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学 学 案 集
(必修三)
2012-01
目 录
第一章统计
1.1从普查到抽查(1)
2.1.1抽样方法一 (5)
2.1.2 抽样方法二(9)
3统计图表 (13)
4数据的数字特征 (17)
5用样本估计总体 (21)
6相关性与最小二乘法 (25)
第二章 算法初步
1.1.1算法案例分析(1) (29)
1.1.2算法案例分析(2) (33)
1.2排序问题与算法多样性 (37)
2.1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41)
2.2变量与赋值 (45)
2.3循环结构 (49)
3. 1条件语句 (53)
3.2循环语句 (57)
第三章 概率
1频率与概率 (61)
2古典概型 (65)
泗县三中省级课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材料必修3答案
从普查到抽样
答案2.(1)国家 地区 一次性 某项 (2)①系统
②数量 (3)很少 3.(1)按照一定的方法 调查或观测 总体 样本 (2)①迅速、及时 ②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师 生 互动 例1.B 例2.B 例3 解 可采用如下抽样:先从该地区10个县中随机抽取4个县,再在随机抽取的各县中随机抽取5个乡(镇),在随机抽取的乡(镇)中再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在被抽中的行政村中各抽取24户有3岁以下儿童的住户,在样本户的3岁以下儿童中随机抽取1名儿童.当抽样村符合要求的家庭不足24户时,将其全部调查,不够的户在邻村补齐(邻村是指距离最近的非抽样村).(根据实际情况,也可有其他合理的抽样)
巩 固 练 习1.A2.C [由于样本容量即样本的个数,抽取的样本的个数为40×3=120.]
3.D 4.B 5.随机性 6.普查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 7.抽样调查
8.D [质检部门关心的是食品的质量,所以质检部门检查的也是食品的质量,得到的数据也是食品的质量.因此,无论总体还是个体还是样本都是指食品的质量,故A、B、C错.]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解 学生甲的方法得到的样本不能够反映不上网的居民的用水情况,它是一种方便样本,所得到的样本代表性差,不能很准确地获得平均每户居民的月用水量;
学生乙的方法实际上是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更多一些,但是如果统计过程不出错,可以准确地得到平均每户居民的月用水量2解 由于学生的身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校医务室想了解全校高中学生的身高情况,在抽样时应当关注高中各年级学生的身高,并且还要分性别进行抽查.如果只抽取高一的学生,结果一定是片面的.
这个问题涉及的调查对象的总体是某校全体高中学生的身高,其中准备抽取的50名学生的身高是样本.
抽样方法(一)
例1分析:科学地选取样本是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的前提。
解:失败的原因:(1)抽样方法不公平,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样本不是从总体(全体美国公民)中随机地抽取的,当年,美国有私人电话和参加俱乐部的家庭都是比较富裕的家庭,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打击,“罗斯福新政”动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损害了部分富人的利益,“喝了富人的血”,但广大的美国人民从中得到了好处,所以,从富人中抽取的样本严重偏离了总体。
(2)样本容量相对过小,也是导致估计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因为样本容量越大,估计才能准确,发出的信不少,但回收率太低
点评:数理统计中涉及到两个问题:
1、研究如何抽样,抽多少,怎样抽,才能使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这是抽样方法问题;
2、研究如何对样本进行合理的分析,作出科学的推断,怎样用样本估计总体。
本例中,调查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抽样方法不合理,造成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样本的性质不能反映总体的性质,我们所说的随机抽样并不是“随便抽样”,“随意抽样”,在抽样的过程中,要保证抽样的公平性,等可能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所抽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要能反映出总体的特征,这样,我们才能通过研究样本来估计总体。要保证所抽样本中有穷人,也有富人,不同阶层的人按比例抽取,这样得到的样本才能较全面地反映总体,得到的结果才具有参考意义。
例2分析: 简单随机抽样适合总体个数较少的情况,本题中总体个数只有30个,所以具有可行性。
解法一(抽签法):先将30个零件编号:1,2,3,…,30,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以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30个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出1个号签,连续抽10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
解法二(随机数表法):
第一步,将30个零件编号00,01,02,…,29。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开始,如从第7行第9的数06开始。
第三步,从06开始向右读,读到88>29,删去;继续向右读,得到04,将它取出;继续下去,又得到21,25,12,随后的两位数号码是06,由于它前面已取出,将它去掉;再继续下去,又得到01,16,19,10,07。至此,10个样本的号码已取得。于是,所要抽取的样本号码是:
06,04,21,25,12,01,16,19,10,07。
点评: 使用随机数表法时,选取开始读的数是任意的,读数的方向也是随机的,可以向右,也可以向左,向上或向下等。在每两位地读数过程中,得到一个两位数字号码,在去掉其中不合要求和与前面重复的号码后,其中依次出现的号码可以看成是依次从总体中抽取的各个个体的号码。
巩 固 练 习1.B 2.抽签法,随机数表法,任意的 3.同例2
4.样本没有代表性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不能
抽样方法(二)
例1分析: 简单随机抽样的实质是逐个地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而这里只是随机地确定了起始张,这时其他各张虽然是逐张起牌的,但其实各张在谁手里已被确定了,所以不是简单随机抽样,据其“等距”起牌的特点,应将其归纳为系统抽样。
答:不是简单随机抽样,是系统抽样。
点评: 逐张随机抽取与随机确定一张为起始牌后逐张起牌不是一回事。本题的关键只要抓住“等距”的特点就不难确定是属于哪类抽样。
例2 分析: 由题设条件可知总体的个数为503,样本的容量为50,不能整除,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剔除3个个体,使剩下的个体数500能被样本容量50整除,然后再采用系统抽样方法。
解: 第一步,将503名学生用随机方式编号为1,2,3,…,503。
第二步,用抽签法或随机数表法,剔除3个个体,这样剩下500名学生,对剩下的500名学生重新编号,或采用补齐号码的方式。
第三步,确定分段间隔k,,将总体分为50个部分,每一部分包括10个个体,这时,每1部分的个体编号为1,2,…,10;第2部分的个体编号为11,12,…,20;依此类推,第50部分的个体编号为491,492,…,500。
第四步,在第1部分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例如是5。
第五步,依次在第2部分,第3部分,…,第50部分,取出号码为15,25,…,495这样得到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
点评: 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等可能地入样,为了实现“等距”入样且又等可能,因此,应先剔除,再“分段”,后定起始位。采用系统抽样,是为了减少工作量,提高其可操作性,减少人为的误差。
例3分析:因为被调查的总体有很明显的差异,所以要使用分层抽样,找到样本容量与总体个数的比例,再和每个层的个体数相乘,得到的样本数量之和就是应抽取的人数.
解:因为要抽取1%,所以样本容量与总体个数的比例为1:100,则高中应抽取人数为2400*1/100=24,初中应抽取人数为10900*1/100=109,小学应抽取人数为11000*1/100=110
巩 固 练 习
1.系统抽样,00037,001037,00237,00337,00437,99537,99637,99737,99837,99937。 2.,样本,3. 4.C同例2 5.D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16 2.1,2,2 3.5600
统计图表
自主学习
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象形统计图 2、表达、分析数据
3、统计图上没有信息损失、茎叶图可以随时记录,方便比较
4、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即所以用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表示(略)
师生互动
例1解、知识形成: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作出:
统计表:
年份 1952 1962 1870 1980 1990 2000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679 1149.3 2252.7 4517.8 18547.9 89404
折线图:
三、巩固训练:
从上表与上图中,可以发现:
(1)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
(2)增长的趋势有快有慢。
例2 略
巩固练习
1. 甲 乙
8 0 5 6
1 2 4 4 9 9
5 4 0 2 1
8 3 6 7
1 4 2 2 5
8 5 5 4
7 6 4 6 1
3 2 0 7
2.解: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一般用表格整理数据,表格上方一般要有表头.
解:全校各年级人数分布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年级同学最多.
课后巩固练习
1.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共有50人,其中90—99这个分数段人最多,为20人,占了40%,因此纵轴上的数据不能少于20.
(1)绘图如下:
(2)本题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各个分数段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如下图,但不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因为所给的数据是不同分数段的人数.
2. 解析:茎叶图为:
甲班 乙班
2 5
6 8 6 2
2 4 6 6 8 7 4 6 8
2 8 2 4 5 6 8
6 9 2
从这个茎叶图中可以看出乙班的数学成绩更好一些.
数据的数字特征
自主学习
1.众数—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我们取最高的那个小长方形横坐标的中点。
中位数——当一组数有奇数个时等于中间的数,当有偶数个时等于中间两数的平均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是使图形左右两边面积相等的线所在的横坐标。
平均数——将所有数相加再除以这组数的个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等于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乘以其底边中点的横坐标的和。
2. 答:(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到的众数和中位数与从数据中得到的不一样,因为频率分布直方图损失了一部分样本信息,所以不如原始数据准确。
(2)众数和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平均数反应样本总体的信息,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师生互动3.例1.我们知道,。
两个人射击的平均成绩是一样的。那么,是否两个人就没有水平差距呢?直观上看,还是有差异的。很明显,甲的成绩比较分散,乙的成绩相对集中,因此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组数据。
例2解:
所以甲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巩固练习:1、D 2、53.375 53.5 54 3、12 63 4、9.5
课后巩固练习
用样本估计总体
自主学习
1.(1)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将数据分组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2.(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
(2)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
3.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所分组数的增加,组距减小,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它能够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百分比,它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细的信息
4. 答:实际上,尽管有些总体密度曲线是客观存在的,但一般很难想函数图象那样准确地画出来,我们只能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对它进行估计,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
师生互动
解:(1)样本频率分布表如下:
(2、3)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4)由样本频率分布表可知身高小于134cm 的男孩出现的频率为0.04+0.07+0.08=0.19,所以我们估计身高小于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
例2.分析: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
解:(1)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
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
由频率=,得
(2)由图可估计该学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
约为
(3)由已知可得各小组的频数依次为6,12,
51,45,27,9,所以前三组的频数之
和为69,前四组的频数之和为114,所以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四小组内。
巩固练习
ABBBBB 0.6
课后巩固练习
解:(1)
分组 频数 频率
[10、75,10、85) 3 0、03
[10、85,10、95) 9 0、09
[10、95,11、05) 13 0、13
[11、05,11、15) 16 0、16
[11、15,11、25) 26 0、26
[11、25,11、35) 20 0、20
[11、35,11、45) 7 0、07
[11、45,11、55) 4 0、04
[11、55,11、65) 2 0、02
合计 100
(2)频率分布直方图略
(3)数据落在[10、95,11、35)范围内的频率为:0、13+0、16+0、26+0、20=0、75
(4)由图可知,数据小于11、20的频率约为0、54
相关性与最小二乘法
自主学习
1. 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
2. 函数关系是一种非常确定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图形称为散点图。
4.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其中a、b是待定系数。
则,于是得到各个偏差。
显见,偏差的符号有正负,若将它们相加会造成相互抵消,所以它们的和不能代表几个点与相应直线在整体上的接近程度,故采用n个偏差的平方和
表示n个点与相应直线在整体上的接近程度。
记。
上述式子展开后,是一个关于a,b的二次多项式,应用配方法,可求出使Q为最小值时的a,b的值,即
其中
以上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师生互动
例1
1.圆的半径r和面积S,有着S=πr2的关系.工作效率a和工作量W,有着W=at的关系.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满足m=ρV的关系.
2.(1)商品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经费之间的关系.商品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经费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商品销售收入不仅与广告支出多少有关,还与商品质量、居民收入等因素有关.
(2)粮食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施肥量越大,粮食产量就越高.但是,施肥量并不是决定粮食产量的唯一因素,因为粮食产量还要受到土壤质量、降雨量、田间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例2
解:(1)见下图
(2)
设回归直线为,
则,
所以所求回归直线的方程为,图形如下:
点评:对一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应先画出其散点图,看其是否呈直线形,再依系数a、b的计算公式,算出a、b.由于计算量较大,所以在计算时应借助技术手段,认真细致,谨防计算中产生错误.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计算平均数;计算的积,求;计算;将结果代入公式求a;用 求b;写出回归方程。
例3解:
(4)当x=2时,y=143.063
巩固练习
1. D 2.C 3.C 4.69.66
5.解:(1)散点图(略).
(2)表中的数据进行具体计算,列成以下表格
i 1 2 3 4 5 6 7
xi 15 20 25 30 35 40 45
yi 330 345 365 405 445 450 455
xiyi 4950 6900 9125 12150 15575 18000 20475
,
故可得到
课后巩固练习
1.解:(1)散点图略,呈直线形.
(2)经计算可得:
故所求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算法案例分析(1)
自主学习
1.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2. 2.算法的重要特征:
(1)有限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限步后必须结束;
(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和次序必须是确定的;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划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
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师生互动
例1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判断n是否等于2,若n=2,则n是质数;若n>2,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依次从2至(n-1)检验是不是n的因数,即整除n的数,若有这样的数,则n不是质数;若没有这样的数,则n是质数。
这是判断一个大于1的整数n是否为质数的最基本算法。
点评:通过例1明确算法具有两个主要特点:有限性和确定性。
练1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点评: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情,者是按照一定规则,一步一步进行,比如在工厂中生产一部机器,先把零件一道道工序进行加工,多面手一,又把各种零件按一定法则组装成一产,了完整机器,它们的工艺流程就是算法;在农村,种庄稼有耕地、播种、育苗、施肥、中耕、收割等各个环节,这些栽培技术也是算法。总之,在任何这些数值计算或非数值计算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都称之为算法。
例2。解:8251=6105×1+2146
显然8251的最大公约数也必是2146的约数,同样6105与2146的公约数也必是8251的约数,所以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也是6105与2146的最大公约数。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则37为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
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q0和一个余数r0;
第二步:若r0=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0≠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r0得到一个商q1和一个余数r1;
第三步:若r1=0,则r1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1≠0,则用除数r0除以余数r1得到一个商q2和一个余数r2;
……
依次计算直至rn=0,此时所得到的rn-1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练2. 53
巩固练习
1.D2.C3. 答案:第二个算法更高效.因为节约时间4. 答案:解析:算法1:
S 1.再找一个大小与A相同的空杯子C;
S 2.将A中的水倒入C中;
S 3.将B中的酒倒入A中;
S 4.将C中的水倒入B中,结束.
算法2:
S1.再找两个空杯子C和D;
S2.将A中的水倒入C中,将B中的酒倒入D中;
S3.将C中的水倒入B中,将D中的酒倒入A中,结束.
课后巩固练习
1. 答案:解析:算法1:
S 1.再找一个大小与A相同的空杯子C;
S 2.将A中的水倒入C中;
S 3.将B中的酒倒入A中;
S 4.将C中的水倒入B中,结束.
算法2:
S1.再找两个空杯子C和D;
S2.将A中的水倒入C中,将B中的酒倒入D中;
S3.将C中的水倒入B中,将D中的酒倒入A中,结束.
2.解:算法或步骤如下:
S1 人带两只狼过河;
S2 人自己返回;
S3 人带一只羚羊过河;
S4 人带两只狼返回;
S5 人带两只羚羊过河;
S6 人自己返回;
S7 人带两只狼过河;
S8 人自己返回;
S9 人带一只狼过河.
算法案例分析(2)
自主学习
1.略
2. 步骤或程序 计算机. 3. 多
师生互动
例1
解:用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步骤是:
第一步:方程①不动,将方程②中的系数除以方程①中的系数,得到乘数;
第二步:方程②减去乘以方程①,消去方程②中的项,得到
;
第三步:将上面的方程组自下而上回代求解,得到,.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点评:通过例1再次明确算法特点:有限性和确定性
例2.则不难设计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令f(x)=x2–2。因为f(1)<0,f(2)>0,所以设x1=1,x2=2。
第二步:令m=(x1+x2)/2,判断f(m)是否为0,若则,则m为所长;若否,则继续判断f(x1)·f(m)大于0还是小于0。
第三步:若f(x1)·f(m)>0,则令x1=m;否则,令x2=m。
第四步:判断|x1–x2|<0.005是否成立?若是,则x1、x2之间的任意取值均为满足条件的近似根;若否,则返回第二
点评:渗透循环的思想,为后面教学做铺垫。巩固练习
例3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运用公式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5;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算法3 用循环方法求和.
第一步:使,;
第二步:使;
第三步:使;
第四步:使;
第五步:如果,则返回第三步,否则输出.
点评:一个问题的算法可能不唯一.
巩固练习
1.解:第一步:②× a1 - ①×a2,得: ③
第二步:解③得 ;
第三步:将代入①,得
点评: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解2.
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度ε;
2. 求区间的中点;
3. 计算: 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 若,则令(此时零点); 若,则令(此时零点);
4. 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即若,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或b);否则重复步骤2~4.
3.解:因为一次只能渡过一个大人,而船还要回来渡其他人,所以只能让两个小孩先过河。
渡河的方法与步骤为:
第一步 两个小孩同船渡过河去;
第二步 一个小孩划船回来;
第三步 一个大人独自划船渡过河去;
第四步 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
第五步 两个小孩再同船渡过河去;
第六步 一个小孩划船回来;
第七步 余下的一个大人独自划船渡过河去;
第八步 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
第九步 两个小孩再同船渡过河去.
课后巩固练习
1.解:第一步:使,;
第二步:使;
第三步:使;
第四步:使;
第五步:使;
第六步:如果,则返回第三步,否则输出自主学习
2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 输入总头数H,总脚数F;
第二步 计算鸡的个数x=(4H-F)/2;
第三步 计算兔的个数y=(F-2H)/2;
第四步 输出x,y.
排序方法多样性
师生互动
例1.首先中间的数(即第8个数)23比较,由于27>23,故27在23的右边;在于23右边的7个数中的中间的数39比较,由于27<39,故27在39的左边;再与23右边39左边的3个数中间数37比较,由于27<37,故27在37的左边;最后27与24比较,由于27>24,故27在2,4的右边,所以27应排在24与37之间,因此共进行4次比较即可完成。
例2
38,49,65,97,76,13,27,49
38,49,65,97,76,13,27,49
38,49,65,97,76,13,27,49
38,49,65,76,97,13,27,49
38,49,65,76,13,97,27,49
38,49,65,76,13,27,97,49
38,49,65,76,13,27,49,97
巩固练习1 、B 2 {7,5} 3、B
课后巩固练习
自主学习
1.①自然语言 ②程序框图 ③程序语言
2. 程序框图也叫流程图,是人们将思考的过程和工作的顺序进行分析、整理,用规定的文字、符号、图形的组合加以直观描述的方法
3.
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
判断框
连接点
用带有箭头的流程线连接图形符号
4.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师生互动
【解】其算法设计如下:
例1. 输入a,b,h; 2. 计算S=(a+b)h; 3.输出S.
流程图:
例2解:算法设计如下:
1、比较a,b。如果a>b,则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3;
2、m=a;
3、m=b;
4、比较m,c。如果m>c,则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6;
5、输出m;
6、m=c;
流程图:
练习: 求两个数中的最大值.
巩固练习
1. C
2解:(1)该程序框图解决的是求函数的函数值的问题,其中输入的是自变量的值,输出的是对应的函数值.(2)3 (3)2
(4)当时,为减函数,故增大时,输出的值反而小.
(5)1或3 (4)0或3
课后巩固练习
1.函数写出求函数函数值的算法及框图.
解:算法:(1)输入;
(2)如果,则;
如果,则;
如果,则.
(3)输出函数值.
算法框图如图:
2.y=|x-3|+1
自主学习
1.变量名=表达式 2. 先计算出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再把该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使得该变量的值等于表达式的值
3. (1)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而不是表达式.右边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达式,还可以是变量;(2)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3)不能利用赋值进行代数式(或符号)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等),在一个赋值中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不能出现两个或多个“=”,但对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4)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符号意义不同.
4. (1)赋值表达式不含变量本身,即赋给变量常数值(如),或将含有其他变量的表达式赋给变量(如);(2)赋值表达式仅含有变量本身而不含其他变量(如);(3)赋值表达式既含有变量本身又含有其他变量(如).
5。输入语句 输出语句 赋值语句 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
师生互动
例1 教材91页
例2.20变式1略变式2 25 例3 分析:引入一个中间变量X,将A的值赋予X,又将B的值赋予A,再将X的值赋予B,
从而达到交换A,B的值。(比如交换装满水的两个水桶里的水需要再找一个空桶)
程序:
变式:分析:设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周长为,面积为,可以利用顺序结构中的INPUT语句,PRINT语句和赋值语句设计程序。
程序:
巩固练习
1、(1)a=-5,b=8,c=8;(2)a=-5,b=8,c=-5.
2.(1)变量不能够连续赋值.可以改为
A=50
B=A
(2)一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可以改为
x=1
y=2
z=3
(3)INPUT语句“提示内容”后面有个分号(;).改为
INPUT “How old are you ”;x
(4)INPUT语句可以省略“提示内容”部分,此时分号(;)也省略,也不能有其他符号.改为
INPUT x
(5)PRINT语句“提示内容”部分要加引号(“ ”).改为PRINT “A+B=”;C
(6)PRINT语句可以没有表达式部分,但提示内容必须加引号(“ ”).改为
PRINT “Good-bye!”
3、B 4、B 5、B 6、A
课后巩固练习
1解:(方法一)INPUT “请输入自变量x的值:”;x
A=x∧3
B=3*x∧2
C=2*x
D=A-B+C+1
PRINT “x=”;x
PRINT “f(x)=”;D
END
(方法二)INPUT “请输入自变量x的值:”;x
m=x*(x-3)
n=x*(m+2)
y=n+1
PRINT “x=”;x
PRINT “f(x)=”;y
END
2. INPUT a,b,h
S=(a+b)*h/2
PRINT S
3. INPUT a,b
PRINT a,b
t=a
a=b
b=t
PRINT a,b
循环结构
自主学习
1.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_循环结构. 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
2。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3.①后测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在执行了一次循环体之后,对控制循环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满足时则停止.也称直到型循环结构
②前测型循环结构:前测型循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控制循环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则停止..这种循环称为前测型循环结构. 也称当型循环结构
(1)直到型循环结构 (2) 当型循环结构
4.选择结构
师生互动
例1算法分析:通常,我们按照下列过程计算1+2+…+100的值.
第一步,0+1=1第二步,1+2=3第三步,3+3=6第四步,6+4=10 ……
第100步,4950+100=5050
显然,这个过程中包含重复操作的步骤,可以用循环结构表示.分析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发现每一步都可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步的结果.
为了方便、有效的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变量S来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的结果仍记为S,从而把第i步表示为S=S+i.
其中S的初始值为0,i依次取为1,2,…,100.由于i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
第一步,令i=1,S=0.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结束算法.
第三步,S=S+i.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当型循环结构)
(只需要一个累加变量和一个计数变量,将累加变量的初始值设为0,计数变量的值可以从1~100).
当型循环结构程序框图 直到型循环结构程序框图
i≤100 是
否
i≥100 否
是
巩固练习
1.B 2.B 3.C 4.75,21,32
课后巩固练习
1. 解:程序框图:
条件语句
自主学习
1
2。 If 条件1 Then
语句1
Else
If 条件2 Then
语句2
Else
语句3 End If
End If
师生互动
例1 例2
思考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巩固练习
1、D
2、B
3、22, -22
4、略
课后巩固练习
解:INPUT “x=”;x
IF x>=0 and x<=4 THEN 例3
y=2x
END IF
IF 4=y=8
END IF
IF 8=y=2*(12-x)
END IF
PRINT y
END
5、解:是否买票,买何种票,都是以身高作为条件解:INPUT “x=”;x
IF x>=0 and x<=4 THEN
y=2x
END IF
IF 4=y=8
END IF
IF 8=y=2*(12-x)
END IF
PRINT y
END
5、解:是否买票,买何种票,都是以身高作为条件进行判断的,此处形成条件结构嵌套. 程序框图是:
EMBED CorelDraw.Graphic.8 进行判断的,此处形成条件结构嵌套. 程序框图是:
程序是:
INPUT “请输入身高h(米):”;h 程序是:
IF h<=1.1 THEN INPUT “请输入身高h(米):”;h
PRINT “免票” IF h<=1.1 THEN
ELSE PRINT “免票”
IF h<=1.4 THEN ELSE
IF h<=1.4 THEN
PRINT “买半票”
PRINT “买半票” ELSE
PRINT “买全票”
END IF
END IF
END
ELSE
PRINT “买全票”
END IF
END IF
END
自主学习
1.循环语句 巩固练习 3
师生互动
巩固练习
1.64 2.A 4.略
课后巩固练习
1.【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程序框图。,因此输出
2.【答案】:729
【解析】:。
自主学习
实例:①明天会下雨 ②母鸡会下蛋 ③木材能导电
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随机事件:……
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师生互动
巩固练习
4.解:依据互斥事件的定义,即事件A与事件B在一定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知:
(1)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有2件次品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它们是互斥事件,
又因为它们的并不是必然事件,所以它们不是对立事件,同理可以判断:
(2)中的2个事件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
(3)中的2个事件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
课后巩固练习
2.解:“出现奇数点”的概率是事件A,“出现2点”的概率是事件B,
“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之和为P(C)=P(A)+P(B)=+=
3.解:(1)该射手射中10环与射中9环的概率是射中10环的概率与射中9环的概率的和,
即为0.21+0.23=0.44。
(2)射中不少于7环的概率恰为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的和,
即为0.21+0.23+0.25+0.28=0.97,而射中少于7环的事件与射中不少于7环的事件为对立事件,
所以射中少于7环的概率为1-0.97=0.03。自主学习
古典概型
师生互动
巩固练习
答案:1.有“正面朝上”“正面朝下”两种可能情况.
2.出现的点数情况有六种,分别是“1”“2”“3”“4”“5”“6”.
3.共有3个球,白球只有1个,从中任摸一个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4解:一个密码相当于一个基本事件,总共有10000个基本事件,它们分别是0000,0001,0002,…
9998,9999。随机地试密码,相当于试到任何一个密码的可能性都时相等的,所以这是一个古典概型。事件“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有一个基本事件构成,即由正确的密码构成。所以
P(“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1/10000
5解:合格的4听分别记作:1,2,3,4,不合格的2听分别记作:a.,b,只要检测的2听有1听不合格的,就表示查处了不合格产品。
依次不放回的取2听饮料共有如下30个基本事件:
(1,2),(1,3),(1,4),(1,a),(1,b),(2,1),(2,3),(2,4),(2,a),(2,b),(3,1),(3,2),(3,4),(3,a),(3,b),(4,1),(4,2),(4,3),(4,a),(4,b),(a,1),(a,2),(a,3),(a,4),(a,b),(b,1),(b,2),(b,3),(b,4),(b,a)
P(“含有不合格产品”)=18/30=0.6
课后巩固练习
解:(1)掷一个骰子的结果有6种。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投骰子的每一个结果都可与2号骰子的任意一个结果配对,组成同时掷两个骰子的一个结果,因此同时掷两个骰子的结果共有36种。
(2)在上面的所有结果中,向上点数和为5的结果有如下4种
(1,4),(2,3),(3,2),(4,1)
(3)由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得
P(“向上点数之和为5”)=4/36=1/9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次数
o
0.004
0.008
0.012
0.016
0.020
0.024
0.028
频率/组距
0.032
0.036
A
B
C
开始
输入
是
是
否
否
输出
结束
INPUT A
INPUT B
PRINT A,B
X=A
A=B
B=X
PRINT A,B
END
INPUT “半径为R=”;R
C=2*3.14*R
S=3.14*R^2
PRINT “该圆的周长为:”;C
PRINT “该圆的面积为:”;S
END
循环变量=初始值
循环体
循环变量=循环变量的后继值
i=i+1
终止条件是否成立?
是
否
循环变量=初始值
循环体
循环变量=循环变量的后继值
i=i+1
终止条件是否成立?
是
否
输出S
结束
开始
i=1
S=0
S=S+i
i=i+1
i>100
?
是
否
开始
结束
i=1
Sum=0
i=i+1
Sum=sum+i
输出sum
开始
i=1
p=0
p=p+2i
输出p
结束
i=i+1
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满足条件?
语句1
语句2
是
否
INPUT “a,b,c =”;a,b,c
d=b*b-4*a*c
IF d>=0 THEN
p=-b/(2*a)
q=SQR(d)/(2*a)
IF d=0 THEN
PRINT “x1= x2=”; p
ELSE
PRINT “x1,x2=”; p+q,p-q
END IF
ELSE
PRINT “No real root!”
END IF
END
INPUT x
IF x>=0 THEN
PRINT x
ELSE
PRINT -x
END IF
END
INPUT “a,b,c =”;a,b,c
IF b>a THEN
t=a
a=b
b=t
END IF
IF c>a THEN
t=a
a=c
c=t
END IF
IF c>b THEN
t=b
b=c
c=t
END IF
PRINT a,b,c
END
结束
开始
i=1
sum=0
DO
sum=sum+i
i=i+1
LOOP While i>100
PRINT sum
END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从普查到抽样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徐冬梅 2012年1月
学习重点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
学习难点 明确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2.明确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统计的概念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2.普查(1)定义:普查是指一个________或一个________专门组织的__________大规模的全面调查,目的是为了详细地了解________重要的国情、国力.(2)普查的主要特点:①所取得的资料更加全面、________;②主要调查在特定时段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________.(3)普查的对象________时,普查无疑是一项非常好的调查方式.3.抽样调查(1)定义:通常情况下,从调查对象中______________抽取一部分,进行__________,获取数据,并以此对调查对象的某项指标作出推断,这就是抽样调查,其中,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________,被抽取的一部分称为________.(2)抽样调查最突出的优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师 生 互动
例1.对于下列调查:①测定海洋中微生物的含量;②某种灯泡使用寿命的测定;③入学报考者的学历调查;④全国人口普查.其中不属于抽样调查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例2.下列调查,比较适用普查而不适用抽样调查方式的是( )A.为了了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B.为了了解初三年级某班的每个学生周末(星期六)晚上的睡眠时间C.为了了解夏季冷饮市场上一批冰淇淋的质量情况D.为了考察一片试验田某种水稻的穗长情况例3.儿童的喂养及辅食添加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喂养不当及辅食添加不正确,容易导致儿童贫血及其他疾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为了了解农村儿童的喂养、辅食添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确定儿童的喂养及辅食添加的促进措施,欲在该地农村进行一次农村3岁以下儿童的喂养、辅食添加情况和贫血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请给出一个合理的调查方案.(该地区共10个县)例4、从80件产品中随机抽取10件进行质量检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80件产品是总体 B 10件产品是样本 C 样本容量是80 D样本容量是10
三 巩 固 练 习
1.为了了解某种花的发芽天数,种植某种花的球根200个,进行调查发芽天数的试验,样本是( )A.200个表示发芽天数的数值B.200个球根C.无数个球根发芽天数的数值集合D.无法确定2.某校有40个班,每班50人,要求每班随机选派3人参加“学生代表大会”.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A.40 B.50C.120 D.1503.为调查参加运动会的1 0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10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0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个体C.抽取的100名运动员是样本D.样本容量是1004.若要调查某城市家庭的收入情况,在该问题中,总体是( )A.某城市B.某城市的所有家庭的收入C.某城市的所有人口D.某城市的工薪阶层5.抽样调查一定要保证________原则,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并且要保证每个个体以相同的可能性被抽取到.6.(1)对某班学生视力作一个调查;(2)某汽车生产厂要对所生产的某种品牌的轿车的抗碰撞情况进行检验;(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对全世界适龄儿童的入学情况做一个调查.对于上述3个实际问题所应选用的调查方法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某公司新上市一款MP4,为了调查产品在用户中受欢迎的情况,采用什么形式调查为好_____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8.春节前夕,质检部门检查一箱装有2 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抽查总量的2%,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指这箱2 500件包装食品B.个体是一件包装食品C.样本是按2%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D.样本容量是50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为调查小区平均每户居民的月用水量,下面是2名同学设计的方案:学生甲:我把这个用水量调查表放在互联网上,只要登陆网站的人就可以看到这张表,他们填的表可以很快地反馈到我的电脑中,这样就可以很快估算出小区平均每户居民的月用水量;学生乙:我给我们居民小区的每一个住户发一张用水调查表,只要一两天就可以统计出小区平均每户居民的月用水量.请你分析上述2名学生设计的调查方案能够获得平均每户居民的月用水量吗?为什么?2、某校高中学生有900人,校医务室想对全体高中学生的身高情况做一次调查,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准备抽取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校医务室若从高一年级中抽取50名学生的身高来估计全校高中学生的身高,你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会怎样?该问题中的总体和样本是什么?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抽样方法(一)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徐冬梅 2012年1月
学习重点 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会用简单随机抽样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样本的随机性,合理选择抽签法与随机数法.
学 习 目 标 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的一般步骤,能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讨论:如何对一批袋装牛奶质量进行检查? (普查的弱点;抽样省时、省力→抽样必要性)2、讨论:什么是总体与样本?怎样获取样本呢?什么样的样本是一个好的样本 如何通过一勺汤的味道来判断一锅汤的味道?(关键在于将总体“搅拌均匀”) ① 思考:如要在我们班选出五个人去参加劳动, 应当怎样选呢 怎样选才是最公平的呢 ② 简单随机数法的概念: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有N个个体, 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 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 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随机抽样. 有抽签法与随机数法两种方法. 强调三点: 不放回的抽取;样本个数n小于等于总数N;抽到的机会相等. ③练习:下列抽样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 A.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 B.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
二 师 生 互动
例1: 1936 年, 美国著名的 文学摘要 杂志社,为了预测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与兰登两人谁能当选,他们以电话簿上的地址和俱乐部成员名单上的地址发出1000万封信,收回回信200万封,在调查史上这是少有的样本容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文学摘要 相信自己的调查结果,即兰登将以57%对43%的比例获胜,并进行大量宣传,最后选举却是罗斯福以62%对38%的巨大优势获胜,这个调查断送了这家原本颇有名气的杂志社的前程,不久只得关门停刊,试分析这次调查失败的原因例2 :现有30个零件,需从中抽取10个进行检查,问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得到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
三 巩 固 练 习
1.在简单抽样中,某一个个体被抽的可能是 ( )A.与第几次抽样有关,第一次抽中的可能性大些。B.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次抽中的可能性相等。C.与第几次抽样有关,最后一次抽中的可能性较大。D.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次都是等可能的抽取,但各次抽取的可能不一样。2.简单随机抽样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当随机地选定随机数表读数选定开始读数的数后,读数的方向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班有50名学生,要从中随机地抽取6人参加一项活动,请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进行抽取,并写出具体过程。4.在各类广告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由“方便样本(即样本没有代表性”所产生的结论。例如“现代研究证明,99%以上的人感染有螨虫,”请你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该数据的产生情况,如果样本是从去医院看皮肤病的人中产生,那么样本具有代表性吗?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中央电视台希望在春节晚会播出后一周内获得当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下面是三名同学为电视台设计的调查方案。同学A:我把这张《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调查表》放在互联网上,只要上网登录该网址的人就可以看到这张表,他们填表的信息可以很快地反馈到我的电脑中,这样,我就可以很快的统计出收视率了。同学B:我给我们居民小区的每一份住户发一个是否在除夕那天晚上看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的调查表,只要一两天就可以统计出收视率。同学C:我在电话号码本上随机地选出一定数量的电话号码,然后逐个给他们打电话,问一下他们是否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我不出家门就可以统计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请问:上述三名同学设计的调查方案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收视率吗?为什么?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抽样方法(二)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徐冬梅 2012年1月
学习重点 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掌握系统抽样的步骤.
学习难点 系统抽样时,当分段间隔k不是整数的时候怎么办、恰当选用三种抽样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 习 目 标 使学生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并能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三种抽样方法进行比较,活学活用,并能把三种抽样方法融会贯通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使样本有更好的代表性.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一般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系统抽样?系统抽样都有那些步骤?当分段间隔不是整数的时候怎么办?2、试设计从高一学生804人中抽取40人进行调查的抽样方案. 变式:学校高一学生800人,高二640人,高三560人,从全校抽取100人,如何抽样?3.系统抽样的步骤为4.分层抽样概念及步骤5.比较三种抽样特点
二 师 生 互动
例1: 人们打桥牌时,将洗好的扑克牌随机确定一张为起始牌,这时,开始按次序起牌,对任何一家来说,都是从52张总体中抽取13张的样本。问这样的抽样方法是否为简单随机抽样? 例2: 为了了解某大学一年级新生英语学习的情况,拟从50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中抽取50名作为样本,如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完成这一抽样? 例3某地区想调查中小学学生的近视情况,已知高中生有2400人,初中生有10900人,小学生有11000人,如果要从本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
三 巩 固 练 习
1.在一次有奖明信片的100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编号00000~99999)中,邮政部门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后两位为37的为中奖号码,这是运用____________的抽样方法来确定中奖号码。依次写出这1000个中奖号码中的前5个和最后5个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系统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若从N个个体中抽取n个个体为样本,先要确定抽样间隔,即抽样距k,其中k= ;从第一段1,2,3,…,k个号码中随机抽取一个入样号码i0,则i0+k,i0+2k,…,i0+(n-1)k均为入样号码;这些号码对应的个体构成 ;每个个体的入样可能性为 。3.N个编号中抽n个号码作样本,考虑用系统抽样方法,抽样间距为 ( )A. B.n C. D.+14.分层抽样又称为分类型抽样,即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层),然后每层各抽若干个体构成样本,所以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必须进行 ( ) A.每层等可能抽样 B.每层不等可能抽样C.所有层用同一抽样比,等可能抽样 D.所有层抽同样多样本容量,等可能抽样5.某初级中学有学生270人,其中一年级108人,二、三年级各81人,现要利用抽样方法抽取10人参加某项调查,考虑选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三种方案,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时,将学生按一、二、三年级依次统一编号为1,2,…,270;使用系统抽样时,将学生统一随机编号1,2,…,270,并将整个编号依次分为10段。如果抽得号码有下列四种情况: ①7,34,61,88,115,142,169,196,223,250; ②5,9,100,107,111,121,180,195,200,265; ③11,38,65,92,119,146,173,200,227,254; ④30,57,84,111,138,165,192,219,246,270; 关于上述样本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②、③都不能为系统抽样 B.②、④都不能为分层抽样 C.①、④都可能为系统抽样 D.①、③都可能为分层抽样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一个工厂有若干条流水线,今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全厂某天的2048件产品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28的样本进行质量检查。若某一条流水线上这一天生产256件产品,则从该条流水线上抽取的产品件数为 。2.某县有30个乡,其中山区6个,丘陵地区12个,平原地区12个,要从中抽出5个乡进行调查,则应在山区中抽 乡,丘陵地区抽 乡,在平原地区抽 乡。3.一工厂生产了某种产品16800件,它们来自甲.乙.丙3条生产线,为检查这批产品的质量,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已知甲.乙.丙三条生产线抽取的个体数组成一个等差数列,则乙生产线生产了 件产品.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统计图表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谢德胜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数据的表示;
学习难点 数据的表示;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学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表示; 2、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据。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统计图表主要包括 、 、 、 、 等。2.统计图是 、 的重要工具。3.茎叶图比较突出的优点:4.某校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分别是1400人、1600人、2000人,用图表统计表示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总数的比例,用哪种统计图表最合适?并表示出来(至少两种)
二 师 生 互动
例1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活总值(GDP)一直呈递增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516.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404亿元。 对于上例中,为了让这些数据更有次序,使得使用这些数据的人员能更方便去使用,我们要求:(1)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地表达这一段文字;(2)再设计一张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明这种递增趋势;(3)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例2在2000年第27年届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下表)奥运奖牌榜(第27届)代表队金牌银牌铜牌合计美国39253397俄罗斯32282888中国28161559澳大利亚16251758德国14172657其他172略略略(1)中国体育健儿在该届奥运会上共夺得多少枚奖牌?其获得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占多大的比例?(2)从所获奖牌总数情况看,和最近几届奥运会相比,中国体育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如何?(引表) 中国奥运奖牌回眸届数金牌银牌铜牌总计第23届158932第24届5111228第25届16221654第26届16221250第27届28161559思考:要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个代表队在一届奥运会上的表现是很困难的,有人建议比较奖牌总数,有人建议比较金牌总数,有人建议比较金牌和银牌的总数等等,你比较赞同哪一个方案?
三 巩 固 练 习
1.为了了解各自受欢迎程度,甲、乙两个网站分别随机选取了14天,记录了上午8:00—10:00间各自的点击量:甲:73,24,58,72,64,38,66,70,20,41,55,67,8,25;乙:12,37,21,5,54,42,61,45,19,6,19,36,42,14你能用茎叶图表示上面的数据吗?你认为甲、乙两个网站哪个更受欢迎?2.“六·一”儿童节,实验小学有42位同学加入少先队组织,辅导员按年级记下: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看出哪个年级的同学最多吗?请设计表格并计算年级所占的百分比.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下面是某班一次英语测试的成绩统计表(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2)你认为另外两种统计图在这里适合吗? 2.从两个班中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如下:甲班67472869666787272586乙班68482667872928478858通过作茎叶图,分析两个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数据的数字特征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谢德胜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学习难点 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 习 目 标 1. 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2.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3. 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的概念2.分别利用原始数据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观察所得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说说这几个数据在描述样本信息时有什么特点吗?由此你有什么样的体会?3、标准差、方差公式
二 师 生 互动
例1. 在一次射击选拔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 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如果你是教练,选哪位选手去 参加正式比赛? 例2:农场种植的甲乙两种水稻,在面积相等的两块稻田连续6年的年平均产量如下:甲:900,920,900,850,910,920乙:890,960,950,850,860,890那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三 巩 固 练 习
1. 在一次知识竞赛中,抽取20名选手,成绩分布如下:成绩678910人数分布12467则选手的平均成绩是 ( )A.4 B.4.4 C.8 D.8.82.8名新生儿的身长(cm)分别为50,51,52,55,53,54,58,54,则新生儿平均身长的估计为 ,约有一半的新生儿身长大于等于 ,新生儿身长的最可能值是 .3..样本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7,则3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分别为 4.某医院急诊中心关于其病人等待急诊的时间记录如下:等待时间(分钟)人数48521用上述分组资料计算得病人平均等待时间的估计值= ,病人等待时间的标准差的估计值=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为了调查某厂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随机抽查了20位工人某天生产该产品的数量.产品数量的分组区间为由此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3,则这20名工人中一天生产该产品数量在的人数是 . (2)这20名工人中一天生产该产品数量的中位数 .(3)这20名工人中一天生产该产品数量的平均数 .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用样本估计总体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谢德胜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学习难点 能通过样本的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学 习 目 标 1. 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2. 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3. 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其一般步骤为2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3频率分布折线图的定义、总体密度曲线的定义 4(1)对于任何一个总体,它的密度曲线是不是一定存在?为什么?(2)对于任何一个总体,它的密度曲线是否可以被非常准确地画出来?为什么
二 师生互动
例1、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单位cm) (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画出频率分布折线图;(4)估计身高小于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例2.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次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请说明理由。
三 巩 固 练 习
1.为了解一批数据在各个范围内所占的比例大小,将这批数据分组,落在各个小组里的数据个数叫做 ( )A、频数 B、样本容量 C、频率 D、频数累计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 ( )A、落在相应各组的数据的频数 B、相应各组的频率C、该样本所分成的组数 D、该样本的容量3.列样本频率分布表时,决定组数的正确方法是 ( )A、任意确定 B、一般分为5—12组C、由组距和组数决定 D、根据经验法则,灵活掌握4.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为40,0、125,则n的值为( )A、640 B、320 C、240 D、1605.为考察某种皮鞋的各种尺码的销售情况,以某天销售40双皮鞋为一个样本,把它按尺码分成5组,第3组的频率为0、25,第1,2,4组的频率分别为6,7,9,若第5组表示的是40—42码的皮鞋,则售出的200双皮鞋中含40—42码的皮鞋为( )A、50 B、40 C、20 D、306.一个容量为20 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距与频数如下:(10,20],2;(20,30],3;(30,40],4;(40,50],4;(60,70],2。则样本在区间(-,50]上的频率是( )A、5% B、25% C、50% D、70%7.将一批数据分成5组列出频率分布表,其中第1组的频率是0、1,第4组与 第5组的频率之和是0、3,那么第2组与第3组的频率之和是 。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后巩固练习
1.为了检测某种产品的质量,抽取了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频率如下表:分组频数频率[10、75,10、85)3[10、85,10、95)9[10、95,11、05)13[11、05,11、15)16[11、15,11、25)26[11、25,11、35)20[11、35,11、45)7[11、45,11、55)4[11、55,11、65)2合计100完成上面的频率分布表;根据上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上表和图,估计数据落在[10、95,11、35)范围内的频概率约是多少?数据小于11、20的频率约是多少?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相关性与最小二乘法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刘艳红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能根据散点图判断变量间是否为线性相关
学习难点 作出散点图和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学 习 目 标 1.能根据数据,利用计算机制出反映两个变量间关系的散点图.2.能根据散点图判断变量间是否为线性相关.3.若两个变量为线性相关,告诉一个变量的值,能估计出其对应另一变量的值.4. 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5. 知道最小二乘法的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相关关系2.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区别与联系3.散点图4. 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思想方法
二 师 生 互动
例11.在现实生活中,请你举出几个两个量之间存在明确函数关系的例子.2.请在现实生活中举出两个变量不满足函数关系,但二者确实有关系的例子.例2:已知10只狗的血球体积及红血球的测量值如下:x45424648423558403950y6.536.309.257.506.995.909.496.206.557.72x(血球体积,mm),y(血红球数,百万)(1)画出上表的散点图;(2) 求出回归直线并且画出图形。例3.有一个同学家开了一个小卖部,他为了研究气温对热饮销售的影响,经过统计,得到一个卖出的饮料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比表: 摄氏温度-504712151923273136热饮杯数15615013212813011610489937654(1)画出散点图;(2)从散点图中发现气温与热饮杯数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3)求回归方程;(4)如果某天的气温是2℃,预测这天卖出的热饮杯数。
三 巩 固 练 习
1 . 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A.角度和它的余弦值 B.正方形边长和面积C.正n边形的边数和它的内角和 D.人的年龄和身高2.某市纺织工人的月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50+80x,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月工资为130元B.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月工资提高约为130元C.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月工资提高约为80元D.月工资为210元时,劳动生产率为2000元3.设有一个回归方程为y=2-1.5x,则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y平均 ( )A.增加1.5单位 B.增加2单位 C.减少1. 5单位 D.减少2单位 4.正常情况下,年龄在18岁到38岁的人们,体重y(kg)依身高x(cm)的回归方程为y=0.72x-58.5。张红红同学不胖不瘦,身高1米78,他的体重应在 kg左右。5.给出施化肥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数据:施化肥量x15202530354045水稻产量y330345365405445450455(1)画出上表的散点图;(2)求出回归直线并且画出图形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6.在某种产品表面进行腐蚀线试验,得到腐蚀深度y与腐蚀时间x之间对应的一组数据:时间t(s)5101520304050607090120深度y(μm)610101316171923252946(1)画出散点图;(2)试求腐蚀深度y对时间t的回归直线方程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算法案例分析(1)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刘艳红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算法的含义、判断一个数为素数及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设计。
学习难点 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学 习 目 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算法的概念2.算法的重要特征
二 师 生 互动
例1. 结合教材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是否为素数做出判定。练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例2求两个正数8251和6105的最大公约数练2. 求两数4081与20723的最大公约数
三 巩 固 练 习
1. 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一个程序的算法步骤是可逆的 B.一个算法可以无止境地运算下去C.完成一件事情的算法有且只有一种 D.设计算法要本着简单方便的原则2.早上从起床到出门需要洗脸刷牙(5 min)、刷水壶(2 min)、烧水(8 min)、泡面(3 min)、吃饭(10 min)、听广播(8 min)几个步骤.从下列选项中选最好的一种算法 ( )A.S1洗脸刷牙、S2刷水壶、S3烧水、S4泡面、S5吃饭、S6听广播B.S1刷水壶、S2烧水同时洗脸刷牙、S3泡面、S4吃饭、S5听广播C. S1刷水壶、S2烧水同时洗脸刷牙、S3泡面、S4吃饭同时听广播D.S1吃饭同时听广播、S2泡面、S3烧水同时洗脸刷牙、S4刷水壶3.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烧水泡茶”的两个算法.算法一:第一步 烧水;第二步 水烧开后,洗刷茶具;第三步 沏茶.算法二:第一步 烧水;第二步 烧水过程中,洗刷茶具;第三步 水烧开后沏茶.这两个算法的区别在哪里?哪个算法更高效?为什么?4. 写出交换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的液体(A水、B酒)的两个算法.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 写出交换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的液体(A水、B酒)的两个算法.2. 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请设计过河的算法。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算法案例(2)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刘艳红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算法,常常要找出解决问题的较好的算法,二分法算法的实现过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设计
学习难点 二分法算法设计
学 习 目 标 1. 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2.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解决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算法,有优劣之分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回忆二分法过程及思想2.算法是解决某类问题的一系列 ,只要按照这些步骤执行,都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一般来说,“用算法解决问题”都是可以利用 帮助完成的.3.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 种算法算法不同,解决问题的繁简程度也不同,我们研究算法,常常要找出解决问题的较好的算法.;利用“平台思想”,一个算法也可以解决某一类问题.
二 师 生 互动
例1 给出求解方程组的一个算法.例2.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解方程x2–2=0的近似根的算法。并假设所求近似根与准确解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005,例3. 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三 巩 固 练 习
1. 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2. 二分法求解多项式方程在区间的一种常用方法.算法步骤是。3.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一起渡河,渡口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渡1个大人或两个小孩,他们四人都会划船,但都不会游泳.同学们现在想一想,他们怎样渡过河去?请写一写你的渡河方案.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写出求的一个算法.2.“鸡兔同笼”是我国隋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一个有趣而具有深远影响的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用方程组的思想不难解决这一问题,请你设计一个这类问题的通用算法. 解析:鸡兔同笼,设鸡兔总头数为H,总脚数为F,求鸡兔各有多少只.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张军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有序列插入排序方法和折半插入排序方法的原理与过程
学习难点 用算法语句描述排序方法
学 习 目 标 1. 理解有序列插入排序方法和折半插入排序,并会设计算法2.通过实例,发展用有序列插入排序方法和折半插入排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所谓排序是指:2.排序的目的:3.有序列插入排序是指:4.折半插入排序同直接插入排序相比有何优点
二 师 生 互动
例1。将27插入到有序列{10,12,14,16,18,20,22,23,24,37,38,39,42,51,62}中,如果用折半插入排序可以进行几次比较就能完成,并设计算法.例2.将数据组 {49,38,65,97,76,13,27,49}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三 巩 固 练 习
1.无序列{15,3,10,12,8}用直接插入排序法按从小到大排列,第三次插入后的有序列为( )A {3,8,10,12,8} B {3,10,12,15} C {3,8,10} D {3,10,5}2.将无序列{7,5,4,9,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将{7}看成有序列,将5插入此有序列,得到新的有序列是 : 3.对无序列{12,15,,4 ,11,9,22,2,35}用直接插入排序法排序时,在排序过程中,11插入在 ( )A 2与12之间 B 4与12之间 C 9与12之间 D 4与15之间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试用两种排序方法将以下8个数:7,1,3,12,8,4,9,10,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张军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用框图表示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学习难点 用框图表示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框图的概念,掌握各框图符号功能2. 了解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的概念,能够用框图表示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算法的描述方法:2.程序框图的概念3.程序框图的基本符号4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为
二 师 生 互动
例1已知梯形两底a、b和高h,设计一个求梯形面积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例2、设计一个算法,输出a,b,c中的最大值。练习.就逻辑结构,说出其算法功能
三 巩 固 练 习
1.下面关于算法流程图的画法规则中,正确的是 ( )①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②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③判断框是具有超出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④流程图可以没有起止框;⑤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A.①②④⑤ B.①③④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2.画出两个实数相加的程序框图.3.如图表示的算法框图,根据该图和下列各小题的条件回答问题.(1)该算法的框图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2)当输入的a值为0和4时,输出的值相等,问当输入的a的值为3时,输出的值多大?(3)要想使输出的值最大,输入的a的值应为多大?(4)按照这个框图,当值都大于2时,值大的输出的值反而小,为什么?(5)要想使输出的值等于3,输入的应是多少?(6)要想使输入的值与输出的值相等,输入的值应是多大?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函数写出求函数函数值的算法及框图.2. 此为某一函数的求值程序图,则满足该流程图的函数解析式为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变量与赋值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柏圣陶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对变量、赋值的理解与应用
学习难点 对变量的理解、赋值的应用;
学 习 目 标 1.理解 并掌握输入、输出及赋值语句,能输入、输出数据并对变量进行赋值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赋值的一般格式:2.赋值的作用:3.赋值时需注意:4.赋值三种基本类型:5。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
二 师 生 互动
例1.设计一个算法,从5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用框图描述这个算法,并用变量与赋值表示算法。例2:给一个变量重复赋值。程序:变式1:在此程序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程序,要求最后A的输出值是30。变式2:程序: 例3: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前后的值。变式:编写一个程序,要求输入一个圆的半径,便能输出该圆的周长和面积。( 取3.14)
三 巩 固 练 习
1、下列程序运行后,a,b,c的值各等于什么?(1) a=3 (2) a=3b=-5 b=-5c=8 c=8a=b a=bb=c b=cPRINT a,b,c c=aEND PRINT a,b,cEND(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指出下列语句的错误,并改正:(1)A=B=50(2)x=1,y=2,z=3(3)INPUT “How old are you” x(4)INPUT ,x(5)PRINT A+B=;C(6)PRINT Good-bye!3.将两个数交换,使,下面语句正确一组是 ( )A. B C D 4. 计算机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是( )PRINT ,A B C D 5 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 对赋值语句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给变量提供初值 ②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③可以给一个变量重复赋值 ④不能给同一变量重复赋值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已知f(x)=x3-3x2+2x+1,写出任意一个x的值对应的函数值f(x)的求法程序.2.编写一个程序,输入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值,计算并输出其面积。3.编写一个程序,交换两个变量a 、b的值,并输出交换前后的值。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循环结构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柏圣陶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
学习难点 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掌握两种循环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2. 能运用算法框图表示循环结构,并通过模仿、操作、探索设计循环结构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什么是循环结构2.循环结构有三要素:3.两种循环结构的特点及流程图4. 从以上两种不同形式的循环结构可以看出,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 ,用于确定何时终止执行循环体
二 师 生 互动
例1: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例2画出求21+22+23+…2100的值的程序框图。
三 巩 固 练 习
1.流程图中的判断框,有1个入口和( )个出口. A.1 B.2 C.3 D.4 2.以下给出对程序框图的几种说法:①任何一个程序框图都必须有起止框;②输人框只能放在开始框后,输出框只能放在结束框前;③判断框是唯一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符号;④对于一个程序来说,判断框内的条件表述方法是唯一的.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1 B.2 C.3 D.43.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 A.顺序结构、流程结构、循环结构 B.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嵌套结构 C.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D.流程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4. 若输入的a、b、c分别是21、32、75,则输出的a、b、c分别是: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输入3个实数按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序。2. 某商场进行优惠促销:若购物金额在500元以上,打8折;若购物金额在300元以上,打9折;否则,不打折. 设计算法的程序框图,要求输入购物金额,即能输出实际交款额.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条件语句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柏圣陶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条件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
学习难点 会编写程序中的条件语句
学 习 目 标 1.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2.能应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框图;3.能应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条件语句一般格式是及流程图2复合条件语句的格式
二 师 生 互动
例1 编写一个程序,求实数的绝对值程序: 思考:阅读下面的程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例2.写出求方程ax2+bx+c=0的根的程序.例3.编写程序,使任意输入的3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
三 巩 固 练 习
1、 当时,下面的程序段输出的结果是( )IF THEN ELSEPRINT yA B ( http: / / wxc. / ) C D ( http: / / wxc. / ) 2 给出以下四个问题,①输入, 输出它的相反数 ( http: / / wxc. / ) ②求面积为的正方形的周长 ③求三个数中输入一个数的最大数 ( http: / / wxc. / ) ④求函数的函数值 其中不需要用条件语句来描述其算法的有 ( ) A ( http: / / wxc. / ) 个 B 个 C ( http: / / wxc. / ) 个 D 个3 ( http: / / wxc. / ) 右面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 4写出已知函数 输入的值,求y的值程序.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 ,写出求函数的函数值的程序 ( http: / / wxc. / )2. 儿童乘坐火车时,若身高不超过1.1 m,则不需买票;若身高超过1.1 m但不超过1.4 m,则需买半票;若身高超过1.4 m,则需买全票.试设计一个买票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及程序。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循环语句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樊兵辅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理解for 语句与DO语句的结构与含义,并会应用
学习难点 应用两种循环语句将具体问题程序化,搞清for循环和DO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学 习 目 标 1.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2.会应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用来实现算法结构中的循环结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2.循环语句的形式(1)For语句形式为:For 循环变量=初始值To终值 循环体Next(2)DO LOOP语句形式为:DO 循环体Loop While 条件为真3.两种循环语句有何区别?For语句适用于已知循环次数的循环结构. 对应于前测型循环结构DO LOOP语句适用于预先不知循环次数的循环结构,对应于后测型循环结构
二 师 生 互动
例1 .计算流程图.如图所示,依据流程图完成语句例2、解读下列语句的功能 例3.试用算法语句表示:寻找满足的最小整数的算法.
三 巩 固 练 习
1.下面语句执行后输出的结果P的值为__________. P=1;For i=1 to 6 p=p2;Next输出P2.下列语句运行后的输出结果为 A.17 B.19 C.21 D.23i=1 ; Doi=i+2;s=2i+3;Loop While i>6输出s.3. 编写程序,计算自然数1+2+3+……+99+100的和.4. 下面是一个计算的算法,请填写程序框图并写出相应的程序.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若p=0.8,则输出的n= .2.阅读下图(右)程序框图,该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频率与概率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邵青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学习难点 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沦概率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实验.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2. 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实例:①明天会下雨 ②母鸡会下蛋 ③木材能导电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 指出哪些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频数与频率 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二 师 生 互动
例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1)如果都是实数,;(2)没有水分,种子发芽;(3)从分别标有1,2,3,4,5,6的6张号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例2 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射击次数n102050100200500击中靶心次数m8194492178455击中靶心的频率(1)填写表中击中靶心的频率;(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什么?练习:某人进行打靶练习,共射击10次,其中有2次中10环,有3次环中9环,有4次中8环,有1次未中靶,试计算此人中靶的频率,假设此人射击1次,试问中靶的频率约为多大?中10环的概率约为多大?
三 巩 固 练 习
1. 一个人打靶时连续射击两次 ,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 ( )A.至多有一次中靶 B.两次都中靶 C. 只有一次中靶 D. 两次都不中靶2. 把红、蓝、黑、白4张纸牌随机分给甲、乙、丙、丁四人,每人分得一张,那么事件“甲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是 ( )A.对立事件 B. 互斥但不对立事件C.必然事件 D. 不可能事件3. 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已知得到红球的概率是 1/3 ,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 5/12,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5/12 ,试求得到黑球、 黄球、绿球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抛掷一粒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为出现奇数,事件B为出现2点,已知P(A)=,P(B)=, 求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2.某射手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该射手在一次射击中:(1)射中10环或9环的概率; (2)少于7环的概率。
泗县三中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古典概型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刘报 审核人:邵青 2012年4月
学习重点 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及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能用古典概型解决实际问题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及计算公式2、能用古典概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 自 主 学 习
1、基本事件2、等可能事件3、古典概型满足的条件
二 师 生 互动
例1、把一颗正方体骰子抛一次,设朝上的点数为x。(1)求出x的可能取值情况(2)下列事件由哪些基本事件组成(用x的取值回答)①x的取值为2的倍数(记为事件A)②x的取值大于3(记为事件B)③x的取值不超过2(记为事件C)例2、袋子中有红、白、黄、黑颜色、大小相同的四个小球。(1)从中任取一球,求取出白球的概率(2)从中任取一球,求取出的是红球或白球的概率例3、任意掷两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计算出现出现点数之和为奇数的概率
三 巩 固 练 习
1.一枚均匀的硬币,抛掷一次,落到地面上有哪几种情况 2.一粒骰子,掷一次,出现的点数,有哪几种情况 3.口袋中有均匀的,除颜色外都完全相同的红、黄、白三个球.你能估计,从中任摸一个,摸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少吗 4、 假设储蓄卡的密码由4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可以是0,1,2,…,9十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假设一个人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储蓄卡密码,问他到自动取款机上随机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的概率是多少?5 某种饮料每箱装6听,如果其中有2听不合格,质检人员依次不放回从某箱中随机抽出2听,求检测出不合格产品的概率.
四 课 后 反 思
五 课 后 巩 固 练 习
1、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变式训练:一枚骰子抛两次,第一次的点数记为m ,第二次的点数记为n ,计算m-n<2的概率。
开始
max=a
输入b
max>b?
输出max
结束
max=b
是
否
开始
输入
输出
结束
开始
输入
输出
结束
开始
结束
输入x
x>3
y=x-2
输出y
y=4-x
否
是
A=10
A=A+10
PRINT A
END
A=10
A=A+15
PRINT A
A=A+5
PRINT A
END
a=c
c=b
b=a
b=a
a=b
c=b
b=a
a=c
a=b
b=a
INPUT x
IF x<0 THEN
x=-x
END IF
PRINT x
END
IF THEN
ELSE
END IF
PRINT x-y ; y-x
END
第3题
S=1
i=
Do
S=
i=
Loop while
Print s
S=1
For i= to step
Next
Print s
S=0
For i=2 To 10
p=2i-1
S=S+eq \f(1,p)
Next
输出S
S=0
For i=1 to 100
S=S+ i*i
Next
输出S
S=0
For i=1 to 100
i=i+1
S=S+ i^2
Next
输出S
i=11
S=1
Do
S=S*i
i=i-1
Loop While i>=9
输出S
i=1
Do
i=i+2
S=2i+3
i=i-1
Loop While i<8
输出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