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
【教学目标】
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山的家》,感受旋律进行的方向,较好的掌握弱起、长音、力度记号,用歌声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体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重点】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演唱,感受旋律进行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较好的掌握弱起、长音、力度记号在演唱中的表现。
【教学内容分析】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歌曲为三拍子,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a’、b、a’4个乐句)。第1、第2乐句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节奏舒展,优美起伏的旋律,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3乐句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旋律更加优美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地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这情。第4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特色】
歌曲旋律婉转动听,歌词形象生动,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演唱水平。教学设计的重难点放在弱起、长音的处理上,引导孩子用心体验生活,肢体律动的加入更多元化的感受音乐,吸引孩子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持久的音乐兴趣,以此形成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具学具】钢琴 、多媒体 、吉他。
【教学过程】
发声练习。
1.跟琴用lu模唱。2.跟师手势模唱。3.视唱练习,轻声唱音名。
3/4 1=降E
5 1 2 | 3 - - ||
2) 6 4 4 | 4 - - ||
3) 4 3·2| 3 - - ||
4)1 7 1 | 2 - - ||
5)7 1 2 | 1 - - ||
导入。
1.说说你对家的感受。
2.师范唱。(吉他)
(揭题《牧场上的家》)
3.聆听,观看视频,关注歌词。(板书标题)
4.律动,感受歌曲拍子的特点。
(聆听第一段,模仿老师律动)
新课教学。
1.体验歌曲三拍子特点。。
2.用lu模唱旋律。
3.画旋律线,感受旋律走向。
师生画旋律线唱谱。
4.小组讨论歌曲结构。(板书“弱起”)
5.解决弱起节奏。
师生接对唱(师3 生124)
6.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7.解决句尾长音。
8.解决难点第三乐句。
·有感情读第三乐句。
·师:这句应该用哪种力度演唱呢?(板书“mp” “mf”)
·选个别小组演唱第三乐句。
·生有感情演唱第三乐句 接第四句。
9.分析歌词
·师:“我”唱这首歌的时候在牧场吗?哪个字告诉你?
生:不在,“那儿”。
10.生完整唱第一段词。
生律动演唱第一段词。
11.学习第二段歌词。
12.完整律动演唱整首歌曲。
综合练习。
·师:这首歌在美国是家喻户晓,被美国堪萨斯州定为自己的州歌,不仅深受牧童们的喜爱,牛仔们也经常打着鼓唱着这首曲子,你想学这鼓点节奏吗?
·生学习二声部“bong ci ci”
·师用吉他伴奏唱,生用鼓点声势为歌曲第一二句伴奏。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机动)
生:……
师: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让我们带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优美、静逸的歌声中和大家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