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学习目标
1.巩固《诗经》相关文学常识,反复诵读诗歌,理清故事情节。
2.体会诗歌情感,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
3.激情投入,领略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
形式:
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叠唱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民间乐歌
宫廷乐歌
宗庙乐歌和舞歌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采
薇
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
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概括《采薇》每章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玁狁之故”
难归的原因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军旅的忧苦
“一月三捷”
“玁狁孔棘”
作战的情况
“我心伤悲”
归来的悲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缓慢的样子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第六章
现实的哀伤
今昔之对比
现实的困境
归途:痛定思痛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translation翻译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translation翻译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岁亦莫止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玁狁孔棘
通假字
“暮”,年末,年尾
“薾”,花盛开的样子
“棠”,棠棣;“花”,花朵
“辂”,战车
“急”,紧急
雨雪霏霏
薇亦作止
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四牡翼翼
今我来思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名作动
句尾语气词
问
很/痛苦
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语气词
回家
首先,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
探究艺术特点
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其次,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再次是情景交融。
诗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理解前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
运用了“以哀景写乐”手法,这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主 题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