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有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有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0 09:2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新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一考古队从中国出发,从东向西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两河流域。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2.古埃及的诗说:“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其中的“他”指的是(  )
A.黄河
B.尼罗河
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
3.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A.《法典》
B.1787年美国宪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权利法案》
4.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
等级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  )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中国文明
6.《汉谟拉比法典》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相当完美
C.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D.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7.“在人上的时候,要把别人当人看;而在人下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人看。”这句话所彰显的是(  )
A.汉谟拉比的神权理论
B.佛陀的“众生平等”思想
C.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
D.中古西欧庄园的剥削方式
8.埃及是一本厚重却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走进古埃及的世界,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
A.楔形文字
B.金字塔
C.种姓制度
D.法家思想
9.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该“法典”指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10.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下列属于这一地区文明成果的是(  )
①楔形文字
②司母戊鼎
③《汉谟拉比法典》
④金字塔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古丝绸之路跨越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12.小说和电视剧《西游记》中创作的“如来佛”形象,主宰一切,法力无边,其原型来源于(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
1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四个等级之间权利、义务不同
C.严格的等级关系
D.等级之间的种姓差别
14.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15.孔雀王朝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
A.底比斯
B.华氏城
C.罗马城
D.巴格达
二.辨析题
16.《十二铜表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判断对错)改正: 
 。
17.《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整个社会的人分成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不得往来。
错误: 
 
改为: 
 。
18.两河流域的《十二铜表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改正: 
 。
19.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判断对错)
改正: 
 。
20.小新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说:“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诊断结果: 
 ;改正 
 。
三.材料题
21.有一位21世纪的学生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那里正在进行最杰出人物的评选。下面是几段竞选词:
A:我是太阳神之子,在我手里建成了最大的金字塔。
B:我掌管国家的祭祀,唯我独尊,国王也要顺从我。
C:我统一了两河流域,在位时还制定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D:我普度众生,帮助众人脱离苦海,我的信徒不计其数。
这位学生听了后一知半解,亲爱的同学,请你帮助他。
(1)A是哪国国王?该国国王被称为什么?最大的金字塔是谁的陵墓?B是谁?国王属于什么阶层?这种现象的出现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2)C是谁?他统一后定都在哪里?列举C所在地区的文明成就一例。D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宗教?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部(图1):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下部(图2):法典具体条文。
材料二
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
材料三
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材料四
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占有总人口1/6的人享有了民主权利,才使雅典国家与古代其他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严格区别开来……它已在思想和传统上为后来所有类型的西方民主和法治奠定了基石。
﹣﹣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法典在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埃及法老当年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
(4)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古巴比伦王国与古代埃及君主统治的共同特征。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古时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
四.解答题
23.观察图《亚历山大帝国》,请将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胡夫金字塔所在地
B.实行种姓制度所在地区。
24.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三幅图片分别与古代哪一国家有关?
(2)图2对应的历史内容,它所制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有何地位?
(3)图3反映的是何种制度?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上三幅图片对应的三种文明发源地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亚非文明古国中,自东向西依次为长江、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文明,最西端是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
故选:D。
2.题干中反复强调的是埃及,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故选:B。
3.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C。
4.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这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是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故选:C。
5.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故选:A。
6.由材料“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可知,这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都是关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D符合题意。
故选:D。
7.“在人上的时候,要把别人当人看;而在人下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人看。”这句话所彰显的是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故选:B。
8.古埃及这颗明珠所散发出的光芒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故选:B。
9.据“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可知,该“法典”指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故选:C。
10.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②司母戊鼎是黄河流域的文明成果;③《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④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果。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B。
11.古丝绸之路跨越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
故选:C。
12.小说和电视剧《西游记》中创作的“如来佛”形象,主宰一切,法力无边,其原型来源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故选:A。
13.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关系。但是,由于鲜明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等级的划分之中,因此它容易模糊阶级界限,在劳动人民之间制造隔阂和对立,不利于他们团结对敌。
故选:C。
14.题目直接设问考查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示意图。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对应图片为D。
故选:D。
15.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故选:B。
二.辨析题
16.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改正:《十二铜表法》改为《汉谟拉比法典》。
17.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改为:印度的种姓制度。
18.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改正:《十二铜表法》改为《汉谟拉比法典》。
19.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古代埃及改为古代巴比伦.
2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
故答案为:×;改正:把起源于中国改为起源于印度。
三.材料题
21.(1)根据“金子塔”可知A是埃及国王,该国国王被称为法老,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的陵墓。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根据“我掌管国家的祭祀”可知B是婆罗门。国王属于刹帝利阶层,这种现象的出现受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影响。
(2)根据“我统一了两河流域,在位时还制订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可知C是汉谟拉比。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根据“普度众生,帮助人脱离苦海”可知D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他创立了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
(1)埃及,法老,胡夫。婆罗门,刹帝利,种姓制度。
(2)汉谟拉比,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教。
22.(1)材料一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石柱上,上部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象征统治权力权标的浮雕,下部是用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全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据材料三“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埃及法老当年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法老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及与天上神灵的密切联系。
(4)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古巴比伦王国与古代埃及君主统治的共同特征是:王权(君权)与神权相结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古时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是:东方盛行专制制度(或:不平等、等级制度),而西方流行民主制度(或:具有相对的平等性)。
故答案为:
(1)《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2)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或:维护奴隶主利益)。地位: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3)法老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及与天上神灵的密切联系。
(4)王权(君权)与神权相结合。
(5)东方盛行专制制度(或:不平等、等级制度),而西方流行民主制度(或:具有相对的平等性)。
四.解答题
23.题目给出的胡夫金字塔所在地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对应位置为左框,而实行种姓制度所在地区是印度,对应图中位置为右框。
故答案为:
24.(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金字塔是古埃及著名的建筑;图2《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图3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图2对应的历史内容,它所制定的真实目的是维护奴隶主利益;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据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界限森严。
(4)四大文明古国都处于大河流域,古埃及处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处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中国处于长江黄河流域,古印度处于印度河恒河流域。故三大文明都属大河流域。
故答案为:
(1)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2)维护奴隶主利益;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种姓制度。
(4)大河流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