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2 10:5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孔 子
思想家
“仁”
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
一、孔 子
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
政治
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化民,以“礼”治国。
教育家
教育对象:
首办私学
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当仁不让于师”。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论语》
(儒家)
不耻下问
老子:
姓李名耳,春秋末年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
哲学概念 道
一切事物含有对立的两方面
《道德经》
顺应自然以柔克刚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
二、百家争鸣
1、原因
2、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墨翟)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孟轲)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庄周)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韩非)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3、影响:
各派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1、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法、道的主张有何不同?
儒:
道:
无为而治
法:
以法治国
2、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为什么?
答:法家。因为它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人民,建立强大的封建中央政权。
治国主张
以礼治国
练习:
1、下列这些思想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墨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那一派的观点?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3、再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D
B
C
C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第二单元相关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夏、商、西周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传国之宝是 ( )
A、玉器 B、铜斧 C、九鼎 D、琉璃瓦
3、将自己的叔叔比干挖心处死的暴君是 ( )
A、夏桀 B、商纣 C、周武王 D、周厉王
4、西周社会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 ( )
A、诸侯 B、天子 C、平民 D、奴隶
5、在春秋五霸中,最先建立霸业的是 (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6、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 ( )
A、秦楚赵 B、齐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魏
7、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北边的国家是 ( )
A、秦国 B、楚国 C、燕国 D、齐国
8、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称( )
A、合纵 B、连横 C、合作 D、战争
B
B
D
D
C
C
A
A
9、牛耕最早应出现在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0、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C、各国的变法运动 D、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1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2、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 )
A、《尚书〉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孙膑兵法》
13、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
A、四羊方尊 B、青铜立人像 C、青铜神树 D、司母戊鼎
14、《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人使用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 钟鼎文 D、小篆
15、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是 ( )
A、21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16、孔子的言论收集在哪一部著作里? ( )
A、《道德经》 B、《孟子》 C、《论语》 D、《韩非子》
B
B
D
D
C
C
A
A
二 问答题
1、根据右图所示人物,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这位人物是谁?
孔子
(2)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3)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儒家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两部分。
“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在政治方面,他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化民,以“礼”治国。
2、阅读下列材料:
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商君”是指谁?
商鞅
(2)这位“商君”立了哪些法度?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和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3)“外连横而斗诸侯”斗的是哪些诸侯?
指东方的齐、楚、燕、韩、赵、魏。
作业:
1、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
庄子
法家
2、完成诸子百家简表
问题: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 冲击。
(2)私学的兴盛
(3)一批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 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
(4)各国诸侯为了称霸,相互招揽人才。
(5)各种政治思想派别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孔子
《论语》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