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重点名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38分)
1.(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默写填空。
(1) ,山色空濛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王翰)
(3) ,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4)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 ,忽作玻璃碎地声。(《稚子弄冰》杨万里)
(7)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8)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9)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文天祥)
(10) ,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答案】(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古来征战几人回
(3)渭城朝雨浥轻尘
(4)学而不思则罔
(5)一片冰心在玉壶
(6)敲成玉磬穿林响
(7)两山排闼送青来
(8)接天莲叶无穷碧
(9)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老骥伏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对古诗文的积累答题,注意以下字容易写错“潋滟、渭、浥、罔、磬、闼、汗、骥、枥”。
故答案为:⑴水光潋滟晴方好;⑵古来征战几人回;⑶渭城朝雨浥轻尘;⑷学而不思则罔;⑸一片冰心在玉壶;⑹敲成玉磬穿林响;⑺两山排闼送青来;⑻接天莲叶无穷碧;⑼留取丹心照汗青;⑽老骥伏枥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2.(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字。
①一愁莫展 ②苍海桑田
③鞠躬尽粹 ④金璧辉煌
⑤悬梁刺骨 ⑥山青水秀
⑦甘败下风 ⑧穿流不息
⑨不径而走 ⑩汗流夹背
【答案】一筹莫展;沧海桑田;鞠躬尽瘁;金碧辉煌;悬梁刺股;山清水秀;甘拜下风;川流不息;不胫而走;汗流浃背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答题,这些错在一般是同音字和形近字。
故答案为:一筹莫展;沧海桑田;鞠躬尽瘁;金碧辉煌;悬梁刺股;山清水秀;甘拜下风;川流不息;不胫而走;汗流浃背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3.(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①得道多助, 。 ②宁为玉碎, 。
③风声鹤唳, 。 ④富贵不淫, 。
⑤国家兴亡, 。 ⑥黎明即起, 。
【答案】失道寡助;不为瓦全;草木皆兵;威武不屈;匹夫有责;洒扫庭除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寡、皆、匹、庭除”的书写。
故答案为:失道寡助;不为瓦全;草木皆兵;威武不屈;匹夫有责;洒扫庭除
【点评】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的能力。答题时只需根据平时积累与题中提示默写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多字,少字的现象。
4.(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捶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
B.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C.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账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做出表率。
【答案】A
【知识点】不合逻辑;重复啰嗦;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 没有语病。
B 用词不当,“溺爱”已经过分,不必再用“过于”来形容。
C 前后不一致,应把“是否”改为的。或把“的”给为是否。
D 不合逻辑,应将“不”删去。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5.(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C.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答案】C
【知识点】逗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问号;引号;破折号
【解析】【分析】A 此句属于陈述句,不属于疑问句,因此应把问号改成逗号。
B 破折号就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与句中的“因为”重复运用,应删去破折号。
C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此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感叹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6.(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这些名人知道啊?写出来。
①“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
②“背水一战”的主人公
③“指鹿为马”是的故事
【答案】刘禅;韩信;赵高
【知识点】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 ①“乐不思蜀” ,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② “背水一战” , 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③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刘禅;韩信;赵高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平时积累成语时,要对成语的音、形、义、出处等都要牢记,这样答题时才比较容易。
二、阅读
7.(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母亲的眼泪
①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②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干裂的冻口在母亲的揉搓下慢慢变软,母亲就用炭火把羊油烤化后滴进我脚背上殷红的裂口里,山里人都普遍用这种土办法来治疗手脚上的冻口。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与羊油一起滴在我布满裂口的脚背上。
③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高烧的我迷迷糊糊感到有凉飕飕的东西一点一点滴落在我脸上,并慢慢溢开来,我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跪在我的身边。泪流满面地凝视着我。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④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开学的那天阴雨连绵,因为要步行六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一个小镇上乘车。母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做饭,她给我做的是糖水面条。她一边往碗里捞面,一边对我说:家里穷,你这虽是去念大学,却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就多忍着点吧。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进碗里。我吃面,母亲就帮我打点行李。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⑤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⑥现在,我已是一名大学讲师了,但只要一闭上眼睛。母亲流泪的情景犹在眼前,它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1)文章第①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将母亲三次流泪的原因补充完整。
第一次:
第二次:“我”因病无法确疹,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母亲怕失去我哭了。
第三次:
(3)第②段划线句子写的非常生动,请进行赏析。
(4)第④段中,“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中的“咸味”指什么?
(5)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的眼泪”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答案】(1)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开篇点题,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2)“我”脚背上冻出口子,母亲用羊油帮我治疗,母亲心疼我哭了;“我”考取了大学,家里不能准备像样的行李,母亲因我受委哭了。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落泪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因我疼痛而更加心疼的神态,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4)指眼泪,这泪水中饱含着母亲的无奈和辛酸。
(5)“母亲的眼泪”中饱含着母亲对家境贫困的辛酸和无奈,对儿子深沉的爱,而正是这些,促使“我”奋发上进,努力带领家庭脱离贫困,不辜负母亲对“我”的爱。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
【解析】【分析】⑴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写母亲的三次流泪。而文章第①段首先概括母亲贤淑和坚毅的性格特征,然后概括写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这么坚毅的母亲三次泪肯定有不一般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从而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据此可知这一段话再结构上的作用是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在内容上开篇点题,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⑵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文章第②段写母亲第一次流露,结合语境分析,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母亲用羊油帮我治疗,看到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心疼我哭了。文章第④段写母亲第三次流泪,结合语境分析,“我”考取了大学,家里不能准备像样的行李,母亲想着儿子到学校里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因而哭了。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⑶ 这句话把母亲的眼里比作是断线的珠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母亲用羊油帮我治疗,看到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非常的心疼,因此流下来眼泪,这句话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落泪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因我疼痛而更加心疼的神态,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⑷结合语境分析, 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母亲帮我折叠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母亲想着我去念大学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边想边心酸地留下眼里,我看到母亲流泪,鼻子酸酸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掉进母亲给我做的塘水面条里,因为眼泪是咸的,因此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据此可知句子的“咸味”指眼泪,这泪水中饱含着母亲的无奈和辛酸。
⑸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个非常坚毅的人,她的三次流泪都是因为家里穷,认为儿子受了苦或委屈,可以说“母亲的眼泪”中饱含着母亲对家境贫困的辛酸和无奈,对儿子深沉的爱,而这些都化作儿子前进的动力,促使“我”奋发上进,努力带领家庭脱离贫困,不辜负母亲对“我”的爱。
故答案为:⑴ 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开篇点题,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⑵“我”脚背上冻出口子,母亲用羊油帮我治疗,母亲心疼我哭了。“我”考取了大学,家里不能准备像样的行李,母亲因我受委哭了。
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落泪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因我疼痛而更加心疼的神态,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⑷ 指眼泪,这泪水中饱含着母亲的无奈和辛酸。
⑸ “母亲的眼泪”中饱含着母亲对家境贫困的辛酸和无奈,对儿子深沉的爱,而正是这些,促使“我”奋发上进,努力带领家庭脱离贫困,不辜负母亲对“我”的爱。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开头段作用的能力。文章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分析首段的作用。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⑶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⑸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语句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8.(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阅读课外文言文《马价十倍》,回答问题。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①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②”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还:同“旋”,围绕。转圈子。②一朝之贾:工作一天应得的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贾,同“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意思。
①比三旦立市 ②去而顾之
(2)翻译下列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3)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1)连续;回头看
(2)伯乐于是就围着这匹马转着看了又看,离开后(一边走,又一边不断)回过头来看着这匹马。这天早上,这匹马的卖价顿时涨了十倍。
(3)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比”这里是连续的意思,“顾”这里是回头看的意思。
⑵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乃:于是,就; 还:同“旋”,围绕,转圈子;马价十倍: 这匹马的卖价顿时涨了十倍。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伯乐于是就围着这匹马转着看了又看,离开后(一边走,又一边不断)回过头来看着这匹马。这天早上,这匹马的卖价顿时涨了十倍。
⑶ 结合这个故事内容分析,卖同样一匹马,开始时连续卖了三天,无人过问,就是因为伯乐的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同样一匹马,为什么差价这么大,就是因为伯乐的参与。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同样一件东西,因为有了明星或专家的参与而身价倍增的现象屡见不鲜。 骏马因伯乐而升值,商品因专家而升值,都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说,专家或权威也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此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连续;回头看
⑵ 伯乐于是就围着这匹马转着看了又看,离开后(一边走,又一边不断)回过头来看着这匹马。这天早上,这匹马的卖价顿时涨了十倍。
⑶ 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分析获得的启示,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30分)
9.(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作文
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它使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请以“精彩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精彩瞬间”“精彩画面”等),再下笔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450字。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要扣分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补题的过程就是确定立意和选材的过程。引导语中已经给出了例子,可以直接用,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写另外的内容。比如补题为“精彩瞬间”,如运动会上运动员冲刺的那一瞬间就非常的精彩,篮球场上运动员投中的那一瞬间也非常的精彩,烟火绽放的那一瞬间同样非常的精彩等,要把这一瞬间写好,需要有较高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写另外的题目。写作时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考虑补题,即可以补什么,适合补什么,选择与生活接近的,有感悟的内容来写,这样易于写出真情实感,易于打动读者。选材要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从小处着笔,写出细节,写出感动,写出真情。
1 / 1河北省重点名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38分)
1.(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默写填空。
(1) ,山色空濛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王翰)
(3) ,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4)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 ,忽作玻璃碎地声。(《稚子弄冰》杨万里)
(7)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8)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9)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文天祥)
(10) ,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2.(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字。
①一愁莫展 ②苍海桑田
③鞠躬尽粹 ④金璧辉煌
⑤悬梁刺骨 ⑥山青水秀
⑦甘败下风 ⑧穿流不息
⑨不径而走 ⑩汗流夹背
3.(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①得道多助, 。 ②宁为玉碎, 。
③风声鹤唳, 。 ④富贵不淫, 。
⑤国家兴亡, 。 ⑥黎明即起, 。
4.(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捶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
B.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C.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账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做出表率。
5.(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C.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6.(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这些名人知道啊?写出来。
①“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
②“背水一战”的主人公
③“指鹿为马”是的故事
二、阅读
7.(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母亲的眼泪
①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②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干裂的冻口在母亲的揉搓下慢慢变软,母亲就用炭火把羊油烤化后滴进我脚背上殷红的裂口里,山里人都普遍用这种土办法来治疗手脚上的冻口。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与羊油一起滴在我布满裂口的脚背上。
③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高烧的我迷迷糊糊感到有凉飕飕的东西一点一点滴落在我脸上,并慢慢溢开来,我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跪在我的身边。泪流满面地凝视着我。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④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开学的那天阴雨连绵,因为要步行六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一个小镇上乘车。母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做饭,她给我做的是糖水面条。她一边往碗里捞面,一边对我说:家里穷,你这虽是去念大学,却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就多忍着点吧。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进碗里。我吃面,母亲就帮我打点行李。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⑤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⑥现在,我已是一名大学讲师了,但只要一闭上眼睛。母亲流泪的情景犹在眼前,它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1)文章第①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将母亲三次流泪的原因补充完整。
第一次:
第二次:“我”因病无法确疹,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母亲怕失去我哭了。
第三次:
(3)第②段划线句子写的非常生动,请进行赏析。
(4)第④段中,“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中的“咸味”指什么?
(5)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的眼泪”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8.(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阅读课外文言文《马价十倍》,回答问题。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①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②”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还:同“旋”,围绕。转圈子。②一朝之贾:工作一天应得的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贾,同“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意思。
①比三旦立市 ②去而顾之
(2)翻译下列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3)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三、写作(30分)
9.(2018七上·河北开学考)作文
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它使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请以“精彩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精彩瞬间”“精彩画面”等),再下笔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450字。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要扣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古来征战几人回
(3)渭城朝雨浥轻尘
(4)学而不思则罔
(5)一片冰心在玉壶
(6)敲成玉磬穿林响
(7)两山排闼送青来
(8)接天莲叶无穷碧
(9)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老骥伏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对古诗文的积累答题,注意以下字容易写错“潋滟、渭、浥、罔、磬、闼、汗、骥、枥”。
故答案为:⑴水光潋滟晴方好;⑵古来征战几人回;⑶渭城朝雨浥轻尘;⑷学而不思则罔;⑸一片冰心在玉壶;⑹敲成玉磬穿林响;⑺两山排闼送青来;⑻接天莲叶无穷碧;⑼留取丹心照汗青;⑽老骥伏枥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2.【答案】一筹莫展;沧海桑田;鞠躬尽瘁;金碧辉煌;悬梁刺股;山清水秀;甘拜下风;川流不息;不胫而走;汗流浃背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答题,这些错在一般是同音字和形近字。
故答案为:一筹莫展;沧海桑田;鞠躬尽瘁;金碧辉煌;悬梁刺股;山清水秀;甘拜下风;川流不息;不胫而走;汗流浃背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3.【答案】失道寡助;不为瓦全;草木皆兵;威武不屈;匹夫有责;洒扫庭除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寡、皆、匹、庭除”的书写。
故答案为:失道寡助;不为瓦全;草木皆兵;威武不屈;匹夫有责;洒扫庭除
【点评】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的能力。答题时只需根据平时积累与题中提示默写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多字,少字的现象。
4.【答案】A
【知识点】不合逻辑;重复啰嗦;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 没有语病。
B 用词不当,“溺爱”已经过分,不必再用“过于”来形容。
C 前后不一致,应把“是否”改为的。或把“的”给为是否。
D 不合逻辑,应将“不”删去。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5.【答案】C
【知识点】逗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问号;引号;破折号
【解析】【分析】A 此句属于陈述句,不属于疑问句,因此应把问号改成逗号。
B 破折号就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与句中的“因为”重复运用,应删去破折号。
C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此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感叹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6.【答案】刘禅;韩信;赵高
【知识点】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 ①“乐不思蜀” ,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② “背水一战” , 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③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刘禅;韩信;赵高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平时积累成语时,要对成语的音、形、义、出处等都要牢记,这样答题时才比较容易。
7.【答案】(1)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开篇点题,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2)“我”脚背上冻出口子,母亲用羊油帮我治疗,母亲心疼我哭了;“我”考取了大学,家里不能准备像样的行李,母亲因我受委哭了。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落泪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因我疼痛而更加心疼的神态,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4)指眼泪,这泪水中饱含着母亲的无奈和辛酸。
(5)“母亲的眼泪”中饱含着母亲对家境贫困的辛酸和无奈,对儿子深沉的爱,而正是这些,促使“我”奋发上进,努力带领家庭脱离贫困,不辜负母亲对“我”的爱。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
【解析】【分析】⑴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写母亲的三次流泪。而文章第①段首先概括母亲贤淑和坚毅的性格特征,然后概括写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这么坚毅的母亲三次泪肯定有不一般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从而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据此可知这一段话再结构上的作用是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在内容上开篇点题,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⑵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文章第②段写母亲第一次流露,结合语境分析,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母亲用羊油帮我治疗,看到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心疼我哭了。文章第④段写母亲第三次流泪,结合语境分析,“我”考取了大学,家里不能准备像样的行李,母亲想着儿子到学校里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因而哭了。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⑶ 这句话把母亲的眼里比作是断线的珠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母亲用羊油帮我治疗,看到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非常的心疼,因此流下来眼泪,这句话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落泪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因我疼痛而更加心疼的神态,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⑷结合语境分析, 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母亲帮我折叠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母亲想着我去念大学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边想边心酸地留下眼里,我看到母亲流泪,鼻子酸酸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掉进母亲给我做的塘水面条里,因为眼泪是咸的,因此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据此可知句子的“咸味”指眼泪,这泪水中饱含着母亲的无奈和辛酸。
⑸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个非常坚毅的人,她的三次流泪都是因为家里穷,认为儿子受了苦或委屈,可以说“母亲的眼泪”中饱含着母亲对家境贫困的辛酸和无奈,对儿子深沉的爱,而这些都化作儿子前进的动力,促使“我”奋发上进,努力带领家庭脱离贫困,不辜负母亲对“我”的爱。
故答案为:⑴ 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开篇点题,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⑵“我”脚背上冻出口子,母亲用羊油帮我治疗,母亲心疼我哭了。“我”考取了大学,家里不能准备像样的行李,母亲因我受委哭了。
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落泪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因我疼痛而更加心疼的神态,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⑷ 指眼泪,这泪水中饱含着母亲的无奈和辛酸。
⑸ “母亲的眼泪”中饱含着母亲对家境贫困的辛酸和无奈,对儿子深沉的爱,而正是这些,促使“我”奋发上进,努力带领家庭脱离贫困,不辜负母亲对“我”的爱。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开头段作用的能力。文章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分析首段的作用。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⑶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⑸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语句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8.【答案】(1)连续;回头看
(2)伯乐于是就围着这匹马转着看了又看,离开后(一边走,又一边不断)回过头来看着这匹马。这天早上,这匹马的卖价顿时涨了十倍。
(3)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比”这里是连续的意思,“顾”这里是回头看的意思。
⑵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乃:于是,就; 还:同“旋”,围绕,转圈子;马价十倍: 这匹马的卖价顿时涨了十倍。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伯乐于是就围着这匹马转着看了又看,离开后(一边走,又一边不断)回过头来看着这匹马。这天早上,这匹马的卖价顿时涨了十倍。
⑶ 结合这个故事内容分析,卖同样一匹马,开始时连续卖了三天,无人过问,就是因为伯乐的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同样一匹马,为什么差价这么大,就是因为伯乐的参与。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同样一件东西,因为有了明星或专家的参与而身价倍增的现象屡见不鲜。 骏马因伯乐而升值,商品因专家而升值,都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说,专家或权威也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此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连续;回头看
⑵ 伯乐于是就围着这匹马转着看了又看,离开后(一边走,又一边不断)回过头来看着这匹马。这天早上,这匹马的卖价顿时涨了十倍。
⑶ 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分析获得的启示,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9.【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补题的过程就是确定立意和选材的过程。引导语中已经给出了例子,可以直接用,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写另外的内容。比如补题为“精彩瞬间”,如运动会上运动员冲刺的那一瞬间就非常的精彩,篮球场上运动员投中的那一瞬间也非常的精彩,烟火绽放的那一瞬间同样非常的精彩等,要把这一瞬间写好,需要有较高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写另外的题目。写作时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考虑补题,即可以补什么,适合补什么,选择与生活接近的,有感悟的内容来写,这样易于写出真情实感,易于打动读者。选材要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从小处着笔,写出细节,写出感动,写出真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