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3份)生物: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打包3份)生物: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02 15:01:22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1、始祖鸟是 进化到 的 过度类型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重要方法是 。
4、科学家通过对 的纵向比较和
的横向比较来推断 的大致过程。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浅色个体占多数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深色个体占多数
1850年考察
1950年考察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周围环境变化
这种变异对桦尺蠖的繁衍来说是有利的的还是有害的?为什么?
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能找出我在哪儿?
我像树叶吗?
这是花吗?
我在哪儿?
是枯叶吗?
考考大家的眼力
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
主要内容: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不断地进化
动动脑:
刚开始使用蚊香的时候,杀蚊子的效果很好,可到后来,效果不明显,请你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析此现象。
蚊子有不抗药的,也有抗药的,刚开始使用蚊香时,把不抗药的蚊子杀死,具有抗药性的蚊子保留下来,继续繁殖,后代有抗药的,也有不抗药的,不抗药的被杀死,抗药的继续保留下来。经过一代代选择,蚊子普遍具有了抗药性,所以到了后来使用蚊香时效果不明显。(共17张PPT)
生物进化的原因
1、达尔文的生平达尔文的巨著是《物种起源》;在此书中他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并认为生物是逐渐进的。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和变异;④适者生存。
2、人工选择
(1)概念:——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2)过程:
野生祖先产生变异→逐代遗传积累→新品种
(3)条件:生物产生变异和饲养环境
(4)人类的作用:决定选择的方向
(5)人工选择的结果:创造动植物新品种
自然选择学说是这样解释的:古代长颈鹿的长颈与短颈可以遗传。当环境发生变化,比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得以生存下来,繁衍后代。而颈短的因为吃不到树叶,活下来的数目很少,其后代也更少,许多代以后,短颈的就被淘汰。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长颈的。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ò),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把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讨论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桦尺蠖体色变化是由于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且变异的性状传给了后代;并且是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的影响下,变异个体逐渐增加的结果。我认为:工厂排放出的煤烟是导致桦尺蠖颜色改变的关键,说到底是环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的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我们应关掉曼彻斯特周围的工厂,保持桦尺蠖生活区域内清洁的空气,保持天敌的数目不变。这样浅色桦尺蠖便成为常见类型。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变黑的实例
桦尺蠖的颜色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S(黑)基因频率为5%以下,二十世纪为95%以上,原因
最近二十多年以来,由于注意了环境保护,污染现象明显好转,不少地区灰色尺蛾的比率正在不断增加。
3、自然选择
概念: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选择者: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
结果:适应环境、不断进化。(共12张PPT)
复习:现代进化论的三个观点
1.生物进化的单位是
种群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
原材料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浅色个体占多数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深色个体占多数
物种的概念 P.62
隔离的概念 P.62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A.种群间个体不能自由交配 (形成机制 P.62)
B.种群间个体交配后不能产出可育后代
——可自由交配繁殖,后代可育。
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的几种地雀
海南的乡土树种.htm
虎有几种.htm
会不会生出一个半人半羊的怪物来?.htm
青蛙公主談青蛙.htm
台湾特有的乔木——油杉.htm
台灣山林裡的原住民--淡水蟹.htm
新物种的产生--基因突变、隔离.htm
新物種的產生比原想像得快.htm
雪峰下的蝴蝶王国.htm
高原物种的多样性.htm
隔离在进化中的作用.htm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决定进化方向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终结果是形成了新物种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隔离。
请用进化论的观点分析:
开始使用杀虫剂时效果比较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1.实践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的个体,个体抗药性的产生是生物 的结果。
2.存活下来的个体,它们的 基因通过 活动在种群内迅速扩大和发展。因此当继续使用该种杀虫剂时,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
3.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 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的。
4.是否有办法阻止害虫抗药性的继续增强?
变异
抗药性
生殖
选择
定向
东北虎
华南虎



种群 A 种群 B
(地点 A) (地点 B)
自然状态下能否交配繁殖
同一物种

且后代可育
不能
或后代不育
不同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