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蟾蜍 大鲵 蝾螈
思考
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它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怎样?
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青蛙的鸣叫、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异同?
约 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什么环境条件下才能听到蛙叫?
蛙的鸣叫又什么意义?
雄蛙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在繁殖季节,雄蛙以鸣叫作为求偶方式,所以青蛙的鸣叫对种群的繁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小蝌蚪的尾巴后来怎么没有了?
小蝌蚪靠吃什么长大?
小蝌蚪很像小鱼,这说明了什么?
比较 早期蝌蚪 成 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鳃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四肢、尾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有人认为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阅读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问题
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上述事例你受到哪些启示?
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练习
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
A.卵 胚胎 幼蛙 成蛙
B.卵 胚胎 蝌蚪 成蛙
C.受精卵 蝌蚪 成蛙
D.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2.雌雄蛙抱对时,进行体内受精。( )
D
×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 、 和尾部,没有 。 身体分为 、 和四肢,没有 。
头部 感觉器官 ,头后两侧有 。 视觉、听觉敏锐,无
(有 ),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部、四肢、尾 通过 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 ,前肢 ,适于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 ,适于在水中游泳。
头
躯干
四肢
头
躯干
尾
不发达
鳃
鳃
肺
躯干和尾部
强大
短小
蹼
蛙卵的发育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1)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有一些水草(如金鱼藻)。
(2)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3)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共10张PPT)
导入课文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练习
说到两栖动物,你可能自然会想到青蛙。其实,除青蛙以外,蟾蜍、大鲵和蝾螈等(图VII—5),也都是两栖动物(amphibian)。它们的生殖和发育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图VII—5 蟾蜍、大鲵和蝾螈(从左至右)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 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如果你循着蛙鸣,悄悄来到水边,就会发现正在鸣叫的青蛙,它们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这就是雄蛙.幸运的话,你还会看见雌雄的抱队现象(图VII—6)。再仔细观察水面,还会发现水中漂浮着一片片胶状透明的东西,里面有许多深色的小点,这就是青蛙产下的卵块(里面有许多受精卵)。
雄蛙鸣叫
雌雄蛙抱对
蛙的卵块
图Ⅶ-6 蛙的生殖和发育
观察图VII—6,想一想,雄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异同
蝌蚪的几个时期
图Ⅶ-6 蛙的生殖和发育
同青蛙一样,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有人认为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小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没有影响呢?
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资料分析
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只青蛙集群行进。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和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字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长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3.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部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个体数达10%左右。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赡做实验,结果爪赡在发育过程中也发生畸形。
畸形蛙
讨论
1.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2.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他们的数量是不是在不断减少?如果是,我们应该采取那些保护措施?
练习
1.请你对图VII—6进一步观察,想一想有没有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流(见)下土,并请叫老师或家长,或者通过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蝌蚪在发育的过程中,随着四肢的逐渐长出,尾部也逐渐消失。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蝌蚪的这种发育现象是受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就好像是按照编好的“程序”使蝌蚪尾部细胞死亡消失,因此科学家将此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刚孵出的小蝌蚪不会取食,经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靠残存的卵黄获得营养,2~3天后才开始吃藻类和水蚤等。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2.根据你的观察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列表比较早期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比较 早期蝌蚪 成 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鳃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四肢、尾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3.晓明同学想观察从蛙卵到成蛙的详细过程。他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了一些蛙卵,放在鱼缸中培养。想一想,他应当为挖乱的发育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
(1)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有一些水草(如金鱼藻)。
(2)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3)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共16张PPT)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思考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雌雄蛙都能叫吗?
1、who:哪一方发出交配信号?
2、when:交配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3、where:蛙的生殖与发育在何处进行?
4、how:精子和卵细胞如何相遇?
雌雄蛙抱对
雄蛙鸣叫
蛙的卵块
⑴
⑶
⑵
蝌蚪的几个时期
蝌蚪 青蛙
呼吸器官
尾
四肢
生活环境
食物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腮 视觉、听觉敏锐,无腮(有肺),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四肢、尾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蛙的变态发育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思考:
1、雄蛙的鸣叫,雌雄蛙的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雄蛙的鸣叫,雌雄蛙的抱对是蛙的繁殖行为,可以提高体外受精率。
同青蛙一样,其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你认识吗?
蝾螈
蟾蜍
大鲵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
A.卵——胚胎——幼蛙——成蛙
B.卵——胚胎——蝌蚪——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
2、蛙的发育称作( )
A.完全变态发育 B.变态发育
C.不完全变态发育 D.两栖发育
B
二、判断题
1.雌雄蛙抱对时,进行体内受精。
答案:×
分析:青蛙的卵是体外受精,抱对是青蛙产卵和排精时的行为。抱对时,雌雄蛙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