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同步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同步精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0 23: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同步精练
一、单选题
从“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
希腊文明的繁荣
B.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
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
D.
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奴隶是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有一场奴隶发动的斗争,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这场斗争是(?
?

A.
与迦太基战争的失败
B.
斯巴达克起义
C.
蛮族的入侵
D.
凯撒独揽大权
古罗马时期维护平民利益的一种特殊官职,在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到帝国时代,它已形同虚设。这里的“它”指(?
?

A.
保民官
B.
元老院
C.
执政官
D.
公民大会
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主持国家日常政务的是(?
?

A.
资深元老
B.
元帅
C.
委员长
D.
执政官
下列有关罗马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A.
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了《罗马民法大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B.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了元老院,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罗马帝国开始
C.
罗马帝国统治期间,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克起义
D.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乙处应该填写()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罗马共和国
D.
罗马城邦
《十二铜表法》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罗马公民大会行使司法权
B.
该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
该法不保护罗马平民利益
D.
该法一定程度遏制了贵族特权
你听说过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的角斗士吗?他们经过训练后,自相残杀或与狮虎搏斗,以供有身份的人观赏取乐。这些角斗士的身份是(?
?

A.
平民
B.
贫民
C.
奴隶
D.
罪犯
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的原因不包括(?
?

A.
罗马完善了共和制度
B.
共和国后期共和制发生危机
C.
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共和国的统治
D.
凯撒夺取统治权实行独裁统治
首创“元首制”,将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的是:
A.
凯撒
B.
屋大维
C.
斯巴达克
D.
克洛维
“作为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一个环绕地中海的帝国,它具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和拥有议会的政治体制。”在材料中的“它”由共和国演变为帝国过程中,发挥了重大影响力的人物是
A.
斯巴达克
B.
伯利克里
C.
亚历山大
D.
屋大维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出现危机,民生凋敝。仔细分析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
?

A.
经济危机
B.
政治危机
C.
财政危机
D.
奴隶制危机
“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
罗马帝国
B.
波斯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中国的汉朝,另一个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基于这种差异性的物产种类的多样性,使从事不同生产经营的各原始部落之间,很早就发展起频繁的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化,并最终迅速地“炸毁”了血缘纽带。奴隶制国家产生,采取以契约性的互补关系为纽带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作为综合多种利益与整合政治秩序的制度手段。……东方国家的社会并没有古希腊意义上的那种发达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内部广泛存在的血缘纽带也并没有被商品经济所“炸毁”。但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功能,包括社会成员的赈灾、水利、管理、安全、自卫的需要是如此迫切,这就使旨在实现这些公共功能的公共组织,即东方专制主义的国家,在商品经济炸毁血缘纽带之前就提前出现了。
——王旭东《先秦史研究》
材料二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
材料三??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人民网习近平重要讲话数据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与古代东方国家分别采取的政治制度,并回答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马法适用对象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治理体系的认识。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
——摘自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某古国法典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的手中。
?????????????????????????????????????????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古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
??????????????????????????????????????????
——何勤华、贺卫方《西方法律史》
(1)据材料一,写出该法典的名称及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伯利克里所说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的原因。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由此可见,该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哪一部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哪一部法律文献?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研究民主与法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1)?
材料一中的“民主政治”是在哪个城邦实行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两种表现。
?
(2)?
有人评价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该政治制度下,哪些人没有政治权利?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慣法的汇编。它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据曹胜强总主编,徐玲、刘秀瑛主编:《世界通史教学指引?古代卷》
(3)?
根据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主要用来维护哪一阶级的权益?该法律?
文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据材料“意大利半岛”“凯撒”并联系所学得出该课主题为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故选B。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斯巴达克起义。依据所学,斯巴达克起义是斯巴达克领导的,在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奴隶起义,起义虽被镇压,但却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加速了罗马共和国衰落。故选B。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它”指保民官。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A符合题意;元老院和执政官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不符,B、C排除;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D排除。
4.【答案】D
【解析】D.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主持国家日常政务,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史实。故选D。
5.【答案】D【解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故A错误。
B.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了元老院,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故B错误。
C.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克起义,故C错误。
D.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东罗马延续下来,成为著名的拜占庭帝国。故D项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该项与图片信息无关,故排除A。
B.罗马帝国应填在丙处,故排除B。
C.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后来罗马不断扩张,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奴隶制军事帝国,帝国的最初二百里,罗马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故乙处应该填写罗马共和国,故C正确。
D.罗马城邦应填在甲处,故排除D。故选C。
7.【答案】D
【解析】D.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可知《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遏制了贵族特权。故D正确。
A.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错误。
B.《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错误。
C.《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平民经过长期的抗争,才被制定颁布的,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故C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C.据题干“他们经过训练后,自相残杀或与狮虎搏斗,以供奴隶主观赏取乐”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没有人身权利。奴隶主还把强壮的奴隶训练成角斗士,让他们自相残杀或与狮虎搏斗,以此取乐。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A
【解析】BCD.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最终被血腥镇压,但动摇了共和国的统治。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标志着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故BCD符合史实。
A.罗马在共和国后期,并没有完善共和制度,故A不符合史实。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了元老院,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不久被谋杀,A错误。
B.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罗马共和国的内战中取得胜利,首创了“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从此罗马由共和国进入帝国时代,B正确。
C.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C错误。
D.克洛维是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D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斯巴达克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奴隶。故A错误。
B.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臻于极盛。故B错误。
C.亚历山大将希腊城邦马其顿发展成亚历山大帝国。故C错误。
D.由题干信息:由共和国演变为帝国,并联系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独揽大权,这实际架空了元老院,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故D正确。?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衰亡。据所学,罗马的经济主要依靠奴隶,罗马帝国晚期,奴隶处境越来越悲惨,他们逐渐失去生产兴趣,而且奴隶人口不断减少,造成劳动力严重短缺;而长期依赖奴隶劳动,也使公民成为寄生阶级。故罗马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选D。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文明的影响。根据“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可知,这句谚语表现出了罗马文化对统治的广大地区的影响,D正确,B排除;罗马帝国修建了许多道路对应的是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A排除;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并非一味依靠暴力,也有通过罗马法律对帝国疆域进行管理和统治,C排除。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扩张。根据题干“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可知,材料中的“帝国”是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故选A。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根据材料“同时存在着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制服蛮族入侵”“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一个是中国的汉朝”,可知“另一个”是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发动多次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时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此时中国处于汉朝时期,故选B。
16.【答案】(1)民主政治制度,专制主义制度;商品经济发达,形成了以契约性的互补关系为纽带政治制度。
(2)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帝国版图扩大,内外贸易发达。
(3)国家治理体系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国家的治理体系随着时代不同,国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
17.【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不对,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利(只判断对错不得分,判断错不得分或者原因答错亦不得分);实质:奴隶制民主政治(或少数奴隶主对奴隶的专制、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3)《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18.【答案】(1)城邦:雅典。表现: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2)奴隶、妇女、外邦人、儿童。
(3)阶级:奴隶主贵族。影响:对贵族滥用权力做了一些限制;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4)雅典的民主制度和罗马法在古代世界有其先进性,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和法治,维护的只是处于少数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我们要努力维护最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加强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