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气体摩尔体积
1mol
固体和液体物质在200C、1.01×105Pa下的体积
物质
状态
粒子数
1mol
粒子的质量(g)
密度g/ml
体积
ml
Fe
固体
6.02×1023
7.86
Al
固体
6.02×1023
2.7
H2O
液体
6.02×1023
0.998
H2SO4
液体
6.02×1023
1.83
7.12
10
18.04
53.55
56
27
98
18
1mol下列气体在00C、1.01×105Pa下的体积
名称
状态
密
度(g/L)
粒子数
1mol粒子的质量(g)
体积(L)
H2
气体
0.0893
6.02×1023
O2
气体
1.429
6.02×1023
CO2
气体
1.965
6.02×1023
N2
气体
1.25
6.02×1023
22.4
22.4
22.4
22.4
2
32
44
28
在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如1mol
)
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一般各不相同,
但气体的体积却几乎完全相同。
结论:
探究:1.在相同条件下,为什么1mol固体或液体所占的体积不同呢?
2.
在相同条件下,为什么1mol任何气体的体
积都近似相同呢?
问:
(阅读P14
1---4段)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体积由哪些因素决定?
3.粒子之间的距离
2.粒子的大小
1.粒子数目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构成固态结构微粒间的距离很小
构成液态结构微粒间的距离也小
1
mol
Fe
197.0
克
1
mol
Au
207.2
克
1
mol
Pb
55.8
克
1
mol
H2O
1
mol
H2SO4
18克
98克
6.02
×10
23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
气体
因素
状态
粒子个数
粒子大小
固体和
液
体
1mol
主要因素
忽略
1mol
忽略
决定因素
从微观角度分析,决定物质体积的三个因素
粒子间距离
气
体
同温同压下,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相等
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相同
[请你想一想]
2、粒子间的距离受哪些条件影响?是怎样影响的?
3、为什么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相同呢?
1、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标准状况(S.T.P):温度(0℃).
压强(101KPa)
T.P相同
d相同
V相同(V=22.4L)
.
体积(V)
取决于
粒子数目(N)
粒子间的距离(d)
d
取决于
V
n
T
d
P
d
4、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于因素有哪些?
粒子数目(N)
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相同数目的粒子(相同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定律]
适用范围:任何气体
定律要点:“三同”
定
“一同”
有三个相同,第四个必定相同
思考:
1.??
同温同压下,粒子数相同的气体,物质的量
,占有的体积
。(填相同或不相同)
2.??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越大,含有的粒子数
,物质的量
。(填越多或越少或不变)
相同
相同
越多
越多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比例关系:“两同”,另“两个”成“比例”
[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m
常用单位:L/mol
m3/mol
公式:
Vm=V/n
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态物质,对于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来讲,都是不适用的。
[注意]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
★
★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标准状况:T=0
℃,P=101KPa)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升
(1)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
)
×
√
×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2)1摩尔气体体积约是22.4L。(
)
(3)标准状况下,1摩尔O2和N2的混合气体(任意比)的体积为22.4L。(
)
×
×
(4)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分子数。(
)
(6)1摩尔CO和1摩尔CO2所含分子数相同,体积也相同。(
)
×
(5)当温度高于0℃时,1摩尔任何气体体积都大于22.4L。(
)
(7)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
×
2、标准状况下:
(1)44.8升氢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0.5摩尔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3)14克CO的体积是多少?
n=V(H2)/Vm
=44.8L/22.4L/mol
=2mol
解:
V(O2)=n(O2)×Vm
=0.5mol×22.4L/mol
=11.2L
V(CO)=n(CO)×Vm
=(m(CO)/M(CO))×Vm
=(14g/28g/mol)×22.4L/mol
=11.2L
3、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
A.2
L
CO和2
L
CO2
B.9
g
H2O和标准状况下11.2
L
CO2
C.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22.4
L
H2O
D.0.1
mol
H2和2.24
L
HCl
B
小
结
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理解要点:
条件:标准状况(S.T.P)
对象:任何气体
物质的量:1mol
体积约占22.4L
结论
1、气体摩尔体积
常用单位有L/mol(L·mol-1)和m3/mol。
Vm=
V
n
公式:
符号为Vm
概念: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V
(标况)
÷vm
×vm
÷Vm×NA
Vm×NA÷
分子
离子
电子
原子
质量
物质的量
微粒数
质子
中子
÷M
×M
×NA
÷NA
m
n
N
÷ρ
×
ρ
4、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关系
①V=m/
ρ
②V=n×Vm(V=m/M×Vm、V=N/NA×Vm)
3.求S.T.P下的V
1.粒子数目
2.粒子的大小
3.粒子之间的距离
物质的量浓度
及其计算
1、什么叫溶液?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2、什么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ω
=
m质
m液
×100%
3、溶解度:
一定温度条件下,100g溶剂里
达到饱和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s
=
m质
m剂
×100
(g)
ω
=
S
S+100
×100%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含义:
在1L溶液中含有1mol溶质,这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mol/L。
3、表达式:CB=
2、符号:CB
nB
V
4、单位:mol/L或mol·
L-1等
1、将40克NaOH溶于水配成2L溶液,则:
CNaOH
=
CNa+
=
COH-
=
2、标况下将44.8LHCl溶于水配成1L溶液,CHCl=
3、0.2mol/L的Na2CO3溶液2L,n
Na2CO3
=
m
Na2CO3=
CNa+=
0.5mol/L
42.4g
0.5mol/L
2mol/L
0.5mol/L
0.4mol/L
O.4mol
同一溶液中不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其物质的量之比=?
物质的量
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单位
公式
特点
mol
/L
同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一定)。
W=m质/m液
×100%
CB=
nB/V
课堂练习
1、将40g
NaOH溶于2L水中配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这样叙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2、从1L3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50mL,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mol/L
3、10mL1mol/L的硫酸溶液比100mL1mol/L的硫酸溶液的浓度小。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现有0.2mol/L的K2SO4溶液,当取此溶液1L时,K+离子浓度是0.4mol/L,当取此溶液2L时,SO42-离子的浓度为0.4mol/L。这样说对吗?
课堂练习
1、下列溶液与100mL0.5mol/LNa2SO4溶液中的
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Na+物质的量相等的是:
A、200mL0.5mol/LNaCl溶液
B、100mL1mol/LNa2CO3溶液
C、100mL0.5mol/LNa3PO4溶液
D、1L1mol/LNaOH溶液
D
A
二、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1、根据定义式计算:
已知
①
质量计算浓度
②气体的体积计算浓度
CB=
nB/V
2、标况下XLHCl溶于1L水得到密度为ρ
g/mL的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
例1、将1.06g
N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1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取50
mL的Na2CO3和Na2SO4的混和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Mr
Ba2CO3=197
MrBa2SO4=233)
(1)原混和溶液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CB=
1000×ρ×
ω
MB
ω
=
C×MB
1000×ρ
5、求98%的H2SO4
(密度为1.84
g·cm-3)
的物质的量浓度?
6、求63%的HNO3
(密度为1.2
g·cm-3)
的物质的量浓度?
计算原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或溶质的质量守恒)。若是两溶液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或总质量)等于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和。
四、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无晶体析出)的计算:
例7:
将2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求稀释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1V1=C2V2
C1V1+C2V2+…=C混V混
8、将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5
mol/L的KNO3溶液蒸发到200mL后(未有晶体析出),求所得溶液中KNO3的物质的量浓度?
9、2
mol/L的盐酸溶液200L和1
mol/L的盐酸溶液100L混合。求:混合后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练10:24℃时100mLKCl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16g,如果将其蒸干,获得28.9g晶体。
1)
24℃时KCl的溶解度。
2)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33.2g
25%
3.9mol/L
10、把70%的HNO3(ρ=1.40g.mL-1)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质量分数(
)
A.0.35
B.<0.35
C.>O.35
D.不确定
11、把98%的H2SO4(ρ=1.84g.mL-1)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质量分数(
)
A.0.49
B.<0.49
C.>O.49
D.不确定
12、把70%的HNO3(ρ=1.40g.mL-1)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质量分数(
)
A.0.35
B.<0.35
C.>O.35
D.不确定
13、把98%的H2SO4(ρ=1.84g.mL-1)加到等质量的水中稀释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质量分数(
)
A.0.49
B.<0.49
C.>O.49
D.不确定
14、把34%的NH3水(ρ=0.9g.mL-1)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质量分数(
)
A.0.17
B.<0.17
C.>O.17
D.不确定
15、把34%的NH3水(ρ=0.9g.mL-1)加到等质量的水中稀释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质量分数(
)
A.0.17
B.<0.17
C.>O.17
D.不确定
16、100
mL某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0m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
mol·L-1的NaOH溶液,正好完全中和,然后再取10
mL原混合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沉淀1.165g。求:
(1)原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
(2)原混合溶液中所含HNO3的物质的量。
17、将50.7g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混合物分成两个等份。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的体积为1.12L,另一份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难溶性固体33.15g。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物质的量。
18、取过氧化氢(H2O2)样品1mL于锥形瓶中。加25mL水稀释,再用硫酸酸化后,逐滴加入0.1mol/L高锰酸钾溶液。当反应完全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20.2mL。试计算该过氧化氢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
2KMnO4+3H2SO4+5H2O2
===
K2SO4+2MnSO4+5O2↑
+8H2O
2、将2.3g
Na放入100g
H2O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02g·cm-3,求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2Na+2H2O
===
2NaOH+H2
↑
1
配制溶液的实验仪器
专用仪器:
容量瓶(规格固定)
2.
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3.
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
准确的溶液
构造:细颈、平底玻璃瓶,
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②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不能进行加热
⑤只能配置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4.
注意事项:
配置100mL
1.00mol/LNaCl溶液
常用仪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容量瓶(100mL)、药匙、托盘天平。
试剂:NaCl、蒸馏水
步骤
:
(7).
摇匀:
将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5.9克氯化钠
(3).溶解: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4).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小心沿玻璃棒注入到容量瓶中(注意:不要让溶液洒到容量瓶外)
(5).洗涤振荡:将烧杯内壁洗涤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6).定容:继续加水至刻度线下1∽2cm,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1).计算:需NaCl质量为
克
5.85
(8).
装瓶贴签
容量瓶中不能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配制过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