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1.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罢学风潮”“政治问题”分别指
( )
A.上海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C.五四运动、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上海学生运动、五四运动
2.从右图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五四精神”是
( )
①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坚信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④无私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副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副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的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4.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 )
①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 )
A.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B.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C.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6.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这里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 )
A.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
D.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7.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
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8.新文化运动后期,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毛泽东
B.李鸿章
C.康广仁
D.李大钊
9.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10.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解放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11.“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
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天津、陕北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 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它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民族运动的情况?这一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
(2)材料二“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中的“方式”指什么?
(3)请从上述三则材料中摘抄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语句。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积极影响。
答案
1.B [解析]
由“1919年”“罢学风潮”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故选B。
2.A 3.D
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的“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可知,此时工人还未举行大罢工,排除③。故选B。
5.A 6.D
7.B
8.D
9.B
10
C
11A
12.(1)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3)“现在国家都要亡了……我们只好以死力争”“民族运动”“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政治运动”“一场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等。
(4)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