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本卷共32个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商周时期( )
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
B.政体中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
D.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2.战国时期的授田制是以土地国有为前提,通过国家权力进行调配,按照一定标准将土地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使农业生产者与耕地紧密结合的求。并由国家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一种土地分配形式。它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市标税等几个方面。材料表明授田制( )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确立
B.使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推动了地租形式的改变
D.缓解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3.下表是三则选自汉代的引文,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忤,咸曰‘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
《汉书·酷吏传》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盐铁论·复古篇》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昌言·理乱篇》
A.执行“推恩令”的必然性
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
D.放纵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4.图一、图二依次为东汉水排、唐代筒车。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
B.生产工具动力有了新发展
C.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历程
D.生产关系发展演进的趋势
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钱币的使用和地域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呈逐渐缩小的趋势;
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南朝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北朝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活跃
6.唐代均田制基本沿袭隋代,但唐代进一步缩短百姓成丁入老的年龄,把三分之一的男子排除在足额授田的范围之外,同时增加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某些非农业人口授田的内容。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 )
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行为
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C.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D.维护了官僚集团的利益
7.锁院制度是宋代贡举考试过程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宋人赵异曰“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故试士、撰麻皆如此。”同时宋神宗也规定“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员乞假出外,差官毕仍旧”。这反映出,当时( )
A.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B.杜绝了考官的徇私舞弊
C.科举制的日益严密化
D.理学作为考试主要标准
8.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与唐、宋相比,元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
C.行省官员有名无实
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9.(2021广东高考)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10.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
A.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B.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C.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元
D.使中国社会日益走向近代化
11.(2021广东高考)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幕。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12.(2021全国甲卷)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13.(2020江苏高考)《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袁世凯在谋划帝制时所操弄的各种团体请愿和地方请愿,都意在营造多数之相,使洪宪皇帝在外观上更像是一个被选举出来的皇帝;继起的宣统复辟也以“虚君共和”为宗旨。这说明当时(
)
A.帝制复辟具有一定的宪政色彩??
B.传统纲常伦教的统治地位动摇
C.社会观念受革命影响渐次嬗变?
D.君主立宪政体更合乎民众需求
15.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侵略权益。下列条款按签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②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③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④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16.《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17.(2020江苏高考)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18.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
)
A.日军被迫三易主帅
B.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19.(2020浙江高考)请看右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
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
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
20.(2021广东高考)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名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
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
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21.公元前3世纪,罗马阿奎里亚法规定:“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或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该规定说明罗马法( )
A.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确保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注重维护商业交易的公平性
22.(2021全国乙卷
)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2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对由皇帝任命的宰相与政府的法案与政策表示反对或支持,而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这些规定(
)
A.使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B.使资产阶级无法参与民主进程
C.严重削弱代议制机构立法权限????????D.体现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24.(2021湖南高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
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5.(2021年湖南高考)20世纪60
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 )
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26.学者陈乐民指出:“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西欧各民族间的“同一性”不断增加。但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一项没有峻工时限的历史工程”。各国都有各自已经形成习惯的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致“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指挥的是一支没有统一乐谱的乐队。”这反映了( )
A.共同利益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B.欧盟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民族利益与共同利益发生冲突
D.两极格局的瓦解影响欧洲联合
27.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准确的是( )
A.外交政策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不结盟政策
B.外交范围由东欧国家到西欧国家再到亚非拉国家
C.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
D.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
28.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9.下列是美国《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
机构
词汇
1988年
1993年
百分变化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40%
“西方”
36
87
+142%
A.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B.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意识出现不同步现象
C.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
D.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抗呈现缓和
30.(2021全国甲卷)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31.(2021全国甲卷)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32.(2021年浙江高考)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
A.唯物史观
B.空想社会主义
C.进化史观
D.阶级分析方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第33题、34题、35题,都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33.【问答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和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北宋(960-1127年)
政府认识到茶叶贸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准许在北方进行对外贸易,推动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中国茶叶对外陆地贸易逐渐扩展到俄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著名商队,陆地边贸量大为增加,范围更加广泛。到了1757年,清政府又将广州作为中国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中国古代茶叶海上对外贸易量增加更为明显,茶叶出口市场涉及日本以及欧洲大陆各国和美洲,从此中国茶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贩运和销售的重要商品。
-------------据闻云锋《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中国茶叶因印度、锡兰和日本茶叶对外贸易份额增加,在世界茶叶贸易市场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继鸦片战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以及战争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甚至一度导致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中断。随着英、美茶叶传统市场的衰退,英国将茶叶输入由中国转向印度,尤其是在1886年之后开始大量减少从中国输入茶叶而转向茶叶贸易迅速发展的印度,并将中国茶叶市场的控制权交由俄国商人接管,俄国先后超过美、英在中国茶叶输出中的比重成为中国茶叶输出的主要市场。总体看来,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开始衰退,但世界茶叶贸易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近代以来的世界茶叶贸易竞争加剧,尤其是进入20世纪末以来,茶叶在世界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产茶国和消费国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茶叶品质和加工技术大为提高,茶叶贸易的区域中心市场和特有的买卖方式逐步形成。
--------------据李玉梅《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特点及影响。(10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及原因。(15分)
34.【开放性试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表3是根据学者研究梳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
表3
历史时期
辉煌成就
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
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原教旨”式的保守派在庚子事变中的责任之后,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一变而为新的改革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从庚子事件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十一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一场改革运动。它和历史上所有传统君主制下的改革一样,以传统政治权威合法性为基础,运用传统的官僚行政组织手段,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创新,在保持既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进社会变迁和政治结构的自我更新,并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这场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奖励出国留学,扩展新式军队,改革司法制度和巡警制度,创立地方自治与筹备立宪,等等。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政治生活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的社会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开始崛起,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甚至已经影响到内地省份的一些偏远角落.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出现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新政的主要特点。(7分)
第1页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A
B
B
D
B
C
B
A
C
D
A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
D
B
D
C
A
C
A
D
A
B
C
C
27
28
29
30
31
32
D
A
D
C
C
A
41.(1)答:特点:
1.海陆贸易并行,由以陆运为主逐渐向以海运为主转变。
2.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从本土辐射至亚欧广大地区。
3.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历代王朝均重视对茶叶贸易的扶持。
4.茶叶贸易源远流长,南北朝时期已行销海外。
5.长期垄断国际市场,行业优势明显。
6.不同时期的贸易重心不同,18世纪前外销重点在亚洲,以后重点在欧美。(2分
3)
影响:
1.大大地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4.有助于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5.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有助于世俗文学的发展。(2分
2
)
(2)答:变化:
1.茶叶输出的主要市场从英美地区转向俄国。
2.由完全垄断世界市场变为逐渐失去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3.茶叶市场的经销商由中国本土商人变为以外商居多。
4.茶叶的生产加工技术由长期领先世界变为日益落后于印度和西方国家。
5.茶叶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由高渐低,逐渐不再成为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一点3分;2点6分;三点9分
)
原因:
1.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竞争力较弱。
2.近代中国深受西方国家的侵略,日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和原料产地。
3.中国近代战争频繁,社会动荡,茶贸发展缺少安定社会环境。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欧美等国利用资本优势实现了对中国茶叶的控制。
5.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商品输出,国际竞争加剧。
6.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欧美茶叶生产工厂化,而中国生产经营模式落后。
7.印度等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茶叶在这些地方得到了广泛种植。(2分
3)
42
可选论题: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民族复兴
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实践的基本经验
四.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源于我党能不断自我修正、开拓创新
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引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法宝
(略)
45.(1)答:背景:
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政治)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外国侵略,列强被迫放弃了对中国的瓜分政策。
3.(政)清政府内外交困,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4.(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5.(经济)列强通过夺取中国路权海关,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6.(思想)实业救国思想流行,救亡图存日益成为民族共识。
7.(思想)西方学说进一步传入中国,新式学堂发展迅速。(2
4分)
(2)答:特点:
1.自上而下,是由清政府主动发起的改革。
2.具有渐进性,改革实施较缓,逐步得以推行。
3.内容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教各个方面。
4持续时间较长,从1901---1911年长达11年。
5.主要向英日学习,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
6.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变革。
7.最终归于失败,未能使清王朝实现自强复兴。(2分
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