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10 06:0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操作方法恰当的是(  )
A.下降镜筒时,从侧面注视物镜
B.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发现镜头有污点时,使用纱布进行擦拭
D.观察时物像偏向右下方,将标本往左上方移动
3.如图为小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1]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
B.甲图中的[3]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与甲图细胞不同的是,乙图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D.用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4.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B.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组织
D.细胞分化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5.市场上的下列食材属于组织这一结构层次的是(  )
A.白菜 B.冬瓜 C.羊血 D.猪心
6.如图是叶芽(枝芽)的纵切结构及其发育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幼叶发育成叶 B.芽原基发育成芽
C.芽轴发育成叶 D.叶芽发育成枝条
7.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其原因是(  )
A.木本植物的茎有树皮
B.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
C.木本植物的茎具有导管
D.木本植物的茎具有木质部
8.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  )
A.伤口的上方 B.伤口的下方
C.伤口的上、下方 D.木质部
9.如图为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的主要结构是④和⑤
B.雌蕊由②和③组成
C.花粉落在②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D.受精后⑧将发育成种子
10.范?海尔蒙特由柳树栽培实验确定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 D.无机盐
11.早春时节,迎春花刚开放时叶片还没长出。推测迎春花花瓣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
A.根毛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的
B.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上一年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
D.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12.多数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绿色要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
A.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
B.下表皮气孔分布多
C.海绵组织里含叶绿体多
D.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15.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气体可以使(  )
A.浑浊的石灰水并澄清 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绿色叶片变蓝
16.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C.呼吸作用对生物圈中氧气含量没有影响
D.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17.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与植物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
A.植物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B.农田遇到涝害时,要及时排水
C.北方所产苹果比南方的甜度高
D.受潮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
18.下列植物中,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茎的是(  )
A.白菜 B.胡萝卜 C.苹果 D.莴苣
19.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植物“吐水”的生理活动和主要部位分别是(  )
A.呼吸作用、根 B.光合作用、叶
C.蒸腾作用、叶 D.吸收作用、茎
20.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二、非选择题
21.春去秋来,周而复始。许多植物从一颗小种子开始,长出植株,到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看到了植物奇妙的生命现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序号,填名称)
(1)萌发:图甲菜豆种子内的   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   将发育成茎和叶。
(2)生长:幼苗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主要是由图乙中的[   ]吸收的,由茎中的   运输给叶的。
(3)开花:开花后,花粉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在图丙的①   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4)结果:果实由   发育而来。
22.如图四幅图表示的是花生的一生中几个主要阶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四幅图中,不属于生殖器官的是图   。
(2)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的谜底就是花生果实,图丁中标号①被称为“麻屋子”的结构是指   ;图甲花生种子由被称为“红帐子”的种皮和“白胖子”的   组成,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
(3)花生苗的幼根生长,主要是根尖的   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的结果。
(4)依据丁图②的种子数推测,丙图中某个子房里的   的数目为2。
(5)春天,花生播种后常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以抵御夜间寒流,可见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3.图一为植物叶片的结构模式图,数字表示不同结构;图二为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表示不同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和③细胞排列紧密,是绿色植物叶片结构中的   ,属于   组织。
(2)C、D两种物质由图一标号[   ]所示结构运输。
(3)②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在该细胞的   中完成。
(4)在黑暗环境下,A代表的是   ,通过图一中的[④]   进入叶片。
24.近年来张家界市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蔬菜,秋天可以采摘葡萄等。到采摘园现场采摘,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通常要适时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   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   。
(2)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测量48小时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图示意图。
①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   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建议果农:晚上适当增加光源;开花期间,在棚内放养蜜蜂;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理由是   。
(3)在草莓、葡萄的植株上开了很多花或结了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进行硫花,疏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   供应,提高草莓和葡萄的品质。
25.小华发现白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发绿。仔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等也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可能是光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于是,他想用家里的大蒜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和他一起来设计吧。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   。
(2)小华将一些蒜瓣分别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里,两盘中大蒜的数量应   。然后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一致。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长出的蒜苗叶是绿色的是哪一盘?   。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   ,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   。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A不符合题意;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繁殖和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因此描述了昆虫的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因此描述了昆虫的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操作方法恰当的是(  )
A.下降镜筒时,从侧面注视物镜
B.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发现镜头有污点时,使用纱布进行擦拭
D.观察时物像偏向右下方,将标本往左上方移动
【分析】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解答】解:A、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正确;
B、对光时,转动转换器,应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错误。
C、发现镜头有污点时,使用擦镜纸进行擦拭,纱布粗糙容易划伤镜头,错误。
D、由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观察时物像偏向右下方,将标本往右上方移动,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
3.如图为小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1]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
B.甲图中的[3]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与甲图细胞不同的是,乙图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D.用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图中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
【解答】解:A、甲图中的[1]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错误。
B、甲图中3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正确;
C、甲为口腔上皮细胞,乙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乙图具有细胞壁、液泡,但没有叶绿体,错误。
D、用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图中较暗的地方用较密的细点来表示,错误。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4.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B.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组织
D.细胞分化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分析】(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解答】解:A、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A正确;
B、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B正确;
C、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正确;
D、细胞分化只有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的共同结果。
5.市场上的下列食材属于组织这一结构层次的是(  )
A.白菜 B.冬瓜 C.羊血 D.猪心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解答】解:A、白菜主要食用部分是叶,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A不符合题意;
B、冬瓜主要食用部分是果实,果实是植物的生殖器官,B不符合题意;
C、羊血主要是结缔组织构成的,C符合题意;
D、猪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正确区分组织和器官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如图是叶芽(枝芽)的纵切结构及其发育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幼叶发育成叶 B.芽原基发育成芽
C.芽轴发育成叶 D.叶芽发育成枝条
【分析】叶芽的结构: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枝芽的结构和作用如图所示:
【解答】解:A、幼叶发育成叶,A正确;
B、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B正确。
C、芽轴将来发育成茎,C错误;
D、叶芽发育成带有叶的枝条,花芽发育成花,D正确。
故选:C。
【点评】分清叶芽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7.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其原因是(  )
A.木本植物的茎有树皮
B.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
C.木本植物的茎具有导管
D.木本植物的茎具有木质部
【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解答】解: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单子叶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没有形成层。
故选:B。
【点评】草本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没有形成层;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有形成层。
8.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  )
A.伤口的上方 B.伤口的下方
C.伤口的上、下方 D.木质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因此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9.如图为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的主要结构是④和⑤
B.雌蕊由②和③组成
C.花粉落在②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D.受精后⑧将发育成种子
【分析】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图中①为柱头,②为花药,③为花丝,④为花瓣,⑤为花萼,⑥为花柱,⑦为子房,⑧为胚珠。
【解答】解:A、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A错误;
B、雌蕊包括①柱头、⑥花柱、⑦子房,B错误;
C、花药中的花粉落到①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C错误;
D、受精后,⑧胚珠发育成种子,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10.范?海尔蒙特由柳树栽培实验确定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 D.无机盐
【分析】当时范?海尔蒙特的结论是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水,他当时不知道,增重的物质除了部分来源于水以外,主要还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解答】解: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过一个有名的“柳树实验”: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罐中,栽上一棵5磅重的柳树苗,罩上瓦罐后只用水灌溉,5年后树和落叶总重169磅3盎斯,干土只少了2盎斯。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部分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较为简单。
11.早春时节,迎春花刚开放时叶片还没长出。推测迎春花花瓣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
A.根毛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的
B.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上一年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
D.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分析】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筛管的功能是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输送。
【解答】解: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A错误。
B、树皮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玉兰、海棠等植物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有机物来自上一年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输送到花瓣,C正确。
D、花瓣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场所以及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作用。
12.多数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绿色要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
A.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
B.下表皮气孔分布多
C.海绵组织里含叶绿体多
D.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解:下面是叶片的结构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表皮靠近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而下表皮靠近海绵组织,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体少;此外上表皮接受阳光照射多,叶绿素形成多。而表皮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其中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有叶绿体,有利于阳光的透入。
故选:D。
【点评】把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分析】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淀粉)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解答】解:萨克斯将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唯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故选:B。
【点评】注重分析实验中的对照组、唯一变量。
1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据此答题。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故选:D。
【点评】做这题结合光合作用的公式比较好,公式比较直观的体现了其过程、实质。
15.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气体可以使(  )
A.浑浊的石灰水并澄清 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绿色叶片变蓝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解答】解: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故选:B。
【点评】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6.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C.呼吸作用对生物圈中氧气含量没有影响
D.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解:A、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A正确;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B正确;
C、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吸收氧气,对生物圈中氧气含量有影响,C错误;
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特征,只要有生命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关系。
17.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与植物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
A.植物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B.农田遇到涝害时,要及时排水
C.北方所产苹果比南方的甜度高
D.受潮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解答】解:A、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A符合题意;
B、被水淹的植物体,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B不符合题意;
C、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因为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南方地区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多,苹果甜。所以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苹果含糖量高。所以,我国北方地区所产的苹果比南方的苹果甜。C不符合题意;
D、受潮的谷堆呼吸作用旺盛,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受潮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呼吸作用的影响。
18.下列植物中,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茎的是(  )
A.白菜 B.胡萝卜 C.苹果 D.莴苣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解答】解: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白菜主要食用部分是叶;胡萝卜主要食用部分是根、苹果主要食用部分是果实;莴苣主要食用部分是茎。可见,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19.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植物“吐水”的生理活动和主要部位分别是(  )
A.呼吸作用、根 B.光合作用、叶
C.蒸腾作用、叶 D.吸收作用、茎
【分析】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不是对水的浪费,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蒸腾作用不仅对植物自身有重大意义;对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重大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因此,植物“吐水”的生理活动是蒸腾作用,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答】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它制造的有机物可以建造自身细胞,为自身提供物质和能量,A错误;
B、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B正确;
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大量使用燃料、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等因素造成的,总体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远远大于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生物圈中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
21.春去秋来,周而复始。许多植物从一颗小种子开始,长出植株,到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看到了植物奇妙的生命现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序号,填名称)
(1)萌发:图甲菜豆种子内的 子叶 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② ] 胚芽 将发育成茎和叶。
(2)生长:幼苗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主要是由图乙中的[ ③ ]吸收的,由茎中的 导管 运输给叶的。
(3)开花:开花后,花粉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在图丙的① 柱头 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4)结果:果实由 子房 发育而来。
【分析】观图可知:甲图中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乙图①叶、②是茎、③是根、丙图中①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④是胚珠,解答即可。
【解答】解:(1)菜豆是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其中子叶肥厚,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即图甲菜豆种子内的子叶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②胚芽将发育成茎和叶;
(2)幼苗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主要是由图乙中的③根吸收的,并通过茎中的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给叶;
(3)开花后,花粉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在图丙雌蕊的①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4)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
故答案为:
(1)子叶;②胚芽;
(2)③;导管;
(3)柱头;
(4)子房。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2.如图四幅图表示的是花生的一生中几个主要阶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四幅图中,不属于生殖器官的是图 乙 。
(2)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的谜底就是花生果实,图丁中标号①被称为“麻屋子”的结构是指 果皮 ;图甲花生种子由被称为“红帐子”的种皮和“白胖子”的 胚 组成,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
(3)花生苗的幼根生长,主要是根尖的 分生区 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的结果。
(4)依据丁图②的种子数推测,丙图中某个子房里的 胚珠 的数目为2。
(5)春天,花生播种后常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以抵御夜间寒流,可见 温度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分析】观图可知;甲是种子;乙是植物体;丙是花;丁是果实,①是果皮,②是种子。
【解答】解:(1)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上面四幅图中,不属于生殖器官的是图乙。
(2)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的谜底就是花生果实,图丁中①“麻屋子”的结构由丙结构中的子房壁发育而成;图甲花生种子由被称为“红帐子”的种皮和“白胖子”的胚组成,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它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的。
(3)乙图中花生苗的幼根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
(4)果实中含有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即果实里有2种子,说明子房里有2个胚珠。
(5)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春天,花生播种后常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以抵御夜间寒流,可见适宜的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故答案为:(1)乙;
(2)果皮; 胚;
(3)分生区;
(4)胚珠;
(5)温度。
【点评】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果实种子的形成及光合作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3.图一为植物叶片的结构模式图,数字表示不同结构;图二为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表示不同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和③细胞排列紧密,是绿色植物叶片结构中的 表皮 ,属于 保护 组织。
(2)C、D两种物质由图一标号[ ⑤ ]所示结构运输。
(3)②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在该细胞的 叶绿体 中完成。
(4)在黑暗环境下,A代表的是 氧气 ,通过图一中的[④] 气孔 进入叶片。
【分析】图中的①上表皮、②叶肉、③下表皮、④气孔、⑤叶脉。C表示有机物的运输,D表示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A表示叶片吸收的气体,C表示叶片放出的气体。
【解答】解:(1)①和③合称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属于保护组织。
(2)C表示有机物的运输,由筛管运输;D表示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由导管运输。导管和筛管都在⑤叶脉中。
(3)②是叶肉细胞,里面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4)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A此时表示氧气。气体的进出是通过图一中的④气孔完成的。
故答案为:(1)表皮;保护
(2)⑤
(3)叶绿体
(4)氧气;气孔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的掌握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24.近年来张家界市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蔬菜,秋天可以采摘葡萄等。到采摘园现场采摘,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通常要适时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 二氧化碳 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 适宜的温度 。
(2)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测量48小时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图示意图。
①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 光合 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建议果农:晚上适当增加光源;开花期间,在棚内放养蜜蜂;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理由是 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 。
(3)在草莓、葡萄的植株上开了很多花或结了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进行硫花,疏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 有机物 供应,提高草莓和葡萄的品质。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解答】解:(1)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适当的通风可以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强了光合作用的强度,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
(2)①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光合作用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理由是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3)要提高草莓的产量,疏去弱小花、果是为了使有机物充分供给健壮花果,保证果实的大小、甜度。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
(2)①光合
②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
(3)有机物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某些现象。
25.小华发现白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发绿。仔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等也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可能是光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于是,他想用家里的大蒜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和他一起来设计吧。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 光和叶绿素的形成有关 。
(2)小华将一些蒜瓣分别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里,两盘中大蒜的数量应 相同 。然后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一致。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长出的蒜苗叶是绿色的是哪一盘? 甲 。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 光照的有无 ,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 对照实验 。
【分析】叶绿素的形成条件是光和适宜的温度;探究实验要同时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
【解答】解:(1)因为小华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呈现出绿色的,因而猜想这种变化应该与光有关。故而做出的假设应该是: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
(2)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因而此实验设置时除了光以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两盘中大蒜的数量应相同。
(3)因为甲盘是放在光下的,应该有叶绿素形成,故而是绿色的;而乙组是放在密闭的纸箱里的,不见光,应该没有叶绿素形成,故而呈现黄色。
(4)此实验探究的是“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因而设置的变量应该是光照的有无。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
(1)光和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答案合理即给分);
(2)相同;
(3)甲;
(4)光照的有无;对照实验
【点评】设置对照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