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沂南第一中学 刘红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水
无机盐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脂肪
知识回顾
斐林试剂
苏丹Ⅲ
橘黄色
红色
砖红色沉淀
紫色
苏丹Ⅳ
双缩脲试剂
鉴定物质
试剂
实验现象
还原性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碘
蓝色
某些 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 产生 。
预习提问:1、实验原理?
特定的颜色反应
化学试剂
有机化合物
比较项目 试剂及成分 原理 溶液
浓度 使用方法 加热与否 结果
可溶还原糖的鉴定 斐林试剂NaOH和CuSO4 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NaOH和CuSO4 溶液呈紫色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两者有何不同?
还原糖中的醛基(—CHO)将Cu(OH)2中的Cu2+还原成Cu+,形成Cu2O砖红色沉淀
在碱性环境下的Cu2+与蛋白质结合成紫色络合物
NaOH
浓度为
0.1g/mL
CuS04
浓度为0.05g/mL
NaOH
浓度为
0.1g/mL
CuS04
浓度为0.01g/mL
先把NaOH
溶液和CuSO4
溶液混合,
后立即使用。
先加入Na0H
1mL,然后
再加CuS04
4滴,摇匀。
(不能过量)
水浴
加热
不
需
要
3、 以下植物器官中最好选哪几种做为实验材料?为什么?
√
√
√
没有颜色或颜色较浅;分别富含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蛋白质、脂肪。
√
╳有色素,会掩盖颜色反应的结果
╳蔗糖不是还原糖
●请检察并熟悉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匀浆,豆浆)——4个小烧杯,花生种子。
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烧杯2个,温度计,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0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l 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共7瓶
梨匀浆
花生种子匀浆
鉴定物质
材料
还原性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请确定具体的检测实验材料
豆浆
马铃薯匀浆
●请熟悉检测步骤(注:1滴管是1 mL)
一、淀粉的检测和观察(注:淀粉易沉淀,使用前请先混匀)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马铃薯匀浆。
第二步: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二、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梨匀浆。
第二步: 向试管内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第三步: 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
第四步: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豆浆。
第二步: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
第三步: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边滴边摇。
第四步: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四、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花生种子匀浆。
第二步:向试管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1)实验原理:
淀粉 + 碘液→蓝色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淀粉
2)实验材料:
3)试剂:碘液
4)检测的方法步骤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滴加两滴碘液,摇匀。
③ 观察颜色变化。
5)实验现象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3)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1)实验原理: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
4)检测的方法步骤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 ,摇匀。
2)实验材料: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边滴边摇)
5)实验现象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类
1)实验原理: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温水浴)砖红色沉淀
2)实验材料:
3)试剂:斐林试剂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4) 检测的方法步骤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2min。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1)实验原理:
脂肪 + 苏丹Ⅲ→橘黄色
脂肪 + 苏丹Ⅳ→红色
2)实验材料:
3)试剂:苏丹Ⅲ
4) 检测的方法步骤
①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检测梨匀浆的实验现象
(浅蓝色 —— 棕色 —— Cu2O砖红色沉淀)
请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并记录,如果有差别,请分析原因?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现象
以上实验是同学们根据生活常识,选择了富含该化合物的植物组织进行检测。
1、该组织中还含有其它化合物吗?请各小组任选一种组织样液探究是否含有另外一种化合物。
2、老师从超市购买的某品牌奶制品是否含有以上四种化合物?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具体分工如下:1、2组探究是否含有蛋白质?3组探究是否含有脂肪?4、5组探究是否含有可溶性
还原糖?6、7组探究是否含有淀粉?)
将以上两题的实验预测及结果填入课本P18 页的表格中。
拓展提升
牛奶
+
—
—
—
—
—
+
+
+
+
+
+
+
方法二: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以花生为例)。
(该方法现象明显,但比较难操作,一定要注意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注意安全)
① 取材 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② 切片 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③制片 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上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 观察 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楚;换高倍显微镜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5)实验现象
要点归纳
实验步骤:
①取材分组,对照编号。
第一步:取2个试管编号为A、B,向A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梨匀浆。向B试管内注入等量(2 mL)的蒸馏水。
②对不同液体进行相同处理。
第二步: 向A、B2个试管内分别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给予相同适宜的条件,进行结果(预测)。
第三步: 将A、B2个试管分别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
④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结果(现象)进行分 析,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单一(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等量原则。
检测梨匀浆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现象
(浅蓝色 —— 棕色 —— 砖红色沉淀)
B试管取等量(2ml)蒸馏水作对照
知识结构
练习:
1.某学生用徒手切片法制作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在高倍镜下转动细准焦螺旋,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比较清晰,而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其原因最可能是
A.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好
B.子叶切片切得厚薄不均
C.子叶切片染色不均匀
D. 反光镜未调节好
2.把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某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乙醇 B.葡萄糖 C.氨基酸 D.蛋白质
√
√
3、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震惊全国,引起世人注目。鉴定脱脂淡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
A.斐林试剂 B. 红墨水
C.双缩脲试剂 D.苏丹Ⅳ染液
B
拓展提高:学案P17
已知鸡蛋的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
与Cu2+反应产生紫色物质,即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
在此基础上,利用一定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证明
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以下是此完整实验的一部分,
请完善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备蛋清液。取生鸡蛋一个,打破蛋壳(不能破坏蛋黄),取少许蛋清注入烧杯中,加入30mL清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第二步:取两只规格相同的试管编号为1、2,分别注入一定量的实验液体。(如图)
第三步: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NaOH溶液并振荡,再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2~3滴CuSO4溶液,振荡。
问题:
(1)第二步2号试管中加入的“某溶液”是 ,加入的量是 ,它体现了实验设计应遵循 原则。
(2)预测实验结果: 。
(3)实验结论: 。
蛋清液
2mL
等量、对照
1、2号试管都呈现紫色反应
唾液中主要成分是唾液淀粉酶,所以唾液淀粉酶是 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