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放热
C.铁丝熔化成小球 D.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16九上·广州期末)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白玉为床,金做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A不可选;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B不可选;
C、森林树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D不可选;
故选:C.
【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2015九上·平顶山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用金刚石裁玻璃 D.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吸热;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C、用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
D、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是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和本身是黑色.
故选B.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4.(2019·松江模拟)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D.氮气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按体积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余气体杂质约占0.03%。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5.(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在如图收集气体装置中,可以用于收集氧气的是( )
A.①和⑤ B.①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①是排水法收集,故正确;②③是向下排空气法,故错误,④装置中导管没伸入到瓶底,故错误,⑤向上排空气法且导管伸入到瓶底,故正确.
故选A.
【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插入集气瓶的底部.
6.(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污染空气,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有毒,列入监测范围,不符合题意;
D、PM2.5属于粉尘污染,列入监测范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分析,其中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的氧化物,空气中各成分都不属于污染物。
7.(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B.可用红磷、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D.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解答】A、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可以分离出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不符合题意。
B、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铜粉本身是固体,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均能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说法不符合题意。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则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说法符合题意。
D、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说明污染物越少,空气质量越好,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分析;
B、根据磷和铜都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符合测氧气含量的药品的要求分析;
C、根据空气中氧气和氮气体积比为1:4分析;
D、根据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差分析。
8.(2017·西塞山模拟)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 D.量9.5mL液体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选取的量程太小,多次称量会有误差.所以,用量筒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的使用原则是,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9.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解:A、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
C、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含有碘元素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D.
【分析】啤酒、食醋、加碘食盐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10.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解: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的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进行预热,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集中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分析;
D、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11.(2017九上·宜兴月考)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称取各自的重量
【答案】B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
【解析】【解答】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集气瓶中盛放的为氧气,正常燃烧的集气瓶中盛放的为空气,熄灭的集气瓶中盛放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空气、氮气、氧气的性质分析,利用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分析。
12.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
故选A.
【分析】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3.(2018九上·龙华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能分解产生氧气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都保持不变
C.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只能二氧化锰
D.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并非不能分解生成氧气,A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要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放出氧气,加入硫酸铜溶液也可以,C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以分解分析
B、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分析
C、根据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14.(2016九上·织金期中)据报导,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数111个,中子数161个,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 )
A.111 B.272 C.50 D.161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新元素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数111个,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111.
故选A.
【分析】由题意,新元素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数111个,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故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15.(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
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可以构成物质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发生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比较特殊,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说法符合题意;
C、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不变。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原子由质子、中子、质子构成,但有的原子没有中子;
B、根据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
D、根据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16.(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地壳中含量多的几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H,O,C,N B.O,Si,Al,Fe
C.N,O,C,H D.Si,O,Fe,Al
【答案】B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分析。
17.(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分子可以再分,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分析;
B、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析;
C、根据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南分析;
D、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析。
18.(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变成的离子质子数不变,电子数改变,若得电子则电子层数相同,若失电子则电子层数不同分析。
19.(2019九上·易门期中)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选项符合题意;
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中信息分析,元素周期表小格中左上角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为元素名称,最下面为相对原子质量。
20.(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关于钠原子(Na)和钠离子(Na+)的叙述中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钠离子(Na+)较稳定 ④核内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①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电荷数不变,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说法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②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说法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③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钠离子(Na+)较稳定,说法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④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说法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故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分析。
21.(2015九上·湖南期中)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B、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C、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带正电荷,据此结合常见粒子的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22.(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核电荷数小于电子数为阴离子分析。
23.(2016九上·临河期中)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m=n B.m=n+x C.m=n﹣x D.m=x﹣n
【答案】B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解:A、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故A错误;
B、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故B正确;
C、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n﹣x,故C错误;
D、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x﹣n,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进行解答.
24.(2018·云南)“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增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A、单质,A不符合题意,
B、分子,B不符合题意,
C、原子,C不符合题意,
D、元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以及食物中富含的元素都强调为元素。
25.(2019九上·北京期中)对于SO2、CO2、P2O5三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是气体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SO2、CO2是气体,P2O5是固体,A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中含有元素,所以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B符合题意;
C.氧气中含有氧分子,SO2、CO2、P2O5三种物质中不含有氧分子,C不符合题意;
D.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含有某分子的只能是某物质或含有某物质的混合物。
26.(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问题 B.假设 C.实验 D.结论
【答案】B,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可能是食盐”,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即通过实验的方法。
【分析】根据“可能是食盐”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设计实验分析。
二、填空题
27.(2018九上·农安月考)根据要求选择适当仪器的序号填空。
A.酒精灯 B.镊子 C.胶头滴管 D.细口瓶
①液体药品存放在 ②给药品加热的仪器 ③取块状的固体药品 ④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答案】D;A;B;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①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
故答案为:D;②给药品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故答案为:A;③取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
故答案为:B;④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分析
28.(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表示的阴离子是 。
【答案】(1)4
(2)Mg2+;Cl-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图中粒子共有4中质子数,故能表示4种元素,故填:4.
(2)B图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表示阳离子,其符号为Mg2+,E中的质子数小于电子数,表示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
【分析】(1)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2)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
29.(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填序号)因为在这些变化过程里,都没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填序号)因为在这些变化过程里,都 .
①干冰升华;②钢铁生锈;③食物腐败;④蔗糖溶于水;⑤动物呼吸;⑥石蜡熔化;⑦米酒发酸;⑧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①④⑥;生成新物质;②③⑤⑦⑧;生成新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干冰升华、蔗糖溶于水、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学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动物呼吸、米酒发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①④⑥;生成新物质;②③⑤⑦⑧;生成新物质。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0.(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化学符号“2N”表示的含义是 。Al3+ 中“3”的含义 。
【答案】2个氮原子;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2N”表示2个氮原子;
Al3+中的“3”表示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故填:2个氮原子;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分析。
31.(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在下面(1)~(5)事实后的横线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
(2)如图所示,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
(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 ;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5)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 。
【答案】(1)C
(2)C
(3)B
(4)D
(5)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的缘故,故填:C.(2)由于分子的运动,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进入对方故原来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C.(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故填:B;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填:D; (5)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25m 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 的钢瓶。故填:B.
【分析】(1)(2)根据湿衣服变干、物质溶解是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3)根据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是分子有间隔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5)根据气体可以被压缩是分子间隔变小分析。
三、推断题
32.(2018九上·宝坻月考)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
把此液体编号为A,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 B 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 、B 、C 、D 、E 、F 。
【答案】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硫;二氧化硫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则C是二氧化锰;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B是氧气,A是过氧化氢,D为水;
把淡黄色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则E是硫,F是二氧化硫。
由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D为水,E是硫,F是二氧化硫。
【分析】二氧化硫是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淡黄色的物质是硫单质;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黑色粉末物质,并且它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所以黑色粉末物质是纯净,是二氧化锰,
1 / 1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放热
C.铁丝熔化成小球 D.生成黑色固体
2.(2016九上·广州期末)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2015九上·平顶山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用金刚石裁玻璃 D.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
4.(2019·松江模拟)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D.氮气
5.(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在如图收集气体装置中,可以用于收集氧气的是( )
A.①和⑤ B.①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6.(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
7.(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B.可用红磷、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D.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8.(2017·西塞山模拟)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 D.量9.5mL液体
9.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10.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11.(2017九上·宜兴月考)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称取各自的重量
12.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13.(2018九上·龙华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能分解产生氧气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都保持不变
C.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只能二氧化锰
D.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14.(2016九上·织金期中)据报导,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数111个,中子数161个,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 )
A.111 B.272 C.50 D.161
15.(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
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可以构成物质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发生了变化
16.(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地壳中含量多的几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H,O,C,N B.O,Si,Al,Fe
C.N,O,C,H D.Si,O,Fe,Al
17.(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8.(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9.(2019九上·易门期中)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20.(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关于钠原子(Na)和钠离子(Na+)的叙述中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钠离子(Na+)较稳定 ④核内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2015九上·湖南期中)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22.(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23.(2016九上·临河期中)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m=n B.m=n+x C.m=n﹣x D.m=x﹣n
24.(2018·云南)“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25.(2019九上·北京期中)对于SO2、CO2、P2O5三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是气体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26.(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问题 B.假设 C.实验 D.结论
二、填空题
27.(2018九上·农安月考)根据要求选择适当仪器的序号填空。
A.酒精灯 B.镊子 C.胶头滴管 D.细口瓶
①液体药品存放在 ②给药品加热的仪器 ③取块状的固体药品 ④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28.(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表示的阴离子是 。
29.(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填序号)因为在这些变化过程里,都没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填序号)因为在这些变化过程里,都 .
①干冰升华;②钢铁生锈;③食物腐败;④蔗糖溶于水;⑤动物呼吸;⑥石蜡熔化;⑦米酒发酸;⑧植物的光合作用.
30.(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化学符号“2N”表示的含义是 。Al3+ 中“3”的含义 。
31.(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在下面(1)~(5)事实后的横线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
(2)如图所示,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
(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 ;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5)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 。
三、推断题
32.(2018九上·宝坻月考)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
把此液体编号为A,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 B 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 、B 、C 、D 、E 、F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白玉为床,金做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A不可选;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B不可选;
C、森林树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D不可选;
故选:C.
【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吸热;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C、用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
D、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是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和本身是黑色.
故选B.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4.【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按体积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余气体杂质约占0.03%。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5.【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①是排水法收集,故正确;②③是向下排空气法,故错误,④装置中导管没伸入到瓶底,故错误,⑤向上排空气法且导管伸入到瓶底,故正确.
故选A.
【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插入集气瓶的底部.
6.【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污染空气,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有毒,列入监测范围,不符合题意;
D、PM2.5属于粉尘污染,列入监测范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分析,其中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的氧化物,空气中各成分都不属于污染物。
7.【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解答】A、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可以分离出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不符合题意。
B、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铜粉本身是固体,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均能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说法不符合题意。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则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说法符合题意。
D、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说明污染物越少,空气质量越好,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分析;
B、根据磷和铜都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符合测氧气含量的药品的要求分析;
C、根据空气中氧气和氮气体积比为1:4分析;
D、根据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差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选取的量程太小,多次称量会有误差.所以,用量筒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的使用原则是,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解:A、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
C、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含有碘元素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D.
【分析】啤酒、食醋、加碘食盐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10.【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解: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的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进行预热,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集中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分析;
D、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B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
【解析】【解答】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集气瓶中盛放的为氧气,正常燃烧的集气瓶中盛放的为空气,熄灭的集气瓶中盛放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空气、氮气、氧气的性质分析,利用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分析。
12.【答案】A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
故选A.
【分析】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3.【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并非不能分解生成氧气,A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要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放出氧气,加入硫酸铜溶液也可以,C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以分解分析
B、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分析
C、根据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14.【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新元素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数111个,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111.
故选A.
【分析】由题意,新元素的原子核内有质子数111个,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故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15.【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比较特殊,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说法符合题意;
C、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不变。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原子由质子、中子、质子构成,但有的原子没有中子;
B、根据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
D、根据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16.【答案】B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分析。
17.【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分子可以再分,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分析;
B、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析;
C、根据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南分析;
D、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析。
18.【答案】A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变成的离子质子数不变,电子数改变,若得电子则电子层数相同,若失电子则电子层数不同分析。
19.【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选项符合题意;
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中信息分析,元素周期表小格中左上角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为元素名称,最下面为相对原子质量。
20.【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①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电荷数不变,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说法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②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说法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③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钠离子(Na+)较稳定,说法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④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说法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故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分析。
21.【答案】D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B、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C、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带正电荷,据此结合常见粒子的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22.【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核电荷数小于电子数为阴离子分析。
23.【答案】B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解:A、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故A错误;
B、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故B正确;
C、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n﹣x,故C错误;
D、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x﹣n,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进行解答.
24.【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增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A、单质,A不符合题意,
B、分子,B不符合题意,
C、原子,C不符合题意,
D、元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以及食物中富含的元素都强调为元素。
2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SO2、CO2是气体,P2O5是固体,A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中含有元素,所以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B符合题意;
C.氧气中含有氧分子,SO2、CO2、P2O5三种物质中不含有氧分子,C不符合题意;
D.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含有某分子的只能是某物质或含有某物质的混合物。
26.【答案】B,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可能是食盐”,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即通过实验的方法。
【分析】根据“可能是食盐”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设计实验分析。
27.【答案】D;A;B;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①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
故答案为:D;②给药品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故答案为:A;③取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
故答案为:B;④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分析
28.【答案】(1)4
(2)Mg2+;Cl-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图中粒子共有4中质子数,故能表示4种元素,故填:4.
(2)B图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表示阳离子,其符号为Mg2+,E中的质子数小于电子数,表示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
【分析】(1)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2)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
29.【答案】①④⑥;生成新物质;②③⑤⑦⑧;生成新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干冰升华、蔗糖溶于水、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学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动物呼吸、米酒发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①④⑥;生成新物质;②③⑤⑦⑧;生成新物质。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0.【答案】2个氮原子;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2N”表示2个氮原子;
Al3+中的“3”表示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故填:2个氮原子;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分析。
31.【答案】(1)C
(2)C
(3)B
(4)D
(5)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的缘故,故填:C.(2)由于分子的运动,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进入对方故原来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C.(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故填:B;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填:D; (5)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25m 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 的钢瓶。故填:B.
【分析】(1)(2)根据湿衣服变干、物质溶解是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3)根据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是分子有间隔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5)根据气体可以被压缩是分子间隔变小分析。
32.【答案】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硫;二氧化硫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则C是二氧化锰;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B是氧气,A是过氧化氢,D为水;
把淡黄色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则E是硫,F是二氧化硫。
由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D为水,E是硫,F是二氧化硫。
【分析】二氧化硫是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淡黄色的物质是硫单质;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黑色粉末物质,并且它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所以黑色粉末物质是纯净,是二氧化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