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二高1139190010579100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数: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读我国四大地区划分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大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影响③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热量 C.地形 D.交通
3.影响④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农业 C.地形 D.光照
4.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腾冲线
5.我国陆上邻国与其方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韩国 B.南——阿富汗、老挝C.西南——哈萨克斯坦 D.北——蒙古、俄罗斯
10月17日,"2019行走黄河——人民日报大型融媒体报道"在黄河源头正式启动。采访组一路向东,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黄河之行",看发展、写变化、展成就。读"黄河水系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既有凌汛现象又有"地上河"的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关于图中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B.②河段河道宽阔 C.③河段含沙量小D.④河段流速急
下图为我国四大高原区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我国四大高原区域( )
A.具有封闭性 B.属于自然区域 C.具有统一性 D.边界是明确清晰的
9.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的共同特征是( )
A.地表崎岖 B.气候湿润 C.土壤肥沃 D.森林茂密
10.与其他三大高原相比,青藏高原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是( )
A.土壤贫瘠 B.干旱缺水 C.气候高寒 D.植被稀疏
11.有关下列山脉及两侧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
B.②山脉的走向与南岭一致
C.③山脉是山东省和山西省的界山
D.④山脉南侧为准噶尔盆地,北侧为塔里木盆地
读中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2.由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 )
A.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B.越往北,水资源与耕地配合越差
C.水资源、耕地配合欠佳 D.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
13.下列解决图示资源问题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华北地区积极退耕以减少水耗 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大力发展丘陵梯田农业
14.为了使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做好的事情有(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加强农业区域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
C.凡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和草原都开垦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D.积极推广节水浇灌技术,在全国各地开发水稻种植
15.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南省之间的油田是( )
A.中原油田 B.胜利油田 C.大庆油田 D.辽河油田
16.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持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黄淮海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和黄土高原 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17.上海市场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常见的主要有( )
①黑龙江的大米 ②台湾的苹果 ③山东的蔬菜 ③新疆的甘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
A.江淮地区 B.三江平原 C.江汉平原 D.华北平原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根据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甲
(25°N,102°E)
1891
7.7
19.8
乙
(28°N,113°E)
68
4
32
19.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0.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2015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十分关注农业问题。右图为我国某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该作物是( )
A.甘蔗 B.甜菜 C.棉花 D.大豆
22.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能
23.③省区生产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的经济作物是( )
A.油菜 B.甘蔗 C.香蕉 D.花卉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5.影响图中柑橘林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和地形 B.科技和资金 C.劳动力和政策 D.市场和交通
26.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
A.鱼塘 B.农用蓄水池 C.养猪场 D.农田
家住武汉的小明利用国庆黄金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四条游览线路中,跨越我国三级阶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8.按照设计线路,尽情领略祖国壮美河山,欣赏迤逦风光,体验地域风情。下列描述与途经省区省情匹配的是( )
A.甲线路:黄山为九州增色;瓷器与中国同名
B.乙线路:碧草毡房风吹马背牛羊壮;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花香
C.丙线路: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D.丁线路:水泽源流江河湖海;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29.下列关于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四川省---水力资源 B.山东省---气候资源
C.黑龙江省---矿产资源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关于图示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流向均为自西向东 B.河流流量夏季多,冬季少
C.流域内河流含沙量较小 D.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31.图中河流上游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A.市场广阔 B.科技水平高 C.劳动力丰富 D.水电充足且廉价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大西北,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下面小题。
32.有关“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定“绿色中国”优势条件的是其纬度位置
B.“金色中国”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地势高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长城
D.“银色中国”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33.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②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③区域气候终年湿润,丘陵面积广大 D.④区域能源矿产集中,耕地资源丰富
34.上海宝钢是我国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其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
A.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B.有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C.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D.人口稀少、交通闭塞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小流域的治理工作,20多年后的今天,昔日的荒山秃岭已是山清水秀、瓜果飘香,不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而且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
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小流域林草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防风固沙、滞洪蓄水 B.发展畜牧业、增加收入
C.绿色美化、吸烟滞尘 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37.除黄土高原外,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还可以推广到( )
A.南方低山丘陵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38.下列对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平原主要是由于长江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长江三角洲平原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松嫩平原地区以旱田为主,主要作物是冬小麦
D.松嫩平原地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原因影响,山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乐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凳子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吼起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主要原因是关中地区主要种植作物是( )
A.玉米 B.大豆 C.小麦 D.高粱
40.“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1.读图“我国沿北纬32°纬线地形剖面”,完成下列各题。
(1)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表相应处。
数字
①
②
③
④
地形区的名称
(2)由图中可知我国地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
(3)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42.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线表示____的分界线,B线表示____的分界线。
(2)将图中A线的分界山脉的名称,填在横线上:①____,③____,④____。
(3)图中北京位于____(温度带),位于____(干湿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阶梯。
(4)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___线,长江流域出现____天气;表示7、8月份的是____线,此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天气。
43.读“我国某地区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某同学认为图示区域的甲河段有凌汛现象,你认为可信吗?请说明判断理由。
(3)甲河流域盛产稻米,其大米质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
44.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
(2)本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和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农业基地相比,本地区农业生产具有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沼泽众多,试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
45.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g、f两区域大致以______ 、________为界,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______为界。
(2)制约d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被称为“_______农业”。
(3)就种植方式而言,c地以_________为主,f地以_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参考答案
1.D2.A3.C4.D5.D6.d7.a8.B9.A10.C11.B12.C13.A14.B15.A16.B17.C
18.B19.d20.A21.C22.A23.D24.C25.A26.C27.B28.A29.D30.A31.D32.A
33.D34.B35.C36.D37.A38.A39.C40.B
41.(1)①青藏高原;②横断山脉;③四川盆地;④长江中下游平原
(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人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另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3)有利影响:①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不利影响:我国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4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人口稠密地区与人口稀少地区 大兴安岭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暖温带 半湿润区 三 D 梅雨 C 伏旱
43..(1)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平原。
(2)不可信。该河段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不具备形成凌汛的条件。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多;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施用农药量少,污染小
44.东北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 春季 夏季 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 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商品粮基地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不透水层的存在,使上层积水不容易下渗
45.昆仑山 祁连山(或阿尔金山) 3000米等高线(或横断山) 热量 商品谷物农业 旱地耕作 灌溉农业(或旱地耕作) 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