该;和;缓和;和面
【知识点】拼音;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故答案为:应、回应、应该;和、缓和、和面。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辨字组词
挺 梢 驰 嘲
庭 稍 池 潮
妄 袖 脏 塞
忘 油 桩 赛
【答案】挺立;树梢;奔驰;嘲笑;家庭;稍微;池塘;潮水;妄图;领袖;肝脏;堵塞;忘记;油料;树桩;比赛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挺立、树梢、奔驰、嘲笑、家庭、稍微、池塘、潮水、妄图、领袖、肝脏、堵塞、忘记、油料、树桩、比赛。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维持 坚定地
维护 隆重地
维修 惊讶地
维系 呆呆地
【答案】秩序;回答;治安;举行;电器;喊道;关系;看着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动词+名词”和“修饰词语+地+动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秩序、回答、治安、举行、电器、喊道、关系、看着。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5.选词填空
视察 考察 观察 惊奇 奇异 神奇 剧烈 激烈 猛烈
(1)科学家经常外出 。
(2)县领导来村里 工作,解决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3)我经过连续几天的认真 ,终于看清了蜘蛛是怎样结网的。
(4)这些古代的神话传说,都被人们染上了一层 的色彩。
(5)盲童竟然拢住了蝴蝶,真令我 。
(6)双龙洞景色 。
(7) 的海风袭击了渔船。
(8)他的身心经常被一阵 的疼痛折磨着。
(9)同学们展开了一场 的唇枪舌剑。
【答案】(1)考察
(2)视察
(3)观察
(4)神奇
(5)惊奇
(6)奇异
(7)猛烈
(8)剧烈
(9)激烈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
考察:指考核察看,多是上级领导人对下级某一地区或部门的工作业绩的视察,不一定解决具体的问题。
视察: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奇异:特别的,突出的,新鲜的,奇特,很新奇。 它强调“异”就是和正常的不一样。
惊奇:惊讶奇怪。
神奇:非常奇妙.
激烈:着重指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常形容争论、辩论、竞争、搏斗等。
剧烈:指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常形容药性、疼痛等
猛烈: 因力量、气势大而表现强烈.
故答案为:(1)考察;(2)视察;(3)观察;(4)神奇; (5)惊奇;(6)奇异;(7)猛烈;(8) 剧烈;(9)激烈。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6.按要求改写句子
(1)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缩句)
(2)微波扩散出水纹。(扩句)
(3)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4)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改成陈述句:
(5)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改成反问句:
(6)圆圆的荷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水珠。
改成比喻句:
【答案】(1)苇絮飞起来。
(2)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
(3)向导极不情愿地把那只小龟抱起。;那只小龟被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
(4)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5)我怎敢相信那是真的呢
(6)雨后,荷叶上出现了许多晶莹的小水珠,像一颗颗发亮的钻石。
【知识点】修辞手法;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
(3)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方法是:A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B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字。C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5)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6)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苇絮飞起来。(2)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3)“把”字句:向导极不情愿地把那只小龟抱起。“被”字句:那只小龟被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4)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5)我怎敢相信那是真的呢 (6)雨后,荷叶上出现了许多晶莹的小水珠,像一颗颗发亮的钻石。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习。(3)掌握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4)、(5)掌握反问句、陈述句互换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6)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修改病句
(1)我把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2)老师经常奖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刻苦学习。
(3)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笑起来。
【答案】(1)我把语文作业全部做完了。
(2)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刻苦学习。
(3)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1)“基本上”和“全部”前后矛盾,删掉“基本上”。(2)用词不当,“奖励”改成“鼓励”。(3)用词不当,“异口同声”改成“不约而同”。
故答案为:(1)我把语文作业全部做完了。
(2)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刻苦学习。
(3)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8.判断题
(1)《触摸春天》的主人公安静是个聋哑女孩。
(2)“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特意强调温迪的年龄,是为了与文章开头当年14岁的“我”进行照应,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3)“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是一个总起句。
(4)《扁鹊治病》告诉我们在大难来临时,要善于想办法保护自己。
【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错。文中的主人公安静,是一个盲童;(2)错。“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特意强调温迪的年龄,与开头形成对比。(3)正确;(4)错。《扁鹊治病》给我们的启发是; 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9.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天上鱼鳞斑, 。
(2) ,长河落日圆。
(3)昼出耘田夜绩麻, 。
(4) ,桃花流水鳜鱼肥。
(5) ,子规声里雨如烟。
【答案】(1)晒谷不用翻
(2)大漠孤烟直
(3)村庄儿女各当家
(4)西塞山前白鹭飞
(5)绿遍山原白满川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名句、农谚背诵积累。注重对名家名作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晒、翻、漠、孤、塞、鹭。
故答案为:(1)晒谷不用翻;(2)大漠孤烟直 ;(3)村庄儿女各当家;(4)西塞山前白鹭飞;(5)绿遍山原白满川。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名句、农谚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二、阅读理解。
10.现代文阅读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够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造句。
虽然……但……
当……时候……
(2)照样子,写句子。
一个个
(3)摘抄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4)这段话主要写了
【答案】(1)他虽然身体欠佳,但是还能勉强坚持工作。;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应该独立思考和解决。
(2)一朵朵;一排排;一串串
(3)青的、红的、绿绿的、碧绿的 。
(4)屋前种藤种瓜。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2)本题考查了对ABB结构词语的掌握ABB即词语有三个字组成,且后两个字是相同的。(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4)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故答案为:(1)虽然……但……(转折关系):他虽然身体欠佳,但是还能勉强坚持工作。当……时候……: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应该独立思考和解决。
(2)一朵朵、一排排、一串串。
(3)青的、红的、绿绿的、碧绿的。
(4)屋前种藤种瓜。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词语,增加词汇量,为写作奠定基础。(3)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并运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11.现代文阅读
不屈的腿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中,出现了一位军人,上身穿褪色的军绒衣,下身着绿军裤,一条腿却是空的。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有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虽然于他素不相识,不知怎么的,却情不自禁地奔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歇息一会吧!”“不,还有两圈。”回答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拄的一条拐杖用力太猛,倾斜了一下,他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俯身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言语中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身躯。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可此时,我觉得它显得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军人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和那一条不屈的腿,我觉得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啊!我想,前天,他可能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可能曾在南疆的炮火中冲锋;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素不相识”的“素”,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在字典里,它有以下解释:①本色,白色; ②本来的;③平常,向往。在这个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
(2)写出反义词。
寂静—— 近—— 顽强—— 反——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个 一阵 一位
一副 一条 一股
(4)为什么说这位失去一条腿的军人的形象是高大的?
【答案】(1)S;糸;4;③
(2)热闹;远;脆弱;正
(3)缸;风;老师;手套;鱼;力量
(4)因为我感到了这位军人拥有坚韧不拔的耐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数量词+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名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S、糸、4、③;
(2)热闹、远、脆弱、正。
(3)缸、风、老师、手套、鱼、力量。
(4)因为我感到了这位军人拥有坚韧不拔的耐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三、习作。
12.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有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的生活环境,科技的日新月异……你关注什么?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
【答案】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