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也是了解历史阶段性特征的一种方式。下图所示时间轴反映的
长江中学 2019 级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考试
历史时期是
历史学科试题
范围:必修一专题1--4 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时间:60分钟
A. 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Ⅰ卷 客观题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一 选择题(25*3=75分) 9.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
1. 在我们湖南的南岳建有“忠烈祠”,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土,这一做法主要受中国 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
古代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 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表明了长征
A.世袭制度 B.分封制度 C.皇帝制度 D.宗法制度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2. 唐代,门下省的职责包括“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即便是皇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对世界局势产生影响
帝的命令,在没有得到门下省的签署之前,也不具有法律效令。这一设置意在 10.“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
A.平衡三省权力 B.减少决策失误 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直冲向中东……”1942年春,
C.提高行政效率 D.防范君主专制 罗斯福的这一观点
3. 史料记载,赵宋立国后,“惩五季之乱,藩镇擅有财赋,不归王府,自乾德以后僭伪略平,始 A.肯定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B.指出印度地理位置的关键性
置△以总利权催科征赋,出纳金谷,应办上供,漕辇纲运,经度一路财赋。材料中的“△”应 C.准确判断了日军的侵略路线 D.要求全力援助印度抗击日军
为 11.1949年1月27日,由上海驶往台湾的中联公司豪华货轮“太平轮”在舟山海域外发生撞船事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转运使 D.通判人数 故,随后沉没,船上搭乘的千余人,仅有数十人生还。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
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 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是什么制度? A.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逃台湾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A.行省制 B.科举制 C.解放战争形势已渐趋明朗 D.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皇帝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12.“它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制定出来的一部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对于团结一切力量,彻底完成民
5.下列作为古代中国事实上的中枢,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主革命和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公—中朝—尚书台—三省—中书省—内阁—军机处 A.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B.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三公—三省—中朝—尚书台—中书省—内阁—军机处 C.指导了民主革命开展 D.引领了社会主义改造
C.三公—三省—尚书台—中朝—中书省—内阁—军机处 13.今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归根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
D.三公—中朝—中书省—三省—尚书台—军机处—内阁 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最能体现该讲话主旨的制度是
6. 有学者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针对在中国的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 A.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自己,总比让中国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去管理更省心。”列强由此轻易地取了 14.彼此竞争、互相倾轧是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国家政党关系的突出特点,而在一党制国家,执政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党对待其他政党往往采取禁止或者限制其发展的政策。针对两者弊端,新中国开创了新型的政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通商口岸传教权 党制度,它主要“新”在政党之间的关系是
7. 徐中约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天津条约》和《北京条 A.平等竞争 B.共存和监督
约》的签订,成为“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的起点。由此可知,徐中约的史学视角体现了 C.轮流执政 D.政治联盟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15.下表为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概况统计表。该表
C.文明史观 D.全球史观
第 1 页; 共 3 页
受其他分支操纵,以独立执行其功能,又受到其他分支的有效限制,使之只有在得到必要合作时方
时间 选举方式 选举对象
能实现其权力。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1998~1999年 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 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 A.分权制衡原则 B.联邦主义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共和主义原则
2001~2002年 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 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24.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
2003~2004年 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 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 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
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材料中的“宪法修正案”指的是( )
2005~2008年 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 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 A.《1787年宪法》 B.《人权宣言》
A.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 B.表明依法治国成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反映出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的完善 D.说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主流选举方式 25.19世纪70年代,德国与法国先后确立了代议制。但法国民主程度较高,德国民主极其脆弱。
16.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
日益密切是哪一基本方针的体现 A.法国人民比德国更加爱好民主 B.两国政体形式不同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两国领导人能力不同 D.两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不同
C.武力方式解放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Ⅱ 主观题(满分 分)
17.梭伦改革宣布之前,这些人借来钱买下了大量的土地,其后不久随着各种债务被取消,他们变 25
成了富人。材料中所述的措施是 26.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A.发展工商业 B.解负令 C.四百人会议 D.陪审法庭
18.黑格尔指出:“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
是自由的”。黑格尔实际上点出了中国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分别是 而立宗子,封功臣。
A.奴隶制、封建制 B.分封制、民主法制
C.君主专制、人民民主专政 D.君主专制、公民民主制 ——柳宗元《封建论》
19.《欧洲文明的进程》中写道:“为了规范罗马公民和外来移民的关系,保证罗马的繁荣,不仅需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
要有‘市民法’,而且需要有‘万民法’以建立普世性法律观念。”其中“万民法”是指
A.古罗马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B.适用于罗马帝国自由民的法律 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
C.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的法律 D.古罗马法典化的《民法大全》 而非天下之公乎?
20.高毅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一立宪君
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为英国“全新的政体”提供法律保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障的是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
A.《1787年宪法》 B.《权利法案》 C.《1871年宪法》 D.《1875年宪法》
21.“工业革命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但贵族、大地主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 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
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A.发动“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实行议会改革 D.建立内阁机构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
22.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多次悲叹,他要通过国会办成一件事情真是难上加难。在美国,国会的处境 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
也并不轻松,它通过的立法常常被总统否决,有时候甚至被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这可以用来
说明美国 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A.总统的行政权力严重受限 B.三权分立体制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C.国会的立法权已名存实亡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23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造就了一个相互控制的有限政府,使得政府的各个分支既能不
第 2 页 共 3 页
请回答:(13分)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没有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思想上的解放,中
国就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和进步,更加不会一步步取得革命的胜利。
鸦片战争 少数精英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
后 进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
中日甲午 开始有了全民族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
战争后 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瓜分狂潮 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
掀起后 整体民族利益休威与共的民族认同感
五四运动 中华民族意识早已经完全觉醒。正如毛泽东在1947年所说:“这是个历史的转折点,
后 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个伟大的事变”
——整理自王小娟《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
述清晰。)
第 3 页; 共 3 页
选择题分析: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D
1---5DBCBA 6--10BDAAA 11--15CABB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祠堂的修建体现的是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因此D正确,ABC排除。
故选D。
16--20DBDBB 21--25CBADD 2.【答案】B
【详解】根据“即便是皇帝的命令,在没有得到门下省的签署之前,也不具有法律效令”可以看出
26.【答案】满分13分 这么做主要是能更好地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失误,B项正确;AC项都不是其意图,排除AC;
(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排除D。
(3分,按时间顺序答即可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3.【答案】C
(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详解】根据“始置△以总利权催科征赋,出纳金谷,应办上供,漕辇纲运,经度一路财赋”可得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4分,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出其反映出的是在地方设立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收集到中央,以削弱地方的经济实力,C项正确;
(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4分) AB项是中央的,排AB;通判是监督地方的长官的,排除D。
(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2分) 4.【答案】B
27.(满分12分)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平民百姓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故B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地方管
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社会变革。(2分) 理制度,排除A;君主专制制度包括皇帝制度等,主要强调集权、专制,排除CD;
论述: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土,他们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 5.【答案】A
醒意识,林则徐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9世纪末的甲午战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三公—中朝—尚书台—三省—中书省—内阁—军机处,对应的时代分别是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如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20世 秦朝、汉代、唐朝、元朝、明朝、清朝,故A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
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五四运动促 6.【答案】B
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华民族新的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 【详解】领事裁判权指的是西方人在华犯罪后,由西方人审理,这符合“以夷制夷”,B正确;协
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9分) 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与“以夷制夷”无关,排除A、C、D。
总结: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兴起和演变推动着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又促进了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 7.【答案】D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1分) 【详解】根据“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可得出其从全球联系的角度评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即
【详解】 使中国进一步卷入到世界市场,D项正确;ABC项角度都不对,排除。
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根据材料中“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 8.【答案】A
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后,少数精英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甲午中日战争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4—1927年是国民革命时期,故选A;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1937,
后,开始有了全民族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意识早已经完全觉醒”等信 抗日战争时期是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1949,排除BCD。
息可知,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论题可以 9.【答案】A
确定为: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次,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论题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里森认为长征是一次生死攸关的撤退,更是一曲“凯歌”,推动中
进行论述。注意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例如: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表明长征在中国革命历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即长征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国 篇章,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B项错误;红军长征的胜利并未改变
的少数精英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性质,C项错误;长征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深,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 项错误。
中国开始有了全民族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纷纷掀起了爱国救亡的政治 10.【答案】A
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 【详解】罗斯福认为中国抗战的存在,让日本无瑕顾及其他地区,可见罗斯福肯定了中国在二战中
意识完全觉醒,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的作用,A正确;题干没有凸显印度的地理位置,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罗
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总结,以呼应论题。例 斯福对于美国军队的行动方向指示,排除D。
如:综上所述,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11.【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太平轮”在舟山海域外发生撞船事故,发生在1949年1月27日。结合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所学可知,当时三大战役即将结束,解放战争形势已渐趋明朗,国民党败局已定,故C项正确;渡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需要,打破
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时间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 了传统贵族对议会的控制,因此C正确;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
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与题意不符,故B、D两项错误。 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A排除;《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12.【答案】A 立,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制定出来的一部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它 22.【答案】B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A;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 【详解】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家机构之间相互制约,里根的悲叹、国会的困境都体现了在这一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是我国的建国纲领,当时民主革命基本 制下,行政效率较低,B正确;A片面解读材料,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D与题无关,排除。
结束,排除C;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 23.【答案】A
13.【答案】B 【详解】材料“政府的各个分支既能不受其他分支操纵,以独立执行其功能,又受到其他分支的有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的是人民当家做主, 效限制,使之只有在得到必要合作时方能实现其权力”体现了政府各权力部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平
B正确;A属于政党政治,排除;C针对的是港澳台地区,排除;D针对的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排 衡的分权制衡原则,故选A;联邦主义原则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B;美国1787年宪法确
除。故选D。 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共和主义原则认定政
14.B 治权威最终来自人民同意的原则,拒绝接受君主和王朝统治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详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职能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各政党是共存 24.1【答案】D
与监督的关系,故正确答案是B项;其他三个选项都与史实不相符,故排除。 【详解】1875年法国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符合材料的主旨,故选D;
15.【答案】A ABC项都不符合题意。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基层干部选举中实行公推直选等形式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5.【答案】D
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依法治国的特点,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 【解析】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法国民主程度较高,德国民主极其脆弱……深层次原因”并
排除C项;直接选举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并非全国性的主流形式,排除D项。故选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经受过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洗礼,而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进入资本主
16.【答案】D 义社会的,对封建势力扫荡不彻底,故D项为深层次原因,选D;人民爱好民主,属于表面原因,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基本方针,对于推动 故A排除;政体形式不同,属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并不是深层次原因,故B排除;领导人能力不属
国家统一及维护两岸和平起到重要作用,因此D正确,C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针对的是国与国 于深层次原因,故C排除。
之间的关系,A排除;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B排除。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深层次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德两国进
17.【答案】B 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详解】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做抵押,从而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B项;发展工商业推动了雅典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排除A项;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
常设机构,排除C项;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排除D项。
18.【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指的是君主专制;
“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指的是公民民主制度,故选D;中国的制度指的是君主专
制,不是奴隶制和分封制,排除AB;雅典没有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
19.【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公民法不能适应罗马帝国的发展要求,因此万民法
产生,而“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自由民的法律,故B项正确;AC项是公民法,排除AC;D项
是罗马法形成体系的标志,排除D。
20.【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正确;
AD与美国有关,排除;C与德意志帝国有关,排除。故选B。
21.【答案】C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