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天津)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9·天津)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3.(2019·天津)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4.(2019·天津)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体现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5.(2019·天津)“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6.(2019·天津)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
B.社会主义制度己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
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
7.(2019·天津)《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8.(2019·天津)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9.(2019·天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0.(2019·天津)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1.(2019·天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二、非选择题
12.(2019·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13.(2019·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己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材料三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14.(2019·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辑“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储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特点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属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而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③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三星堆文化带有强烈的异质特点,非常突出,容易辨认。
2.【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集日寡而旷多”及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等信息可知,鉴于该地集市不繁荣的现象,政府组织歌舞戏剧活动,结果集市繁荣,所以得出结: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B正确;
A错误,起初集市也存在,只不过不繁荣;
C错误,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意思;
D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材料可知,文化活动带动了商业点的繁荣。
3.【答案】A
【知识点】罗马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及“我生来就是”可知,人们获得公民的身份途径有所差异,A符合题意;
BC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马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强调的是指挥官和犹太人都获得了公民身份,但途径不同,犹太人生来就是,而指挥官花了很多钱购买的身份。
4.【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所以人们开始最求财富,所以带有明显的当时生活环境的烙印,A正确;
B错误,文艺复兴点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材料中没有体现;
C错误,并没有附和宗教宣扬的道德观,宗教压抑人的天性,不主张人们追求财富;
D错误,写意是中国文人画的绘画风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创作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特点。
5.【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前应该的议员和议席分配存在漏洞,所以导致贿选的现象屡见不鲜,说明民主制度尚待完善,D符合题意;
A错误,光荣革命后即确定了议会的权利中心的地位;
B错误,通过材料可知当时并没有实行普选制度;
C错误,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的背景,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材料可知议员和议席分配的不合理使得改革成为必须。
6.【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可知: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切合当时中国革命的需求,所以吴玉章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见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D符合题意;
A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个时候它的理论已经趋于成熟;
BC错误,与材料意思相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先进的理论需要与当时的时代需求相适应,而材料中明确可以看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并不适应当时的时代要求。
7.【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湖北革命军”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为辛亥革命;而“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可以看出其具有明显的革命目标,即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故B正确;
A错误,辛亥革命依靠的是新军,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际社会的支持;
D错误,“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以看出,并不是明确的反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亥革命的任务,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只针对满清政府。
8.【答案】C
【知识点】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苏俄通过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从而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创造了机会,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苏俄政权的巩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苏俄通过签订合约的方式退出了一战,为新政权的巩固赢得了时间。
9.【答案】C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宣言出自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C符合题意;
A错误,材料中宣言发表的时间为1935年,日本并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意愿,并没有反映出国民党的意愿;
D错误,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国共关系逐渐由对抗变为合作。
10.【答案】B
【知识点】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可知土地改革已经开始,但还没有完成;“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可知即将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这次会议为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B正确;
A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
C错误,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于1954年;
D错误,中国八大召开于1956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新中国即将成立之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1.【答案】A
【知识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可知:冷战格局下的军备竞赛使得美国一些企业因订单而发展,故A冷战与公司发展互相影响符合题意;
B错误,与史实不相符;
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订单是否解决就业问题;
D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加剧战争危险的问题,而且,冷战格局下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两极格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两极格局下的军备竞赛使得企业有所发展。
12.【答案】(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1)相同点:根据材料“霸诸侯,一医天下”及“定于一”可知孔子和孟子都希望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不同点:根据材料“企望周之复兴”可知,孔子主张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根据材料“尊新王”可知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原因: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特点:根据材料“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可知强调法、术、势的作用;根据材料“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可知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根据材料“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可知强调君权至上;
成败:根据商鞅变法的影响及秦朝的盛衰可以总结为: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点评】本提侧重于考查百家争鸣及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理解学术思想的发展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13.【答案】(1)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基本建立社会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
(3)答案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答案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对外开放思想:根据材料“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可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相关史实概括为:基本建立社会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新变化: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概括为: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
(3)认识:根据材料可自行提炼论点,并根据中国逐渐开放的史实进行论述本题相对比较灵活。例如: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4.【答案】(1)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2)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
(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社会条件:根据材料:“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可概括为: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
历史背景:根据材料“ 在15、16世纪的欧洲”把握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可概括为: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2)关系:根据材料“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储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及“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可知: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根据材料“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可知: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
(3)原因:根据材料“《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可概括为: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根据材料“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可概括为:组织领导群众斗争;根据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可知:建立通讯员网;根据材料“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可知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4)历史作用: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报刊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天津)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特点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属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而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③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三星堆文化带有强烈的异质特点,非常突出,容易辨认。
2.(2019·天津)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集日寡而旷多”及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等信息可知,鉴于该地集市不繁荣的现象,政府组织歌舞戏剧活动,结果集市繁荣,所以得出结: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B正确;
A错误,起初集市也存在,只不过不繁荣;
C错误,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意思;
D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材料可知,文化活动带动了商业点的繁荣。
3.(2019·天津)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答案】A
【知识点】罗马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及“我生来就是”可知,人们获得公民的身份途径有所差异,A符合题意;
BC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马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强调的是指挥官和犹太人都获得了公民身份,但途径不同,犹太人生来就是,而指挥官花了很多钱购买的身份。
4.(2019·天津)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体现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所以人们开始最求财富,所以带有明显的当时生活环境的烙印,A正确;
B错误,文艺复兴点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材料中没有体现;
C错误,并没有附和宗教宣扬的道德观,宗教压抑人的天性,不主张人们追求财富;
D错误,写意是中国文人画的绘画风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创作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特点。
5.(2019·天津)“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前应该的议员和议席分配存在漏洞,所以导致贿选的现象屡见不鲜,说明民主制度尚待完善,D符合题意;
A错误,光荣革命后即确定了议会的权利中心的地位;
B错误,通过材料可知当时并没有实行普选制度;
C错误,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的背景,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材料可知议员和议席分配的不合理使得改革成为必须。
6.(2019·天津)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
B.社会主义制度己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
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可知: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切合当时中国革命的需求,所以吴玉章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见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D符合题意;
A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个时候它的理论已经趋于成熟;
BC错误,与材料意思相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先进的理论需要与当时的时代需求相适应,而材料中明确可以看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并不适应当时的时代要求。
7.(2019·天津)《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湖北革命军”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为辛亥革命;而“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可以看出其具有明显的革命目标,即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故B正确;
A错误,辛亥革命依靠的是新军,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际社会的支持;
D错误,“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以看出,并不是明确的反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亥革命的任务,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只针对满清政府。
8.(2019·天津)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答案】C
【知识点】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苏俄通过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从而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创造了机会,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苏俄政权的巩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苏俄通过签订合约的方式退出了一战,为新政权的巩固赢得了时间。
9.(2019·天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宣言出自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C符合题意;
A错误,材料中宣言发表的时间为1935年,日本并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意愿,并没有反映出国民党的意愿;
D错误,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国共关系逐渐由对抗变为合作。
10.(2019·天津)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答案】B
【知识点】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可知土地改革已经开始,但还没有完成;“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可知即将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这次会议为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B正确;
A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
C错误,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于1954年;
D错误,中国八大召开于1956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新中国即将成立之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1.(2019·天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A
【知识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可知:冷战格局下的军备竞赛使得美国一些企业因订单而发展,故A冷战与公司发展互相影响符合题意;
B错误,与史实不相符;
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订单是否解决就业问题;
D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加剧战争危险的问题,而且,冷战格局下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两极格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两极格局下的军备竞赛使得企业有所发展。
二、非选择题
12.(2019·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答案】(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1)相同点:根据材料“霸诸侯,一医天下”及“定于一”可知孔子和孟子都希望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不同点:根据材料“企望周之复兴”可知,孔子主张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根据材料“尊新王”可知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原因: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特点:根据材料“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可知强调法、术、势的作用;根据材料“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可知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根据材料“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可知强调君权至上;
成败:根据商鞅变法的影响及秦朝的盛衰可以总结为: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点评】本提侧重于考查百家争鸣及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理解学术思想的发展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13.(2019·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己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材料三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答案】(1)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基本建立社会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
(3)答案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答案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对外开放思想:根据材料“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可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相关史实概括为:基本建立社会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新变化: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概括为: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
(3)认识:根据材料可自行提炼论点,并根据中国逐渐开放的史实进行论述本题相对比较灵活。例如: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4.(2019·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辑“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储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答案】(1)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2)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
(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社会条件:根据材料:“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可概括为: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
历史背景:根据材料“ 在15、16世纪的欧洲”把握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可概括为: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2)关系:根据材料“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储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及“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可知: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根据材料“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可知: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
(3)原因:根据材料“《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可概括为: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根据材料“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可概括为:组织领导群众斗争;根据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可知:建立通讯员网;根据材料“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可知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4)历史作用: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报刊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