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专题三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
空气
鲁教版
九年级上册
考点
空气的组成
1
考
点
解
析
成分
含量
化学性质
用途
N2
78%
①常温下很稳定
②一定条件下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①作保护气
②生产氮肥和硝酸
O2
21%
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氧化性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稀有气体
0.934%
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作保护气 ②制电光源等
CO2
0.034%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作气态化肥等
其他气体
0.002%
—
—
注意:(1)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气体的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2)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比较固定。
考点
氧气
2
考
点
解
析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态或固态时为淡蓝色
提示:(1)不同物质与氧气反应时现象不同,如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烟雾),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硫、氢气、甲烷燃烧时产生火焰。
(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不同,生成物的种类可能不同,如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不同,如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3)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
(4)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均应预先留少量水,前者是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后者是吸收SO2,减少空气污染。
1.
【2020?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B.
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
C.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针
对
训
练
D
【点拨】
A中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B中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C中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
【2020?天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针
对
训
练
C
【点拨】
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引燃的铁丝能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剧烈燃烧;硫燃烧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共8张PPT)
专题三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讲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鲁教版
九年级上册
考点
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用途
考
点
解
析
1.
二氧化碳的循环
2.
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1.通常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不供给呼吸
2.CO2+H2O===H2CO3?
3.CO2+Ca(OH)2===CaCO3↓+H2O?
4.CO2+C
===
2CO?
高温
提示:①进入枯井或深洞时应做灯火试验。②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CO2不是酸,而是因为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
二氧化碳的用途
1.
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下列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 )
A.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化石燃料的燃烧
针
对
训
练
C
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将实验中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A、B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针
对
训
练
(1)A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蜡烛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由此可知,二氧
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
溶液变红色
H2O+CO2===H2CO3
两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灭火(共20张PPT)
专题三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4讲
溶液
鲁教版
九年级上册
考点
溶液
1
考
点
解
析
1.
溶液的特征: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
2.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最常见的溶剂是水,酒精、汽油等也可作溶剂。
3.
物质溶于水时热量的变化: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的温度可能发生变化。如氢氧化钠、氧化钙、浓H2SO4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4.
溶液的颜色: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的颜色可能不同。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铁溶液呈黄色,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大多数溶液呈无色。
5.
溶液的分类: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通过改变溶质、溶剂的量和温度来进行相互转化。如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可通过加溶剂、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某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溶质、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不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如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析出晶体,得到饱和溶液。饱和石灰水可通过加水,降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溶液还可以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6.
除油污的方法:
(1)日常生活中,常用洗涤剂除去油污,这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2)还可利用汽油将油污溶解而除去;
(3)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也可除油污。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
2
考
点
解
析
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从量的角度来反映溶液的浓度。
2.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饱和或不饱和无直接关系。
考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
3
考
点
解
析
1.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2.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3.
实验注意事项:
(1)称量时做到“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取用;
(2)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得俯视(会使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仰视(会使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
【2020?重庆】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汽水
B.
白酒
C.
酸奶
D.
苏打水
针
对
训
练
C
【点拨】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酸奶久置会分层,不是溶液。
2.
【2020?湘西】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20
mL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
mL水搅拌,得到溶液
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C.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
针
对
训
练
B
【点拨】
汽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A错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B正确;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C错误;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升高,D错误。
3.
【2020?宜宾】取某固体物质5
g,加入20
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NaCl
B.
NaOH
C.
NH4NO3
D.
CaCO3
针
对
训
练
C
【点拨】
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所以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碳酸钙不溶于水,温度不变。
4.
【2020?宜宾】实验室按如图所示步骤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22%的蔗糖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蔗糖的质量为________。
针
对
训
练
22
g
(2)用规格为________(填“50”“100”或“500”)
mL的量筒量取________mL蒸馏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进行溶解。(水的密度约为1
g/cm3)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78
搅拌,加快蔗糖的溶解速率
(4)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
B.
称量时蔗糖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
C.
用于溶解蔗糖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D.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
【点拨】(1)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22%的蔗糖溶液,需蔗糖的质量=100
g×22%=22
g。
(2)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
g-22
g=78
g(合78
mL),应用规格为100
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蔗糖的溶解速率。
(4)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错误;
称量时蔗糖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错误;用于溶解蔗糖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会造成实际所用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错误;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正确。(共8张PPT)
专题三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讲
水
鲁教版
九年级上册
考点
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净化及水的性质
考
点
解
析
知识网络:
1.
水的净化:自然界的水中含有难溶、可溶的杂质,都是混合物,可通过过滤、吸附、消毒、蒸馏等操作净化。过滤可除去水中难溶的杂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异味等,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
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产生大量浮渣的是硬水。日常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实验室则采用蒸馏的方法。
2.
爱护水资源的主要方法:
(1)节约用水;(2)防治水污染。
3.
有水生成的化学反应:
①2H2+O2=====2H2O
②CH4+2O2=====CO2+2H2O
③C2H5OH+3O2=====2CO2+3H2O
④2H2O2=====2H2O+O2↑
⑤H2CO3===CO2↑+H2O
⑥CaCO3+2HCl===CaCl2+CO2↑+H2O
⑦CO2+Ca(OH)2===CaCO3↓+H2O
点燃
点燃
点燃
MnO2
1.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质量对人体健康有着深远影响。直饮水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直饮水的处理过程:水厂原水→活性炭罐→超滤膜→紫外线照射→直饮水。其中活性炭罐的主要作用是( )
A.
杀菌
B.
吸附
C.
过滤
D.
蒸馏
针
对
训
练
B
2.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净化水的过程中加明矾可以起杀菌消毒作用
B.
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C.
利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D.
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针
对
训
练
C
【点拨】
净化水的过程中加明矾,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其沉降,A错误;为了保护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B错误;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的杂质,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