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圆周运动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圆周运动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0 11: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圆周运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天车下吊着两个质量都是m的工件A和B,整体一起向左匀速运动.系A的吊绳较短,系B的吊绳较长,若天车运动到某处突然静止,此后A和B两工件的向心加速度aA、aB的大小关系是(  )
A.aA=aB
B.aA>aB
C.aA<aB
D.
无法比较
2.如图所示,地球可以看成半径为R的球体绕地轴O1O2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A、B为地球上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点具有不同的角速度
B.A、B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1∶
C.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
D.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球心
3.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转动半径之比为1∶2,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则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  )
A.
1∶4
B.
2∶3
C.
4∶9
D.
9∶16
4.如图所示,赛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常常在弯道上冲出跑道,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由于赛车行驶到弯道时,运动员未能及时转动方向盘才造成赛车冲出跑道的
B.
是由于赛车行驶到弯道时,运动员没有及时减速才造成赛车冲出跑道的
C.
是由于赛车行驶到弯道时,运动员没有及时加速才造成赛车冲出跑道的
D.
由公式F=mω2r可知,弯道半径越大,越容易冲出跑道
5.如图所示,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2∶1,则(  )
A.A、B两艘快艇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3
B.A、B两艘快艇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
C.A、B两艘快艇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1∶3
D.A、B两艘快艇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6.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环竖直放置,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环的最高点A,一端系一带有小孔穿在环上的小球,弹簧原长为R.将小球从静止释放,释放时弹簧恰无形变,小球运动到环的最低点时速率为v,这时小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  )
A.
B.
C.
D.
7.关于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了向心力
B.
向心力不改变圆周运动中物体线速度的大小
C.
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不要漏掉向心力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是不变的
8.甲沿着半径为R的圆周跑道匀速率跑步,乙沿着半径为2R的圆周跑道匀速率跑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各自跑了一圈,他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分别为ω1、ω2和v1、v2,则(  )
A.ω1>ω2,v1>v2
B.ω1<ω2,v1C.ω1=ω2,v1D.ω1=ω2,v1=v2
9.如图所示,当用扳手拧螺母时,扳手上P、Q两点的角速度分别为ωP和ωQ,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P和vQ,则(  )
A.ωP<ωQ,vPB.ωP=ωQ,vPC.ωP<ωQ,vP=vQ
D.ωP=ωQ,vP>vQ
10.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的摆球用长为L的细绳吊起,上端固定,使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绳就会沿圆锥面旋转,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则关于摆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摆球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
摆球受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C.
摆球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
D.
摆球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1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的行为可以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天宫二号”舱内完成的有(  )
A.
如图甲,用台秤称量重物的质量
B.
如图乙,用水杯喝水
C.
如图丙,用沉淀法将水与沙子分离
D.
如图丁,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小球能在拉力作用下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12.铁路转弯处的弯道半径r是根据地形决定的.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轨高,其内外轨高度差h的设计不仅与r有关,还与火车在弯道上的行驶速率v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一定时,r越小则要求h越大
B.v一定时,r越大则要求h越大
C.r一定时,v越小则要求h越大
D.r一定时,v越大则要求h越小
13.某变速箱中有甲、乙、丙三个齿轮,如图所示,其半径分别为r1、r2、r3,若甲轮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ω,三个轮相互不打滑,则丙轮边缘上各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14.如图所示,在“神舟十一号”沿曲线从M点到N点的飞行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神舟十一号”所受合力F的方向可能是(  )
A.
B.
C.
D.
15.如图所示为学员驾驶汽车在水平面上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俯视图.已知质量为60
kg的学员在A点位置,质量为70
kg的教练员在B点位置,A点的转弯半径为5.0
m,B点的转弯半径为4.0
m,则学员和教练员(均可视为质点)(  )
A.
运动周期之比为5∶4
B.
运动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1
C.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5
D.
受到的合力大小之比为15∶14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如图rA=2rB,A、B通过皮带传动运动时不打滑,则vA∶vB=________;ωA∶ωB=________.
17.一辆质量为1
000
kg的汽车,为测试其性能,在水平地面上沿半径r=50
m的圆,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汽车没有发生侧滑,________对汽车提供向心力,此力大小为________
N.
18.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示意图,轮A和轮B共轴固定在一起组成一个塔形轮,各轮半径之比RA∶RB∶RC∶RD=2∶1∶1∶2.则在传动过程中,轮C边缘上一点和轮D边缘上一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角速度之比为____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9.如图所示,有一个水平大圆盘绕过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小强站在距圆心r处的P点不动.
(1)关于小强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在P点不动,因此不受摩擦力作用
B.小强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重力和支持力充当向心力
C.小强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盘对他的摩擦力充当向心力
D.当使圆盘以较小的转速转动时,小强在P点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2)如果小强随圆盘一起做变速圆周运动,那么其所受摩擦力是否指向圆心?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0.如图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连接物体和转轴的绳子长为r,物体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其压力的μ倍,重力加速度为g,转盘的角速度由零逐渐增大,求:
(1)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零时转盘的最大角速度;
(2)当角速度为时,绳子对物体拉力的大小.
21.如图所示,两绳系一质量m=0.1
kg的小球,上面绳长L=2
m,两端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与45°,(g取10
m/s2)问:
(1)球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两绳始终张紧?
(2)当角速度为3
rad/s时,上、下两绳拉力分别为多大?
22.如图,一小物体做半径为R=2
m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小物体从A点到B点经历的时间为4
s,转过的圆心角θ=60°,求:
(1)小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和小物体运动的周期.
(2)小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和A到B的弧长.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当天车突然停止时,工件A、B具有相同的速度,并都开始做圆周运动,根据a=可知,线速度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所以工件A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2.【答案】C
【解析】A、B两点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故A项错误;因为A、B两点绕地轴转动,A点的转动半径大于B点的转动半径,由图可知:rA=Rsin
60°=R,rB=Rsin
30°=R,根据v=rω知,A、B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1,故B项错误;根据a=rω2知,角速度相等,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故C项正确;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地轴,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两物体的角速度之比为ω1∶ω2=∶=4∶3,v1∶v2=r1ω1∶r2ω2=2∶3.故选项B正确.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线速度v=,A、B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时间相等,则A、B两艘快艇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2,选项A错误;角速度ω=,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等于做圆周运动转过的角度,A、B转过的角度之比为2∶1,时间相等,则A、B两艘快艇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选项B错误;根据v=ωr得,圆周运动的半径r=,由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2,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可知A、B两艘快艇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3∶4,选项C错误;根据a=vω,可知A、B两艘快艇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选项D正确.
6.【答案】A
【解析】小球沿圆环运动,其运动轨迹就是圆环所在的圆,轨迹的圆心就是圆环的圆心,运动轨迹的半径就是圆环的半径,小球运动到环的最低点时,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正确选项为A.
7.【答案】B
【解析】向心力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因向心力始终垂直于线速度方向,所以它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当合外力完全提供向心力时,物体就做匀速圆周运动,该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即向心力是变力,故B正确,D错误;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它可能是某种性质的力,也可能是某个力的分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受力分析时不能加入向心力,故C错误.
8.【答案】C
【解析】由于甲、乙在相同时间内各自跑了一圈,v1=,v2=,v1由t=,得ω1=ω2,故选项C正确.
9.【答案】B
【解析】由于P、Q两点属于同轴转动,所以P、Q两点的角速度是相等的,即ωP=ωQ;同时由题图可知,Q点到螺母的距离比较大,由v=ωr可知,Q点的线速度大,即vP10.【答案】C
【解析】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中的力是指按照性质命名的力,显然,物体只受重力G和拉力FT的作用,而向心力F是重力和拉力的合力,如图所示:
也可以认为向心力就是FT沿水平方向的分力FT2,显然,FT沿竖直方向的分力FT1与重力G平衡.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
11.【答案】D
【解析】重物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台秤的压力为零,无法通过台秤测量重物的质量,故A错误;水杯中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会因重力而流入嘴中,故B错误;沙子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能通过沉淀法与水分离,故C错误;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小球能在拉力作用下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故D正确.
12.【答案】A
【解析】设内外轨的水平距离为d,根据火车转弯时,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得:=mgtanθ=mg,r一定时,v=,v越小则要求h越小,v越大则要求h越大;v一定时,r=,r越大则要求h越小,r越小则要求h越大,故A正确,B、C、D错误.
13.【答案】A
【解析】三个轮相互不打滑,则甲、丙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根据an=和an=ω2r,可得a丙==,故A正确.
14.【答案】B
【解析】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线凹侧,A、D错误;由于速度逐渐增大,故合力F的方向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与速度方向相同,B正确,C错误.
15.【答案】D
【解析】A、B两点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等,根据T=知,周期相等,故A错误.根据v=rω,半径之比为5∶4,知线速度大小之比为5∶4,故B错误.根据a=rω2知,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5∶4,故C错误.根据F合=m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5∶4,质量之比为6∶7,知受到的合力大小之比为15∶14,故D正确.
16.【答案】1∶1 1∶2
【解析】
17.【答案】侧向摩擦力 2
000
【解析】
18.【答案】2∶1 4∶1 8∶1
【解析】轮A和轮C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有vA=vC
由ω=得==,即ωC=2ωA
由a=得==,即aC=2aA
轮A和轮B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有ωA=ωB
由v=ωR得==,即vB=vA
由a=ω2R得==,即aB=aA
轮B和轮D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有vB=vD=vA
由ω=得==,即ωD=ωB=ωA
由a=得==,即aD=aB=aA
所以==2∶1,==4∶1,==8∶1.
19.【答案】(1)C (2)不指向圆心
【解析】小强的向心力由其合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提供.
(1)由于小强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定需要向心力,该力一定指向圆心方向,而重力和支持力在竖直方向上,它们不能充当向心力,因而他会受到摩擦力作用,且摩擦力充当向心力,A、B两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小强随圆盘转动,半径不变,当圆盘角速度变小时,由Fn=mω2r可知,所需向心力变小,摩擦力变小,故D项错误.
(2)由于小强的运动在水平面内,小强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当小球随圆盘一起做变速圆周运动时,合力不再指向圆心,则摩擦力不再指向圆心.
20.【答案】(1) (2)μmg
【解析】(1)当恰由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时,绳子拉力为零时转速达到最大,设此时转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0,则μmg=mω02r,得ω0=.
(2)当ω=时,ω>ω0,所以绳子的拉力FT和最大静摩擦力共同提供向心力,此时,FT+μmg=mω2r
即FT+μmg=m··r,
得FT=μmg.
21.【答案】(1)2.40
rad/s<ω<3.16
rad/s 
(2)0.27
N 1.08
N
【解析】(1)当AC绳拉直但没有力时,即FT1=0时,由重力和绳BC的拉力FT2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tan
45°=mωmax2r,
其中r=Lsin
30°,
解得ωmax=3.16
rad/s.
当FT2恰为零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tan
30°=mωmin2r,
解得ωmin=2.40
rad/s,
所以当2.40
rad/s<ω<3.16
rad/s时,两绳始终张紧.
(2)当ω=3
rad/s时,两绳均处于张紧状态,此时小球受FT1、FT2、mg三力作用,正交分解后可得,
水平方向:FT1sin
30°+FT2sin
45°=mω2Lsin
30°,
竖直方向:FT1cos
30°+FT2cos
45°=mg,
代入数据后解得FT1=0.27
N,FT2=1.08
N.
22.【答案】(1)rad/s 24
s (2)m/s m
【解析】(1)根据角速度的定义:
ω==rad/s=rad/s
周期T==s=24
s
(2)小物体运动的线速度
v=ωR=×2
m/s=m/s
A到B的弧长
s=vt=×4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