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新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如下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人物:林则徐
意义: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2.“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是下列哪一位人物说的?( )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洪秀全
D.林则徐
3.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近代历史上上海被迫开放通商始于哪个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均是中国禁烟运动
③英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侵略者
④均使中国丧失了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1843年中英签订的《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取的权益包括( )
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的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的是( )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
7.法国历史学家布立赛在某书的序言中写道:“这里几乎一片废墟,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更像一片苍凉的空地。……想到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和英国人犯下如此大罪,我怒火中烧,握紧了双拳,想到法国人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不禁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让作者“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的历史事件是(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8.如图留下的残垣断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屈辱,也将两个强盗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个强盗是( )
A.美国和日本
B.日本和德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俄国
9.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一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日本
10.1859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应是( )
A.俄国实力比中国强大
B.俄国人民法律意识强
C.符合中俄《瑷珲条约》的领土规定
D.符合中俄《北京条约》的领土规定
1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表述准确的是( )
A.金田起义标志着初步建立政权
B.天京事变标志着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C.《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学习西方
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2.如图是某城市的一座纪念雕塑,寓意着中国人民禁烟的伟大胜利。该城市是( )
A.上海
B.福州
C.虎门
D.南京
13.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
D.义和团运动
14.小明在查阅太平天国运动相关资料时,发现有一份文件描绘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这一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劝世良言》
D.《共产党宣言》
15.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的“更多好处”是指( )
A.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俄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
二.辨析题
16.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发动了第一次对华侵略战争,从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17.在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错误
改正
。
18.《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之一,开放广州、厦门、杭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错误:
改正:
。
19.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错误:
改正:
。
20.火烧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
判断:
改正:
三.材料题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四: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请你辨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4)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2.阅读下列二个材料
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
(1)这两段话是谁的名言?
(2)“本大臣”指的是谁?“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件?
四.解答题
23.(1)观察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B.《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广州
(2)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4.“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根据图回答:
①该图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毁坏的?
②侵略军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根据所学可知:1838年,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说流毒于天下,痛陈鸦片的危害请求严禁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后积极防御,使英国无机可乘。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2.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暂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他坚决禁烟的决心。
故选:D。
3.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
故选:A。
4.两次鸦片战争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③英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侵略者、④均使中国丧失了主权。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均是中国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均是中国禁烟运动说法错误。
故选:C。
5.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等。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取的权益包括领事裁判权,享有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
故选:C。
6.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火烧圆明园”可知。信中的“文明人”是指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选:B。
7.由材料“这里几乎一片废墟,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更像一片苍凉的空地。…想到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和英国人犯下如此大罪”可知,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所以让作者“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的历史事件是火烧圆明园。
故选:B。
8.题干图片是被焚毁的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肆劫掠,为掩盖罪证,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故选:C。
9.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中国内外交困无暇顾及边疆之机,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使中国版图发生巨大变化,B项符合题意;D项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割占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C项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中割占九龙司。
故选:B。
10.1859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应是符合中俄《瑷珲条约》的领土规定。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共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故选:C。
1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1年9月下旬攻克永安,12月,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没有提出学习西方,为推翻清朝统治,为拱卫天京,进行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表述准确的是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故选:D。
12.依据“如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可知,该城市应该是虎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故选:C。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请求西方列强出兵镇压,西方列强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外反动势力第一次联合中国人民。故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太平天国。
故选:C。
14.《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从《天朝田亩制度》中,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它的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体现了太平天国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故选:B。
1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的“更多好处”是指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故选:C。
二.辨析题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华民族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从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答案为:
把“美国”改为“英国”。
17.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故答案为:
错误:英国;改正:俄国.
18.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
故答案为:
错误:杭州;改正:福州。
19.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相继攻陷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
故答案为:
错误:八国联军;改正:英法联军。
20.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八国联军改为英法联军。
三.材料题
21.(1)据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可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派钦差大臣与英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观察材料二中的数据可知,1845年和1846年英输华货物总值与1837﹣1839年相比呈增长之势,即鸦片战争前后英输华货物总值不断增长,呈上升趋势.
(3)观察图片并据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可知,材料中的“绅士”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抢掠之后火烧圆明园,体现了侵略者贪婪残暴的本质.
(4)据材料四“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可知,恩格斯所说的国家是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被欺负;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故答案为:
(1)目的: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
(3)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
(4)俄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5)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被欺负;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2.(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话是林则徐留给后世的名言,从中可以看出林则徐有着以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2)“本大臣”指的是林则徐.这是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说的一句话.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故答案为:
(1)林则徐.
(2)林则徐,虎门销烟.
四.解答题
23.(1)A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地点在江苏南京。B《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广州在南方广东。
(2)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地理位置上看,《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故答案为:
(2)东南沿海地区。
24.①图片所给废墟是圆明园的废墟。根据所学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故答案为: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②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