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教学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教学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10 06: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了解本地(县、市)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为什么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下辖义乌却有?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立足现有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
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
既要考虑当前实际,还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趋势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包括新的交通线、站建设,原有交通线、站的改建或废弃、不同的运输方式衔接以及适应运输专业化、快速化而建设的专用线、站等的改善。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上海虹桥站占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含机场),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设16站台。
昆山南站建筑面积3.6786万平方米,设4站台
区域内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区域内的交通运输需求差异较大,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因此,城市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在相邻重要城市之间,往往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才能满足两城市间庞大的交通运输需求。例如北京和天津之间,就建设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普通公路和铁路等不同交通线。
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交通运输布局还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便应运而生。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逐渐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需求迅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案例】
非洲绝大部分国家曾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西方国家为了掠夺这些国家的农矿产品,多建设从内陆或矿山通向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方便农矿产品的出口,并倾销工业制成品。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以来,虽然在铁路建设方面也有发展,但是总体铁路布局仍保留着殖民时期的特点: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铁路网。铁路的这种布局放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未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区域发展的“先行官”。然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交通线和场站属于基础设施,投资额大但不能短时间直接收回投资,一般由政府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当区域处于工业化初期时,区域交通运输建设需求很大,并且还有各方面基础设施需要建设,政府一般无力全面、快速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在这段发展时期,为解决突出的交通运输问题,区域一般需要借助外力。当区域发展至一定水平,政府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水平。
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工程、材料、机械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交通运输的电气化、快速化、专业化,对各项技术的要求更高。
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从而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
青藏铁路
随着桥隧技术的成熟,我国不仅使公路、铁路跨越河、海天堑,还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越山区,改变了传统盘山迂行的布局方式,缩短了通行里程,节省了通行时间。
传统的盘山公路
沪昆高铁
活动
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线、站布局交化很大,有些交通线、站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其中,北京首都机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北京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投入使用,1980年月,一号航站楼及配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于1995年10月开始建设,并于1999年11月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2650万人次的旅客。2004年3月,三号航站楼开始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至此,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的设计总量达到8200万人次。背景图为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景观,下表显示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整千万人次的年份:
1.北京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至实际旅客年吞吐量超过设计旅客年吞吐量分别用了多少年?
2.交通运输线、站布局一般强调“适度超前”。通过首都机场扩建的案例,说明你对“适度超前”的理解。
3.首都机场设计在2015年旅客年吞吐量达到8200万人次,可是至2012年,首都机场旅客年合吐量已达8371万人次。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增加的速度远超专家的预测,就此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想。
巩固练习
1.下图为成昆铁路的一段选线设
计图,有两个设计方案。“采用方
案”较“沿河方案”短10km,减少车
站1处,少修短隧道8条,避开了地
质复杂地段,且免受河流冲刷。其中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
滚滚的大渡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沿河方案”相比,“采用方案”的明显优势是线路短与(
)
A.便于居民出行
B.技术难度小
C.道路坡度小
D.安全性高
(2)关村坝车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
B.聚落
C.降水
D.地形
1.答案:(1)D(2)D
解析:(1)“采用方案”以长隧道为主,道路缩短,坡度加大,技术难度增加;车站减少,不便于居民出行;避开了地质复杂地段,安全性提高。
(2)根据材料可知,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大渡河,说明关村坝车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城市之间交通联系日益便捷。下图示意某段城际快速轨道。据此完成下题。
(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其他运输落后
B.外来人口增加
C.经济快速发展
D.科学技术进步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际快速轨道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遵循的交通运输布局原则主要是(???)
A.少占土地
B.节约投资
C.因地制宜
D.适度超前
2.答案:(1)C;?(2)A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发展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经济交流和人员流动等更加频繁,运输需求更加旺盛,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迅速发展。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人均土地面积少,城际快速轨道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可少占土地,A正确。
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与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千米,距首都机场67千米,距天津滨海机场85千米,距廊坊市中心26千米,距保定市中心86千米。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采用五指廊的造型(如下图所示),即5条腿的放射形,整个航站楼有82个登机口,但是旅客从航站楼中心步行到达任何一个登机口,所需的时间不超过8分钟。新机场选址在北京、天津和雄安中间的位置上,除了高速公路外,新机场地下巨大的轨道交通网可以把京津冀周边的旅客快速运达。据此,完成下题。
(1)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五指廊造型的目的是(
)
①增加登机口,方便更多的旅客登机
②有效增加机场占地面积
③提高机场接待飞机数量
④提高机场土地利用效率
⑤加强与雄安地区的地域联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2)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
)
A.缓解首都、滨海机场的运输压力
B.周边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C.缩短京津冀之间的时间距离
D.周边商业中心的形成
3.答案:(1)B;?(2)A
解析:(1)北京附近土地资源有限且土地租金高,增加机场占地面积会造成土地浪费和成本提高,②错误,排除A;形成放射形的航站楼,使登机口数量增至82个,且旅客从航站楼中心步行到达任何一个登机口,所需的时间不超过8分钟,可方便更多的旅客登机,①正确,排除D;由图可知,五指廊的造型可以停靠大量飞机,提高了机场接待飞机的数量,提高了机场土地的利用效率,③④正确,排除C,选择B。
(2)由材料可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距首都机场67千米,距天津滨海机场85千米,故可以分流首都机场和滨海机场的客运量,缓解首都机场、滨海机场的运输压力,A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的主导因素是科技,快捷的交通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也的发展,排除B;由材料可知,京津冀之间的交通主要通过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实现,而不是依靠空运,排除C;商业的布局需要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口,用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就能实现,受机场建设影响较小,排除D。
4.打通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使沂蒙山深处的山东省岱崮镇脱贫奔小康。曾经的这里是“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如今山里的蜜桃飞向了京、沪;城里的游客纷至沓来。据此完成下题。
(1)打通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方式及布局要求是(???)
A.运河尽量连接河流,减少工程量
B.铁路沿山谷延展,隧道相通
C.公路沿山谷延展,沿途曲折
D.高铁连接重要乡镇,快捷出行
(2)岱崮镇脱贫奔小康的主要条件是(???)
A.交通便捷
B.扶贫政策
C.广阔市场
D.资源种类丰富
4.答案:(1)C;
(2)B
解析:(1)山区交通,公路最适合。山谷相对平坦,沿途连接更多的居民点,C正确。
(2)打通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是国家扶贫政策。在扶贫政策驱动下,山区先发展交通,脱贫致富,B正确。
5.近年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水平
B.舒适程度
C.交通条件
D.区域差距
(2)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
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
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
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
5.答案:(1)A;
(2)D
解析:(1)从材料信息看,民工返乡交通方式由骑摩托车变为驾驶私家车,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收入水平,A项正确;舒适程度是由收入水平、支付能力决定的,B项错误;由珠三角地区向中西部,交通条件是在不断改进的,区域差距也是在变化的。但交通方式的选择归根结底还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C、D项错误。
(2)要注意题目问的是交通出行方式变化带来的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由骑摩托车变为驾驶私家车,可能会加剧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A项错误;会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不会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B项错误;影响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C项错误;大量私家车开回中西部农村,会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D项正确。
6.继朝阳路之后,北京第二条潮汐车道——紫竹院路车道沟桥西端至四季青桥路口东侧之间的潮汐车道于2014年9月30日6:00启用。该车道每天6:00-12:00为进城方向使用,其它时段为出城方向使用(如图)。据此完成下题。
(1)目前,大量在北京市中心区上班的居民居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北京市中心区(???)
A.人口过于稠密
B.就业机会较少
C.道路交通拥堵
D.生活成本较高
(2)关于设置潮汐车道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缓解不同时段的交通压力
B.增加进城车辆的数量
C.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问题
D.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6.答案:(1)D;?(2)A
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影响居民居住地点的因素。结合北京中心实际情况,市中心作为商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实际上常住人口较少,A错误。北京市中心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B错误。北京市中心交通拥堵主要是因为上下班从居住中心到就业中心的单向流动,居住在郊区只会增加道路拥堵负担,C错误。北京市中心地价高,使房价等生活成本非常高,故而导致居民住在郊区,D正确。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潮汐车道是根据早晚不同时间段人流车流进城、出城方向不同来设定的。早晨进入中心城区方向交通流量大,出城方向则流量小;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进城方向则流量小。通过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可提高车道使用效率,缓解不同时段的交通压力,A正确。从图中看出潮汐车道的使用规定是每天6:00-12:00为进城,其他时段为出城,限制了进城时间,可以有效的减少进城车辆的数量,B错误。潮汐车道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问题,C错误。在时间上限行与交通事故的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