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夙(sù)愿 瞋(chēng)目 趿(tā)拉 鬈(juǎn)曲
B.愧怍(zuò) 簌簌(sù) 隽(juàn)秀 脸颊(jiá)
C.对峙(zhì) 瞭(liào)望 瘠(jí)薄 编纂(zuǎn)
D.沼(zhào)泽 瑰(guǐ)丽 赊账(shē) 干瘪(biě)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企盼 脉搏 寒暄 云蒸霞蔚 B.帐篷 牝牡 座落 富丽堂皇
C.厄运 股肱 咀咒 浮想连翩 D.淤滩 隧洞 菲红 消声匿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想入非非,使人回想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B.上有危崖如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理喻。因为他决不能容忍把不是亲手做的靴子陈列在自己店里。
D.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 D.役聪明之耳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几年来,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主导性文化以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世纪的观点,十分流行。
B.瞿塘峡如果说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C.一天上百次的点击量,见证着国人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
D.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6.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评点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的《老王》和美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都是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的小说,都把小人物作为一面镜子来鉴照世人,在追名逐利、道德滑坡的当下,他们身上的朴素品质确实是值得现代人学习反思。
B.《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以真挚的情感悼念了为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而献身的林肯总统,它的作者是美国诗人惠特曼,他的代表作是《草叶集》。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与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列传70篇,世家30篇,表10篇,书8篇。
7.根据上句内容仿写,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4分)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 ;冬天, 。
大自然季节的变换,催促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8.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志,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志的创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4分)
答: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翻译(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9.选出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至鸿门,谢曰 谢:道歉 B.哙曰:“此迫矣!臣请入 迫:逼迫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D.则与斗卮酒 与:赐给
10.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按剑而跽
因击沛公于坐 立而饮之
A. 两个“因”相同,两个“而”不同 B. 两个“因”不同,两个“而”相同
C. 两个“因”相同,两个“而”相同 D. 两个“因”不同,两个“而”不同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C.且庸人尚羞之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的是( )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举起玉佩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是项羽坚决反对。
D.樊哙的话,表面上声色俱厉,对项王严加指责,暗中却抬高项羽的地位,迎合项羽骄横自大的心理。
13.翻译下列句子:(8分)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3分)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分)
三、诗歌鉴赏(7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居杂兴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在任所有感而作。
(1) 请赏析诗中“斜”字使用的妙处。(3分)
答:
(2) 这首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7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大阉亦逡巡畏义,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
(3)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4)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5)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6)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课内文段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8题:
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要更好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 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①,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节选自《肖邦故园》)
注:①蔚蓝的色调: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善用蔚蓝的色调表达幽远而深邃、宁静而安详的自然之景。
16.肖邦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17.“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是指什么色调?为什么这么说?(4分)
18.如何理解文中“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句话的含义。(4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
绝版的周庄
王剑冰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深。
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地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19.纵观全文,周庄的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本文开头说周庄“不算”太美,第2段又说周庄“依然很美”,是不是自相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4分)
21.作者为什么问“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谈谈你的理解。(4分)
22.作者在文中说“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请根据文意,分析作者为什么把“船儿”比作“鞋子” (5分)
2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中“仍是明代的晨阳吧”,“仍是”指周庄仍保留了古建筑群的原貌,“明代的晨阳”暗示周庄主要是明清建筑风格。
B.文章第二段中两次说到“我来晚了”,既表明了“我”与周庄相遇太迟的遗憾,又点出了周庄的景观已有被破坏的地方,表达出“我”见不到它的原始面貌的痛惜。
C.“周庄睡在水上”一是点明时间是夜晚,为下文守夜、梦境作铺垫,二是暗指周庄是水乡,又与文章第四段中“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相照应。
D.“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是说明周庄连一株移植的花都很刺目,何况“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对周庄“操守能持久吗”的疑虑。
E.“慢慢地沉入进去”是说在安静的夜晚,面对周庄的自然、人文景观,使“我”想到周庄的人文历史、超越时间的阻隔,融入到历史的氛围。
F.文章对周庄没有实景描绘,然而它浓郁气氛的营造,极具韵味的渲染,让人更从心灵深处体味到周庄的自然、人文景观之美。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朋友问我,“楼里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的茶水,走过他扫过的洁净的楼道,甚至漫不经心将自己的脏衣服随意丢放在他的斗室。朋友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是回报一次微笑。”
读完这则材料,是否也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人?他们虽平凡却充实,他们虽普通却重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性之美在闪光。那么,不妨就来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同舟”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答案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得分
得 分
评分人
复分人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 2 3 4 5 6
7.根据上句内容仿写,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4分)
秋天, ;
冬天, 。
8.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志,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志的创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4分)
答: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翻译(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9 10 11 12
13.翻译下列句子:(8分)
(1) (2分)
(2) (3分)
(3) (3分)
三、诗歌鉴赏(7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 答:
(3分)
(2) 答: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7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大阉亦逡巡畏义,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
(3)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4)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5)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6)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课内文段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8题:
16.
(2分)
17.
(4分)
18.
(4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9.纵观全文,周庄的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
(4分)
21.
(4分)
22.
(5分)
2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七、作文(60分)
200
400
600
800
“同舟”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翻译:(1)“之”“固”“根本”各0.5分,顺畅0.5分
(2)“因”“敝”“所与”“知”各0.5分,顺畅1分。
(3)假设语气、“殆”“见笑”被动“大方之家”各0.5分;顺畅1分。。
14.(1)“斜”字描写出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1分)写出了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1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谪之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1分)
(2)诗歌运用了象征(或托物言志。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分)诗人写有功无过的桃杏装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诗人的遭遇。(以桃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2分)
15.(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
(3)大阉之乱,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4)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5)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6)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
16.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17.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2分)因为波兰的风景和肖邦的音乐都具有蔚蓝的色调所表现出的悠远而深邃、持久而深沉的特点。(2分)
18. (1)人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往往会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艺术创作中,孩童时代曾经拨动过心弦的旋律会在作品中自觉、半自觉甚至不自觉地流露出来。(2分)
(2)肖邦故园“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那种“朴素、淡雅而又持久、深沉的美”,蕴育了肖邦具有“蔚蓝色调的音乐”,它悠远而深邃、宁静而安详。(2分)
19. 纯秀(朴实自然也可) 古典 民族味儿很浓(解析:纵观全文,写了白天的周庄和夜晚的周庄,分别找出表明特点的语句:“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和“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20. 参考:不矛盾,周庄灰衣白裙、红花绿柳,以自然朴素动人,不是浓妆艳抹的那种美,所以说不算太美;(2分)周庄建于明代,已历尽沧桑,但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所以说依然很美。两句话是从不同角度说的。(2分)
21.参考:周庄的美本来在于自然朴实,但成为旅游景点后,扑向周庄的游人太多,作者担心周庄周围的舞厅酒楼破坏了周庄的宁静、纯美的韵致。 (4分,根据理解给分)
22.参考:船儿是周庄岁月征程的象征,(1分)周庄的岁月是靠船儿从古走到今,它最能代表周庄的历史,(2分)它是周庄过去和现在经济发展的惟一工具,最能代表周庄的江南水乡的特色和民族味儿。(2分)
23. C、D(对一项给2分。解析:C项错在“为下文守夜、梦境作铺垫”。“铺垫”是陪衬,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周庄睡在水上”,是正面描写,写出了夜晚的周庄的宁静,不是“陪衬”。而且下文我的“守夜”恰恰是为写夜晚的周庄的美营造起浓郁的气氛,是“衬托”。D项错误。“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是为了说明周庄的自然之美和民族味浓的特点)
七、作文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400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