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1 22:5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竞尚洋装”
■“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异味争尝”
■洋房与里弄
■读报与看电影
■礼仪的革新
导入
新式文明婚照(20世纪20年代)
旧式婚礼
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进入
19世纪中期,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
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哪些
变化?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导入
返 回
返 回
“竞尚洋装”
清代一品文官的标识:仙鹤
清代二品文官的标识:锦鸡
清代三品文官的标识:孔雀
清代四品文官的标识:云雁
清朝亲王穿用的团龙补服
素地片金缘朝服(背面)
清朝官帽(暖帽)
清朝官帽(凉帽)
穿西式军装的清末新军官兵
身穿长袍马褂的男人
长袍马褂
20世纪初穿西装戴领结的青年
中山装
民国时候穿旗袍的姑娘
旗袍
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
返 回
返 回
“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晚清留短发的留学生
辛亥革命后人们在街上剪辫子
“三寸金莲”绣花鞋
20世纪20年代初女子穿布鞋
20世纪30年代穿高跟鞋的青年妇女
20世纪30年代穿高跟鞋的时髦女子
返 回
返 回
“异味争尝”
晚清上海“一品香”西菜馆
天津起士林西餐厅(1901年创建)
西式蛋糕
西餐炸牛排
1936年,西式点心开始出现在街头摊柜里
设在路边的“咖啡茶座”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白马”商标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
金龙香烟广告
返 回
返 回
洋务与里弄
法租界法国人的住宅
外国洋行洋经理的住宅
英国上海总会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部
早期石库门侧面
这是上海成都北路的石库门。石库门住宅每个里弄约二三十个单元,对
外封闭。接连排列,体现了西方城市民居联排的特点。
上海公共租界南京路(1898年)
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路
清末的南京路
南京路上的欧式建筑
返 回
返 回
读报刊与看电影
《申报》(刊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报导)
报刊
《申报》(1936年 )刊登的电影广告
报刊
《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清人围棋图)
报刊
《点石斋画报》(清晚期世相画)
报刊
11月1日,《月月小说》在上海创刊,图为《月月小说》第一号。
报刊
《绣像小说》所载《月球殖民地小说》插图
报刊
晚清上海望平街报馆一角(望平街是一条200来米的小街,
却集中了上海几十家报刊、出版机构,因此有人把这条街比作英
国伦敦新闻出版业中心的舰队街。)
报刊
卖报小贩
报刊
电影
上海徐园内“又一村”在上海申报登出了一则广告,说要在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8月11日放映“西洋影戏”,这是我们现在知道的中国的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
1897年9月5日上海《游戏报》第74号,刊登一篇题为《观美国影戏记》记载8月尖雍松在奇园观影感受,文章结束时说“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
《游戏报》
电影
北京天桥电影院
电影
《定军山》剧照(我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京剧舞台片《定军山》)
《定军山》是中国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由北京丰泰照相馆1905年摄制的,黑白3本。现已无电影拷贝。导演任景丰,摄影刘仲伦,谭鑫培主演。 此片制作设备只有任景丰从东郊民巷祁罗孚洋行购买的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和14卷胶片。为适合无声片的创作要求,删去唱念,着重表演,利用日光在露天广场拍摄了“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的三个片段,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无声戏曲武打记录短片,谭鑫培也成为我国第一位涉足影坛的表演艺术家。 《定军山》在拍摄手法上受到一些西方国家的影响,但取材却与我国传统的民族戏曲和古典文学相结合,非常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影片上映后受到热烈欢迎,曾出现万人空巷盛况。
电影
《歌女红牡丹》剧照
1930年底,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摄制成功。《歌女红牡丹》由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百代东方公司收音、民众国产有声电影公司出品。编剧:洪深(化名庄正平),导演:张石川,摄影:董克毅,由胡蝶(饰红牡丹),王献斋(饰无赖丈夫),夏佩珍(饰金姑娘),龚稼农(饰富商)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深受封建意识毒害的红伶女的悲惨故事:在舞台上名噪一时的红牡丹的丈夫是个无赖,不仅任意挥霍红牡丹的丰厚收入,还频施毒手,加以虐待。在外则迷恋鼓姬金姑娘,寻欢作乐,花天酒地。红牡丹深受刺激,嗓音失润,由主角沦为三四流配角,但对丈夫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经济拮据,丈夫竟卖掉女儿以偿赌债,复失手杀人而被捕。一位暗地追求红牡丹的富商获悉后,出资赎回其女,使母女团聚。红牡丹心怀感激,但对丈夫却既往不咎,临赴外埠演出前,还专程去狱中探望,并托人营救。
1931年1月下旬,《歌女红牡丹》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3日在光陆大戏院招待各界,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由于是中国第一部国语对白的有声片,片未开映,座已告满,盛况空前,不仅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观众,同时也吸引了南洋的侨胞。上海远东公司、青年公司纷纷以高出影片10余倍的价格,购买该片在南洋各地的上映权,一时传为美谈。
电影
《难夫难妻》剧照
1913年,由亚细亚电影公司出资、发行,新民公司负责具体拍摄的电影《难夫难妻》,开始了中国电影用镜头讲述故事的历程。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两人导演,由于当时有男女不能同台的规矩,片中的女角也都由男演员充任。《难夫难妻》的剧本是郑正秋根据他家乡潮州的乡俗风情撰写而成。故事讲述:乾、坤两家欲结秦晋之好,于是不顾子女意愿,请媒人代为奔走。经媒人甜言蜜语,此欺彼诈,又经繁文缛节,择吉成亲,拜天地入洞房。一 对素不相识的男女被逼成夫妻。《难夫难妻》虽然情节简单,剧本只有1000多字,但毕竟中国第一部有情结的故事片。
电影
《难夫难妻》首映广告
电影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高级的大光明影院
电影
阮玲玉
阮玲玉与母亲(右二)、养女小玉(后站者)在一起
电影
阮玲玉主演《故都春梦》剧照
影片描写一位旧中国税务局长迷恋酒色,营私舞弊,被揭穿入狱。获释后重返故乡,回首前尘,恍如春梦。
电影
《神女》描写一个年轻少妇,为养活孩子,被逼卖淫,并时遭流氓欺压。孩子长大后入学,又遭受富家子弟的歧视与辱骂。她愤而反抗,以酒瓶击死流氓,自己也被关进监牢。这位“神女”在影片中是肉体的受害者与心灵的崇高美的统一体。创作者写出了她的卑贱和自尊,软弱与刚强,借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对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表现了深切的同情与关注。
阮玲玉主演《神女》剧照
电影
返 回
返 回
礼仪的革新
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
旧式婚礼
20世纪30年代文明新式婚礼
返 回
返 回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减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
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
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许金城《民国野史》
材料二
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那样愿意向旧王朝顶礼膜拜
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
往,将辫子自自然然的垂于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了,
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的辫子珍藏起来。
——《上海研究资料》
上述资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自我测评
联系本课内容,总结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