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音乐鉴赏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沂蒙山小调 课件+教案+素材(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必修音乐鉴赏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沂蒙山小调 课件+教案+素材(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09 17:16:2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名人名言
通过以往的歌曲学习,你还记得到“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一些歌曲以及它的民歌特征吗?
独特的民族风
独特的民族风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有代表性
藏 族: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维吾尔族:民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
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聆听《对鸟》感受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高亢的西北腔 飘逸的南国风
南方民歌:歌词较为含蓄、内在,善用比兴;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西北民歌: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有代表性。
高亢的西北腔 飘逸的南国风
醇 厚 的 中 原 韵
醇厚的中原韵
人音版高中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节
沂蒙山小调
观看视频
沂蒙山小调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是怎样的?
深情地、歌颂地
4
4
中速
沂蒙山小调
情绪:
速度:
节拍:
背景介绍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这时,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这个反动武装不去打击日寇,却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我军文工团的战士们,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了《打黄沙会》的歌词,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人们将歌词做了改动,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保留了歌颂共产党、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沂蒙山小调》诞生了。
边听边画旋律线,感受歌曲音乐风格是怎样的,歌曲有什么特点?
沂蒙山小调
特点一: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
特点二:曲式结构短小
结合歌谱聆听,并随音频轻声演唱,思考歌曲由几个乐句构成?每一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
1
2
3
4
沂蒙山小调
鱼咬尾
1
2
3
4
2
-
-
-
-
-
1
6
5
-




情 绪
速 度
节 拍
音乐风格
王世慧
彭丽媛
高亢嘹亮
粗旷奔放
中速
歌颂地
4
4
渐快
4
4
3
4
轻快活泼
热情洋溢
沂蒙山小调
歌颂地
特点三:流传变异性
演唱者
课堂总结
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
曲式结构短小
流传变异性
1
2
3
课堂作业
用鱼咬尾的创作方法或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试着用这类方法写一首短曲。
聆听歌曲
聆听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这首民歌的有什么特点?
对比聆听
对比聆听《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说说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①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
②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加工而有所变化发展。
③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而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
④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多彩的民歌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人,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要将民族音乐继续继承和发扬下去,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高中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韵—多彩的民歌中第四节,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的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向下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传—合”的功能地位。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比较等教学方法,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其音乐风格及特点。
2、探究、认识“起—承—传—合”和“鱼咬尾”的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3、通过音乐欣赏,提升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及理解,树立传承发扬民族音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其音乐风格及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起—承—传—合”和“鱼咬尾”的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1、 导入(视频导入)
1.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首先我们将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美丽的沂蒙。播放视频(视频语言: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所在地,抗日时期是革命根据地,出现了无数革命先辈,被誉为—红色沂蒙。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到访,苏东坡就曾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好美的山,好美的文化啊,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音乐作品当中。
二、新授
(一)揭示课题,完整聆听
1.聆听由王世慧演唱的这首《沂蒙山小调》,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速度、节拍是怎样的 播放音频
2.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聆听你感受到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情绪是歌颂地,速度是中速、节拍为4/4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这样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可真是令人陶醉啊!仿佛我们就置身在沂蒙山中一般。
(二)背景介绍,情感延伸
1.那这样的一首歌曲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播放视频(视频介绍: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这时,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这个反动武装不去打击日寇,却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我军文工团的战士们,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了《打黄沙会》的歌词,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人们将歌词做了改动,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保留了歌颂共产党、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沂蒙山小调》诞生了。)21教育网
2.同学们,因为这首歌曲,人们总要想到这片红色的土地,也因为这首歌曲,人们不会忘记曾在这片土地抗争到底的先辈们。21cnjy.com
3.让我们继续追随先辈的足迹,走进音乐作品当中
(三)再次聆听,画旋律线
1.聆听老师范唱画一画旋律线,同时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播放音频(一段)
2.矣!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旋律线像什么啊?对,旋律线条的起伏就好像是曲折蜿蜒的沂蒙山一样,带有地域性的特点www.21-cn-jy.com
3.那同学们音乐风格你觉得是细腻、柔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是高亢嘹亮、粗犷奔放的呢?矣!有的同学可能就有点纠结了我觉得两者风格听起来都有,为什么呢?因为这首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所以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这就是这首歌曲特点之一。①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除此之外你还发现有其他的特点吗?有很多的衬词,因为在传统民歌当中,常用衬词来丰富音乐形象,加深感情的表现。还有吗?对了,这首歌曲的篇幅比较短小,由此得出这首民歌的第二个特点②曲式结构短小
(二)再次聆听,旋律分析(鱼咬尾——起承传合)
1.接下来,让我们结合歌谱聆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分析它的旋律,同时随音频轻声演唱,请仔细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句?每一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大家特别注意每一句的句首与句尾。播放音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我相信同学们心中已经有答案了,根据这首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来看,我们可以分为4个乐句?每一个乐句之间的联系你看出来了吗?对了,就是前一乐句的尾音和后一乐句的首音是一样的,那这样的旋律创作手法我们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中也学习过,你还记得吗?它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叫做“鱼咬尾”。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鱼咬尾”的概念(PPT出示“鱼咬尾”的概念: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
3.其实这首歌曲除了“鱼咬尾”以外还有一个经常出现的旋律创作手法,是什么呢?大家注意一下每一乐句的结束音。看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逻辑关系?
4.我们先来看看是哪四个音re do la ( http: / / www.21cnjy.com ) sol,你知道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吗?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我们古诗在创作方法上经常用到的一个叫做?对了,就是“起—承—转—合”。这样的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是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这就是第二个旋律创作手法。21·世纪*教育网
5.同学们,这首民歌虽然看似简单,但无论是人文内涵还是创作手法上都给我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三、拓展
1.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彭丽媛的演唱,看看她的演唱上在这些方面做了什么改变?请完成表格(表格出示)
2.好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曲由原先的4/4拍演唱加入了3/4,在歌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节拍交替出现的叫做,变换牌子。速度上也有所变化,风格上一个是高亢嘹亮、粗犷奔放,而彭丽媛的演唱因为加入了儿化音使得歌曲更加的轻快活泼、热情洋溢。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的看出在继承发扬中歌曲的历史意义、真挚的情感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歌曲的演唱形式、风格上有所变化,这就是我们民歌的又一大特点——流传变异性。21·cn·jy·com
四、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到的民歌的特点。
师:最后,老师想告诉大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人,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要将民族音乐继续继承和发扬下去,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和使命。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