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同步练习
一、实验探究题
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除用到秒表、刻度尺外,还应该用到下列器材中的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约1m的细线
B.长约1m的橡皮绳
C.直径约2cm的均匀铁球
D.直径约2cm的均匀木球
(2)实验中,用米尺测量出悬线长度为l,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小钢球的直径为d,则摆长 ________,用秒表测得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 ________(用L,n,t表示);
(3)若测量结果得到的g值偏大,可能是因为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量摆长时,将悬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D.开始计时,秒表过早按下
(4)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 图象如图,若测得此图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 ________(用k表示);
(5)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以下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单摆的摆角应尽量大些
B.摆线应尽量短些
C.选体积较小、质量较大的摆球
D.测量周期时,应取摆球通过最低点做为计时的起、终点位置
E.测量周期时,应测摆球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算出周期
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以下实验测量工具中,本实验不需要的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米尺
B.停表
C.游标卡尺
D.天平
(2)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①长度为 左右的细线? ②长度为 左右的细线
③直径约为 的塑料球??? ④直径约为 的钢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次实验中,记录下单摆的摆长为 ,50次全振动的时间为 ,据此可算得重力加速度 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取 )
(4)改变摆长L,测得相应的振动周期T,用多组实验数据作出 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两位同学作出的 图线如图乙中的a、b所示,已知图线a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其斜率为k,据图线a可求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相对于图线a,出现图线b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每次都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B.每次都误将51次全振动记为50次
3.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测周期的器材为________,测绳长的器材为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时钟??? B.秒表
C.最小刻度为cm的米尺
D.最小刻度为mm的米尺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该球的直径为________mm;
(3)他测得的g的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开始计时,秒表过早按下
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 ;
G.以t 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 -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________cm。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 –l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 =404.0l+2.36。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 –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 –l图线,而应作 图线
5.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实验室已经提供的器材有:铁架台、夹子、秒表、游标卡尺.除此之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
A.长度约为1m的细线
B.长度约为30cm的细线
C.直径约为2cm的钢球
D.直径约为2cm的木球
E.最小刻度为1cm的直尺
F.最小刻度为1mm的直尺
(2)该同学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他用秒表记下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3)该同学经测量得到6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处理完数据后,该同学发现在计算摆长时用的是摆线长度而未计入小球的半径,这样________(选填“影响”或“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4)该同学做完实验后,为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他认为:
A .在摆球运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悬点固定
B .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C .用精度更高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
D .测量周期时应该从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
(5)该同学在做完实验后,继续思考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其它方法.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再设计一个方案测量重力加速度.(简要说明需要的器材以及测量方法).
6.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裝置后,先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d,测量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直径 ________ ,再测量摆线长l,则单摆摆长 ________(用d、l表示);
(2)摆球摆动稳定后,当它到达________(填“最低点”或“最高点”)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并记录此后摆球再次经过最低点的次数n( 1、2、3…),当 时刚好停表。停止计时的秒表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s,该单摆的周期为 ________s(周期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3)正确测量不同摆长L及相应的单摆周期T,并在坐标纸上画出 与L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由图线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________ 。(保留3位有效数字,计算时 取9.86)
7.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①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2cm左右的塑料球??????????????? D.直径为2cm左右的铁球
②选择好器材,将符合实验要求的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横梁上,应采用图2中________(选填“甲”或者“乙”)所示的固定方式。
③将单摆正确组装后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出摆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B.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
C.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1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并作为单摆的周期
④甲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用秒表测得摆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用米尺测得摆线长为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为________。
⑤乙同学多次改变单摆的摆长l并测得相应的周期T,他根据测量数据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像。你认为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应为________(选填“l2”、“l”“”? )。
8.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除秒表外,还应选用下列所给器材中的________。(将所选用的器材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 .长 1m 左右的细绳;
B .长 10cm 左右的细绳;
C .直径约 2cm 的钢球;
D .直径约 2cm 的木球;
E .分度值是 1cm 的米尺;
F .分度值是 1mm 的米尺;
(2)将单摆正确悬挂后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后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
B.在摆球到达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C.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1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并作为单摆的周期
D.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 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用总时间除以全振动的次数得到单摆的周期
(3)若测出单摆的周期T、摆线长 l、摆球直径 d,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__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4)若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 L 的数值后,画出 图线如图,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
?
A.g
B.
C.
D.?
(5)在(4)中,描点时若误将摆线长当作摆长,那么画出的图线将不通过原点,由图线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原来相比,其大小 (____________)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
1.【答案】 (1)A,C
(2);
(3)C
(4)
(5)C,D,E
【解答】(1)实验时除用到秒表、刻度尺外,还应该用到长约1m的细线,不能用有弹性的橡皮绳,还有直径约2cm的均匀铁球,小球要求体积小,质量大,不能选木球,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2)本实验中摆长指悬线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所以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
化简可得重力加速度为
其中由题意可得,单摆的周期为
所以根据题中数据可得重力加速度为 (3)A.由重力加速度公式
可知,若量摆长时,将悬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就会导致L变小,测量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A不符合题意;
B.若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但是在计算重力加速度时,由
可知,L为
即比实际的长度要小,所以测量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B不符合题意;
C.若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即n变大,由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测量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C符合题意;
D.若开始计时,秒表过早按下,即测量的时间t变大,由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测量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4)由(2)分析可知
变形可得
所以 图象的斜率为
则 (5)A.单摆的摆角要求在 以内,所以不宜太大,A不符合题意;
B.摆线要求尽量长些,不宜太短,B不符合题意;
C.应选择体积较小,质量较大的摆球,C符合题意;
DE.测量周期时,应取摆球通过最低点做为计时的起、终点位置,且在测量周期时,应测摆球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算出周期,DE正确。
故答案为:CDE。
【分析】(1)需要使用不能伸长的细绳和均匀的铁球;
(2)利用悬线的长度加上钢球的半径可以求出摆长的大小;利用周期公式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利用周期公式可以判别g值偏大的原因;
(4)利用图像斜率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4)单摆的摆角不能太大;摆线的长度要求尽量长些。
2.【答案】 (1)D
(2)B
(3)9.83
(4);A
【解答】(1)本实验需要用米尺测量细线长度,需要秒表测时间,需要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不需要天平,故答案为:D。(2)组装单摆时,摆线选择1m左右得细线,为了减小空气阻力,摆球选择质量大一点、体积小一些的钢球,故答案为:B。(3)单摆的周期
根据周期公式
可得 (4)根据周期公式
可得
直线的斜率
图线b算出的重力加速度偏大,出现图线b的原因可能是每次都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分析】(1)利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求解重力加速度,该公式中并不涉及物体的质量;
(2)摆线比较长,周期比较大,测量时间误差比较小;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可以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3)结合单摆的摆长与单摆的周期,利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求解当地的加速度即可;
(4)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偏大,很可能是在计算周期时,多算了一次振动的周期,从而使周期偏小,重力加速度偏大。
3.【答案】 (1)B;D
(2)20.685
(3)B
【解答】(1)秒表可以控制开始和结束计时的时刻,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读数越精准,故答案为:B和D。(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3)根据
得
可知,若秒表过早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测得的g的值偏小。故答案为:B。
【分析】(1)摆线比较长,周期比较大,测量时间误差比较小;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可以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2)明确螺旋测微器每一个小格代表的数值,并且在最后的读数时注意估读即可;
(3)结合单摆的周期公式通过变形可以看出,求解当地的加速度需要测量单摆的周期与绳子长度,结合单摆的周期和绳子的长度分析求解偏差即可。
4.【答案】 (1)1.170
(2)9.76
(3)D
【解答】(1)小球直径d的值 (2)根据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
又由题可知
联立得
图象的斜率
解得 (3)A.应该在小球运动到过最低点开始计时,这样可减小由于计时位置不准确而带来的误差,A不符合题意;
B.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每两次为一个振动周期,不影响实验结果,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单振的振动周期公式,就应做出t –l图线,C不符合题意;
D.线长不等于摆长,摆长应是线长与半径相加,即
忽略了半径,斜率不变,不影响计算加速度,但图象不过坐标原点,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利用游标卡尺结构可以读出对应的读数;
(2)利用周期公式结合图像斜率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利用周期的表达式可以判别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
5.【答案】 (1)A,C,F
(2)95.1
(3);不影响
(4)AB
(5)【方案一】需要的器材有:质量已知的钩码、测力计.
测量方法:已知钩码的质量m,再用测力计测出其重力G,则可求出重力加速度 .
【方案二】需要的器材有: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及相应的电源、导线、纸带、刻度尺、重锤.
测量方法:让重锤拖着纸带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的信息可求得重力加速度.???
【解答】(1)还需要的器材有:长度约为1m的细线;直径约为2cm的钢球;最小刻度为1mm的直尺;即ACF;(2)秒表的读数为60s+35.1s=95.1s;(3)根据 ,解得
由图像可知
解得
因为忘记把小球的半径计入摆长时,不影响T2-L图像的斜率,故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4)为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在摆球运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悬点固定,防止振动过程中摆长变化,A符合题意;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10°,B符合题意;没有必要用精度更高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C不符合题意;测量周期时应该从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开始计时,这样会减小误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 (5)【方案一】需要的器材有:质量已知的钩码、测力计.
测量方法:已知钩码的质量m,再用测力计测出其重力G,则可求出重力加速度 .
【方案二】需要的器材有: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及相应的电源、导线、纸带、刻度尺、重锤.
测量方法:让重锤拖着纸带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的信息可求得重力加速度.
【分析】(1)实验还需要长度较长的细线;直径较小的钢球和刻度较小的刻度尺;
(2)利用秒表显示可以读出对应的读数;
(3)利用周期公式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利用图像斜率可以判别对加速度的计算没有影响;
(4)计时点选取摆球运动的最低点;不需要利用精度较高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
(5)利用重力大小和小球质量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6.【答案】 (1)1.84;
(2)最低点;67.4;2.25
(3)9.86
【解答】(1)摆球直径d=1.8cm+0.1mm×4=1.84cm;再测量摆线长l,则单摆摆长 (2)摆球摆动稳定后,当它到达最低点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秒表读数为67.4s;该单摆的周期为 (3)根据
可得
则由图像可知
解得g=9.86m/s2
【分析】(1)利用游标卡尺结构可以读出直径的大小;利用细线长度和直径可以求出摆长的大小;
(2)利用秒表显示可以读出对应的读数;利用单摆时间可以求出周期的大小;
(3)利用周期公式结合图像斜率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7.【答案】 AD;乙;BC;;
【解答】①AB.单摆的摆角小于 ,所以摆线的长度要适当大些,这样摆幅较大,便于观察和计时,所以选择长度为 左右的细线,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应选择体积较小,密度较大的铁球,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②为了保证摆球的摆长一定,单摆的悬点处需要固定,所以应采用乙所示的固定方式。③A.悬点到球心的距离为摆长,所以应将摆线和球的半径之和作为摆长,A不符合题意;
B.单摆的摆角小于 ,所以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B符合题意;
C.摆球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通过时间极短,便于及时,所以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C符合题意;
D.测量周期时,根据1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误差较大,应测量多次(一般为30次)全振动的时间,求解周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④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可知 ⑤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可知 ,所以横轴代表的物理量为 。
【分析】(1)实验需要使用长度较长的细线和质量较大的铁球;
(2)应该保持细绳的悬点位置不变;
(3)单摆的摆长时细线的长度和小球半径之和;单摆的周期测量是利用多次全振动的时间;
(4)利用周期公式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5)利用周期公式可以判别横轴的物理量。
8.【答案】 (1)ACF
(2)A,D
(3)
(4)C
(5)C
【解答】(1)单摆的摆角较小,所以所用细绳需要适当长一些,这样摆幅较大,便于观察,选择长 1m 左右的细绳,即A;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应选择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钢球,即C;测量长度需要尽量精确,选择分度值是 1mm 的米尺,即F。
故答案为:ACF。(2)A.单摆的摆角不超过 ,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后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A符合题意;
B.摆球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停滞时间较大,从最高点计时误差较大,摆球在最低点速度最大,所以应从最低点开始计时,B不符合题意;
CD.用1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误差较大,应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 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用总时间除以全振动的次数得到单摆的周期,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可知重力加速度 (4)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变形得
斜率为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5)结合(4)可知斜率与摆长无关,所以斜率不变,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实验需要比较长度细绳和质量较大的钢球和精度较高的米尺;
(2)计时点从摆球的最低位置开始计时;利用多次全振动的时间可以求出周期的大小;
(3)利用周期的表达式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4)利用周期的表达式可以判别斜率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