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1 10:34:35

文档简介

武昌区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
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意事项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标号涂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私门养士之风盛行,其人数众多,用人标准往往“不分贵贱,客无所
择”。有限的土地难以供养数量庞大的家臣,家臣酬劳的分配打破了以往的传统
原先的“士食田”向供给俸禄、粟米转变。这表明这一时期
郡县制逐渐确定
B.家国同构逐渐强化
贵族政治日益瓦解
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2.图1是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图。据图可知
明弟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A.丝织业是主要的纺织业部
B.地域分布不平衡明显
C.唐代丝织中心围绕运河布局
D.北方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3.表1是宋代的部分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史料
宋代与海外进行瓷器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三四十处,如
赵汝适
占城、真腊、单马令、凌牙斯加、佛罗安以及菲律宾的麻逸、
《诸蕃志》
三屿等地
071年泉州客商李充“今将自己船壹只,请集水手
本古代典籍
欲往日本国,转买回货”,所带货物有“瓷碗贰佰床,瓷碟
《朝野群载》卷20
壹佰床
在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印度尼西亚、坦桑
任荣兴《宋元时期中
尼亚等地区均出土了宋代陶瓷器,既包括一些普通的日常
国瓷器外销述略》
生活用具,还有一些具有外来文化色彩的器物
表1
A.海外贸易活动
B.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十分紧密
C.瓷器是主要的贸易商品
D.贸易对象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4.王夫之主张社会是发展的,存在不以人的伦理是非、认识对错、善恶动机为转移和标
准的某种客观规律;他同时也斥责不知礼义的老百姓为禽兽,痛恨李贽的个性解放
王夫之的思想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诉求
B.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
D.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
5.1843年魏源评论美国:“数百年来,育奈士迭遽成富强之国,足见国家之勃起,全由
部民之勤奋。故虽不立国王,仅设总领,而国政操之舆论,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闻
事简政速,令行禁止,与贤辟所治无异。此又变封建郡县官家ˉ
而自成世界者
这反映了魏源
用西方民主否定封建制度
B.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D.对民族危机的深刻反思
6.1895年8月,光绪帝正式下诏:“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贸,办理并无大
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
些军用企业部分转向民用,实行商务化经营
些官办、官商合办民用企业招商承办或承租,官营资本开始向私人资本转化。这表明
实业发展环境根本改善
B.洋务企业转型发展
C.百日维新推动政策转变
D.私营资本成为主体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武昌区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A
B
D
B
C
D
C
A
D
B
B
A
D
C
17.答案(1)主张:德教是立政之本(教本政末);德教内容是“三纲五常”为核心;提升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答任意两点,4分)。措施:设立太学和郡国学。(2分)
(2))原因:朝廷对民办书院的支持;著名书院复兴的推动;官学存在弊端与不足;理学兴盛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印刷书的进步和发展;重文轻武;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级。(8分)
18.答案(1)变化:由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严重。(4分)
(2))阶段
1945--194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探索时期,成立自治政府。
1949-195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并写进宪法的时期
1984--20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制度化、法律化(4分)
任意一个阶段的作用(4分)
1945--1947:提高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有利于调动各少数民族抗日和建设的积极性;巩固并扩大了统一战线,有利于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为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莫定基础。
1949--1954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也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
1984--2001
: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
19、(1)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增加);瘟疫较大规模的爆发;公共卫生状况日益恶化和设施欠缺;政府奉行传统自由放任政策与现实脱节;改革者的推动.(6分)
影响: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促进了近代卫生机构的建立,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公众的卫生意识;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8分)
20、(12分)
示例一
论题:新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外交政策
(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对峙,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遏制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新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回击”,支持援助广大亚非拉独立国家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联系。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
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中国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着重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行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20世纪80-90年代,冷战结束,两级格局解体,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推行不结盟的外交,中国积极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维护了世界的和平。(8分)
小结: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这些调整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维护了国家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2分)
示例二
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2分)
阐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8分)
小结: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机遇。(2分)
示例三
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分)
阐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中国要提高国际地位需要改善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的处理需要中美两国谈判。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8分)
小结: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与国际局势的演变紧密相关。(2分)
(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