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广陵区2011-2012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含答案、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扬州市广陵区2011-2012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含答案、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2 12:31:40

文档简介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C B D D D B B A C B B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D D A C B D D A
二、非选择题
26、(1)、北京 (1分)
(2)、邗沟 (1分) 通济渠 (1分)
(3)、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对隋王朝的统治。(言之有理即可,1分)促进了扬州工商业的发展。(1分)
27、(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占全国户数的比例逐渐增加,至宋代都大大超过北方。(从人口和占全国户数两方面回答,答出一点即可,1分)
(2)太湖流域(1分)
(3)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向南方转移。(1分)
(4)原因:唐中期以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劳动技术和工具经验,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步伐。(1分)
28、(1)贞观之治(1分) 开元盛世(1分)
(2)政策开明的表现(3分)
选官制度:科举制等
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等
对外交流:鉴真东渡等
(3)文化发达的表现(3分)
科技先进:唐初发明火药,唐末用于军事。
诗歌繁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艺术灿烂:《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敦煌壁画等。
(4)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有利于治理国家的经验?(2分)
统治者要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多考虑民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积极主动对外交流,重视科教事业等(2条合理即可,2分)
29、(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1分)
(2)科举制度。(1分)
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答出二点即可,2分)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1分)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分)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1.04
答题纸
(考试形式:开卷 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共25分。其中26题5分,27题4分,28题10分,29题6分。)
26.(1) (1分)
(2)① ② (2分)
(3)作用: (1分)
对扬州的影响: (1分)
27、(1) (1分)
(2) (1分)
(3) (1分)
(4)
(1分)
28、
29、(1) (1分)
(2)制度: (1分)
影响:
(2分)
(3)实质: (1分)
印证: (1分)
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
经济繁荣的表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治世局面的出现。(2分)
政策开明的表现(3分)
选官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外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发达的表现(3分)
科技先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繁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灿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有利于治理国家的经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1.4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说明:本试卷共4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5题,共25分)、非选择题(第26题~第29题,共25分)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5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每小题题1分,共25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时间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时间,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2、古人评论:“天下转漕,因此一渠。”材料中提到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与泄洪 B、运输物资 C、提供饮用水 D、巩固统治
3、2010年4月11日,《百家论坛》主讲嘉宾孟宪实登上扬州市讲坛,向市民详细讲解唐太宗的治国艺术,以下内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讲述中的是:
A、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
B、唐太宗重视选贤用能,知人善用,唯才是举
C、唐太宗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和勋贵旧族
D、唐太宗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劳役的天数
4、徐克导演的影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于2010年9月29日在中国内地公映,其中刘嘉玲饰演的是“一代女皇”、天朝唯一女王:
A、嫘祖 B、武则天 C、文成公主 D、慈禧太后
5、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6、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水经注》 D、《大唐西域记》
7、西藏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1年是西藏地区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在唐朝时被称为:
A、赞普 B、匈奴 C、突厥 D、吐蕃
8、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10、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人才
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
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
11、唐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典型标志是:
A、人口数量的大大提高 B、丝织品种类繁多
C、先进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的使用 D、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12、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这位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成子昂
13、右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A、突厥 B、吐蕃 C、南邵 D、女真
14、2005年春晚上的《千手观音》是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之一,创作这部作品的素材来源于: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秦王破阵乐
C、霓裳羽衣舞 D、敦煌莫高窟壁画
15、总结阶段特征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历史的脉络。下列能够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历史特征的词语是:
A、纷争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流与冲突
16、“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17、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那两个政权:
A、北宋、辽 B、辽、西夏 C、辽、北宋 D、西夏、辽
18、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9、下列货币出现的时期中,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是:
A B C D
20、以下列举史实中,没有对唐宋时期农业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A、赵州桥 B、曲辕犁 C、筒车 D、秧马
21、两宋风俗画日益增多的原因是:
A、统治者的政策指引 B、佛教的繁荣发展
C、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D、对外交流的需要
22、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蕃市 B、市舶司 C、蕃学 D、蕃坊
23、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
C、看阎立本作画 D、到东京城内的瓦舍看演出
24、穿越时空遂道,如果你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B、老百姓吃的是占城稻大米饭C、市场上流通着铜钱和纸币 D、外国使团乘坐郑和船队来临安
25、七年级(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二、非选择题 (共25分,其中第26题5分,27题4分,28题10分,29题6分)
26、请你仔细观察《隋唐大运河》图,并回答问题。(5分)
(1)、运河北端城市的现今名称:(1分)
涿郡指的是今天的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要从扬州出发去洛阳参加科考,写出要经过的河段名称:① ② (2分)
(3)、此运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对扬州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7、根据材料完成问题:(4分)
材料一 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从西汉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1分)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_________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1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1分)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分)
28、根据材料完成问题:(10分)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在空白处各列举一例史实,帮助小明完成这期板报。
29、(6分)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2分)
(3)概括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1分)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
经济繁荣的表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治世局面的出现。
政策开明的表现(3分)
选官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外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发达的表现(3分)
科技先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繁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灿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有利于治理国家的经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