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科学普通高中保送生招生综合素质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2019·宁波保送考试)下列有关生活、地理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洗衣粉含有蛋白酶,能高效分解油污
B.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起源于热大爆炸的有力证据
C.使用农家肥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D.月食发生在农历初一,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B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酶及其催化作用;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1)酶被称为生物催化剂,它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受温度、pH值影响等特点。
(2)1946 年,伽莫夫与他的两个学生 — 拉尔夫·阿尔菲和罗伯特·赫尔曼一道,首次将相对论和化学元素生成理论引入宇宙学,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伽莫夫认为:宇宙最初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那时的宇宙中充满的是辐射和基本粒子;随着宇宙膨胀,温度逐渐下降,物质逐渐凝聚成星云,再演化成今天的各种天体。
(3)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4)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时,出现日环食;太阳完全被遮住时,出现日全食。
【解答】A、 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某洗衣粉含有蛋白酶,只能催化分解蛋白质类物质,而油污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类物质,所以不能高效分解油污,说法错误。
B、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起源于热大爆炸的有力证据,故说法正确。
C、 使用农家肥作肥料,其物质成为植物的组成部分,植物中存储的能量来至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故所法错误。
D、 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2.(2019·宁波保送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教室清洁与通风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B.解剖一朵花,观察其结构,在子房内看到的白色小颗粒是花药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不利于散热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体温的控制;花的结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2)花的结构及发育情况如下图:
(3)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解答】A、 保持教室清洁与通风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故说法错误。
B、 解剖一朵花,观察其结构,在子房内看到的白色小颗粒是胚珠,故说法错误。
C、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故说法正确。
D、 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3.(2019·宁波保送考试)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
目的 操作
A 配制100克36%的浓盐酸 将200克18%的稀盐酸加热蒸发100克水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称取9.2克氢氧化钠固体 托盘天平石盘加9克砝码,游码置于0.2克处,左盘加氢氧化钠固体至天平平衡
D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 滴入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碘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天平中最小的砝码是5g;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与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会使其中的溶质也随之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B、碘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精,所以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要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故符合题意。
C、天平中最小的砝码是5g,所以要 称取9.2克氢氧化钠固体应该托盘天平石盘加5克砝码,游码置于4.2克处,左盘加氢氧化钠固体至天平平衡 ;同时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应该在称量前先在天平左右托盘放置好同样的烧杯,故不符合题意。
D、 滴入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出现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说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该离子不一定是碳酸根离子,也可能是碳酸氢根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19·宁波保送考试)如图所示,D1和D2是两个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器材。当有按图中箭头方向的电流通过二极管时,二极管的电阻为零;当有按图中箭头反方向的电流通过二极管时,二极管的电阻无穷大。电阻R1、R2、R3的阻值均为10Ω,在a、b间接电压恒为6V的电源。当a接电源正极,闭合开关S时,流过开关的电流为I1:当b接电源正极,闭合开关S时,流过开关的电流为l2。则l1和l2分别是( )
A.1.8A和0.2A B.1.8A和0.6A C.0.4A和0.6A D.0.4A和0.2A
【答案】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a接电源正极时,电流方向与二极管的箭头方向一致,因此两个二极管相当于导线,这时三个电阻并联,流过开关的电流就是干路电流;
(2)当b接电源正极时,电流方向与箭头方向相反,这时两个二极管的位置看作断路,那么三个电阻串联,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当a接电源正极时,电流方向与二极管的箭头方向一致,因此两个二极管相当于导线,这时三个电阻并联,
流过电阻的电流;
那么流过开关的电流:;
(2)当b接电源正极时,电流方向与箭头方向相反,这时两个二极管的位置看作断路,那么三个电阻串联,
这时流过开关的电流:.
故选A。
5.(2019·宁波保送考试)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和p3把甲、乙、丙按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丙对桌面的压强为( )
A.p1+ p2+ p3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密度均匀的粗细一致的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可根据公式计算;
(2)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重力之和,即F=G;
(3)首先根据分别计算出三个正方体的棱长,然后根据计算出三个正方体的重力,最后根据计算丙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正方体的边长;
那么正方体的体积为:;
正方体的重力为:。
当三者叠放时,丙对地面的压力为:;
丙的底面积为:;
那么丙对地面的压强为:,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2019·宁波保送考试)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Ba(OH)2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稀HNO3的CuSO4溶液和混有少量稀H2SO4的Cu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变化有图a、b两种情况,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图第①阶段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含有Cu2+、NO3-和SO42-
B.两种情况下,第①阶段生成的都是BaSO4沉淀
C.b图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导电性越来越弱
D.两种情况下,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Ba(OH)2溶液质量相等,则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相等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1) BaSO4 是一种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2)溶液中可移动的自由电荷越多,导电性越强。
【解答】A、 a图第①阶段反应结束时,此时少量稀HNO3的全部反应完,OH-与全部的H+反应生成水, Ba 2+与部分SO42- 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所以溶液中含有Cu2+、NO3-和SO42- ,A说法正确;
B、在b图第①阶段,此时少量稀 H2SO4 参加反应, Ba 2+与部分SO42- 反应生成了不溶于酸的BaSO4白色沉淀,B说法正确;
C、b图中,随着反应的进行, Cu2+、SO42- 都逐渐与加入的 Ba(OH)2溶液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可移动自由电荷越来越少,所以导电性越来越弱,C说法正确;
D、在反应a中,一部分 Ba(OH)2 与 CuSO4 反应,会生成沉淀,而另一部分 Ba(OH)2 与 HNO3 反应,不会生成沉淀;在反应b中,一部分 Ba(OH)2 与 CuSO4 反应,会生成沉淀,而另一部分 Ba(OH)2 与 H2SO4 反应,也会生成沉淀,所以 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Ba(OH)2溶液质量相等 ,在反应b中生成的沉淀质量要大于反应a中生成的沉淀质量,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3分)
7.(2019·宁波保送考试)红矾钠(Na Cr2O7·2H2O)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工业制备红矾钠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铬铁矿发生反应:4Fe(CrO2)2+8Na2CO3+7O2=2Fe2O3+8Na Cr2O4+8CO2在常温下该反应速度极慢,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将原料粉碎 C.增加纯碱的用量
(2)溶液甲中加入H2SO4时,可以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含CrO42-)变为橙色(含Cr2O72-),并放出无色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Na Cr2O7生产K Cr2O7,的化学方程式为:Na Cr2O7+2KCl=K Cr2O7+2NaCl。右表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表。该反应在溶液中能发生的理由是 (文字说明)。
物质 溶解度/(g/100g水)
0℃ 40℃ 80℃
KCl 28 40.1 51.3
NaCl 35.7 36.4 38
K Cr2O7 4.7 26.3 73
Na Cr2O7 163 215 376
【答案】(1)A;B
(2)2Na Cr2O4+H2SO4=Na Cr2O7+Na2SO4+H2O,Na2CO3+ H2SO4=CO2↑+Na2SO4+ H2O
(3)低温下K Cr2O7的溶解度远小于其它物质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在溶液的反应反应中,总是朝着生成溶解性更低的方向进行。
【解答】(1) 铬铁矿发生反应的条件是煅烧,所以提高温度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低温下K Cr2O7的溶解度远小于其它物质反应速率增大,故AB正确。
(2)甲溶液中的两种物质分别可以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别为: 2Na Cr2O4+H2SO4=Na Cr2O7+Na2SO4+H2O,Na2CO3+ H2SO4=CO2↑+Na2SO4+ H2O
(3)在溶液的反应反应中,总是朝着生成溶解性更低的方向进行,在低温环境中,K Cr2O7 溶解度要远远小于 Na Cr2O7和KCl的溶解度,故反应可以进行。
故答案为:(1)AB;
(2)2Na Cr2O4+H2SO4=Na Cr2O7+Na2SO4+H2O,Na2CO3+ H2SO4=CO2↑+Na2SO4+ H2O
(3)低温下K Cr2O7的溶解度远小于其它物质
8.(2019·宁波保送考试)在光学中折射率是这样定义的;让光线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介质发生折射,如果入射角是i,折射角是r,则该介质的折射率为n= 。图甲为某光线通过等边三角形三棱镜的光路图,α=45,则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 .图乙为某光线通过相同材料的平行玻璃砖的光路图,玻璃砖的厚度为d,某光线斜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时,α=45,光线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间距x为
【答案】 (或14); d(或0.3d)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1)首先在三棱镜左边的入射点上画出法线,然后计算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然后根据
计算它的折射率;
(2)首先通过上面的入射点作法线,然后根据角α计算出入射角,再根据折射率计算出折射角;通过下面的入射点作入射光线延长线的垂线,这段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待求的间距x。利用折射角和三角函数,利用已知的玻璃砖的厚度d计算出玻璃砖内折射光线的长度;最后再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待求的间距x。
【解答】(1)如下图所示:
因为光线从空气中射入玻璃中折射率不变,
所以∠1=∠2;
因为∠1+∠4=90°,∠2+∠5=90°;
所以∠4=∠5;
因为顶角是60°,
所以∠4=∠5=60°;
那么∠1=90°-60°=30°;
因为入射角=90°-45°=45°,
所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
;
(2)如下图:通过B点作AD的垂线相交于D;通过A点作法线,与玻璃砖的下表面相交于C;
因为α=45°,
所以入射角=90°-45°=45°;
根据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的折射率可知,
折射角∠2=30°;
∠3=45°-30°=15°;
在△ACB中,
;
所以
;
在△ABD中,
;
那么
。
故答案为:
;
9.(2019·宁波保送考试)如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1)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3小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碱的质量为 克。
(2)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需在光照强度 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若该曲线表示该植物在恒温30℃时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B点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1)0.45
(2)大于n2(或>n2)
(3)左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解答】(1)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 该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为10 毫克/(分米2·小时) ,结合在光照强度为0的情况下该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为-5毫克/(分米2·小时)可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碱的的速率为(10+5)毫克/(分米2·小时), 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3小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碱的质量为(10+5)毫克/(分米2·小时)×3小时×10分米2 =450毫克= 0.45 克
(2) 要使该植物能够生长,则需要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要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在此题中意味着需要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在光照强度为n2时,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时,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5+5)毫克/(分米2·小时)×12小时× 1分米2 =120毫克,单位面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5毫克/(分米2·小时)×24小时× 1分米2 =120毫克,两者恰好相等,所以要使该植物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光照强度要大于n2。
(3) 将温度调节到25℃时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增强而呼吸作用会减弱,此时只需更低的光照强度就能够使两者强度达到相同,所以 B点将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 0.45 ;(2) 大于n2 ;(3)左
10.(2019·宁波保送考试)
(1)A、B两人共同搬一个质最分布均匀的木箱上楼梯,如图所示。木箱长为L,高为H(H(2)悠悠球是古老的玩具,它由轮和轴(含绕在轴上的细线)两部分组成(如图乙),一悠悠球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轴与轮固定,无相对运动)。将绕好细线的悠悠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丙(a)所示,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悠悠球会向 (填“左”或“右”)滚动;如图丙(b)所示,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下作用下悠悠球向右滚动距离为s,则F做功为 。
【答案】(1)
(2)右;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将长方形木箱的对角顶点相连,找到木箱的重心A,通过此点作出木箱的重力G的作用线,与木箱的下边交点为C。将A看作支点,重力G看作阻力,B的作用力FB看作动力,分别做出对应的力臂OD和OE。通过A点作木箱下边OF的垂线交点为B,利用三角函数球场BC的长度,进而计算出OC的长度;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出阻力臂和动力臂之比,即OD:OE,进而求出动力FB的值。根据平衡原理可知,物体的重力等于两人的作用力之和,即根据FA=G-FB计算出B的作用力,最后作比即可。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悠悠球运动的方向应该与拉力F的方向一致。当悠悠球滚动时,轮转动多少圈,轴就同时转动多少圈;当轮转动距离为s时,轮转过的圈数为,据此计算出轴运动的距离s';当(b)图中拉力在轴上时,轴向前滚动相当于使细线变长,那么拉力F运动的距离s''等于s与s'的和,最后根据W=Fs计算所做的功即可。
【解答】(1)如下图:
因为A点是木箱的重心,
所以,;
因为∠COE=45°,
所以∠ACB=∠CAB=45°,
那么△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那么;
因为,
所以:①;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那么:
②;
根据①②得到:;
即:;
根据平衡原理可知,
A的作用力:;
那么A对木箱的力与B对木箱的力之比:
。
(2)当悠悠球向右滚动的距离为s时,
轮和轴转过的圈数为:;
那么轴转过的距离为:;
当(b)图中拉力在轴上时,轴向前滚动相当于使细线变长,
那么拉力F实际运动的距离为:;
那么拉力F作的功为:。
故答案为:(1) ;(2)
三、解答题(共2小题,第11题8分,第12题10分,共18分)
11.(2019·宁波保送考试)
(1)H2S有毒,可用生物脱H2S的方法除去,其原理为:H2S+Fe2(SO4)3 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 2 Fe2(SO4)3+2H2O
①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 。
②整个过程中,要除去340千克H2S,理论上需消耗O2 千克。
(2)在a克稀硫酸中加入混合均匀的BaCl2和Ba(NO3)2粉末,充分反应。如图是加入粉末质量与得到沉淀质量的关系。
①若该硫酸的质量为1.2a克,加入粉末的质量为30克时,产生沉淀质量为 克。
②若粉末的质量为x克,该硫酸的质量为2a克,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为y克。试写出粉末质量x克与产生沉淀质量y克之间的关系 。
【答案】(1)催化作用;160
(2)27.96;y=16.6克(×≥18):y= (x<48)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只起改变 ( 加速 ) 反应速度的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解答】(1) ① 由“ 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 ”可知起催化作用。
② 结合2个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一份H2S能够生成两份FeSO4,而四份的 FeSO4与一份的O2 反应,故可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两份H2S对应一份的O2,设理论上需消耗O2的质量为X
2H2S-------O2
68 32
340千克 X
68/340千克=32/X
解得 X=160千克
(2)①由题目信息和图可知,a克稀硫酸中加入混合均匀24克的BaCl2和Ba(NO3)2粉末时,两者恰好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克;则当加入硫酸的质量为1.2a克时,恰好反应的粉末质量=1.2×24克=28.8克 , 而题目中加入粉末的质量为30克,说明粉末过量,此时生成的沉淀质量=1.2×23.3克=27.96克
②由题目信息和图可知,a克稀硫酸中加入混合均匀24克的BaCl2和Ba(NO3)2粉末时,两者恰好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克;则当加入硫酸的质量为2a克时,如果粉末恰好反应或者过量(即×≥48),则生成的沉淀质量均为46.6克; 如果粉末不足(即x<48),设产生沉淀质量y则可以列出比例式23.3克/24克=X/Y,即Y=23.3X/24。
故答案为:(1)催化作用;160;(2)27.96 ; y=46.6克(×≥48)及Y=23.3X/24(x<48)
12.(2019·宁波保送考试)在科技小组活动中受图1所示电子秤的启发,小科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电子秤,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采用电流表的示数来反应物体质量的大小,而小科同学采用电压表(图3中暂未画出)的示数来反应物体质量的大小。设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为R0,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20Ω,总长度为20cm,滑动触头固定在安放托盘的轻质弹簧上,并能随轻质弹簧一起自由滑动,已知对托盘每施加5N的压力时,弹簧的长度就会缩短1cm。当托盘中不放物体时,滑动触头P指在最上端a点,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当在托盘中放一物体时,滑动触头随弹簧向下移动到某一位置,于是电流表和电压表就分别指示出相应的示数。
(1)根据小敏同学设计的原理图,若在托盘上放一物体,滑动触头P刚好指在最下端b点,此时电流表读数为0.6A,则定值电阻R0= Ω;若称量质量为零时,则电流表读数I= A。
(2)根据小科同学设计思路,请在图3中的适当位置画上符合要求的电压表 ;若在托盘上放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则滑动触头向下移动 cm;电压表的示数U与待测物体质重m之间的关系式是 (g取10N/kg)。
【答案】(1)10;0.2
(2);4;U=km(k=0.4V/kg)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滑动触头在b点时,电路里只有电阻R0,根据计算定值电阻的阻值;如果称量的质量为零,那么滑片触头在a端,这时变阻器和R0串联,首先根据R总=R0+R变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计算电流表的示数。
(2)①当滑动触头在a点时,变阻器接入电阻为0,那么这时变阻器的电压为0,据此判断电压表的位置。
②当放上2kg的物体时,首先根据G=mg计算出重力,然后再根据每缩短1cm受到压力5N的正比关系计算触头向下移动的距离;
③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0Ω,总长度为20cm,那么1cm的电阻为1Ω;无论滑片触头在哪个位置,变阻器都全部接入电路,即电流为0.2A;首先根据G=mg计算出物体的重力,然后再根据弹簧缩短和压力的正比关系计算出缩短的长度,接下来根据电阻和长度的正比关系计算出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最后根据u=IR计算电压表的示数即可。
【解答】(1)当滑动触头在b点时,电路里只有电阻R0,
定值电阻的阻值;
如果称量的质量为零,那么滑片触头在a端,这时变阻器和R0串联,
总电阻为:R总=R0+R变=10Ω+20Ω=30Ω;
这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2)①当滑动触头在a点时,变阻器接入电阻为0,那么这时变阻器的电压为0,因此电压表应该与变阻器并联,如下图:
②当放上2kg的物体时,
物体的重力为:G=mg=2kg×10N/kg=20N;
那么滑动触头向下移动的长度为:;
③如果物体的质量为m,
那么物体的重力G=mg;
那么弹簧缩短的长度为:;
那么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为:;
那么电压表的示数为:。
故答案为:(1)10,2;(2)同解析,4,U=0.4m
1 / 1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科学普通高中保送生招生综合素质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2019·宁波保送考试)下列有关生活、地理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洗衣粉含有蛋白酶,能高效分解油污
B.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起源于热大爆炸的有力证据
C.使用农家肥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D.月食发生在农历初一,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
2.(2019·宁波保送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教室清洁与通风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B.解剖一朵花,观察其结构,在子房内看到的白色小颗粒是花药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不利于散热
3.(2019·宁波保送考试)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
目的 操作
A 配制100克36%的浓盐酸 将200克18%的稀盐酸加热蒸发100克水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称取9.2克氢氧化钠固体 托盘天平石盘加9克砝码,游码置于0.2克处,左盘加氢氧化钠固体至天平平衡
D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 滴入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A.A B.B C.C D.D
4.(2019·宁波保送考试)如图所示,D1和D2是两个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器材。当有按图中箭头方向的电流通过二极管时,二极管的电阻为零;当有按图中箭头反方向的电流通过二极管时,二极管的电阻无穷大。电阻R1、R2、R3的阻值均为10Ω,在a、b间接电压恒为6V的电源。当a接电源正极,闭合开关S时,流过开关的电流为I1:当b接电源正极,闭合开关S时,流过开关的电流为l2。则l1和l2分别是( )
A.1.8A和0.2A B.1.8A和0.6A C.0.4A和0.6A D.0.4A和0.2A
5.(2019·宁波保送考试)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和p3把甲、乙、丙按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丙对桌面的压强为( )
A.p1+ p2+ p3 B.
C. D.
6.(2019·宁波保送考试)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Ba(OH)2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稀HNO3的CuSO4溶液和混有少量稀H2SO4的Cu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变化有图a、b两种情况,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图第①阶段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含有Cu2+、NO3-和SO42-
B.两种情况下,第①阶段生成的都是BaSO4沉淀
C.b图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导电性越来越弱
D.两种情况下,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Ba(OH)2溶液质量相等,则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3分)
7.(2019·宁波保送考试)红矾钠(Na Cr2O7·2H2O)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工业制备红矾钠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铬铁矿发生反应:4Fe(CrO2)2+8Na2CO3+7O2=2Fe2O3+8Na Cr2O4+8CO2在常温下该反应速度极慢,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将原料粉碎 C.增加纯碱的用量
(2)溶液甲中加入H2SO4时,可以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含CrO42-)变为橙色(含Cr2O72-),并放出无色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Na Cr2O7生产K Cr2O7,的化学方程式为:Na Cr2O7+2KCl=K Cr2O7+2NaCl。右表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表。该反应在溶液中能发生的理由是 (文字说明)。
物质 溶解度/(g/100g水)
0℃ 40℃ 80℃
KCl 28 40.1 51.3
NaCl 35.7 36.4 38
K Cr2O7 4.7 26.3 73
Na Cr2O7 163 215 376
8.(2019·宁波保送考试)在光学中折射率是这样定义的;让光线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介质发生折射,如果入射角是i,折射角是r,则该介质的折射率为n= 。图甲为某光线通过等边三角形三棱镜的光路图,α=45,则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 .图乙为某光线通过相同材料的平行玻璃砖的光路图,玻璃砖的厚度为d,某光线斜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时,α=45,光线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间距x为
9.(2019·宁波保送考试)如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1)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3小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碱的质量为 克。
(2)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需在光照强度 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若该曲线表示该植物在恒温30℃时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B点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10.(2019·宁波保送考试)
(1)A、B两人共同搬一个质最分布均匀的木箱上楼梯,如图所示。木箱长为L,高为H(H(2)悠悠球是古老的玩具,它由轮和轴(含绕在轴上的细线)两部分组成(如图乙),一悠悠球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轴与轮固定,无相对运动)。将绕好细线的悠悠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丙(a)所示,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悠悠球会向 (填“左”或“右”)滚动;如图丙(b)所示,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下作用下悠悠球向右滚动距离为s,则F做功为 。
三、解答题(共2小题,第11题8分,第12题10分,共18分)
11.(2019·宁波保送考试)
(1)H2S有毒,可用生物脱H2S的方法除去,其原理为:H2S+Fe2(SO4)3 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 2 Fe2(SO4)3+2H2O
①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 。
②整个过程中,要除去340千克H2S,理论上需消耗O2 千克。
(2)在a克稀硫酸中加入混合均匀的BaCl2和Ba(NO3)2粉末,充分反应。如图是加入粉末质量与得到沉淀质量的关系。
①若该硫酸的质量为1.2a克,加入粉末的质量为30克时,产生沉淀质量为 克。
②若粉末的质量为x克,该硫酸的质量为2a克,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为y克。试写出粉末质量x克与产生沉淀质量y克之间的关系 。
12.(2019·宁波保送考试)在科技小组活动中受图1所示电子秤的启发,小科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电子秤,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采用电流表的示数来反应物体质量的大小,而小科同学采用电压表(图3中暂未画出)的示数来反应物体质量的大小。设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为R0,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20Ω,总长度为20cm,滑动触头固定在安放托盘的轻质弹簧上,并能随轻质弹簧一起自由滑动,已知对托盘每施加5N的压力时,弹簧的长度就会缩短1cm。当托盘中不放物体时,滑动触头P指在最上端a点,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当在托盘中放一物体时,滑动触头随弹簧向下移动到某一位置,于是电流表和电压表就分别指示出相应的示数。
(1)根据小敏同学设计的原理图,若在托盘上放一物体,滑动触头P刚好指在最下端b点,此时电流表读数为0.6A,则定值电阻R0= Ω;若称量质量为零时,则电流表读数I= A。
(2)根据小科同学设计思路,请在图3中的适当位置画上符合要求的电压表 ;若在托盘上放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则滑动触头向下移动 cm;电压表的示数U与待测物体质重m之间的关系式是 (g取10N/k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酶及其催化作用;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1)酶被称为生物催化剂,它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受温度、pH值影响等特点。
(2)1946 年,伽莫夫与他的两个学生 — 拉尔夫·阿尔菲和罗伯特·赫尔曼一道,首次将相对论和化学元素生成理论引入宇宙学,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伽莫夫认为:宇宙最初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那时的宇宙中充满的是辐射和基本粒子;随着宇宙膨胀,温度逐渐下降,物质逐渐凝聚成星云,再演化成今天的各种天体。
(3)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4)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时,出现日环食;太阳完全被遮住时,出现日全食。
【解答】A、 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某洗衣粉含有蛋白酶,只能催化分解蛋白质类物质,而油污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类物质,所以不能高效分解油污,说法错误。
B、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起源于热大爆炸的有力证据,故说法正确。
C、 使用农家肥作肥料,其物质成为植物的组成部分,植物中存储的能量来至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故所法错误。
D、 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体温的控制;花的结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2)花的结构及发育情况如下图:
(3)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解答】A、 保持教室清洁与通风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故说法错误。
B、 解剖一朵花,观察其结构,在子房内看到的白色小颗粒是胚珠,故说法错误。
C、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故说法正确。
D、 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碘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天平中最小的砝码是5g;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与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会使其中的溶质也随之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B、碘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精,所以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要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故符合题意。
C、天平中最小的砝码是5g,所以要 称取9.2克氢氧化钠固体应该托盘天平石盘加5克砝码,游码置于4.2克处,左盘加氢氧化钠固体至天平平衡 ;同时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应该在称量前先在天平左右托盘放置好同样的烧杯,故不符合题意。
D、 滴入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出现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说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该离子不一定是碳酸根离子,也可能是碳酸氢根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a接电源正极时,电流方向与二极管的箭头方向一致,因此两个二极管相当于导线,这时三个电阻并联,流过开关的电流就是干路电流;
(2)当b接电源正极时,电流方向与箭头方向相反,这时两个二极管的位置看作断路,那么三个电阻串联,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当a接电源正极时,电流方向与二极管的箭头方向一致,因此两个二极管相当于导线,这时三个电阻并联,
流过电阻的电流;
那么流过开关的电流:;
(2)当b接电源正极时,电流方向与箭头方向相反,这时两个二极管的位置看作断路,那么三个电阻串联,
这时流过开关的电流:.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密度均匀的粗细一致的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可根据公式计算;
(2)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重力之和,即F=G;
(3)首先根据分别计算出三个正方体的棱长,然后根据计算出三个正方体的重力,最后根据计算丙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正方体的边长;
那么正方体的体积为:;
正方体的重力为:。
当三者叠放时,丙对地面的压力为:;
丙的底面积为:;
那么丙对地面的压强为:,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1) BaSO4 是一种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2)溶液中可移动的自由电荷越多,导电性越强。
【解答】A、 a图第①阶段反应结束时,此时少量稀HNO3的全部反应完,OH-与全部的H+反应生成水, Ba 2+与部分SO42- 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所以溶液中含有Cu2+、NO3-和SO42- ,A说法正确;
B、在b图第①阶段,此时少量稀 H2SO4 参加反应, Ba 2+与部分SO42- 反应生成了不溶于酸的BaSO4白色沉淀,B说法正确;
C、b图中,随着反应的进行, Cu2+、SO42- 都逐渐与加入的 Ba(OH)2溶液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可移动自由电荷越来越少,所以导电性越来越弱,C说法正确;
D、在反应a中,一部分 Ba(OH)2 与 CuSO4 反应,会生成沉淀,而另一部分 Ba(OH)2 与 HNO3 反应,不会生成沉淀;在反应b中,一部分 Ba(OH)2 与 CuSO4 反应,会生成沉淀,而另一部分 Ba(OH)2 与 H2SO4 反应,也会生成沉淀,所以 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Ba(OH)2溶液质量相等 ,在反应b中生成的沉淀质量要大于反应a中生成的沉淀质量,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1)A;B
(2)2Na Cr2O4+H2SO4=Na Cr2O7+Na2SO4+H2O,Na2CO3+ H2SO4=CO2↑+Na2SO4+ H2O
(3)低温下K Cr2O7的溶解度远小于其它物质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在溶液的反应反应中,总是朝着生成溶解性更低的方向进行。
【解答】(1) 铬铁矿发生反应的条件是煅烧,所以提高温度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低温下K Cr2O7的溶解度远小于其它物质反应速率增大,故AB正确。
(2)甲溶液中的两种物质分别可以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别为: 2Na Cr2O4+H2SO4=Na Cr2O7+Na2SO4+H2O,Na2CO3+ H2SO4=CO2↑+Na2SO4+ H2O
(3)在溶液的反应反应中,总是朝着生成溶解性更低的方向进行,在低温环境中,K Cr2O7 溶解度要远远小于 Na Cr2O7和KCl的溶解度,故反应可以进行。
故答案为:(1)AB;
(2)2Na Cr2O4+H2SO4=Na Cr2O7+Na2SO4+H2O,Na2CO3+ H2SO4=CO2↑+Na2SO4+ H2O
(3)低温下K Cr2O7的溶解度远小于其它物质
8.【答案】 (或14); d(或0.3d)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1)首先在三棱镜左边的入射点上画出法线,然后计算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然后根据
计算它的折射率;
(2)首先通过上面的入射点作法线,然后根据角α计算出入射角,再根据折射率计算出折射角;通过下面的入射点作入射光线延长线的垂线,这段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待求的间距x。利用折射角和三角函数,利用已知的玻璃砖的厚度d计算出玻璃砖内折射光线的长度;最后再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待求的间距x。
【解答】(1)如下图所示:
因为光线从空气中射入玻璃中折射率不变,
所以∠1=∠2;
因为∠1+∠4=90°,∠2+∠5=90°;
所以∠4=∠5;
因为顶角是60°,
所以∠4=∠5=60°;
那么∠1=90°-60°=30°;
因为入射角=90°-45°=45°,
所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
;
(2)如下图:通过B点作AD的垂线相交于D;通过A点作法线,与玻璃砖的下表面相交于C;
因为α=45°,
所以入射角=90°-45°=45°;
根据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的折射率可知,
折射角∠2=30°;
∠3=45°-30°=15°;
在△ACB中,
;
所以
;
在△ABD中,
;
那么
。
故答案为:
;
9.【答案】(1)0.45
(2)大于n2(或>n2)
(3)左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解答】(1)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 该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为10 毫克/(分米2·小时) ,结合在光照强度为0的情况下该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为-5毫克/(分米2·小时)可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碱的的速率为(10+5)毫克/(分米2·小时), 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3小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碱的质量为(10+5)毫克/(分米2·小时)×3小时×10分米2 =450毫克= 0.45 克
(2) 要使该植物能够生长,则需要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要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在此题中意味着需要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在光照强度为n2时,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时,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5+5)毫克/(分米2·小时)×12小时× 1分米2 =120毫克,单位面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5毫克/(分米2·小时)×24小时× 1分米2 =120毫克,两者恰好相等,所以要使该植物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光照强度要大于n2。
(3) 将温度调节到25℃时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增强而呼吸作用会减弱,此时只需更低的光照强度就能够使两者强度达到相同,所以 B点将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 0.45 ;(2) 大于n2 ;(3)左
10.【答案】(1)
(2)右;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将长方形木箱的对角顶点相连,找到木箱的重心A,通过此点作出木箱的重力G的作用线,与木箱的下边交点为C。将A看作支点,重力G看作阻力,B的作用力FB看作动力,分别做出对应的力臂OD和OE。通过A点作木箱下边OF的垂线交点为B,利用三角函数球场BC的长度,进而计算出OC的长度;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出阻力臂和动力臂之比,即OD:OE,进而求出动力FB的值。根据平衡原理可知,物体的重力等于两人的作用力之和,即根据FA=G-FB计算出B的作用力,最后作比即可。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悠悠球运动的方向应该与拉力F的方向一致。当悠悠球滚动时,轮转动多少圈,轴就同时转动多少圈;当轮转动距离为s时,轮转过的圈数为,据此计算出轴运动的距离s';当(b)图中拉力在轴上时,轴向前滚动相当于使细线变长,那么拉力F运动的距离s''等于s与s'的和,最后根据W=Fs计算所做的功即可。
【解答】(1)如下图:
因为A点是木箱的重心,
所以,;
因为∠COE=45°,
所以∠ACB=∠CAB=45°,
那么△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那么;
因为,
所以:①;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那么:
②;
根据①②得到:;
即:;
根据平衡原理可知,
A的作用力:;
那么A对木箱的力与B对木箱的力之比:
。
(2)当悠悠球向右滚动的距离为s时,
轮和轴转过的圈数为:;
那么轴转过的距离为:;
当(b)图中拉力在轴上时,轴向前滚动相当于使细线变长,
那么拉力F实际运动的距离为:;
那么拉力F作的功为:。
故答案为:(1) ;(2)
11.【答案】(1)催化作用;160
(2)27.96;y=16.6克(×≥18):y= (x<48)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只起改变 ( 加速 ) 反应速度的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解答】(1) ① 由“ 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 ”可知起催化作用。
② 结合2个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一份H2S能够生成两份FeSO4,而四份的 FeSO4与一份的O2 反应,故可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两份H2S对应一份的O2,设理论上需消耗O2的质量为X
2H2S-------O2
68 32
340千克 X
68/340千克=32/X
解得 X=160千克
(2)①由题目信息和图可知,a克稀硫酸中加入混合均匀24克的BaCl2和Ba(NO3)2粉末时,两者恰好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克;则当加入硫酸的质量为1.2a克时,恰好反应的粉末质量=1.2×24克=28.8克 , 而题目中加入粉末的质量为30克,说明粉末过量,此时生成的沉淀质量=1.2×23.3克=27.96克
②由题目信息和图可知,a克稀硫酸中加入混合均匀24克的BaCl2和Ba(NO3)2粉末时,两者恰好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克;则当加入硫酸的质量为2a克时,如果粉末恰好反应或者过量(即×≥48),则生成的沉淀质量均为46.6克; 如果粉末不足(即x<48),设产生沉淀质量y则可以列出比例式23.3克/24克=X/Y,即Y=23.3X/24。
故答案为:(1)催化作用;160;(2)27.96 ; y=46.6克(×≥48)及Y=23.3X/24(x<48)
12.【答案】(1)10;0.2
(2);4;U=km(k=0.4V/kg)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滑动触头在b点时,电路里只有电阻R0,根据计算定值电阻的阻值;如果称量的质量为零,那么滑片触头在a端,这时变阻器和R0串联,首先根据R总=R0+R变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计算电流表的示数。
(2)①当滑动触头在a点时,变阻器接入电阻为0,那么这时变阻器的电压为0,据此判断电压表的位置。
②当放上2kg的物体时,首先根据G=mg计算出重力,然后再根据每缩短1cm受到压力5N的正比关系计算触头向下移动的距离;
③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0Ω,总长度为20cm,那么1cm的电阻为1Ω;无论滑片触头在哪个位置,变阻器都全部接入电路,即电流为0.2A;首先根据G=mg计算出物体的重力,然后再根据弹簧缩短和压力的正比关系计算出缩短的长度,接下来根据电阻和长度的正比关系计算出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最后根据u=IR计算电压表的示数即可。
【解答】(1)当滑动触头在b点时,电路里只有电阻R0,
定值电阻的阻值;
如果称量的质量为零,那么滑片触头在a端,这时变阻器和R0串联,
总电阻为:R总=R0+R变=10Ω+20Ω=30Ω;
这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2)①当滑动触头在a点时,变阻器接入电阻为0,那么这时变阻器的电压为0,因此电压表应该与变阻器并联,如下图:
②当放上2kg的物体时,
物体的重力为:G=mg=2kg×10N/kg=20N;
那么滑动触头向下移动的长度为:;
③如果物体的质量为m,
那么物体的重力G=mg;
那么弹簧缩短的长度为:;
那么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为:;
那么电压表的示数为:。
故答案为:(1)10,2;(2)同解析,4,U=0.4m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