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理科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2—前221年),我国杰出学者墨子认为:“力,刑之所以奋也。”“刑”同“形”,即物体;“奋,动也”,即开始运动或运动加快,对墨子这句关于力和运动观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墨子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墨子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此观点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D.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力,刑(形)之所以奋也。”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C错误,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墨子认为力是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观点和亚里士多德不同。
2.(2019·宜宾模拟)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绳子的质量,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不计,A、B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悬点P靠近Q少许使系统重新平衡,则( )
A.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大 B.物体B的重力势能增大
C.绳的张力减小 D.P处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
【答案】A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解答】B物体对绳子的拉力不变,等于物体B的重力;动滑轮和物体A整体受重力和两个拉力,拉力大小恒定,重力恒定,故两个拉力的夹角不变,如图所示;
所以物体A上升,物体B下降,所以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大,物体B的重力势能减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高度变化可以判别A的重力势能增加;B重力势能减小;利用动态平衡可以判别绳子的拉力和角度变化。
3.(2019·宜宾模拟)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 ,副线圈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V1和V2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1和U2表示;A1和A2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1和I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 B.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U1变小
C.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U2增大 D.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I1变大
【答案】D
【知识点】变压器原理
【解析】【解答】A、V1和V2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U1和U2表示电压的有效值,A不符合题意;
BCD、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总电阻减小,副线圈的电压只与输入电压和匝数有关,所以U1、U2不变,流过R0的电流I2变大,根据变压器原理得I1变大,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压表的读数只能是交流电的有效值;由于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所以不会受到滑动变阻器影响,滑动变阻器的大小变化会导致电流发生改变。
4.(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B上,A、B的质量相同,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若将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水平力大小为F1;若将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水平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比为( )
A.1:1 B.1:2 C.1:3 D.1:4
【答案】D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
【解析】【解答】由于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小于B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当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B静止,A与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此时水平力大小为 当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A、B的加速度相等,有: ,此时水平力大小为 ,解得 ,故F1与F2的比为1:4,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若力F作用在B上;利用A相对于B恰好运动时求出加速度的大小,结合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拉力的大小;若力作用在A上,比较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以求出对应F的大小。
5.(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在2017年6月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我国公布了“可重复始终运载火箭”的概念方案。方案之一为“降伞方案”:当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后,火箭变轨进入返回地球大气层的返回轨道,并加速下落至低空轨道,然后采用降落伞减速,接近地面时打开气囊,让火箭安全着陆。对该方案设计的物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过程中该系统的总机械能守恒
B.从返回轨道下落至低空轨道,火箭的重力加速度增大
C.从返回轨道至低空轨道,火箭处于超重状态
D.打开气囊是为了减小地面对火箭的冲量
【答案】B
【知识点】卫星问题
【解析】【解答】A、分离用的引爆装置的功用是在接受到分离指令后,通过程序配电器接通电爆管(或点火器),引爆连接解锁装置或分离冲量装置,使之分离,所以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过程中该系统的总机械能不守恒,A不符合题意;
B. 从返回轨道下落至低空轨道,由 得 ,火箭的重力加速度增大,B符合题意;
C、火箭变轨进入返回地球大气层的返回轨道,并加速下落至低空轨道,火箭处于失重状态,C不符合题意;
D、采用降落伞减速,接近地面时打开气囊,让火箭安全着陆,由动量定理可知可以减小受到地面的冲击力,而不是减小地面对火箭的冲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离过程由于外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利用引力形成重力可以判别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利用加速度方向可以判别火箭处于失重;打开气囊是为了减小速度减小地面的平均作用力。
二、多项选择题
6.(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如图所示,置于竖直面内的光滑金属圆环半径为r,质量为m的带孔小球穿于环上,同时有一长为r的细绳一端系于圆环最高点,当圆环以角速度 绕竖直直径转动时,( )
A.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可能为零
B.细绳和金属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可能相等
C.细绳对小球拉力与小球的重力大小不可能相等
D.当 时,金属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答案】C,D
【知识点】对单物体(质点)的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圆环光滑,所以这三个力肯定是重力、环对球的弹力、绳子的拉力,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此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当圆环旋转时,小球绕竖直轴做圆周运动,则有 , ,解得 , , 当 时,金属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 ;CD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利用圆周运动的合力可以判别绳子一定有拉力;利用平衡可以判别细绳的拉力和圆环的作用力不相等;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圆环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
7.(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内,虚线右侧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正方形金属线框质量为n,电阻为R,边长为L,从虚线处进入磁场时开始计时,在外力作用下,线框由静止开始,以垂直于磁场变化的恒定加速度a进入磁场区域,t1时刻线框全部进入磁场,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外力大小为F,线框中电功率的瞬时值为P,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其中P-t和q-t图像均为抛物线,则这些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D
【知识点】电磁感应中的图像类问题
【解析】【解答】A、线框切割磁感线,则有运动速度v=at,产生感应电动势E=BLv,所以产生感应电流 ,A不符合题意;
B、对线框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解得: ,B不符合题意;
C、由功率表达式 ,P与t是二次函数,图象为抛物线,C符合题意;
D、由电量表达式,则有 ,q与t是二次函数,图象为抛物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利用动生电动势结合欧姆定律可以判别感应电流的变化;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别外力的表达式;利用功率表达式可以判别功率和时间的关系;利用电荷量的表达式可以判别电荷量和时间的关系。
8.(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P(a,-b)为第四象限内的一点,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负电荷(电荷重力不计)从原点O以初速度v0沿y轴正方向射入。第一次在整个坐标系内加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该电荷恰好能通过P点;第二次保持y>0区域磁场不变,而将y<0区域磁场改为沿x方向匀强电场,该电荷仍通过P点,( )
A.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C.电荷从O运动到P,第二次所用时间一定短些
D.电荷通过P点时的速度,第二次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一定小些
【答案】A,C
【知识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解析】【解答】AB、第一次在整个坐标系内加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该电荷恰好能通过P点;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几何作图得 ,解得 ,由 解得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第二次保持y>0区域磁场不变,而将y<0区域磁场改为沿x方向匀强电场,该电荷仍通过P点,粒子先做匀速圆周运动,后做类平抛运动,运动时间 ;第一次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时间 ,弧长 大于b,所以 ,即第二次所用时间一定短些,C符合题意;
D、电荷通过P点时的速度,第-次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为 ,则有 ;第二次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 ,则有 ,所以有 ,电荷通过P点时的速度,第二次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一定大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几何知识可以求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利用圆心角结合类平抛的运动位移可以判别运动的时间;利用几何知识可以判别夹角的大小。
三、实验题
9.(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在某次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是该同学在纸带上选取的六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出AC间的距离为s1,BD间的距离为s2,则打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答案】;
【知识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解析】【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 ,可得 , ,整理得 ,即 得到 。
【分析】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瞬时速度的大小;利用邻差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10.(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图甲所示是大型机械厂里用来称重的电子吊秤,其中实线称重的关键元件是拉力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挂钩上挂上重物,传感器中拉力敏感电阻丝在拉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拉力敏感电阻丝的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将所称物体重量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1)简述拉力敏感电阻丝的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原因 。
(2)小明找到一根拉力敏感电阻丝RL,其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再按图丙所示电路制作了一个简易“吊秤”。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约15V,内阻约2Ω;灵敏毫安表量程为10mA,内阻约5Ω;R是电阻箱,最大阻值是9999Ω;RL接在A、B两接线柱上,通过光滑绝缘滑环可将重物吊起,接通电路完成下列操作。
a.滑环下不吊重物时,调节电阻箱,当电流表为某一合适示数I时,读出电阻箱的读数R1;
b.滑环下吊上待测重物,测出电阻丝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c.调节电阻箱,使 ,低处此时电阻箱的读数R2;
d.算得图乙直线的斜率k和截距b;
则待测重物的重力G的表达式为G= (用以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测得θ=53°(sin53°=0.8,cos53°=0.6), 分别为1052Ω和1030Ω,结合乙图信息,可得待测重物的重力G= 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针对小明的设计方案,为了提高测量重量的精度,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A.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不同,内阻更小的毫安表
B.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为10μA的微安表
C.将电阻箱换成精度更高的电阻箱
D.适当增大A、B接线柱之间的距离
【答案】(1)电阻丝受拉力时,长度增加而横截面积减小,根据电阻定律知其阻值增大。(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只要提到其中一点即可)
(2)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132
(3)C;D
【知识点】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解析】【解答】(1) 电阻丝受拉力时,长度增加而横截面积减小,根据电阻定律知其阻值增大;(2)根据等效替代法测电阻,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由其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图像可得 ,由平衡条件得 ,由等效替代法测电阻得 ,联立解得 ,可得待测重物的重力 ;(3) 为了提高测量重量的精度,将电阻箱换成精度更高的电阻箱,适当增大A、B接线柱之间的距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理得电流 只有几毫安,所以不能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为10μA的微安表,或不能将毫安表换成其他量程,
故答案为:CD。
【分析】(1)利用电阻定律结合场强和面积的变化可以判别电阻的大小变化;
(2)利用等效替换法必须保持电流大小不变;利用平衡方程结合图像斜率可以求出重力的大小;
(3)利用欧姆定律可以判别电流表的量程不能更换。
四、解答题
11.(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出发,沿直线轨道先以恒定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至速度v后,再匀速前进一段时间,最后以恒定加速度a2匀减速前进,直到停止,全程长为L。
(1)求全程所用时间;
(2)速度v为何值时,全程所用时间最短?
【答案】(1)解:火车加速过程:
加速位移满足
减速过程:
减速位移满足
匀速过程:
全程所用时间
联立解得
(2)解:火车先加速到v再减速到零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
即
得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全程所用的时间;
(2)利用位移公式可以求出速度的大小。
12.(2018·浙江模拟)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线状电子源沿x正方向发射速度均为v的电子,形成宽为2R、在y轴方向均为分布且关于x轴对称的电子流。电子流沿x方向射入一个半径为R、中心位于原点O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边界存在磁场),磁场方向垂直xOy平面向里,电子经过磁场偏转后均从P点射出.在磁场区域的正下方,正对的金属平行板K和A与x轴平行,其中K板与P点的距离为d,中间开有宽度为2d且关于y轴对称的小孔.A与K两板间加有恒定电压UAK,且K板电势高于A板电势,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 ,不计电子重力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1)能打到A板上的电子在进入平行金属板时与金属板K的夹角应满足什么条件?
(2)能进入AK极板间的电子数占发射电子总数的比例为多大?
【答案】(1)解:设恰能打到A板的电子在进入极板与金属板K的夹角为θ0电子在极板运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得 或
故能打到A板上的电子与金属板K的夹角θ满足
(2)解:能进入极板间的电子与金属板K的夹角θ满足
θ=45°的电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如图甲所示,入射点为M
平行四边形O1POM为菱形,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也为R
M到P点的竖直距离
θ=135°的电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如图乙所示,入射点为N
N到P点的竖直距离
故NM竖直长度占射入总长度2R的比例
【知识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解析】【分析】(1)利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出进入电场时的速度,结合速度的分解可以求出特定的角度;
(2)利用粒子刚好进入电场的边界点,求出其范围占竖直长度的百分比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粒子进入电场。
13.(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青少年欢迎的运动。弹跳杆的结果如图甲所示,一跟弹簧的下端固定在跳杆的底部,上端固定在一个套在跳杆上的脚踏板底部。质量为M的小孩站在脚踏板上,当他和跳杆处于竖直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小孩先保持稳定姿态竖直弹跳。某次弹跳中,从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为3x0,开始计时,如图乙(a)所示;上升到弹簧恢复原长时,小孩抓住跳杆,使得他和弹跳杆瞬间达到共同速度,如图乙(b)所示;紧接着他保持稳定姿态竖直上升到最大高度,如图乙(c)所示。已知全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弹簧弹性势能满足 ,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形变量),跳杆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弹簧和脚踏板的质量、以及弹簧和脚踏板与跳杆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求:
(1)弹跳杆中弹簧的劲度系数k以及从开始计时至竖直上升到最大高度过程中小孩的最大速度vm;
(2)跳杆离地后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1)解:竖直静止时,对小孩受力分析:
得
当小孩的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
即小孩上升高度为2x0时,速度最大
对系统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得vm=2
(2)解:设弹簧恢复原长时小孩速度为v1,对系统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小孩抓住跳杆瞬间,小孩和跳杆动量守恒
之后小孩和跳杆一起竖直上抛至最高点
得
【知识点】能量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利用平衡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劲度系数和最大速度的大小;
(2)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最大的高度。
1 / 1湖北省黄冈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理科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2—前221年),我国杰出学者墨子认为:“力,刑之所以奋也。”“刑”同“形”,即物体;“奋,动也”,即开始运动或运动加快,对墨子这句关于力和运动观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墨子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墨子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此观点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D.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2.(2019·宜宾模拟)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绳子的质量,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不计,A、B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悬点P靠近Q少许使系统重新平衡,则( )
A.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大 B.物体B的重力势能增大
C.绳的张力减小 D.P处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
3.(2019·宜宾模拟)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 ,副线圈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V1和V2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1和U2表示;A1和A2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1和I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 B.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U1变小
C.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U2增大 D.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I1变大
4.(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B上,A、B的质量相同,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若将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水平力大小为F1;若将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水平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比为( )
A.1:1 B.1:2 C.1:3 D.1:4
5.(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在2017年6月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我国公布了“可重复始终运载火箭”的概念方案。方案之一为“降伞方案”:当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后,火箭变轨进入返回地球大气层的返回轨道,并加速下落至低空轨道,然后采用降落伞减速,接近地面时打开气囊,让火箭安全着陆。对该方案设计的物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过程中该系统的总机械能守恒
B.从返回轨道下落至低空轨道,火箭的重力加速度增大
C.从返回轨道至低空轨道,火箭处于超重状态
D.打开气囊是为了减小地面对火箭的冲量
二、多项选择题
6.(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如图所示,置于竖直面内的光滑金属圆环半径为r,质量为m的带孔小球穿于环上,同时有一长为r的细绳一端系于圆环最高点,当圆环以角速度 绕竖直直径转动时,( )
A.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可能为零
B.细绳和金属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可能相等
C.细绳对小球拉力与小球的重力大小不可能相等
D.当 时,金属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7.(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内,虚线右侧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正方形金属线框质量为n,电阻为R,边长为L,从虚线处进入磁场时开始计时,在外力作用下,线框由静止开始,以垂直于磁场变化的恒定加速度a进入磁场区域,t1时刻线框全部进入磁场,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外力大小为F,线框中电功率的瞬时值为P,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其中P-t和q-t图像均为抛物线,则这些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P(a,-b)为第四象限内的一点,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负电荷(电荷重力不计)从原点O以初速度v0沿y轴正方向射入。第一次在整个坐标系内加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该电荷恰好能通过P点;第二次保持y>0区域磁场不变,而将y<0区域磁场改为沿x方向匀强电场,该电荷仍通过P点,( )
A.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C.电荷从O运动到P,第二次所用时间一定短些
D.电荷通过P点时的速度,第二次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一定小些
三、实验题
9.(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在某次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是该同学在纸带上选取的六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出AC间的距离为s1,BD间的距离为s2,则打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10.(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图甲所示是大型机械厂里用来称重的电子吊秤,其中实线称重的关键元件是拉力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挂钩上挂上重物,传感器中拉力敏感电阻丝在拉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拉力敏感电阻丝的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将所称物体重量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1)简述拉力敏感电阻丝的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原因 。
(2)小明找到一根拉力敏感电阻丝RL,其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再按图丙所示电路制作了一个简易“吊秤”。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约15V,内阻约2Ω;灵敏毫安表量程为10mA,内阻约5Ω;R是电阻箱,最大阻值是9999Ω;RL接在A、B两接线柱上,通过光滑绝缘滑环可将重物吊起,接通电路完成下列操作。
a.滑环下不吊重物时,调节电阻箱,当电流表为某一合适示数I时,读出电阻箱的读数R1;
b.滑环下吊上待测重物,测出电阻丝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c.调节电阻箱,使 ,低处此时电阻箱的读数R2;
d.算得图乙直线的斜率k和截距b;
则待测重物的重力G的表达式为G= (用以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测得θ=53°(sin53°=0.8,cos53°=0.6), 分别为1052Ω和1030Ω,结合乙图信息,可得待测重物的重力G= 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针对小明的设计方案,为了提高测量重量的精度,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A.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不同,内阻更小的毫安表
B.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为10μA的微安表
C.将电阻箱换成精度更高的电阻箱
D.适当增大A、B接线柱之间的距离
四、解答题
11.(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出发,沿直线轨道先以恒定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至速度v后,再匀速前进一段时间,最后以恒定加速度a2匀减速前进,直到停止,全程长为L。
(1)求全程所用时间;
(2)速度v为何值时,全程所用时间最短?
12.(2018·浙江模拟)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线状电子源沿x正方向发射速度均为v的电子,形成宽为2R、在y轴方向均为分布且关于x轴对称的电子流。电子流沿x方向射入一个半径为R、中心位于原点O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边界存在磁场),磁场方向垂直xOy平面向里,电子经过磁场偏转后均从P点射出.在磁场区域的正下方,正对的金属平行板K和A与x轴平行,其中K板与P点的距离为d,中间开有宽度为2d且关于y轴对称的小孔.A与K两板间加有恒定电压UAK,且K板电势高于A板电势,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 ,不计电子重力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1)能打到A板上的电子在进入平行金属板时与金属板K的夹角应满足什么条件?
(2)能进入AK极板间的电子数占发射电子总数的比例为多大?
13.(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青少年欢迎的运动。弹跳杆的结果如图甲所示,一跟弹簧的下端固定在跳杆的底部,上端固定在一个套在跳杆上的脚踏板底部。质量为M的小孩站在脚踏板上,当他和跳杆处于竖直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小孩先保持稳定姿态竖直弹跳。某次弹跳中,从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为3x0,开始计时,如图乙(a)所示;上升到弹簧恢复原长时,小孩抓住跳杆,使得他和弹跳杆瞬间达到共同速度,如图乙(b)所示;紧接着他保持稳定姿态竖直上升到最大高度,如图乙(c)所示。已知全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弹簧弹性势能满足 ,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形变量),跳杆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弹簧和脚踏板的质量、以及弹簧和脚踏板与跳杆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求:
(1)弹跳杆中弹簧的劲度系数k以及从开始计时至竖直上升到最大高度过程中小孩的最大速度vm;
(2)跳杆离地后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力,刑(形)之所以奋也。”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C错误,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墨子认为力是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观点和亚里士多德不同。
2.【答案】A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解答】B物体对绳子的拉力不变,等于物体B的重力;动滑轮和物体A整体受重力和两个拉力,拉力大小恒定,重力恒定,故两个拉力的夹角不变,如图所示;
所以物体A上升,物体B下降,所以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大,物体B的重力势能减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高度变化可以判别A的重力势能增加;B重力势能减小;利用动态平衡可以判别绳子的拉力和角度变化。
3.【答案】D
【知识点】变压器原理
【解析】【解答】A、V1和V2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U1和U2表示电压的有效值,A不符合题意;
BCD、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总电阻减小,副线圈的电压只与输入电压和匝数有关,所以U1、U2不变,流过R0的电流I2变大,根据变压器原理得I1变大,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压表的读数只能是交流电的有效值;由于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所以不会受到滑动变阻器影响,滑动变阻器的大小变化会导致电流发生改变。
4.【答案】D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
【解析】【解答】由于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小于B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当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B静止,A与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此时水平力大小为 当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A、B的加速度相等,有: ,此时水平力大小为 ,解得 ,故F1与F2的比为1:4,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若力F作用在B上;利用A相对于B恰好运动时求出加速度的大小,结合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拉力的大小;若力作用在A上,比较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以求出对应F的大小。
5.【答案】B
【知识点】卫星问题
【解析】【解答】A、分离用的引爆装置的功用是在接受到分离指令后,通过程序配电器接通电爆管(或点火器),引爆连接解锁装置或分离冲量装置,使之分离,所以火箭和有效载荷分离过程中该系统的总机械能不守恒,A不符合题意;
B. 从返回轨道下落至低空轨道,由 得 ,火箭的重力加速度增大,B符合题意;
C、火箭变轨进入返回地球大气层的返回轨道,并加速下落至低空轨道,火箭处于失重状态,C不符合题意;
D、采用降落伞减速,接近地面时打开气囊,让火箭安全着陆,由动量定理可知可以减小受到地面的冲击力,而不是减小地面对火箭的冲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离过程由于外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利用引力形成重力可以判别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利用加速度方向可以判别火箭处于失重;打开气囊是为了减小速度减小地面的平均作用力。
6.【答案】C,D
【知识点】对单物体(质点)的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圆环光滑,所以这三个力肯定是重力、环对球的弹力、绳子的拉力,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此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当圆环旋转时,小球绕竖直轴做圆周运动,则有 , ,解得 , , 当 时,金属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 ;CD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利用圆周运动的合力可以判别绳子一定有拉力;利用平衡可以判别细绳的拉力和圆环的作用力不相等;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圆环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
7.【答案】C,D
【知识点】电磁感应中的图像类问题
【解析】【解答】A、线框切割磁感线,则有运动速度v=at,产生感应电动势E=BLv,所以产生感应电流 ,A不符合题意;
B、对线框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解得: ,B不符合题意;
C、由功率表达式 ,P与t是二次函数,图象为抛物线,C符合题意;
D、由电量表达式,则有 ,q与t是二次函数,图象为抛物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利用动生电动势结合欧姆定律可以判别感应电流的变化;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别外力的表达式;利用功率表达式可以判别功率和时间的关系;利用电荷量的表达式可以判别电荷量和时间的关系。
8.【答案】A,C
【知识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解析】【解答】AB、第一次在整个坐标系内加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该电荷恰好能通过P点;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几何作图得 ,解得 ,由 解得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第二次保持y>0区域磁场不变,而将y<0区域磁场改为沿x方向匀强电场,该电荷仍通过P点,粒子先做匀速圆周运动,后做类平抛运动,运动时间 ;第一次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时间 ,弧长 大于b,所以 ,即第二次所用时间一定短些,C符合题意;
D、电荷通过P点时的速度,第-次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为 ,则有 ;第二次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 ,则有 ,所以有 ,电荷通过P点时的速度,第二次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一定大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几何知识可以求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利用圆心角结合类平抛的运动位移可以判别运动的时间;利用几何知识可以判别夹角的大小。
9.【答案】;
【知识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解析】【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 ,可得 , ,整理得 ,即 得到 。
【分析】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瞬时速度的大小;利用邻差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10.【答案】(1)电阻丝受拉力时,长度增加而横截面积减小,根据电阻定律知其阻值增大。(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只要提到其中一点即可)
(2)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132
(3)C;D
【知识点】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解析】【解答】(1) 电阻丝受拉力时,长度增加而横截面积减小,根据电阻定律知其阻值增大;(2)根据等效替代法测电阻,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由其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图像可得 ,由平衡条件得 ,由等效替代法测电阻得 ,联立解得 ,可得待测重物的重力 ;(3) 为了提高测量重量的精度,将电阻箱换成精度更高的电阻箱,适当增大A、B接线柱之间的距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理得电流 只有几毫安,所以不能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为10μA的微安表,或不能将毫安表换成其他量程,
故答案为:CD。
【分析】(1)利用电阻定律结合场强和面积的变化可以判别电阻的大小变化;
(2)利用等效替换法必须保持电流大小不变;利用平衡方程结合图像斜率可以求出重力的大小;
(3)利用欧姆定律可以判别电流表的量程不能更换。
11.【答案】(1)解:火车加速过程:
加速位移满足
减速过程:
减速位移满足
匀速过程:
全程所用时间
联立解得
(2)解:火车先加速到v再减速到零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
即
得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全程所用的时间;
(2)利用位移公式可以求出速度的大小。
12.【答案】(1)解:设恰能打到A板的电子在进入极板与金属板K的夹角为θ0电子在极板运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得 或
故能打到A板上的电子与金属板K的夹角θ满足
(2)解:能进入极板间的电子与金属板K的夹角θ满足
θ=45°的电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如图甲所示,入射点为M
平行四边形O1POM为菱形,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也为R
M到P点的竖直距离
θ=135°的电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如图乙所示,入射点为N
N到P点的竖直距离
故NM竖直长度占射入总长度2R的比例
【知识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解析】【分析】(1)利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出进入电场时的速度,结合速度的分解可以求出特定的角度;
(2)利用粒子刚好进入电场的边界点,求出其范围占竖直长度的百分比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粒子进入电场。
13.【答案】(1)解:竖直静止时,对小孩受力分析:
得
当小孩的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
即小孩上升高度为2x0时,速度最大
对系统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得vm=2
(2)解:设弹簧恢复原长时小孩速度为v1,对系统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小孩抓住跳杆瞬间,小孩和跳杆动量守恒
之后小孩和跳杆一起竖直上抛至最高点
得
【知识点】能量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利用平衡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劲度系数和最大速度的大小;
(2)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最大的高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