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自然界中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纯净物(很少数)
混合物(绝大多数)
化学研究的物质的性质是研究纯净物的性质.
分离、提纯
混合物
纯净物
水洗:用水冲洗
利用物质的密度不同
碎石、沙子 :密度=2.5~3.5g/cm3
金:密度=19.3g/cm3
思考与交流:P.5
(铁的密度:7.7g/cm3)
1.用手拣 2.用水淘
3.用磁铁 4.用盐酸
分离和提纯有什么不同?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并恢复到原状态,得到比较纯的物质。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余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学与问 P.5
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除掉杂质。化学上所指的杂质都是有害和无价值的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粗盐成分:
NaCl[CaCl2、MgCl2、硫酸盐、不溶性杂质]
粗盐提纯:
操作过程:
溶解——过滤——蒸发
▲溶解操作:
仪器:烧杯、玻璃棒
操作:边加粗盐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溶解
1、溶解
▲2、过滤操作:
所用仪器:
一贴、二低、三靠
操作时注意: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
二低: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
溶液要低于滤纸
三靠: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紧靠在滤纸三层处
漏斗下端紧靠在烧杯内壁
通常用来分离液体和不溶的固体
铁架台(附铁圈)、烧杯、
玻璃棒、漏斗
▲蒸发操作:
所用仪器:
操作时注意:
玻璃棒要不停的搅拌,防止局部沸腾;
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原理: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
铁架台(附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步骤 现象
1.溶解:
搅拌溶解后,静置,沉淀,观察
2.过滤:
3.蒸发:
溶解开始时,液体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上层较清,下层较浑浊,有沉淀物
滤纸折好,放好
安装仪器,慢慢过滤
过滤后,滤液较澄清,滤纸上有沉淀物
把所得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得到白色的固体
(但质量比粗盐时少了些)
思考:三个操作中同时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溶解 搅拌
2、过滤 引流
3、蒸发 搅拌
思考:P.6
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
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
如何证明得到的盐中还含有硫酸根?
还有 CaCl2、MgCl2、 硫酸盐
SO42-离子的检验
可溶性物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溶液中有 Na+、Cl-、SO42- 、Mg2+ 、Ca2+
对离子进行检验是利用离子间的特征反应,如利用生成气体,沉淀,溶液的颜色变化等明显的实验实验现象进行离子的确定.
P.7实验1-2
SO42-离子的检验原理:
SO42-的检验方法
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如果出现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则存在SO42-离子。
注意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酸和钡盐的
选择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成不变
表述时应说明:
选用什么试剂 → 出现什么现象
→ 得出什么结论
▲Cl-的检验方法
先加入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如果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存在氯离子。
化学方法除杂的原则:
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
不减:(不损耗样品)
易分:(容易分离)
变化后再回到目标物质
除杂的思路:选择那些易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物质为试剂,然后再根据不增的原则确定加入试剂的顺序.
为将杂质除尽,所加除杂试剂一般过量,过量的除杂试剂也要必须除尽.
有 CaCl2、MgCl2、 硫酸盐,怎样除去这些可溶性杂质?
杂质 试剂 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
MgCl2
CaCl2
NaOH + HCl = NaCl + H2O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BaCl2过量的处理:
1.加入Na2CO3 BaCl2+Na2CO3=BaCO3↓+2NaCl
2.加入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BaCl2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OH
MgCl2+2NaOH=Mg(OH)2↓+2NaCl
Na2CO3
CaCl2+Na2CO3=CaCO3↓+2NaCl
思考
除了上述加试剂顺序外,还能不能有其他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