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9 22: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单位:峰峰矿区第二小学
讲课教师:
课标题:童年的水墨画
学科:语文学段:三年级册:下册 章节:6章1节
教案
媒体设计意图
操作
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
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方法:
教法:1、核心导学,当堂训练。2、借助媒体,以读代讲。
学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自读自悟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看图猜一猜:
1、谁知道我今天将要讲的课文是第几单元的?
2、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和什么有关?(童年)
3、这个单元我们将要学会什么本领呢?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着写出他的特点。
4、复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三首小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三、精读课文,赏析诗句。
1、课件出示《溪边》诗文。
(1)齐读。边读边想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⑵ 溪边的景色美吗,你是从哪句知道的?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把风景写得这么美的?(比喻和拟人)
⑶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是什么意思,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
⑷ 这是看到的,从诗中你还听到了什么?
(5)练习朗读。(抽学生展示)
(6)这首诗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用一个词来概括溪边的孩子在干什么?(钓鱼)
课堂活动一:
选择题: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意思是 。
过渡:溪边钓鱼其乐无穷,江上的孩子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课件出示《江上》诗文。
自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江上的孩子在干什么?
“水葫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水葫芦”原指一种植物,文中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在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
练习朗读。(男女生PK)
现在这首诗不理解的地方会了吗?用一个词来概括江边的孩子在干什么?(戏水)
仿写:一双双 一串串 一朵朵 一个个
过渡:松针上为什么会有一串串雨珠,一朵朵山花为什么会树下开放,为什么说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呢?
3、课件出示《林中》诗文。
(1)小组合作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3个句子的意思。
松针上为什么会有一串串雨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抽学生说。
一朵朵山花为什么会树下开放呢?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抽学生说。
为什么说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呢?谁来说?
(一个个斗笠指的是在松林里采蘑菇的孩子们,她们带着斗笠的样子像蘑菇。)
练习朗读。(小组间PK)
现在这首诗不理解的地方会了吗?用一个词来概括林中的孩子在干什么?(采蘑菇)
课堂活动:
1、童年运动会。(分组竞争)
(1)《溪边》是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充满快乐的画。
(2)《江上》的“水葫芦”指的是水性好的孩子。
(3)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中的“斗笠”指的是遮雨的帽子。
(4)在朗读《溪边》的时候,最后一句要读出喜悦、欢乐的语气。
2、知识配对。
溪边-----垂钓图
江边-----戏水图
林中-----采蘑菇
四、总结升华,拓展阅读。
1、介绍儿童诗。
2、推荐北岛选编的《给孩子们的诗》。
五、板书设计:
18. 童年的水墨画
2219960190500溪边钓鱼
248412063500儿童诗
儿童诗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本课尝试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深度融合。通过触摸一体机与希沃软件强大的媒体触控与互动交流等功能的运用,成功地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蒙层可使用橡皮擦除显示内容,很好玩,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感情,共同进入新授课的学习。
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这里加入触发动画,可轻松帮助学生理解本句的意思,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用有趣的游戏化方式,重新定义经典的选择填空题,让学生拖拽答题,反馈生动,极具互动性,再现了知识重点,帮助学生巩固强化所学内容。
连环触发动画讲解“水葫芦”,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使学生直观理解词语的意思。环环相扣,甚是巧妙,展现了媒体技术无穷的魅力。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此处加入蒙层,意在强调这是学习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利用媒体技术再现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组竞争活动设计可让学生多人参与,限时的竞争机制更能让学生代入进去,大大激发学生的荣誉感。
课堂活动三,利用媒体技术再现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场景化的活动界面内搭配互动玩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强化了学习的重点。
希沃软件开始播放后,左下角为菜单功能,中间是播放所用的常见选项,右下角或者两侧为翻页按钮
单击橡皮擦除蒙层,显示内容
点击链接,触发动画
课堂活动一:选择
填空,拖动正确答案到横线上。
点击链接,触发连环
动画
点击下面工具条上的橡皮除蒙层,显示内容
课堂活动二:
分组竞争,点击开始按钮活动,可反复进行,多找几组学生上台练习。
课堂活动三:知识
配对点击开始按钮活动,可反复进行,多找几组学生上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