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教版数学
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
第7课时 分数和(差)倍问题
分数除法
3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学会分数和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
方法。
2. 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问题的能力。
【重点】
归纳分数和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难点】
能够正确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课堂导入
(1)樱花树有多少棵?
(2)樟树和樱花树一共有多少棵?
(3)樟树比樱花树多多少棵?
用含有 的式子口答下列问题。
校园里有樟树 棵,樱花树的棵数是樟树的。
探究新知
6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分
“1”
42分
分
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你能借助线段图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吗?请你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分析与解答
上半场得分 + 下半场得分 = 42分
下半场得分 = 上半场得分 ×
上半场得分 = 下半场得分 × 2
根据“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 ”设未知数。
方程法
解:设上半场得了x分,则下半场得了 x分。
x
x
= 42
+
x
= 28
x
= 42
28
= 14(分)
×
方法一:
根据“上半场得分 + 下半场得分 = 42分”列方程。
想一想怎么设未知数呢?
解:设下半场得了x分,则上半场得了2x分。
2x
x
= 42
+
x
= 14
3
x
= 42
14
= 28(分)
×
2
根据“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2”设未知数。
方法二:
根据“上半场得分 + 下半场得分 = 42分”列方程。
想一想怎么设未知数呢?
想一想:不设未知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上半场:
142 =
=
28
14 (分)
×
下半场:
42
(1+)
= 42
= 28 (分)
42 (1 + 2)
= 423
= 14 (分)
下半场:
上半场:
2 8 ( 分 )
算术法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28+ 14=42 (分) , 全场得分是42分。与已知条件相符,说明计算结果正确。
怎么知道计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回顾与反思
课堂练习
1.某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
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
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
解:设下半年产量为 万台。
(万台)
答:这个电视机厂上半年的产量是48万台,下半年的产量是60万台。
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
(万台)
上半年产量+下半年产量=全年产量
2.如右图,长方形的周长是30 cm,
宽和长各是多少?
长方形的宽是长的。
解:设长方形的长为 。
答:长方形的宽是5 cm,长是10 cm。
(cm)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3.小明和小红共有图书20本,小红的图书数量是小
明的。他们各有多少本图书?
(本)
答:小明有15本图书,小红有5本图书。
解:设小明有 本书。
4.果园里种的桃树比梨树少300棵,桃树的棵数是
梨树的,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梨树的棵数:
桃树的棵数:
450 300 = 150 (棵)
答:桃树种了150棵,梨树种了450棵。
解:设白天时间为小时。
24 - 15 = 9(时)
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5题
5.中国农历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
最短的一天。这一天,北京的黑夜时间是白天时
间的 。白昼和黑夜分别是多少小时?
一天有24小时,即:白昼+黑夜=24小时
答:白昼是15小时,黑夜是9小时。
白昼+黑夜=24小时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2. 根据“一个数另一个数=和(或差)”列出
方程;
1. 设其中一个数为 ,根据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用含有 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数;
3. 求出 的值,并根据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出
另一个数。
“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问题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