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

文档属性

名称 朱子语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2 10: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朱子语类》三则
耒阳二中 王小燕
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理学
存天理
灭人欲
理学兴起于北宋,其体系真正形成于程颢、程颐两兄弟,南宋时理学家人才辈出,如朱熹等。元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官学,明代时被列为儒学正宗,处于独尊地位, 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
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
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更进一步
说,程朱理学的政治目的之一,
就是维护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
秩序,是封建制度的理论代言
人,自然容易成为极权统治者
的喜爱。
《朱子语类》
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1、第二则字词
寻常:
芜秽(wú huì):
交战之机:
仁以为己任:
自家:
大段:
平时
杂草丛生
关键
实现仁德
自己
仔细
翻译
1.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
2.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3.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
天理:是心之本然,表现为仁义理智四德,体现为父子、兄弟、夫妻等伦常,是善的。是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
人欲:是外在所求,表现为追求超越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生活,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恶的,是只顾一己私欲的思想行为.
1.、此则中“大路”、“小路”分别指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
大路:天理,社会的道德伦常
小路:人欲,人心的物质欲望
原因:无克己工夫
天理:是心之本然,表现为仁义理智四德,体现为父子、兄弟、夫妻等伦常,是善的。是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
人欲:是外在所求,表现为追求超越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生活,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恶的,是只顾一己私欲的思想行为
2.朱子认为如何在行为上去贯彻“天理”,克制“人欲”?
埽除打叠、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比喻论证——形象解释概念
大路:天理 小路:人欲
荆棘芜秽:品行低下的境界
这一则主要讨论天理与人欲的问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分类论证——如何区别对待
圣人:自然存天理而行
贤人:先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
中人:大段着力,时时照管克治
引用论证——如何用功
——以实践仁德为人生修养的毕生目标,这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要尽心尽力去完成,要始终坚持。
—— 面临种种诱惑,更要有一种恐惧感,时刻自律、自警、自省,认认真真,小心谨慎。
作为平常人,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在理论上的缺陷,是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所谓“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就有可能把属于社会伦理的“天理”看作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
节制人欲,不是消灭人欲
讨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面对金钱的冲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