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特性》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酶的特性》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02 22:0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酶的特性》说课稿
说课程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说教学方法及媒体选择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说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重点和难点
教材地位和作用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必修1)》(人教版) 分子与细胞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理解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原则及变量的控制,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以后学习“ATP的合成与分解”、“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等内容以及理解复杂的实验设计步骤奠定基础。同时参阅宁夏高考要求,探究酶的特性实验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难点是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考纲和人教版教材及学习者相关信息解读,本着体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合作探究的理念,培养学生实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条件的知识体系。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理解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分享信息分享实验成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自学质疑——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矫正反馈——精讲点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酶的生物活性及其特性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消化中的作用,并且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在生活中有涉及到酶的应用经历或现象,并且对化学催化剂有感性认识,②通过上节课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学习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的实验技能,初步掌握了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说教学方法及媒体选择
1、通过教材和学情分析,要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取“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实验探索、分析与归纳。即在教者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总结出酶的特性,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理解的目标。
2、为了直观地展示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实验方案的完善过程,本节采用PPT课件。
说教学过程
检查导学案“新知导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主学习测评问题。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引导质疑,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绘出酶活性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示意图,并对图像加以分析。(重难点突破)
说课堂练习,包括自主学习测评和形成性检测。
说板书
生成问题,完善实验方案
本实验选择哪一种酶做实验材料?为什么?
根据自己做出的假设,你预期会有怎样的实验结果?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怎样观察或检测因变量?
对照组实验怎样设置?是否需要进行重复实验?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你将设定哪几个温度?怎样排除pH值和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你将设定哪几个pH数值?怎样排除温度和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板书设计:酶的特性
1、酶具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倍。
2、酶具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作用条件较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1)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且不能恢复。(2)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过高温度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且不能恢复。低温会使酶的催化活性显著降低,但不会失活,温度恢复,酶活性会恢复。4、酶活性受温度、pH影响示意图:
说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自学成果展示对激发学习内驱力效果显著。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程教学容量。
不足之处:
(1)实验进行的时间难以按预设的方案完成。
(2)课堂上,由于实验探究热烈,教师预设的环节可能落实不到位,如教师的精讲点拨容易被压缩。另外一点就是极个别不善或不愿表达的学生可能有受挫感。
说设计理念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实现知识的呈现和情景创设;探究方案的讨论在进一步创设情景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分析探讨及事例的分析等活动,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说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引导设问、实验方案的讨论与完善、巡视指导、探究结果的分析和事例分析,使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得以落实,体现了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是按照知识模块书写的,施教时探究实验可同时展开。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