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有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有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0 09:3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五四新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出自(  )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2.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3.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下列对金字塔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B.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C.该建筑是古埃及的军事防御工程
D.该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尼罗河谷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5.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宪法
6.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宪法
7.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文明有关且提出“众生平等”的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8.宗教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的背景是受苦受难的犹太人渴望得到“拯救”
B.它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C.它的创始人是汉谟拉比
D.它的主要传播地区是东亚、西亚和北非
9.佛教创立后,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叙述佛教的(  )
①产生过程
②传播过程
③教义
④地位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11.古埃及宫廷中形成了一套礼仪,如大臣觐见法老必须行跪拜礼,吻法老脚前的尘土。如果臣下能吻法老的脚尖,意味着他得到了法老的奖赏。古埃及推行这一礼仪的主要目的是(  )
A.得到法老的奖赏
B.给维护法老奢靡的生活
C.显示法老的无上权威
D.利用宗教维护统治秩序
12.他的任务为照顾牛羊,办理施舍,提供祭品,研究吠陀,经营买卖,以款贷人,耕种土地。他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吠舍
13.处在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是犯罪,只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5.“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该户人家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二.辨析题
16.《十二铜表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判断对错)改正: 
 。
17.《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整个社会的人分成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不得往来。
错误: 
 
改为: 
 。
18.两河流域的《十二铜表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改正: 
 。
19.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判断对错)
改正: 
 。
20.小新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说:“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诊断结果: 
 ;改正 
 。
三.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
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什么?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
(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的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一
材料二:图一中的石碑上刻有这样的内容: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志剃掉,那理发师的手应砍掉。如果有人骗理发师这样做,就要处以死刑。
材料三:如图二
请回答:
(1)图一中的石碑上铭刻着哪部古代法典?它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怎样?
(2)材料二的规定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3)图二反映的是古代印度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古代印度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四.解答题
23.产生于尼罗河流域,以金字塔为重要文明象征的是古代印度文明。 
 (判断对错)
24.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三幅图片分别与古代哪一国家有关?
(2)图2对应的历史内容,它所制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有何地位?
(3)图3反映的是何种制度?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上三幅图片对应的三种文明发源地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A。
2.种姓制度把社会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是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贵族,阿育王应该属于刹帝利。
故选:B。
3.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埃及国王也称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们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权力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金字塔“。C解读不正确。
故选:C。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罗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粮仓。因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故选:C。
5.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A。
6.《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后,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而制定的,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就出自《汉谟拉比法典》。
故选:A。
7.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宗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宗教是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故选:A。
8.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的佛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才能进入极乐世界。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所以西亚和北非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它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ACD说法错误。
故选:B。
9.佛教创立后,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叙述佛教的②传播过程③教义④地位。材料没有提及佛教的产生过程。
故选:B。
10.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的说法错误。
故选:C。
11.由材料“古埃及宫廷中形成了一套礼仪,如大臣觐见法老必须行跪拜礼,吻法老脚前的尘土。如果臣下能吻法老的脚尖,意味着他得到了法老的奖赏”可见,该材料反映的是法老的权利很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吻法老的脚尖的才是得到法老的奖赏,A不选;B项显然不是主要目的;D项没有体现。
故选:C。
12.在《婆罗门法典》中,将印度人分为四级,规定这四级人的本务及其相互之关系,其中有一等级的任务为讲授吠陀,研究吠陀,为自己及为他人主持祭祀,发给施舍之物及接收施舍之物。这一等级是婆罗门。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故选:D。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是印度文明的象征。故A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黄河和长江流域诞生了古代中国文明,甲骨文是中国文明的象征。故B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两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出现在两河流域。故C对应错误,D对应正确。
故选:C。
1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据“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是犯罪,只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可知,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5.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这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是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故选:C。
二.辨析题
16.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改正:《十二铜表法》改为《汉谟拉比法典》。
17.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改为:印度的种姓制度。
18.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改正:《十二铜表法》改为《汉谟拉比法典》。
19.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古代埃及改为古代巴比伦.
2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
故答案为:×;改正:把起源于中国改为起源于印度。
三.材料题
21.(1)材料一内容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法老;金字塔与“国王”的关系体现在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其权力(身份)的象征。
(2)材料二内容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巴比伦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是保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
(3)材料三内容中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印度;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第四种姓”是指首陀罗;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其权力(身份)的象征。
(2)古巴比伦王国: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实质是保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
(3)古印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评价: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22.(1)仔细观察图一可知,石碑上铭刻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据材料二“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志剃掉,那理发师的手应砍掉。如果有人骗理发师这样做,就要处以死刑”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同等级实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法,不同等级界限森严,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仔细观察图二可知,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划分了人的等级,造成了不同等级之间的歧视,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表述不完整不得分)
(2)古巴比伦是个奴隶制国家,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完全受主人的控制剥削。(言之成理)
(3)种姓制度;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
四.解答题
23.产生于尼罗河流域以金字塔为重要文明象征的是古代埃及文明,不是印度文明;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故答案为:×。
24.(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金字塔是古埃及著名的建筑;图2《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图3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图2对应的历史内容,它所制定的真实目的是维护奴隶主利益;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据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界限森严。
(4)四大文明古国都处于大河流域,古埃及处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处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中国处于长江黄河流域,古印度处于印度河恒河流域。故三大文明都属大河流域。
故答案为:
(1)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2)维护奴隶主利益;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种姓制度。
(4)大河流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