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想起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想起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0 16:1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想起
教学目标:
1、重视学生对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并能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从问题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理清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小朋友们,前不久,我们学校同学参加了韵律操表演,这激动人心的一刻还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课件出示表演中的各种图片)。当时老师给同学们买了一些漂亮的书包和帽子。今天同学们都来做一回小主人,一起到体育用品店去看看。
出示信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可能回答衣服130元,鞋子108元。
电脑出示:一套衣服的价格 一双鞋子的价格
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衣服和鞋子一共多少钱?衣服比鞋子贵了多少钱?
提问:要求衣服和鞋子一共多少钱,你可以用到哪个数量关系?(板书贴:数量关系)
引导:衣服的价格加上鞋子的价格等于一共的价格
电脑出示:一套衣服的价格 + 一双鞋子的价格 = 一共的价格
提问:谁来列算式?
学生列式。
提问:要求衣服比鞋子贵了多少钱,又要运用哪个数量关系呢?
引导:衣服的价格减去鞋子的价格等于衣服比鞋子贵的价格。
电脑出示:衣服的价格—鞋子的价格=衣服比鞋子贵的价格。
提问:谁来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
小结:刚才看来要解决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
2、(增加条件)出示信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有两套不同的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这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同桌一个人提问,一个人说说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
小结:课件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3、(再增加条件)出示信息,引导学生思考。
谈话:体育用品店可不止这么多商品,瞧,现在给你这么多信息,你觉得可以提的问题多么?为什么?
生:因为条件很多,或者信息很多。
揭题: 当条件很多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问,但是可提的问题太多了,这时我们就要从问题出发。(板书贴:从问题出发)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还剩多少元?
谈话:小明也来到了体育用品店,他遇到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1、齐读
2、提问:要求还剩多少元,我们必须知道那个数量关系?
生:带来的钱-用去的钱=还剩的钱
接下来我们再到题目中去选择条件。(贴板书:选择 条件)
提问:题目当中有没有这两个条件?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列式。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的?
你们同意么?你来说说?
为什么可以列成两个算式?
2)探究最多还剩多少元?
那如果问题换成“买了一套运动服,最多还剩多少元?”
1、提问:你觉得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要求还剩多少元?
提问: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么?
生: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提问:那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生:最多两个字?
提问:那你是怎么理解最多两个字的?
提问:说的非常好。当用的钱最少,剩下的钱就最多。(电脑显示)
提问:现在你知道列那一个算式了么?
小结:刚才我们分析了这么多问题,都是从( )出发,然后( )接着( )。像这样从问题出发来一步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贴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3)巩固分析过程
谈话:小明觉得买一套运动服不行,还得买一双运动鞋,这回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啊?
1提问:谁愿意上来说说你的分析过程。
学生边说板书
最多还剩多少元?
带来的钱 — 用掉的钱
300元 运动服+运动鞋(最便宜)
2、是的,要求还剩多少钱,要把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带来的钱是多少元?
(板书300),用去的钱知道么?所以我们要去题目中寻找条件。你选择哪些条件?为什么选择最便宜的两样?
3、我们在选择条件的时候,可以把我们需要的条件提取出来,其他的条件忽略不看。
3、马上在自备本上列算式。
4、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的?
5、你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三)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寻找条件,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那我现在给你一个问题,请你马上说出它的数量关系。
1、桃树比梨树多了多少棵?
生:桃树的棵数减去梨树的棵数等于桃树比梨树多了多少棵。
提问:那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提问:现在有这两个条件,你觉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么?还缺少什么条件?
提问:根据“桃树有52棵,梨树有3行”这两个条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么?为什么?缺少了什么条件。
生:梨树每行有多少棵。
2、“学校买了18袋乒乓球和9个篮球,乒乓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
要求这个问题你必须知道哪个数量关系?
乒乓球的个数除以篮球的个数等于乒乓球是篮球的几倍。
这两个条件你觉得能解决这个问题么?缺少了什么条件?
刚才我们通过文字的形式来分析问题,那如果给你一张表格,你能来分析一下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么?
一共 足球组 篮球组 田径组
81人
22人 35人
提问:要求足球队有多少人,我们可以先算什么?
提问: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提问: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在自备本上列式。
三、想一想(类比)
1、谈话:如果还是这些条件,问题改成“如果老师买三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课件出示。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么?让我们一起把问题读一下。把关键字读响亮一些。
3、谁来把你的分析过程说一下?边说边(课件显示)
4、提问:你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了么?
生:先求3顶帽子用了多少元,再求找了多少元。
学生列式。
5、变式练习
那如果还是这个问题,把条件稍作修改。“帽子16元,帽子24元”。变成“帽子16元,帽子34元”。这时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还是先算用去多少元,但是还要考虑价钱不能超过100元,只能选择16元的帽子了。
师:是这样么?再想想看呢?和你的同桌一起讨论讨论看呢?
列式计算。
6、比较:
为什么条件相同的时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呢?
因为问题不同。
所以我们就要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
为什么问题相同的时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不同呢?
因为条件不同。
所以我们分析完问题之后还要选择合适的条件。
四、继续巩固练习
现在你能选择合适的条件来解决以下的问题么?
1、电脑出示条件。
1个茶壶和4个茶杯一共多少元?
1个水壶和4个茶杯一共多少元?
提问: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你知道他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第二个呢?你知道这两道题都是先算什么?
生:都是先算4个茶杯要多少元?
开始列式计算。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当遇到相对复杂条件的是时候,从问题出发开始思考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策略,并且这种策略具有高度严密的推理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目,你能从问题开始,把分析的过程说同学们听一下么?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好的,这节课我和同学们合作的非常愉快,谢谢大家。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