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学情调研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学情调研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6 15:30:57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学情调研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1781—1790年间,流人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1800—1810年更达2600万两。但1831—1833年间约有1000万两从中国流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输入 C.鸦片战争 D.被动开放
【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10年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而到了1831—1833年,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向国外,依据题干时间分析备选项可知,虎门销烟是1839年,与题干信息不符;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于题干信息不符;被动开放是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信息不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鸦片输入中国数量越来越大,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可以依据题干信息直接回答,也可以依据题干信息,拿题干信息和备选项对照,找到正确答案。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分析备选项事件的时间。
2.(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④割让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签订时间是1842年;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出自《辛丑条约》,签订时间是1901年;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出自《马关条约》,签订时间是1895年; ④割让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出自《瑷珲条约》,签订时间是1858年,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④③②,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解答时,先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找出题脂出处,确定时间,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排列。准确记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珠海有一处著名的旅游景区—圆明新园,它是按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建造的。这座皇家园林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烧毁,烧毁圆明园的西方列强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法军 D.俄军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先是疯狂抢劫,后放火焚烧圆明园,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解答时,由于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哪个企业是洋务派为“自强”而兴建(  )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分析备选项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准确识别。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对备选项细心辨别,找到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需要学生的识记能力,这类知识点,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5.(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推翻清王朝统治
C.近代化探索 D.掀起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开办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会,同盟会是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他们代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中国人为救国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主题类型的题目,可以依据题干信息直接回答,如果感觉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对照,找到正确答案。注意主题类型的选项,必须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6.(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是(  )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更在向外派遣留学生过程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因此它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本原因”,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对照,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下列选项口号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展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五四运动中提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抗美援朝战争中提出“保家卫国”的口号,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难度不大,只要记得准记得牢,就可以顺利回答。
8.(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下列条款中哪一项是属于该条约的内容?(  )
A.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增开天津为商埠
D.允许该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空前苛刻,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可知,A选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B选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C选项是《北京条约》的内容,D选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先要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出事件,之后依据所学知识,主要是识记条约的内容,找到正确的选项。判断出事件是关键,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
9.(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历史漫画能形象直观的反映历史现象。观察下列一组漫画,据此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国领土不断遭到割占 B.中国忍辱负重,任由列强摆布
C.中国通商口岸急剧增加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显示香港岛被英国占有,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图二显示台湾被日本占领,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图三显示清政府被洋人控制,这是《辛丑条约》的影响,这一组图片,显示了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第一步是看懂图片含义,之后把这组图片放在一起,可以直接回答,如果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主题类的题目的答题技巧。
10.(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材料中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甲午战争后 ”“两大政治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可知,A选项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前,和题干信息不符;
B选项中的洋务运动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前,和题干信息不符;
D选项中的新文化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而且也不是政治运动,与题干信息不符;
C选项维新变法是温和的改良,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代表不同途径,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词。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拿关键词和四个备选项对照,全部符合题干信息的选项,就是最恰当的选项。
11.(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国民大革命;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亥革命没有关系;巴黎和会,中国的主权利益被损害,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刺激维新派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和理解,找到事件间的联系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2.(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是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  )
A.兴办洋务,鼓励师夷长技 B.鼓励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
C.提倡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可知,A选项兴办洋务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与百日维新不符;C选项提倡共和,推行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D选项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张,发生在1915年以后,而光绪帝去世于1908年,与题干信息不符;在百日维新中,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的变法法令,其中包括鼓励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和理解。解答时,可以依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备选项,只要理解识记,就可以顺利回答。
13.(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事业。三个伟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民族命运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虽然选择不同,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挽救中国,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B选项是康有为的主张,C选项是孙中山的主张,D选项是孙中山的理想,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都是为了”分析。解答时,可以依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也可以依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备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14.(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
A.武昌起义成功 B.清帝溥仪宣布退位
C.中华民国成立 D.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 ”,可以看出,天子或王朝已经不再存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对照,抓住题干信息的关键语句分析,就可以顺利回答。
15.(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如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华民国初期 ”“ 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一步步走向独裁,使得民国名存实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拿它和四个备选项相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直接回答有难度的题目,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16.(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为如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D.新时代的曙光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走进新时代,迎来新时代的曙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归纳主题类型的题目,需要较强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备选项去对照所给的信息,找到正确答案。注意,一定是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
17.(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开始 D.遵义会议
【答案】D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8.(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谈话:“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他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根据谈话的内容,你认为他们谈论的是(  )
A.双十协定 B.西安谈判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答案】C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实际上是要接谈判为内战争取时间,为了国内和平,毛泽东明知危险,还是到了重庆,同国民党会谈,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9.(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  )
A.讨论停战问题 B.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C.争取国内和平 D.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答案】D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实际上是要借谈判为内战争取时间,为了国内和平,毛泽东明知危险,还是到了重庆,同国民党会谈,这就是重庆谈判,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要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这类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够记得准记得牢。
20.(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标志是在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后 B.晋察冀豫解放区后
C.大别山后 D.陕甘宁解放区后
【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集中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且是最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2018八上·苏州期末)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抗战胜利后”“和平方案”以及代表蒋介石的小人及他手中的兵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为了进一步赢得备战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中共派代表到重庆谈判,故①②③符合图片信息和历史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需理解题干所给图片的涵义,它反映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蒋介石为了赢得内战的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戳穿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2.(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某班同学开展北京夏令营活动,在北京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上写道:“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你知道这句话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吗?(  )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旧民主革命时期
【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国民党战败,退往台湾,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回答。解答时,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就已经显示出来,只要细心读题,就可以顺利回答。
23.(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1947年6月,率领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A.刘伯承,陈赓 B.刘伯承,邓小平
C.陈毅,粟裕 D.刘少奇,邓小平
【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7年6月,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原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4.(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这一定格的寓意是(  )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是1949年,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攻占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国民党退往台湾,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先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出时间,之后依据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事件,回答其意义。注意,判断出时间、事件是关键。
25.(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理解。解答时,学生可以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注意对重大事件意义的理解和识记。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四:“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做上述评论的?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黑暗依旧”?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从哪里开始兴起并发展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
(2)依据:《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人们的悲惨生活;或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认识: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艰难曲折的。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北洋政府;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189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一向被认为弱小的日本打败了大清帝国, 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犹如一道闪电划过;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人们的悲惨生活;或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所以说“黑暗依旧”。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这条道路是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兴起并发展的。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艰难曲折的。
故答案为:(1)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
(2) 依据:《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人们的悲惨生活;或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 认识: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艰难曲折的。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结合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易错点是不理解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不准确。解题技巧是细心读材料,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找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回答,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7.(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1)材料一中这两位先生是谁?中国当时“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
(3)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答案】(1)民主与科学;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2)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影响: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4)对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拥护德、赛两先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与科学,是英文单词民主和科学的第一个字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开展时的中国,内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外遭到 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解放人们的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依据材料信息“ 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 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可以看出,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依据材料信息“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为伟大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对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答案为:(1) 民主与科学;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2)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 影响: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4) 对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要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来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基础上识记,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2)(3)这两题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就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来,因为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8.(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材料二: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图片中的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
(3)说一说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
【答案】(1)五四运动;思想活力: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嘉定南湖的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依据所学知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说 “一船红天下”。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答案为:(1) 五四运动;思想活力:马克思主义。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可以依据材料信息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从材料中找出来即可。
(2)解答此题的第一问,需要看懂图片含义,看到了之后,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难度不大;第二问难点是理解题目含义,理解了之后,其实就是课本基础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此题要求找出两件事的关系,这类题目,平时学习时要多注意。一般是第一件事为第二件事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之类,注意总结规律回答。
29.(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走近伟人,领略风采。
【伟人诗词】
诗词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诗词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词一中“暴动”指的是什么?哪一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此次暴动?
(2)诗词二中的军事行动是什么?请写出此次军事行动中的一次会师。
(3)【伟人决策】“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依据材料所示的战略部署,我军采取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有何意义?
(4)【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
(5)【伟人决心】“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主席诗词》
材料中“百万雄狮过大江”指的是哪一重要战役?“穷寇”最终退居何处?
(6)【缅怀伟人】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习近平
毛泽东“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地位是哪一次会议确立的?“毛泽东思想”又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缅怀伟人,毛泽东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2)长征;吴起镇会师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会师)。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意义: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渡江战役;台湾。
(6)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7)信仰坚定,勇于创新,勇敢果断。
【知识点】红军长征;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中共七大;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军叫工农革命 ”“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秋收时节发动的秋收起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上,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依据材料信息“ 红军不怕远征难 ”,可以看出,这里的军事行动是长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中的会师有吴起镇会师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会师)。
(3)依据材料信息“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指的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依据材料信息“ 百万雄狮过大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发起渡江战役,攻占南京,国民党败退到台湾。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地位;1945年,中共七大上,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信仰坚定,勇于创新,勇敢果断。
故答案为:(1)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2) 长征;吴起镇会师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会师)。
(3)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意义: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 渡江战役;台湾。
(6)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7) 信仰坚定,勇于创新,勇敢果断。
【点评】(1)(2)两题属于一类,都是要求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就可以顺利回答。
(3)(4)(5)(6)这几个属于同一类型,都是依据材料,回答课本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时,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7)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学情调研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1781—1790年间,流人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1800—1810年更达2600万两。但1831—1833年间约有1000万两从中国流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输入 C.鸦片战争 D.被动开放
2.(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④割让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3.(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珠海有一处著名的旅游景区—圆明新园,它是按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建造的。这座皇家园林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烧毁,烧毁圆明园的西方列强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法军 D.俄军
4.(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哪个企业是洋务派为“自强”而兴建(  )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5.(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推翻清王朝统治
C.近代化探索 D.掀起工农武装割据
6.(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是(  )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7.(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下列选项口号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下列条款中哪一项是属于该条约的内容?(  )
A.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增开天津为商埠
D.允许该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历史漫画能形象直观的反映历史现象。观察下列一组漫画,据此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国领土不断遭到割占 B.中国忍辱负重,任由列强摆布
C.中国通商口岸急剧增加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10.(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材料中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11.(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12.(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是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  )
A.兴办洋务,鼓励师夷长技 B.鼓励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
C.提倡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13.(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事业。三个伟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民族命运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
14.(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
A.武昌起义成功 B.清帝溥仪宣布退位
C.中华民国成立 D.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15.(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如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16.(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为如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D.新时代的曙光
17.(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开始 D.遵义会议
18.(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谈话:“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他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根据谈话的内容,你认为他们谈论的是(  )
A.双十协定 B.西安谈判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19.(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  )
A.讨论停战问题 B.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C.争取国内和平 D.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20.(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标志是在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后 B.晋察冀豫解放区后
C.大别山后 D.陕甘宁解放区后
21.(2018八上·苏州期末)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某班同学开展北京夏令营活动,在北京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上写道:“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你知道这句话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吗?(  )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旧民主革命时期
23.(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1947年6月,率领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A.刘伯承,陈赓 B.刘伯承,邓小平
C.陈毅,粟裕 D.刘少奇,邓小平
24.(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这一定格的寓意是(  )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25.(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四:“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做上述评论的?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黑暗依旧”?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从哪里开始兴起并发展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27.(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1)材料一中这两位先生是谁?中国当时“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
(3)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28.(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材料二: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图片中的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
(3)说一说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
29.(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走近伟人,领略风采。
【伟人诗词】
诗词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诗词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词一中“暴动”指的是什么?哪一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此次暴动?
(2)诗词二中的军事行动是什么?请写出此次军事行动中的一次会师。
(3)【伟人决策】“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依据材料所示的战略部署,我军采取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有何意义?
(4)【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
(5)【伟人决心】“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主席诗词》
材料中“百万雄狮过大江”指的是哪一重要战役?“穷寇”最终退居何处?
(6)【缅怀伟人】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习近平
毛泽东“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地位是哪一次会议确立的?“毛泽东思想”又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缅怀伟人,毛泽东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10年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而到了1831—1833年,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向国外,依据题干时间分析备选项可知,虎门销烟是1839年,与题干信息不符;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于题干信息不符;被动开放是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信息不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鸦片输入中国数量越来越大,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可以依据题干信息直接回答,也可以依据题干信息,拿题干信息和备选项对照,找到正确答案。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分析备选项事件的时间。
2.【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签订时间是1842年;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出自《辛丑条约》,签订时间是1901年;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出自《马关条约》,签订时间是1895年; ④割让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出自《瑷珲条约》,签订时间是1858年,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④③②,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解答时,先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找出题脂出处,确定时间,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排列。准确记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先是疯狂抢劫,后放火焚烧圆明园,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解答时,由于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分析备选项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准确识别。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对备选项细心辨别,找到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需要学生的识记能力,这类知识点,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5.【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开办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会,同盟会是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他们代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中国人为救国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主题类型的题目,可以依据题干信息直接回答,如果感觉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对照,找到正确答案。注意主题类型的选项,必须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6.【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更在向外派遣留学生过程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因此它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本原因”,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对照,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展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五四运动中提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抗美援朝战争中提出“保家卫国”的口号,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难度不大,只要记得准记得牢,就可以顺利回答。
8.【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空前苛刻,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可知,A选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B选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C选项是《北京条约》的内容,D选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先要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出事件,之后依据所学知识,主要是识记条约的内容,找到正确的选项。判断出事件是关键,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
9.【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显示香港岛被英国占有,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图二显示台湾被日本占领,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图三显示清政府被洋人控制,这是《辛丑条约》的影响,这一组图片,显示了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第一步是看懂图片含义,之后把这组图片放在一起,可以直接回答,如果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主题类的题目的答题技巧。
10.【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甲午战争后 ”“两大政治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可知,A选项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前,和题干信息不符;
B选项中的洋务运动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前,和题干信息不符;
D选项中的新文化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而且也不是政治运动,与题干信息不符;
C选项维新变法是温和的改良,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代表不同途径,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词。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拿关键词和四个备选项对照,全部符合题干信息的选项,就是最恰当的选项。
11.【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国民大革命;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亥革命没有关系;巴黎和会,中国的主权利益被损害,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刺激维新派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和理解,找到事件间的联系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2.【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可知,A选项兴办洋务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与百日维新不符;C选项提倡共和,推行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D选项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张,发生在1915年以后,而光绪帝去世于1908年,与题干信息不符;在百日维新中,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的变法法令,其中包括鼓励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和理解。解答时,可以依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备选项,只要理解识记,就可以顺利回答。
13.【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虽然选择不同,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挽救中国,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B选项是康有为的主张,C选项是孙中山的主张,D选项是孙中山的理想,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都是为了”分析。解答时,可以依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也可以依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备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14.【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 ”,可以看出,天子或王朝已经不再存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对照,抓住题干信息的关键语句分析,就可以顺利回答。
15.【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华民国初期 ”“ 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一步步走向独裁,使得民国名存实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拿它和四个备选项相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直接回答有难度的题目,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16.【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走进新时代,迎来新时代的曙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归纳主题类型的题目,需要较强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备选项去对照所给的信息,找到正确答案。注意,一定是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
17.【答案】D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8.【答案】C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实际上是要接谈判为内战争取时间,为了国内和平,毛泽东明知危险,还是到了重庆,同国民党会谈,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9.【答案】D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实际上是要借谈判为内战争取时间,为了国内和平,毛泽东明知危险,还是到了重庆,同国民党会谈,这就是重庆谈判,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要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这类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够记得准记得牢。
20.【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集中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且是最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抗战胜利后”“和平方案”以及代表蒋介石的小人及他手中的兵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为了进一步赢得备战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中共派代表到重庆谈判,故①②③符合图片信息和历史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需理解题干所给图片的涵义,它反映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蒋介石为了赢得内战的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戳穿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2.【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国民党战败,退往台湾,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回答。解答时,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就已经显示出来,只要细心读题,就可以顺利回答。
23.【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7年6月,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原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4.【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是1949年,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攻占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国民党退往台湾,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先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出时间,之后依据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事件,回答其意义。注意,判断出时间、事件是关键。
25.【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理解。解答时,学生可以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注意对重大事件意义的理解和识记。
26.【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
(2)依据:《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人们的悲惨生活;或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认识: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艰难曲折的。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北洋政府;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189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一向被认为弱小的日本打败了大清帝国, 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犹如一道闪电划过;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人们的悲惨生活;或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所以说“黑暗依旧”。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这条道路是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兴起并发展的。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艰难曲折的。
故答案为:(1)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
(2) 依据:《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人们的悲惨生活;或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 认识: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艰难曲折的。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结合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易错点是不理解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不准确。解题技巧是细心读材料,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找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回答,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7.【答案】(1)民主与科学;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2)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影响: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4)对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拥护德、赛两先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与科学,是英文单词民主和科学的第一个字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开展时的中国,内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外遭到 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解放人们的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依据材料信息“ 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 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可以看出,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依据材料信息“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为伟大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对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答案为:(1) 民主与科学;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2)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 影响: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4) 对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要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来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基础上识记,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2)(3)这两题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就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来,因为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8.【答案】(1)五四运动;思想活力: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嘉定南湖的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依据所学知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说 “一船红天下”。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答案为:(1) 五四运动;思想活力:马克思主义。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可以依据材料信息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从材料中找出来即可。
(2)解答此题的第一问,需要看懂图片含义,看到了之后,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难度不大;第二问难点是理解题目含义,理解了之后,其实就是课本基础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此题要求找出两件事的关系,这类题目,平时学习时要多注意。一般是第一件事为第二件事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之类,注意总结规律回答。
29.【答案】(1)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2)长征;吴起镇会师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会师)。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意义: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渡江战役;台湾。
(6)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7)信仰坚定,勇于创新,勇敢果断。
【知识点】红军长征;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中共七大;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军叫工农革命 ”“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秋收时节发动的秋收起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上,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依据材料信息“ 红军不怕远征难 ”,可以看出,这里的军事行动是长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中的会师有吴起镇会师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会师)。
(3)依据材料信息“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指的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依据材料信息“ 百万雄狮过大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发起渡江战役,攻占南京,国民党败退到台湾。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地位;1945年,中共七大上,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信仰坚定,勇于创新,勇敢果断。
故答案为:(1)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2) 长征;吴起镇会师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会师)。
(3)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意义: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 渡江战役;台湾。
(6)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7) 信仰坚定,勇于创新,勇敢果断。
【点评】(1)(2)两题属于一类,都是要求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就可以顺利回答。
(3)(4)(5)(6)这几个属于同一类型,都是依据材料,回答课本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时,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7)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