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7 18:32:43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B卷)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ɡuī lǜ huī fù zhào yào càn làn
               
yè bǐnɡ hén jì pán xuán bǎo lěi
               
2.辨字组词
碑    充    伐    拆   
牌    允    代    折   
3.照样子,写词语
(1)金灿灿
            
(2)郁郁苍苍
            
(3)千姿百态
            
(4)漫天卷地
            
4.选词填空
(1)特别
特殊
科学家在太空这个   的环境里培育新品种。
这条公路修得   坚固。
(2)希望 渴望 盼望
我们   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山区的孩子多么   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
一些植物种子的后代朝着人们所   的方向改变。
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本好书,真叫人喜欢。(改为反问句)
(2)这样做下去一定会失败。(改为双重否定句)
(3)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改为拟人句)
(4)他们家住的地方很小。(改为夸张句)
6.补充诗句
(1)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五月    红似火,六月   满池塘。
(4)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   。
(5)   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7.根据古诗《题西林壁》,回答问题
(1)默写《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   。
   ,   。
(2)此诗的作者是    代   。
(3)题目中“题”的意思是     。
(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5)此诗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诗句是    ,作者说明了   。
8.口语交际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请你为保护这些文化古迹提些建议或写两条宣传标语吧。
二、阅读理解。
9.阅读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故事……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①读书有好处。   
②良好的老师,有益的朋友。   
③喜爱到不肯放手的地步。   
(2)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这个句子中把   比作   。
(4)你最喜欢那两句有关读书的格言。
①   
②   
10.现代文阅读
校园里的泡桐
在我们的校园周围有一株高大的泡桐树,它们一年四季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做着贡献。
春天,泡桐树开花了,棵棵泡桐树的花都开得那么旺盛,开得那么热闹。每个枝头都是挨挨挤挤的花朵,真是花团锦簇,整个校园都笼罩在花的海洋中。那紫中透粉,粉中有白的喇叭形的泡桐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弥漫着整个校园。微风吹来,花朵们随风摆动,好像在朝你点头微笑呢!
盛夏,烈日当头。泡桐树的叶子又多又密,一片紧挨着一片,不留一点缝隙;一棵棵泡桐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支在操场周围遮住炎热的太阳。我们在操场上蹦啊,跳啊,一点也不觉得热。
秋天,泡桐树上结了许多棉花桃一样的果实,沉甸甸的挂在枝头上。这些饱满的果实在阵阵秋风中不停的晃动,好像在像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喜悦心情。
冬天,泡桐树的叶子在凛冽的北风中飘飘悠悠的全部落在地上。我们把这些树叶扫在一起,放入校园周围的花坛里,让它给植物当棉被,让它给植物当肥料。我常常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望着泡桐树那高高的身影沉思:泡桐树啊,你那么无私,默默无闻地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毫无保留的送给了我们。你多么高尚,从来对我们无所求,从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想着想着,我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沉甸甸   (diàn diān) 花团锦簇   (cù zú)
笼罩   (lónɡ lǒnɡ) 弥漫   (mí
ní)
(2)修改病句。
①泡桐树的叶子全部落到了地上和路上。
②泡桐树的花和叶子开得那么旺盛。
(3)下列句中哪句是比喻句。
A.这些饱满的果实在阵阵秋风中不停的晃动,好像在像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喜悦心情。
B.你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C.一棵棵泡桐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支在操场周围遮住炎热的太阳。
(4)这篇短文是按照   结构写的,在描写泡桐时是按照   写的。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时间顺序 E事物的几个方面 F地点的变换
(5)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
A.作者的心里长出了泡桐的幼芽。
B.作者感到自己变成了一颗泡桐树。
C.泡桐舍己为人的精神使 “我”受到了教育。
(6)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文。
11.作文
我有一个好_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重点要突出,详略要得当。
3)行文语言流畅,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规律;挥发;照耀;灿烂;叶柄;痕迹;盘旋;堡垒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规、挥、耀、柄、痕、旋、垒”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规律;挥发;照耀;灿烂;叶柄;痕迹;盘旋;堡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石碑;充足;砍伐;拆开;品牌;允许;代表;打折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石碑;充足;砍伐;拆开;品牌;允许;代表;打折。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1)红彤彤;白茫茫;绿油油;黑乎乎
(2)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快快乐乐;懵懵懂懂
(3)千方百计;千回百转;千锤百炼;千依百顺
(4)铺天盖地;因小失大;弃暗投明;逢凶化吉
【知识点】AABB式词语
【解析】【分析】(1)从给出的词语“金灿灿”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从给出的词语“郁郁苍苍”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3)从给出的词语“千姿百态”来看,第一个是“千”第三个字是“百”。
(4)从给出的词语“漫天卷地 ”来看,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反义词。
故答案为:⑴红彤彤;白茫茫;绿油油;黑乎乎;⑵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快快乐乐;懵懵懂懂;⑶千方百计;千回百转;千锤百炼;千依百顺;⑷铺天盖地;因小失大;弃暗投明;逢凶化吉。
【点评】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答案】(1)特殊;特别
(2)盼望;渴望;希望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特别:指人、脾气、利益、要求式样、本领等与众不同。
特殊:指奇特的事物或情况。
希望:心里想着实现某种事情。
渴望:强调迫切地、如饥似渴地希望,语意比盼望程度深;对象一般是事物。
盼望:以愉快或满足的心情期待。
故答案为:⑴特殊;特别;⑵盼望;渴望;希望。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5.【答案】(1)这是一本好书,怎叫人喜欢呢?
(2)这样做下去不可能不失败。
(3)天上的星星在调皮地眨眼睛。
(4)他们家住的地方跟巴掌一样大。
【知识点】修辞手法;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⑴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⑵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A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B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表示肯定的词语;C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D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⑶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⑷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故答案为:⑴这是一本好书,怎叫人喜欢呢?⑵这样做下去不可能不失败。⑶天上的星星在调皮地眨眼睛。⑷他们家住的地方跟巴掌一样大。
【点评】⑴、⑵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⑶、⑷考查学生对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答案】(1)山穷水尽
(2)庐山
(3)石榴;荷花
(4)水连天
(5)清风明月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⑴山穷水尽;⑵庐山;⑶石榴;荷花;⑷水连天;⑸清风明月。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7.【答案】(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宋;苏轼
(3)书写,题写。
(4)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⑵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⑶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⑷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⑸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故答案为: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⑵宋;苏轼;⑶书写,题写;⑷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点评】⑴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⑵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⑶考查学生对诗题的理解能力。
⑷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⑸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8.【答案】①保护文化古迹人人都有责任。②保护文物,从我做起。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即独特性、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故答案为:①保护文化古迹人人都有责任。②保护文物,从我做起。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
9.【答案】(1)开卷有益;良师益友;爱不释手
(2)书是知识的宝库。
(3)书是知识的宝库。;书;知识的宝库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⑴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⑵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⑶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⑷考查对格言、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格言、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⑴开卷有益;良师益友;爱不释手;⑵书是知识的宝库。⑶书是知识的宝库。书;知识的宝库;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⑵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⑶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⑷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格言、名句的含义。
10.【答案】(1)diàn;cù;lǒnɡ;mí
(2)①泡桐树的叶子全部落到了地上。②泡桐树的花开得那么旺盛。
(3)C
(4)A;D
(5)C
(6)校园里的泡桐树一年四季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做着贡献,“我”从泡桐树的精神中也受到了教育。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⑴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⑵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①语义重复,删掉“和路上”②搭配不当,删掉“和叶子”。
⑶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A、B没有喻体;C把“一棵棵泡桐树”比作“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是比喻句。
⑷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各段内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⑸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⑹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掌握方法平时多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⑴diàn;cù;lǒnɡ;mí;
⑵①泡桐树的叶子全部落到了地上。②泡桐树的花开得那么旺盛。
⑶C;⑷A;D;⑸C;
⑹校园里的泡桐树一年四季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做着贡献,“我”从泡桐树的精神中也受到了教育。
【点评】⑴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⑵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⑶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⑸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⑹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11.【答案】略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
②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
③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
④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B卷)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ɡuī lǜ huī fù zhào yào càn làn
               
yè bǐnɡ hén jì pán xuán bǎo lěi
               
【答案】规律;挥发;照耀;灿烂;叶柄;痕迹;盘旋;堡垒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规、挥、耀、柄、痕、旋、垒”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规律;挥发;照耀;灿烂;叶柄;痕迹;盘旋;堡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辨字组词
碑    充    伐    拆   
牌    允    代    折   
【答案】石碑;充足;砍伐;拆开;品牌;允许;代表;打折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石碑;充足;砍伐;拆开;品牌;允许;代表;打折。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照样子,写词语
(1)金灿灿
            
(2)郁郁苍苍
            
(3)千姿百态
            
(4)漫天卷地
            
【答案】(1)红彤彤;白茫茫;绿油油;黑乎乎
(2)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快快乐乐;懵懵懂懂
(3)千方百计;千回百转;千锤百炼;千依百顺
(4)铺天盖地;因小失大;弃暗投明;逢凶化吉
【知识点】AABB式词语
【解析】【分析】(1)从给出的词语“金灿灿”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从给出的词语“郁郁苍苍”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3)从给出的词语“千姿百态”来看,第一个是“千”第三个字是“百”。
(4)从给出的词语“漫天卷地 ”来看,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反义词。
故答案为:⑴红彤彤;白茫茫;绿油油;黑乎乎;⑵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快快乐乐;懵懵懂懂;⑶千方百计;千回百转;千锤百炼;千依百顺;⑷铺天盖地;因小失大;弃暗投明;逢凶化吉。
【点评】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选词填空
(1)特别
特殊
科学家在太空这个   的环境里培育新品种。
这条公路修得   坚固。
(2)希望 渴望 盼望
我们   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山区的孩子多么   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
一些植物种子的后代朝着人们所   的方向改变。
【答案】(1)特殊;特别
(2)盼望;渴望;希望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特别:指人、脾气、利益、要求式样、本领等与众不同。
特殊:指奇特的事物或情况。
希望:心里想着实现某种事情。
渴望:强调迫切地、如饥似渴地希望,语意比盼望程度深;对象一般是事物。
盼望:以愉快或满足的心情期待。
故答案为:⑴特殊;特别;⑵盼望;渴望;希望。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本好书,真叫人喜欢。(改为反问句)
(2)这样做下去一定会失败。(改为双重否定句)
(3)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改为拟人句)
(4)他们家住的地方很小。(改为夸张句)
【答案】(1)这是一本好书,怎叫人喜欢呢?
(2)这样做下去不可能不失败。
(3)天上的星星在调皮地眨眼睛。
(4)他们家住的地方跟巴掌一样大。
【知识点】修辞手法;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⑴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⑵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A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B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表示肯定的词语;C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D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⑶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⑷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故答案为:⑴这是一本好书,怎叫人喜欢呢?⑵这样做下去不可能不失败。⑶天上的星星在调皮地眨眼睛。⑷他们家住的地方跟巴掌一样大。
【点评】⑴、⑵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⑶、⑷考查学生对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补充诗句
(1)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五月    红似火,六月   满池塘。
(4)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   。
(5)   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答案】(1)山穷水尽
(2)庐山
(3)石榴;荷花
(4)水连天
(5)清风明月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⑴山穷水尽;⑵庐山;⑶石榴;荷花;⑷水连天;⑸清风明月。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7.根据古诗《题西林壁》,回答问题
(1)默写《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   。
   ,   。
(2)此诗的作者是    代   。
(3)题目中“题”的意思是     。
(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5)此诗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诗句是    ,作者说明了   。
【答案】(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宋;苏轼
(3)书写,题写。
(4)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⑵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⑶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⑷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⑸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故答案为: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⑵宋;苏轼;⑶书写,题写;⑷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点评】⑴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⑵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⑶考查学生对诗题的理解能力。
⑷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⑸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8.口语交际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请你为保护这些文化古迹提些建议或写两条宣传标语吧。
【答案】①保护文化古迹人人都有责任。②保护文物,从我做起。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即独特性、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故答案为:①保护文化古迹人人都有责任。②保护文物,从我做起。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
二、阅读理解。
9.阅读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故事……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①读书有好处。   
②良好的老师,有益的朋友。   
③喜爱到不肯放手的地步。   
(2)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这个句子中把   比作   。
(4)你最喜欢那两句有关读书的格言。
①   
②   
【答案】(1)开卷有益;良师益友;爱不释手
(2)书是知识的宝库。
(3)书是知识的宝库。;书;知识的宝库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⑴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⑵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⑶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⑷考查对格言、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格言、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⑴开卷有益;良师益友;爱不释手;⑵书是知识的宝库。⑶书是知识的宝库。书;知识的宝库;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⑵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⑶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⑷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格言、名句的含义。
10.现代文阅读
校园里的泡桐
在我们的校园周围有一株高大的泡桐树,它们一年四季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做着贡献。
春天,泡桐树开花了,棵棵泡桐树的花都开得那么旺盛,开得那么热闹。每个枝头都是挨挨挤挤的花朵,真是花团锦簇,整个校园都笼罩在花的海洋中。那紫中透粉,粉中有白的喇叭形的泡桐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弥漫着整个校园。微风吹来,花朵们随风摆动,好像在朝你点头微笑呢!
盛夏,烈日当头。泡桐树的叶子又多又密,一片紧挨着一片,不留一点缝隙;一棵棵泡桐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支在操场周围遮住炎热的太阳。我们在操场上蹦啊,跳啊,一点也不觉得热。
秋天,泡桐树上结了许多棉花桃一样的果实,沉甸甸的挂在枝头上。这些饱满的果实在阵阵秋风中不停的晃动,好像在像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喜悦心情。
冬天,泡桐树的叶子在凛冽的北风中飘飘悠悠的全部落在地上。我们把这些树叶扫在一起,放入校园周围的花坛里,让它给植物当棉被,让它给植物当肥料。我常常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望着泡桐树那高高的身影沉思:泡桐树啊,你那么无私,默默无闻地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毫无保留的送给了我们。你多么高尚,从来对我们无所求,从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想着想着,我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沉甸甸   (diàn diān) 花团锦簇   (cù zú)
笼罩   (lónɡ lǒnɡ) 弥漫   (mí
ní)
(2)修改病句。
①泡桐树的叶子全部落到了地上和路上。
②泡桐树的花和叶子开得那么旺盛。
(3)下列句中哪句是比喻句。
A.这些饱满的果实在阵阵秋风中不停的晃动,好像在像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喜悦心情。
B.你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C.一棵棵泡桐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支在操场周围遮住炎热的太阳。
(4)这篇短文是按照   结构写的,在描写泡桐时是按照   写的。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时间顺序 E事物的几个方面 F地点的变换
(5)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
A.作者的心里长出了泡桐的幼芽。
B.作者感到自己变成了一颗泡桐树。
C.泡桐舍己为人的精神使 “我”受到了教育。
(6)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1)diàn;cù;lǒnɡ;mí
(2)①泡桐树的叶子全部落到了地上。②泡桐树的花开得那么旺盛。
(3)C
(4)A;D
(5)C
(6)校园里的泡桐树一年四季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做着贡献,“我”从泡桐树的精神中也受到了教育。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⑴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⑵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①语义重复,删掉“和路上”②搭配不当,删掉“和叶子”。
⑶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A、B没有喻体;C把“一棵棵泡桐树”比作“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是比喻句。
⑷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各段内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⑸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⑹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掌握方法平时多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⑴diàn;cù;lǒnɡ;mí;
⑵①泡桐树的叶子全部落到了地上。②泡桐树的花开得那么旺盛。
⑶C;⑷A;D;⑸C;
⑹校园里的泡桐树一年四季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做着贡献,“我”从泡桐树的精神中也受到了教育。
【点评】⑴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⑵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⑶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⑸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⑹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作文。
11.作文
我有一个好_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重点要突出,详略要得当。
3)行文语言流畅,条理清楚。
【答案】略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
②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
③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
④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