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新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黄海海战中沉没的致远舰至今已达120年之久,船上的许多珍贵文物已打捞出水。当年下令用自己的军舰致远舰撞击敌人军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海军将领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丁汝昌
D.邓世昌
2.下列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最能体现作者描述状况的是某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 )
A.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4.“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C.未涉及政治改革
D.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5.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的交战时屡战屡败。在下列交战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1899年向西方六国提出中国对外“门户开放”照会的是( )
A.日本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7.某公司筹拍《义和团》电影中,下列情节不符合历史是的是( )
A.义和团政入紫竹林租界
B.设立拳厂、神坛,练拳习武
C.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D.兴起于1868年广东一带
8.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武力进犯大多得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强大
B.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C.清政府战和不定,妥协退让
D.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操练不勤
9.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这里评述的“某一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11.《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由此可见甲午战争( )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对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C.促使义和团运动发生
D.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2.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3.《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14.义和团成员曾提出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这说明( )
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B.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C.义和团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
D.义和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5.对如图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二.辨析题
16.1901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误:
;
改正:
。
17.平壤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改正:
。
18.1894年,日本人在福州开办纺织、印刷等数十家工厂,大量产品倾销市场,导致当地手工业作坊纷纷倒闭。以上场景是否符合史实,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9.1899年由英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错误:
改正:
。
20.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错误:
理由:
。
三.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佑亨写给清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劝降信: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早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这封信涉及到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2)日本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材料三《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四.解答题
23.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邓世昌壮烈殉国的战役发生地点
B.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发生地点。
24.《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和汉口。
辨别:
改正: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据题干中“黄海海战中”可知:198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故选:D。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被义和团在廊坊围困,狼狈逃回天津。与此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夺取大沽炮台,天津失陷,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哭声、火光、血泊,笼罩着北京城。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D。
3.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充分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已沦为了“洋人的朝廷”即成为了洋人的“守土官长”。
故选:B。
4.据题干“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其局限性是未涉及政治改革。
故选:C。
5.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陷天津,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攻陷天津,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在北京城烧杀抢掠,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攻入北京,并进行烧杀抢掠的战争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和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故选:C。
6.美国因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没有参加瓜分中国狂潮,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内容是: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要求在其他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六国先后表示同意,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逐步扩大。
故选:D。
7.1898年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高举“扶清灭洋”旗帜,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他们设立拳厂、神坛,进行练拳习武活动,打击洋人的势力,曾进入紫竹林租界打击洋人。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廊坊阻击八国联军,取得胜利。义和团运动主要盛行于北方的山东、直隶一带,故与史实不相符的是答案D。
故选:D。
8.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都失败了,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等。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依据“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而是开启了现代化的这辆车。”可知这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故选A,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BCD。
故选:A。
10.材料中“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故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故选:A。
11.据材料中的信息“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可知,甲午战争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故选:D。
12.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19世纪末,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当时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战争结束后,它立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表明美国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积极行动。
故选:C。
13.“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意思是衡量中国的物力财力,能给则给,只要能讨得各国的欢心。就是说只要朝廷平安,有求必应,所以说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充分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故选:D。
14.据义和团成员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及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故选:B。
15.观察题干年代尺上的时间“1842”“1895”“1901”及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有关。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辨析题
16.据所学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故答案为:
错误:《马关条约》;改正:《辛丑条约》.
17.据所学知,在威海卫战役而不是平壤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故答案为:
×;改正:将“平壤战役”改为“威海卫战役”。
18.据所学知,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内容;当时是1894年,还没有任何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所以材料中的场景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
表态:不符合;分析: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内容;当时是1894年,还没有任何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
1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故答案为:
错误:英国;改正:美国。
20.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而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故答案为:
错误:义和团运动;应把“义和团运动”改为“太平天国运动”。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三.材料题
21.(1)由材料“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可知,这封信涉及到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由材料“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可知,日本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有清朝默守陈规,不知变通;选拔官员注重考查文艺,不看实际效果;骄傲自大。
故答案为:
(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危害: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回答两点即可)
(2)失败原因:清朝默守陈规,不知变通;选拔官员注重考查文艺,不看实际效果;骄傲自大。(回答两点即可)
22.(1)由材料一“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可知,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这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最终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由材料三“…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可知,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材料都围绕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而展开,故上述材料研究的主题应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故答案为:
(1)资本输出。
(2)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最终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四.解答题
23.据所学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在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用尽的情况下,撞向日舰。邓世昌和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黄海大战后,日本海陆两军很快侵占辽东半岛,接着又加攻山东威海卫。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故答案为:
24.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故答案为:
辨别:×.改正:汉口改为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