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6-18 17:28:00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平民作家——( ),原名( )字( ),是( )、( )、( )。他说:“我之所以长大成人,是( )。我的( ),是母亲传给的。她给我的是( )。除了本单元学习作品外,我们还学习了他的作品( ),还知道他的长篇小说有( )、( )、话剧( )、( )等。
十一、母亲
1、在作者笔下塑造了( )、( )、( )、( )、( )的伟大母亲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 )、( )( )、( )之情。
2、理解“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理解“失去了慈母便向、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十二、济南的冬天
1、课文开篇采用了( )的手法,将济南的冬天与( )、( )、( )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 )、( )、( )的特点,赞美济南是一块(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又通过( )、( )等修辞手法勾勒了( )图、( )图、( )图、( )图,寓情于景,既( )又(
)。
2、品位语言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十三*、骆驼祥子
老舍笔下骆驼祥子是怎样一个人?
十四、养花
1、作者为什么说养花有意思?
2、有喜有忧、( )、( )、( ),既须(
)又(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这指的是(
)。
(2)、“忧”、“泪”是指(
)。
(3)“长见识”是指(
)。
十五、母鸡
1、课文在结构在选用了( )的写法,先写了母鸡的( )、( )、( ),再现了( )、( )的母鸡形象,后半部分分写了母鸡( )、( )、( )、( ),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2、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二十二、桥梁远景图
1、《桥梁远景图》的作者是(
),他是我国著名的(
)。除专业著作外,他还写了大量的科普读物,如( )、( )、( )、( )等。
2、《桥梁远景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在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笔下,未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有什么特点?
二十三、黄河象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黄河象的哪些内容?
2、结合课文写出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两个原因。
3、黄河象“骨架高四米,长八米”,“三米多长的大象牙,”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这里列数字说明了(
)。“甚至连根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
)。
二十四、儿童与发明
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与儿童有关的发明?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十五*、科学幻想之父
谁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他为什么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
二十六、蟋蟀的住宅
1、课文作者是( )国杰出的( )家( )。他怀着对蟋蟀的( )之情,真实地介绍了( )和( ),赞扬了蟋蟀的( )和( )的精神。
2、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一件伟大的工程”?
二十七、古诗二首
1、《牧童》和《稚子弄冰》是对(
)场景的描写,充满了儿童的(
)和( )。《湖上杂诗》借( )抒情,表达出作者(
)。
2、《牧童》通过( )、( )、( )、(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 )图。一个“铺”字,把(
)表现出来;一个“弄”字,把(
)传达出来。
3、《湖上杂诗》是一首( )的诗,采用了( )写法,写出了( ),表达出(
),( )。
4、《稚子弄冰》写冬天的一场嬉戏,一个“脱”字写出了( )“异”、“羡”写出了诗人对( )的渴望,希冀(
)的心情。“脱”、“穿”、“忽作”等字,写出了( )。
二十八、风筝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是著名的( )、( )、(
),《风筝》是一篇(
)散文。( )与(
)紧密结合是文章的突出特点。文章以( )为引线将(
)与( )融为一体,将( )与( )加以结合,体现了( )。
2、“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我”的心为什么沉重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
二十九、冬至的梦
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出(
),字里行间饱和着作者( ),(
)之情。
2、为什么述评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3、课文两次提到了梅花图,这两次有什么不同?
4、作者为什么说“我多么向往明朗的温暖的春天,我更深深地怀念那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里曾经做过的温暖的梦!”?
5、“那是绿色的梦,是杨柳和燕子的梦,是渴望着返青和拔节的麦苗儿的梦,是挂在高高树梢上风筝的梦……”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三十*、我的第一个笔记本
1、课文围绕着“我的第一个笔记本”重点写了哪几件事?体现了什么?
2、笔记本已经将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壳的小鸟一样蠢蠢欲动扑棱棱要飞了。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十一*成长靠你们自己
这是一篇( ),从中你觉得校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理解“成长靠自己”的含义的?六、早晨
1、《早晨》一课中,作者描绘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2、在作者高尔基的眼中“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在你的眼中“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又是什么?
3、理解句子
(1)、天空突然闪出一丝阳光。夜的黑暗将悄悄地躲藏到山谷和石缝中去,躲藏到沾满露水的乱草丛中去。
这段话好似围绕哪一句写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花儿沾满了露水 摇晃着 仿佛说 把我们描绘下来吧 先生 早晨我们用露水的衣饰装扮着 是多么的美好呀 用言语替花儿描绘一帧小照吧
给句子加标点。句子运用了( )的表达手法展现了(
),让人们( ),( )。
(3)美丽的东西永远是美丽的,即使在它凋谢的时候;我们所爱的东西我们会永远爱着,即使在我们死去的时候……
高尔基想告诉我们什么?你认为怎样的东西才识永远美丽的?
七、葵花之最
1、课文运用( )手法,借( )讴歌了(
)。
2、葵花居然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
(1)、加点的字形象的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之情。
八*、三人行
1、课文以( )为背景,描绘了( ),表现了( )。
2、他仰起脸,望着天空轻轻地吁了口气。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
(1)、把大雁的队伍画出来。
(2)、这幅图象征着什么?
(3)、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三个人坚定地走下去?
九、语言二则
1、《揠苗助长》、《刻舟求剑》寓意
2、举两则课外阅读的寓言,说说寓意。
十*、还有人活着吗
课文以( )为明线,以( )为暗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