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实验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一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挂着浸没在酒精中时(不碰容器底)示数为 3N,已知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 2N,则物体的重力为( )
A.1N B.2N C.3N D.5N
2.(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 )
A.海水 B.河流水 C.湖水 D.地下水
3.(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四种液体属于乳浊液的是( )
A.海水 B.“雪碧”汽水
C.肥皂水 D.黄河水
5.(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2015 年春夏之交,我国云南地区发生大范围严重旱灾,而在广西、江淮和太湖流域却发生了严重的水灾,这说明我国( )
A.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B.水资源北多南少
C.年降水量逐年减少 D.年降水量逐年增多
6.(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长江上,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在卸完一半货物后,该艘轮船( )
A.会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变小 B.会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变大
C.会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变大 D.会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7.(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改变局部的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
8.(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 4 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浮力最小 B.丁浮力最大
C.丙丁浮力一定相等 D.甲乙浮力一定相等
9.(2017八上·杭州月考)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10.(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 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
A.F 甲<F 乙 B.F 甲>F 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
11.(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一般不具备的特征是( )
A.叶面宽大 B.茎肥厚多汁 C.根系很发达 D.角质层致密
12.(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 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氢和 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氢>F空 B.F氢=F空
C.F氢<F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3.(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泥水 C.干净的海水 D.油水
14.(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一个铅球和两个铁球,它们体积相同,使其分别浸入水和煤油中,如图所示,若三者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1、F2、F3,则以下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15.(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各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液体药品取用
B.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熄灭酒精灯
16.(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对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溶质 溶剂
A 硫酸铜溶液 铜 硫酸
B 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 水
C 生理盐水 氯化氢 水
D 医用酒精 水 酒精
A.A B.B C.C D.D
17.(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一杯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溶液上部的质量分数是 a%,下部的质量分数为 b%,则 a、b 的关系为( )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18.(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一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 F 和圆柱体下降的高度 h 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19.(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水的化学性质 B.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C.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D.水分子的个数
20.(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A、B 是两个不溶于水的物块,用一根细线连接在一起,先后以两种不同方式放入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处于如图甲、乙所示的静止状态。试判断两种情况下,烧杯中水面的高度h甲、h乙的大小关系为( )
A.h甲<h乙 B.h甲>h乙 C.h甲=h乙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有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
21.(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 热量; 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出热量。
22.(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用弹簧秤吊着一个铁球浸没在水中而没有沉入容器底部,那么铁球受到的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
23.(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当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奔流到海不复回”相当 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在三大类水循环途径中,诗中所描述的应该属于 循环。
24.(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漂浮状态,在乙杯中处于悬浮状态。甲杯中盐水的密度 乙杯中盐水的密度,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 浮力 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25.(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下列烧杯中密度最大的液体是 ;木棒在 甲、乙两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F甲 F乙(选填“>”“<”或“=”)。
26.(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将一长方形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如图所示,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1.8N,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2N,则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N,如将物体再下沉 5cm,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27.(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现象,乙球下方的弹簧长度等于原长。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分别为 F 甲、F 乙和 F 丙,这三者的关系是 这三个球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和ρ丙两,这三者的关系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28.(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开始反应前 a,b 两管内都充满液体。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 a 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 极。用 验证 b 管中的气体。
(2)电解水实验之前在水中加入少了稀硫酸的作用 。
(3)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29.(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由 两次实验证明物体所受浮力随物体排开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进行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关系。
(3)由丙、丁两次实验可知:完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无关。
四、解答题(本题有 2 小题,30 题 8 分,31 题 10 分,共 18 分)
30.(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为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则至少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海水密度取
1.0×103千克/米2)
31.(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有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5.4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3.4N.求:(g 取 10N/kg)
(1)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
(2)金属块的体积;
(3)金属块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即可。
【解答】浸没在酒精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测力计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
因为它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受到平衡力,即G=F浮+F示=2N+3N=5N。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而其中97.5%是海水,因此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海水。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物质宏观上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由分子或原子构成,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水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所以它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故A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组成的,故B错误;
C.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不同:悬浊液的分散质是固体小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是小液滴;而溶液的分散质是可溶性的物质,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海水是由水和大量可溶性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故A不合题意;
B.“雪碧”汽水是由水、蔗糖和可溶性的二氧化碳气体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故B不合题意;
C.肥皂水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它和水构成乳浊液,故C符合题意;
D.黄河水是由水和大量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的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水灾是由于降水过多引起的,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5 年春夏之交,我国云南地区发生大范围严重旱灾,而在广西、江淮和太湖流域却发生了严重的水灾,这些水是由于降水引起的,所以说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液体密度不变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小,它排开水的体积越小。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这艘轮船在卸货前后始终在水面漂浮,因此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因为卸货后轮船的重力减小,所以卸货后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小;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水的密度不变,那么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即会浮起一些。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点。
【解答】 A、人工降雨,可以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但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但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C符合题意。
D、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它们受到浮力的大小即可。
【解答】价、乙两球在水中漂浮,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
丙球在水中悬浮,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自身重力;
根据公式G=mg可知,因为四个小球质量相等,所以它们的重力相等;
那么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G;
因为丁球在水中下沉,
所以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即F丁那么:F甲=F乙=F丙>F丁。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 根据“甲胺易溶于乙醇”可判定是利用“溶解”而除去
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
B、汗迹能溶于水;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
D、碘能溶于酒精
【解答】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与上述原理不相似,A正确;
B、汗渍能溶于水,与上述原理相似,B错误;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与上述原理相似,C错误;
D、碘能溶于酒精,与上述原理相似,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排开水的体积越小。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同一支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即它受到的浮力相等, F 甲=F 乙 ;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密度计在甲液体中的V排大于在乙液体中的V排,所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即 ρ甲<ρ乙 。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吸水、保水、减少蒸腾作用知识点。
【解答】 A、如果是叶面宽大,那么植物的蒸腾作用大,水分的保存较难,因此并不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A符合题意。
B、茎肥厚多汁,因此它的特点能够保存大量的水分,就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根系很发达,吸收能力强,也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角质层致密,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气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气体的密度和排开气体的体积有关,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两只气球充气后体积相同,那么它们排开空气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F浮=ρ气gV排可知,两个气球受到的浮力相等,即 F 氢=F 空 。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蒸馏水只有水这一种物质,因此它不是混合物,肯定不是溶液,故A错误;
B.泥水是由水和不溶于水的泥沙组成的混合物,它不是均一、稳定的,肯定不是溶液,故B错误;
C.干净的海水是由水和很多可溶于水的盐类组成 的混合物,且是均一、稳定的,肯定是溶液,故C正确;
D.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和水混合后就会分层,不是均一、稳定的,肯定不是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三个球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因此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相等,它们受到的浮力就相等。
因为ρ水>ρ煤油,
即F1=F2>F3。
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且瓶子的标签要面向手心,防止造成污染,故A错误;
B.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使试管直立,故B错误;
C.向试管中添加粉末状药品,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以防引燃酒精灯的酒精,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一般情况下,有水的肯定溶剂就是水;如果没有水,那么质量小的是溶质,质量大的是溶剂,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故B正确;
C.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C错误;
D.医用酒精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无论在溶液的哪个位置,相同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溶质。根据质量分数=可知,各个位置的质量分数都相等,即a=b。
故选B。
18.【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液体的密度不变时,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越大;
(2)首先分析V排的变化,然后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圆柱体受到浮力的变化,最后根据测力计的示数F=G-F浮判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即可。
【解答】(1)当圆柱体没有浸入水中时,它不受浮力,即F=G,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2)当圆柱体慢慢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根据公式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3)当圆柱体全部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它们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公式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因此测力计的示数F和圆柱体下降高度h的关系为:随着高度h的增大,测力计的示数先不变,再增大然后保持不变。
故选A。
19.【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而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发生化学变化,而水的化学性质肯定会改变,故A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会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个数会减少,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将AB看做一个整体,根据浮沉条件判断二者受到浮力的大小,然后根据判断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最后根据判断水面高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同一个杯中水的体积相同,因此水面高度的变化由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决定。
A、B无论是叠放,还是通过细线连接,都在水面漂浮,
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两个物体的重力之和;
因此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
根据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根据公式可知,它们使容器里的水面上升的高度相等相等,
即h甲=h乙。
故选C。
21.【答案】吸收;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时需要吸热;
(2)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小冰晶是水蒸气迅速放热凝华而成的,而小水滴是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的,二者都需要放热。
【解答】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吸收热量; 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液化,同时伴随着放出热量。
22.【答案】水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浮力是需要相互接触才能产生的力,分析铁球周围与它接触的液体或气体即可。
【解答】铁球浸没在水中,因此铁球受到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23.【答案】降水;地表径流;海陆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
【解答】 黄河的水是由于雨滴汇聚而成的,当黄河汇入大海以后,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蒸发水,水蒸气在对流层凝结,又形成雨滴降落下来,汇聚成黄河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当于水循环中的 降水环节。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汽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 “奔流到海不复回”相当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 。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诗中所描述的应该属于海陆间循环。
故答案为:(1)降水(2)地表径流(3)海陆间
24.【答案】大于;等于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鸡蛋在甲杯中漂浮,那么ρ甲>ρ鸡蛋;
在乙杯中悬浮,那么ρ乙=ρ鸡蛋;
因此:ρ甲>ρ乙。
同一个鸡蛋在甲杯中漂浮,那么受到的浮力F甲=G;
鸡蛋在乙杯中悬浮,那么受到的浮力F乙=G;
因为同一鸡蛋重力相等,
所以鸡蛋受到的浮力F乙=F甲;
25.【答案】丙;=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
据此解答。
【解答】密度计在甲、乙、丙、丁两种液体中都保持漂浮状态,
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F丁=G;
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丙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ρ丙>ρ甲>ρ乙>ρ丁。
因此密度最大的是丙。
26.【答案】3;1.2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里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即:F浮=F下-F上;
(2)当物体完全浸没后,它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解答】(1)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F下=F浮+F上=1.2N+1.8N=3N;
(2)将物体再下沉5cm,深度变大但浮力不变,还是1.2N。
27.【答案】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弹簧发生弹力的方向与它形变的方向相反;对每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最后根据公式比较密度的大小即可。
【解答】(1)三个球的体积相等,当它们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 F甲=F乙=F丙 ;
(2)甲的弹簧向上伸长,那么产生的弹力向下,因此F甲=G甲+F弹,即G甲乙下的弹簧没有伸长或缩短,那么没有产生弹力,因此G乙=F乙;
丙的弹簧向下缩短,那么产生的弹力向上,因此F丙+F弹=G丙,即G丙>F丙;
因为F甲=F乙=F丙 ;
所以:G甲根据公式可知,当体积相等时,ρ甲<ρ乙<ρ丙。
28.【答案】(1)负;带火星的木条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等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且正极与产生氧气的那端连接,负极与产生氢气的那端连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验证氧气的存在;
(2)水中离子的浓度决定水的导电能力大小;加入稀硫酸,就使水中离子的浓度增大,增强水的导电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结论。
【解答】(1)观察图片可知,a中气体体积大,因此产生的是氢气,而与氢气试管相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管中产生的肯定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b管中的气体;
(2)电解水实验之前在水中加入少了稀硫酸的作用增强水的导电性。
(3))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9.【答案】(1)甲、乙
(2)液体密度
(3)物体浸没的深度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据此选择;
(2)分析乙、丙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分析丙、丁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故选甲和乙;
(2)乙、丙两个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进行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关系。
(3)丙、丁两个实验中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的深度不同,因此由丙、丁两次实验可知:完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30.【答案】(1)解: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
(2)解:当蛟龙号下沉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依然等于重力;但是由于蛟龙号完全浸没,所以受到的浮力增大;
所以注入的水的重力就是浮力增大的部分;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 ;
(2)当“蛟龙号”完全浸没时,首先根据 计算出它这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 计算出注入水的重力,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注入水的体积。
31.【答案】(1)解: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
F浮=G﹣F′=5.4N-3.4N=2N
(2)解: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F浮=ρgV排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V=V排= = =2×10﹣4m3
(3)解:由G=mg可得,金属块的质量:
m= = =0.54kg,
金属块的密度:ρ= = =2.7×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已知金属块的重力和测力计的示数根据公式 F浮=G﹣F′ 计算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2)已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根据公式 计算金属块的体积;
(3)首先根据计算金属块的质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1 / 1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实验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一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挂着浸没在酒精中时(不碰容器底)示数为 3N,已知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 2N,则物体的重力为( )
A.1N B.2N C.3N D.5N
【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即可。
【解答】浸没在酒精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测力计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
因为它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受到平衡力,即G=F浮+F示=2N+3N=5N。
故选D。
2.(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 )
A.海水 B.河流水 C.湖水 D.地下水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而其中97.5%是海水,因此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海水。
故选A。
3.(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物质宏观上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由分子或原子构成,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水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所以它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故A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组成的,故B错误;
C.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4.(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四种液体属于乳浊液的是( )
A.海水 B.“雪碧”汽水
C.肥皂水 D.黄河水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不同:悬浊液的分散质是固体小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是小液滴;而溶液的分散质是可溶性的物质,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海水是由水和大量可溶性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故A不合题意;
B.“雪碧”汽水是由水、蔗糖和可溶性的二氧化碳气体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故B不合题意;
C.肥皂水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它和水构成乳浊液,故C符合题意;
D.黄河水是由水和大量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的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2015 年春夏之交,我国云南地区发生大范围严重旱灾,而在广西、江淮和太湖流域却发生了严重的水灾,这说明我国( )
A.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B.水资源北多南少
C.年降水量逐年减少 D.年降水量逐年增多
【答案】A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水灾是由于降水过多引起的,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5 年春夏之交,我国云南地区发生大范围严重旱灾,而在广西、江淮和太湖流域却发生了严重的水灾,这些水是由于降水引起的,所以说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长江上,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在卸完一半货物后,该艘轮船( )
A.会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变小 B.会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变大
C.会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变大 D.会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液体密度不变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小,它排开水的体积越小。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这艘轮船在卸货前后始终在水面漂浮,因此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因为卸货后轮船的重力减小,所以卸货后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小;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水的密度不变,那么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即会浮起一些。
故选A。
7.(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改变局部的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点。
【解答】 A、人工降雨,可以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但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但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C符合题意。
D、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并不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 4 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浮力最小 B.丁浮力最大
C.丙丁浮力一定相等 D.甲乙浮力一定相等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它们受到浮力的大小即可。
【解答】价、乙两球在水中漂浮,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
丙球在水中悬浮,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自身重力;
根据公式G=mg可知,因为四个小球质量相等,所以它们的重力相等;
那么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G;
因为丁球在水中下沉,
所以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即F丁那么:F甲=F乙=F丙>F丁。
故选D。
9.(2017八上·杭州月考)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 根据“甲胺易溶于乙醇”可判定是利用“溶解”而除去
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
B、汗迹能溶于水;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
D、碘能溶于酒精
【解答】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与上述原理不相似,A正确;
B、汗渍能溶于水,与上述原理相似,B错误;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与上述原理相似,C错误;
D、碘能溶于酒精,与上述原理相似,D错误。
故选A
10.(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 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
A.F 甲<F 乙 B.F 甲>F 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排开水的体积越小。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同一支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即它受到的浮力相等, F 甲=F 乙 ;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密度计在甲液体中的V排大于在乙液体中的V排,所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即 ρ甲<ρ乙 。
故选D。
11.(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一般不具备的特征是( )
A.叶面宽大 B.茎肥厚多汁 C.根系很发达 D.角质层致密
【答案】A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吸水、保水、减少蒸腾作用知识点。
【解答】 A、如果是叶面宽大,那么植物的蒸腾作用大,水分的保存较难,因此并不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A符合题意。
B、茎肥厚多汁,因此它的特点能够保存大量的水分,就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根系很发达,吸收能力强,也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角质层致密,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 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氢和 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氢>F空 B.F氢=F空
C.F氢<F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气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气体的密度和排开气体的体积有关,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两只气球充气后体积相同,那么它们排开空气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F浮=ρ气gV排可知,两个气球受到的浮力相等,即 F 氢=F 空 。
故选B。
13.(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泥水 C.干净的海水 D.油水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蒸馏水只有水这一种物质,因此它不是混合物,肯定不是溶液,故A错误;
B.泥水是由水和不溶于水的泥沙组成的混合物,它不是均一、稳定的,肯定不是溶液,故B错误;
C.干净的海水是由水和很多可溶于水的盐类组成 的混合物,且是均一、稳定的,肯定是溶液,故C正确;
D.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和水混合后就会分层,不是均一、稳定的,肯定不是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4.(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一个铅球和两个铁球,它们体积相同,使其分别浸入水和煤油中,如图所示,若三者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1、F2、F3,则以下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三个球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因此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相等,它们受到的浮力就相等。
因为ρ水>ρ煤油,
即F1=F2>F3。
故选B。
15.(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各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液体药品取用
B.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熄灭酒精灯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且瓶子的标签要面向手心,防止造成污染,故A错误;
B.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使试管直立,故B错误;
C.向试管中添加粉末状药品,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以防引燃酒精灯的酒精,故D错误。
故选C。
16.(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对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溶质 溶剂
A 硫酸铜溶液 铜 硫酸
B 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 水
C 生理盐水 氯化氢 水
D 医用酒精 水 酒精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一般情况下,有水的肯定溶剂就是水;如果没有水,那么质量小的是溶质,质量大的是溶剂,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故B正确;
C.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C错误;
D.医用酒精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D错误。
故选B。
17.(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一杯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溶液上部的质量分数是 a%,下部的质量分数为 b%,则 a、b 的关系为( )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即无论在溶液的哪个位置,相同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溶质。根据质量分数=可知,各个位置的质量分数都相等,即a=b。
故选B。
18.(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一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 F 和圆柱体下降的高度 h 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液体的密度不变时,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越大;
(2)首先分析V排的变化,然后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圆柱体受到浮力的变化,最后根据测力计的示数F=G-F浮判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即可。
【解答】(1)当圆柱体没有浸入水中时,它不受浮力,即F=G,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2)当圆柱体慢慢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根据公式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3)当圆柱体全部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它们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公式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因此测力计的示数F和圆柱体下降高度h的关系为:随着高度h的增大,测力计的示数先不变,再增大然后保持不变。
故选A。
19.(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水的化学性质 B.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C.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D.水分子的个数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而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发生化学变化,而水的化学性质肯定会改变,故A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会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个数会减少,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0.(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A、B 是两个不溶于水的物块,用一根细线连接在一起,先后以两种不同方式放入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处于如图甲、乙所示的静止状态。试判断两种情况下,烧杯中水面的高度h甲、h乙的大小关系为( )
A.h甲<h乙 B.h甲>h乙 C.h甲=h乙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将AB看做一个整体,根据浮沉条件判断二者受到浮力的大小,然后根据判断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最后根据判断水面高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同一个杯中水的体积相同,因此水面高度的变化由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决定。
A、B无论是叠放,还是通过细线连接,都在水面漂浮,
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两个物体的重力之和;
因此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
根据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根据公式可知,它们使容器里的水面上升的高度相等相等,
即h甲=h乙。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有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
21.(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 热量; 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出热量。
【答案】吸收;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时需要吸热;
(2)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小冰晶是水蒸气迅速放热凝华而成的,而小水滴是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的,二者都需要放热。
【解答】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吸收热量; 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液化,同时伴随着放出热量。
22.(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用弹簧秤吊着一个铁球浸没在水中而没有沉入容器底部,那么铁球受到的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
【答案】水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浮力是需要相互接触才能产生的力,分析铁球周围与它接触的液体或气体即可。
【解答】铁球浸没在水中,因此铁球受到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23.(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当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奔流到海不复回”相当 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在三大类水循环途径中,诗中所描述的应该属于 循环。
【答案】降水;地表径流;海陆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
【解答】 黄河的水是由于雨滴汇聚而成的,当黄河汇入大海以后,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蒸发水,水蒸气在对流层凝结,又形成雨滴降落下来,汇聚成黄河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当于水循环中的 降水环节。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汽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 “奔流到海不复回”相当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 。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诗中所描述的应该属于海陆间循环。
故答案为:(1)降水(2)地表径流(3)海陆间
24.(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漂浮状态,在乙杯中处于悬浮状态。甲杯中盐水的密度 乙杯中盐水的密度,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 浮力 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大于;等于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鸡蛋在甲杯中漂浮,那么ρ甲>ρ鸡蛋;
在乙杯中悬浮,那么ρ乙=ρ鸡蛋;
因此:ρ甲>ρ乙。
同一个鸡蛋在甲杯中漂浮,那么受到的浮力F甲=G;
鸡蛋在乙杯中悬浮,那么受到的浮力F乙=G;
因为同一鸡蛋重力相等,
所以鸡蛋受到的浮力F乙=F甲;
25.(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下列烧杯中密度最大的液体是 ;木棒在 甲、乙两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F甲 F乙(选填“>”“<”或“=”)。
【答案】丙;=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
据此解答。
【解答】密度计在甲、乙、丙、丁两种液体中都保持漂浮状态,
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F丁=G;
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丙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ρ丙>ρ甲>ρ乙>ρ丁。
因此密度最大的是丙。
26.(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将一长方形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如图所示,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1.8N,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2N,则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N,如将物体再下沉 5cm,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答案】3;1.2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里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即:F浮=F下-F上;
(2)当物体完全浸没后,它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解答】(1)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F下=F浮+F上=1.2N+1.8N=3N;
(2)将物体再下沉5cm,深度变大但浮力不变,还是1.2N。
27.(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现象,乙球下方的弹簧长度等于原长。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分别为 F 甲、F 乙和 F 丙,这三者的关系是 这三个球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和ρ丙两,这三者的关系是
【答案】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弹簧发生弹力的方向与它形变的方向相反;对每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最后根据公式比较密度的大小即可。
【解答】(1)三个球的体积相等,当它们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 F甲=F乙=F丙 ;
(2)甲的弹簧向上伸长,那么产生的弹力向下,因此F甲=G甲+F弹,即G甲乙下的弹簧没有伸长或缩短,那么没有产生弹力,因此G乙=F乙;
丙的弹簧向下缩短,那么产生的弹力向上,因此F丙+F弹=G丙,即G丙>F丙;
因为F甲=F乙=F丙 ;
所以:G甲根据公式可知,当体积相等时,ρ甲<ρ乙<ρ丙。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28.(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开始反应前 a,b 两管内都充满液体。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 a 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 极。用 验证 b 管中的气体。
(2)电解水实验之前在水中加入少了稀硫酸的作用 。
(3)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负;带火星的木条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等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且正极与产生氧气的那端连接,负极与产生氢气的那端连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验证氧气的存在;
(2)水中离子的浓度决定水的导电能力大小;加入稀硫酸,就使水中离子的浓度增大,增强水的导电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结论。
【解答】(1)观察图片可知,a中气体体积大,因此产生的是氢气,而与氢气试管相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管中产生的肯定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b管中的气体;
(2)电解水实验之前在水中加入少了稀硫酸的作用增强水的导电性。
(3))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9.(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由 两次实验证明物体所受浮力随物体排开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进行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关系。
(3)由丙、丁两次实验可知:完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无关。
【答案】(1)甲、乙
(2)液体密度
(3)物体浸没的深度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据此选择;
(2)分析乙、丙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分析丙、丁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故选甲和乙;
(2)乙、丙两个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进行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关系。
(3)丙、丁两个实验中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的深度不同,因此由丙、丁两次实验可知:完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四、解答题(本题有 2 小题,30 题 8 分,31 题 10 分,共 18 分)
30.(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为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则至少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海水密度取
1.0×103千克/米2)
【答案】(1)解: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
(2)解:当蛟龙号下沉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依然等于重力;但是由于蛟龙号完全浸没,所以受到的浮力增大;
所以注入的水的重力就是浮力增大的部分;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 ;
(2)当“蛟龙号”完全浸没时,首先根据 计算出它这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 计算出注入水的重力,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注入水的体积。
31.(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有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5.4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3.4N.求:(g 取 10N/kg)
(1)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
(2)金属块的体积;
(3)金属块的密度。
【答案】(1)解: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
F浮=G﹣F′=5.4N-3.4N=2N
(2)解: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F浮=ρgV排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V=V排= = =2×10﹣4m3
(3)解:由G=mg可得,金属块的质量:
m= = =0.54kg,
金属块的密度:ρ= = =2.7×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已知金属块的重力和测力计的示数根据公式 F浮=G﹣F′ 计算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2)已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根据公式 计算金属块的体积;
(3)首先根据计算金属块的质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