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语及含意。
3.体会文章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创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小组交流,把握文章的情节,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结合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主要内容。(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了解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推测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影视片段〕
鸿篇巨作《红楼梦》,记录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的兴衰荣辱历史,描写了以宝黛为首的青年男女的爱情,刻画了金陵十二钗等人物的命运。但有一位并不属于大观园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是七十五岁高龄的刘姥姥。作者曹雪芹为什么不惜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1)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家族祖孙三代四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来年。因此,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历经多年艰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描写贾家荣国府、宁国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客观上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中对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行为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2.了解背景。
一部《红楼梦》刘姥姥共三次到贾府。
一进: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狗儿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夫人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二进: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园内容。
三进: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蓼溆(liǎoxù) 戗金(qiàng) 李纨(wán)
银箸(zhù)
撮弄(cuō)
发怔(zhèng)
篾片(miè)
麈尾(zhǔ)
促狭(xiá)
筵席(yán)
岔气(chà)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怪道:难怪,怪不得。
调停:安排处理。
撮弄:戏弄。
发怔:发呆。
促狭:爱捉弄人。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课文,分析结构
本文虽是从《红楼梦》中截取出来的,但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试联系全文进行概括。
明确:开端:席前,鸳鸯和凤姐商议取笑刘姥姥。发展、高潮:席中,刘姥姥在鸳鸯和凤姐导演下演笑剧。结局:席毕,刘姥姥感慨,凤姐解释,鸳鸯赔不是。
步骤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1.本文围绕这出“笑”剧主要写了哪个人物?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人物性格。
明确:刘姥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句话表现了刘姥姥淳朴风趣、憨态可掬的性格。
“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表现了刘姥姥幽默机智,孤陋寡闻。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表现了刘姥姥遭受戏弄的可笑而无奈的窘相。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表现了刘姥姥很节俭。
“这个菜里有毒,我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表现了刘姥姥的率真自然。
“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的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表现了刘姥姥大智若愚。
2.围绕这出“笑”剧,作者还写到了哪些人物?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这些人物的不同性格。
明确:①史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反映出她的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②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可见她的笑是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③宝玉笑时滚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也写出了贾母爱孙之心;④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写出王夫人已知道是凤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的心理,也保持了雍容与尊贵;⑤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反映了她豪爽、不拘小节的个性;⑥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反映出她的娇气、孩子气;⑦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步骤三: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1.在这场“笑”剧中,一般人只写到一次,为什么贾母会写两次?
明确:第一次是承接宝玉“笑”的结果写贾母搂着宝玉喊“心肝”;第二次是在写完众人后,写贾母“笑的眼泪出来”。这样写,既表现了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也显示出贾母在家族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说明鸳鸯和凤姐导演的这出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场笑剧中,凤姐、鸳鸯没有笑,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凤姐和鸳鸯是这场闹剧的策划者、主持者,为讨得贾母的欢心,为收到最圆满的效果,她们二人还要继续导演下去,因此顾不上笑。
3.作者在描写各种人物的“笑”时,少写了几个人,请与前后文对照,看谁没被写到,想想是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为什么?
明确:①宝钗。因为她乖巧持重,举止娴雅,作者在不写中写出了她的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②迎春。迎春为人木讷,恪守女德,无意于这宴席上的人生闹剧,因此她不会跟着众人嬉笑。③李纨。李纨身为寡妇,平时敦厚朴实,对捉弄刘姥姥本就不赞同,所以没有笑。这几个人没有写,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而是作者的有意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
4.你觉得文中关于“笑”的描写,在《红楼梦》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段绘声绘色的关于“笑”的细节描写,把贾府中各色人等的身份、年龄、性格、气质统统凸显出来,一笑传神,不落闲笔。这笑声折射出贾府封建规范之森严,长幼尊卑之有序。可以说,这幅贾府众人逗笑图也是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一幅透视图。
5.文章最后写凤姐和鸳鸯分别向刘姥姥解释。你觉得这主仆二人解释的目的是否一样?为什么?
明确:不一样。凤姐解释是为了笼络人心,怕刘姥姥记恨,于己不利。鸳鸯解释是出于真心。鸳鸯是贾母的丫鬟,取笑刘姥姥只是为了贾母满意、高兴,并非故意针对刘姥姥。
6.刘姥姥的这些言行与大观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是嘲笑吗?
明确:这位市井小民为了生活,放下自己的尊严,扮演一个丑角,博得大家的欢喜,确实令人同情、悲悯。但她在博取大家欢喜的时候,并没有卑躬屈膝、阿谀奉承,而是用率真自然、随机应变的智慧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是令人尊敬的。而在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后,得知凤姐的女儿巧姐被亲舅舅和亲叔叔卖到青楼后,刘姥姥这个只有几面之缘的外人却卖房卖田,仗义疏财,带着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进城,几经周折,用自己的智慧最终把巧姐救了出来。这时作者对刘姥姥就不仅是尊敬,而是崇敬了,让我们读者也对刘姥姥这个人物肃然起敬。
7.这场“笑剧”的背后究竟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四、课堂小结
《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深入阅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内容,感兴趣的也可以完整地读一读《红楼梦》!
五、拓展延伸
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请将你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介绍给同学们。
附: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的意识,大胆表述的能力。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宝玉、黛玉、凤姐等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学素养,培养了其语文阅读、分析表达、知识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对原著缺乏一定的了解,难以理解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全书中的作用。此外,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难以解读全文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