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比较好)

文档属性

名称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比较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4-29 23:2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基因对形状的控制课件
实例一:豌豆圆粒与皱粒的分析
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
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
蔗糖不合成为淀粉,蔗糖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性状:皱粒)
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正常
淀粉分支酶正常合成
蔗糖合成为淀粉,淀粉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高,有效保留水分,豌豆显得圆鼓鼓(性状:圆粒)
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
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表现出怕光等行为
实例二:白化病的成因分析
人的白化病
控制酶形成的基因异常
控制酶形成的基因正常
酪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
酪氨酸酶正常合成
酪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黑色素
酪氨酸能正常转化为黑色素
缺乏黑色素而表现为白化病
表现正常
酪氨酸
黑色素
分布于皮肤、毛发等
表现正常
酪氨酸酶
酪氨酸基因
实例三:豌豆花色的形成原因
豌豆花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下图是 花色有关色素的代谢过程图解(A、a互为等位基因),
由这三个实例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共同点?
结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那么,基因控制性状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mRNA
氨基酸
结构蛋白质
正常
异常
缬氨酸
谷氨酸
DNA
GAA
CTT
GTA
CAT
GAA
突变
GUA
实例四:镰刀形细胞贫血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控制血红蛋白形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变化
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
红细胞呈镰刀状
红细胞容易破裂,患溶血性贫血
囊性纤维病
编码跨膜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对
导致CFTR蛋白缺少苯丙氨酸,影响了CFTR蛋白结构
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内黏液增多
黏液增多,支气管管腔受阻,细菌大量繁殖,肺部功能严重受损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小结
基因
结构蛋白
细胞结构
生物性状
功能蛋白如:酶
细胞代谢
生物性状
蛋白质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总之:a.生物性状主要是由蛋白质体现
b.蛋白质的合成又受基因的控制
所以: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细胞质基因(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基因:指存在于细胞质结构中的遗传物质。与核基因一样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变异性。
功能:控制一些蛋白质的合成,线粒体DNA缺陷会引起遗
传病。
特点:母系遗传: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









10
11
细胞质基因 细胞核基因
存在部位
是否与蛋白质结合
基因数量
遗传方式
特点
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区别
叶绿体、线粒体
细胞核中
否,DNA分子裸露
与蛋白质合成为染色体


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
母系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1、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是( )
A.基因的遗传定律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中心法则
D.自然选择学说
C
2、如下图是设想的一条生物合成途径的示意图。若将缺乏此途径中必需的某种酶的微生物置于含X的培养基中生长,发现微生物内有大量的M和L,但没有Z,试问基因突变影响到哪种酶( )
M
Y
L
X
Z
B 酶
C 酶
E 酶
D 酶
A 酶
A、 E酶 B、 B酶
C、 C酶 D、A酶和D酶
C
3、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B
4、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相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
B.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C.一种性状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基
因控制的
D.一种相对性状可以由一对或多对
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基因之间存在着
相互作用
D
1、观赏植物藏报春,在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型为AA或Aa的藏报春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开白花。但是,如果把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条件下,虽然基因型仍为AA或Aa,但新开的花全是白花,这说明了什么?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拔高练习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三、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四、生物性状可以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五、细胞质基因(叶绿体、线粒体;
母系遗传;不遵循遗传定律)
DNA
转录
复制
逆转录
RNA
蛋白质
翻译
RNA复制
基因

结构蛋白
细胞代谢
细胞结构
生物性状
生物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