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二
第一课时
本单元有课文写到了大场面,回忆一下,有哪些?
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
这些场面描写都运用了哪一种方法?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狼牙山五壮士》写战斗场面时,既从整体上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景,又逐个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对付敌人的画面。
在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
你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写场面的吗?
既有对整体场面的描写,也有对个别人物的特写即点面结合的方法。
《红楼梦》片段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
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既有勾画整幅场景的,即“面”,又有描绘局部个人细节的,即“点”,点面结合。
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
结合本单元的作文,应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不仅写人群的表现,还要对其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进行具体的描写,这样的场面描写才生动。
请课后观察一个场面,可以是乘坐公交车的场面,可以是中午食堂就餐排队的场面,或者是其他你熟悉的场面,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片段写作。
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
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国旗和其
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朗读感受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第一句“只听见”的反复运用,更加强调了全场的肃静,其余的声音都听不见,这样的表达效果更好。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样两句话朗读对比,有什么区别?
第一句,两个“是那么”反复,把空气的清鲜和天空的明朗表现得更淋漓尽致,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运用“反复”手法的句子,之前的课文里也学到过,你能回忆起来吗?
◇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月盘是那样明亮,月
光是那样柔和……”
◇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虽然姑爹小船上盖
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
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六年级上册《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
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反复”有什么妙处?
“反复”能更强调某种意思,突出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感情。
在自己的习作草稿中,试着用一用“反复”这种修辞。
“反复”的恰当运用,能使情感表达更加到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就可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
有人说:“多好啊!”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
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比较朗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什么不同?
用“说”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赞叹”更能生动地表达说话人的感情。
有人说
来一声赞叹
传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说。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比较朗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什么不同?
用“说”可以,但是没有“婉言谢绝”更能准确地表达出“我”的态度。
说
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写对话的提示语,我们不能简单地只用“说”,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词语来代替“说”。
小组竞答
写人物对话时,可以有很多的词代替“说”字,你还知道哪些呢?
表示“说的词语”如:谈论、讲解、议论、辩解、鼓动、喃喃、唠叨、呵斥、嘟囔、窃窃私语、叽叽喳喳、罗里吧嗦、絮絮叨叨、单刀直入、一语中的,等等。
对这些能替代“说”字的词语进行分类积累:
根据感彩分类
根据字数分类
……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
的眼睛怎么肿了?”
提示语是说话人的心理活动。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俯下
盯
一脸焦急
提示语是说话人的动作和神态。
两个句子都没有用表示“说”的词语。
如果给这两个句子加进“说”的词语,会怎么样呢?我们来比较一下。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
我说。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说:
“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这样反而啰唆了,不用“说”不影响理解,还使得句子更加生动了。
请试着从我们学过的单元课文里找找这样的句子。
用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等描写作为提示语,使提示语更为丰富。
试着用这样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例句,改一改提示语,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可以用刚才积累的那些代替“说”的词,也可以用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等作为提示语。
第二课时
书法作品的格式有横式、竖式。竖式是从右写到左,横式是从左写到右。
这些书法作品有哪些格式?
题目
正文
落款
有些更为完整的作品还会有印章。
1.观察两幅作品,留意题目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2.落款的书写又有什么不同?
竖式时,题目置于最右列中间位置,横式时可置于结尾的摘抄说明。
落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落款字体小于正文字体,书体可与正文相同。
仔细观察,这段文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注意事项:
①文字写在格子中间,行与行距离均等,字与字距离均
等,这是行款整齐。
②文字开头空两格,前后安排合理,这是布局合理。
③文字大小均匀。
④没有涂抹修改,书写正确。
⑤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仿写练习
温馨提示:
1.摆好写字姿势。
2.注意格式正确、字体
端正、卷面整洁。
佳作展示
通过今天的仿写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写好文字,必须要讲究章法,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大小均匀,书写正确。
课后找一些名言进行行款练习。尝试用竖式的格式来书写。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竭尽劳苦。
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
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你对哪句名言感触最深,说说体会。
鞠躬尽瘁
视死如归
寸土不让
心系祖国
读着这些名言名句,你想到了哪些人?
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邓世昌、戚继光、狼牙山五壮士……
拓展延伸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西汉]司马迁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清]吉鸿昌
完成“随堂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