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一课《春》同步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清脆(cuì)
酝酿(liàng)
喉咙(hóu)
卖弄(nòng)
B.黄晕(yùn)
嘹亮(liáo)
宛转(wán)
散步(sǎ)
C.嫩叶(nèn)
应和(hè)
安巢(cháo)
窠巢(kē)
D.迷藏(cáng)
眨眼(zhǎ)
朗润(yùn)
水涨(zhǎng)
【答案】C
【详解】A.酿niàng;B.宛wǎn;散sàn;D.润rùn;故选C。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馈赠
束缚
诡计多端
咄咄怪事
B.
嘹亮
吓唬
扼腕叹息
莺歌燕舞
C
浏览
巍峨
怒不可遏
失魂落魄
D
贿赂
木筏
十拿九稳
篷头垢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书写有误:“篷头垢面”应写作“蓬头垢面”。
3.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宣告了中华民族“贫贱不能移”的气节。
C.
春光如此好,我们不要辜负它,周末有空就扶老携幼、呼朋引伴一起去踏春赏花吧。
D.
黯淡无趣留给冬天,你要花枝招展迎接春天!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词语,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B项的词语使用有误,“宣告”是“宣布”的意思,用在此处不恰当。应将“宣告”改为“弘扬”或“彰显”。
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天的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将“江南”与“春天”互换位置)
B.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虽然有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仍稳定保持价格。(在“大多数”前加“但是”)
C.
能否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力措施。(删去“能否”)
D.
网上“晒旅游”这一行为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在句末增加“的心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的修改有误,应该将“稳定保持价格”改为“保持价格稳定”。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D
【解析】D为比喻,其他三项为拟人。
6.填空。
(1)《春》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有一个不辱国格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课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写了________春、绘春和______春三部分。其中“绘春”又由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和迎春图五幅画面构成,把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对__________、对__________的热爱。
【答案】(1)朱自清
佩弦
踪迹
背影
欧游杂记
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2)盼
颂
草
花
风
雨
春天
生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7.
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8.
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把无形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选文中摘抄相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
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
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
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
9.
作者描写春雨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10.
选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作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答案】7.
A
8.
(1).
示例:①吹面、抚摸;
(2).
②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
(3).
③清脆的喉咙、宛转的曲子、应和、嘹亮地响;
(4).
④鸟儿、牧童、短笛、牛。
9.
先正面描写春雨的寻常、细密、轻盈;然后描写雨中的树叶、小草、人、房屋,侧面烘托各种景物在春雨沐浴下的温馨,渲染出一种安静而平和的氛围。
10.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百花争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百花怒放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2)“像母亲的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春风带给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柔和的春风的喜爱之情。
(3)农夫的草屋在雨里“静默”着,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渲染了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景象,它们也像农夫一样,为接受春雨沐浴而感到喜悦。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选项,找到文段涉及的相关内容,体会是否一致。B项有误,这段话主要是抓住桃花、杏花、梨花的特点写的,不是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万木争春”也是不正确的;C项有误,主要是抓住花的特点写的;D项有误,主要是抓住春天野外的花来写的,不是花园里的,也没有抓住动物的特点来写。故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从触觉角度进行描写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是从嗅觉角度进行描写的;“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牛背上牧童”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摘抄出关键词语即可。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辨析能力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所要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是对春雨特点的直接描写;“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是对春雨的侧面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与温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1)运用拟人的修辞,突出了花儿竞相开放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2)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柔和;(3)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雨夜的温馨。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遍
地
黄
金
①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从此,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么花粉症呢。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而不起眼,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掠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在地头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更多的时候,我于户内凝望菜花,在病榻上斜靠着,看书倦了,总喜欢透过窗子看对面楼缝里的那片油菜花,那差不多成了一种生命的需要。油菜花谢了,没有画家会为我在窗外画一片女儿黄,但我不会再阴郁,花事一过,就是青阳朗朗的夏季了,阳光里流淌着无尽的菜花黄。我本质上仍是个农夫,春天于我,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1.
油菜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
12.
第④⑤段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油菜花?请概括回答。
13.
第⑤段写油菜花的黄,为什么还要写柳芽的黄、菊花的黄、葵花的黄?
14.
概括说明油菜花对“我”生命态度产生的重要影响。
15.
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1.
生机;气势;活力(意思对即可)
12.
形状;态势;花色(文字不求一致。)
13.
为了衬托油菜花的黄。或:为了更加突出油菜花的黄。(意思对即可)
14.
油菜花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使“我”认识到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恋的。(意思对即可)
15.
油菜花遍地都是,呈现一片黄色,犹如遍地铺满黄金;油菜花在“我”生命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像黄金一样宝贵,值得珍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掠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可得:生机、气势、活力。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第四段的“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而不起眼”是从形状方面描写油菜花。第五段中的“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是从态势方面描写油菜花。“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是从花色方面来描写油菜花。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本文主要的描写对象是油菜花,第五段写柳芽的黄、菊花的黄、葵花的黄,是为了用这些花的黄来衬托和突出油菜花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从而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对油菜花的喜爱和赞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可提炼作答。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题目。需联系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联系内容可知,油菜花的颜色是黄色,与黄金颜色相同,并且是以“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就像是遍地铺满了黄金一样。联系主旨可知,黄金是极为贵重的事物,将油菜花比作黄金,突出了油菜花带来的启示对于我的重要与宝贵,我会像珍视黄金一样珍视这份感动与启示。
【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